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5.44 MB
- 文档页数:7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二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答:①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②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
2.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答: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地理位置则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的特殊性。
城市地理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类:①大中小位置(不同空间尺度)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区分出一种中位置。
如上海: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
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
小位置是黄浦江和苏州河相汇处。
②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A、中心位置——城市处在区域的中心。
便于与区域发生联系,通达性好,总交通流最小。
如:我国四川省的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地域内的中心。
B、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区域的一方。
在重心位置形成的城市也具有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C、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偏于在吸引范围的某一侧。
如渔港接近渔场;矿业城市邻接矿区;耗能工业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攀枝花市就是在矿业发展中上形成起来的。
D、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期。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农民开始集中劳力大规模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如繁衍后代、手工艺品制作、贸易等。
这些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
另外,城市还成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中心。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
其次,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代蛮族社会,如古巴比伦、古埃及等。
这些城市具有中央集权的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特点。
到了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国家的形态,如雅典、斯巴达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是由城镇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他们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自治权力。
到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成为了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
现代城市则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最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济上,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市场和贸易,促进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城市是知识、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政治上,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城市的产生导致了政治力量的制衡和分散,促进了公共事务的发展和管理。
同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还对人类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力的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