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
- 格式:docx
- 大小:339.61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而五四运动本身即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五四精神: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科学,民主。
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
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再过一年就是”五四运动”诞生一百周年,有人觉得作为一场运动的“五四”已经远去,有人觉得五四精神不朽,当下中国是五四的后代。
阅读以上材料,作为一位青年你一定感想颇多,请你谈谈你所认识的“五四”及它对当下青年的意义。
要求:写作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标点、空格除外),标题自拟,观点鲜明,不可脱离材料及其范围立意。
1, 【答案】弘扬五四精神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
在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限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阔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阔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展的爱国运动。
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限中国近代史、现百代史的划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前中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中答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揭开了全民族进展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创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场;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场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附:质量管理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产品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国家的强大依靠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业能力”。
朱镕基总理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要”。
从微观上来说,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形成顾客满意的必要因素,因此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1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五四运动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学生传播1309张家铜5204130920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这个潮流影响最深的就是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
因而作为五四运动先锋队的学生群体,成为最初的群众队伍。
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
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受新思想影响,看到中国的希望。
马克思主义成为接下来革命的指导思想。
学生在这种思想潮流的影响下,与时俱进的支持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引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聚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强调中国主权。
但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
学生群体只有思想武器,因而面对镇压没有有力的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造成不了致命的危机。
但工人阶级的加入改变了状况,工人罢工使工厂生产停滞。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无论如何,国民运动需要直接参与,与教育、启蒙的精神养成存在明显距离。
况且,中国的内外环境,也无渐进改造国民性的条件。
于是,学生运动便成为危急时期国民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i所以,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是时代需求与要求。
所以,学生宣传了新思想,为接下来革命的爆发奠基了思想的基础。
除了在思想上需要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学生的反抗是基层群众参加的一个典型例子。
五四运动中很好借助了基层人民的力量,其中就包括学生和工人。
在那个乱世的时代,只有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制造声势让更多的基层人民知道并参与进去。
中国青年节最早提出在哪一年
中国青年节最早提出在1949年12月。
中国青年节一般指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运动五卅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16] 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
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十余人。
29日青岛工人被反动政府屠杀8人。
5月30日,上海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一百余名遭巡捕(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6月,英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继续进行屠杀。
这些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
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学生运动,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主,群众、市民、商人和其他中下阶层参与,有示威、请愿、罢工、暴力反对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北方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人民的身上,加上欧洲巴黎和平会议的外交失败,《巴黎和平条约》的签署,引爆了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融合,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干部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其斗争目标直接唱于帝国主义和北方军阀政府,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在五四运动中是空前的。
它全面发动群众、工商、学的联手,农民也部分参与,实际上开启了全国深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二,五四运动是解放思想的一场深刻的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心和认识,促进了对全民族改革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促进了新思想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历史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背景1、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2、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3、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4、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归结起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
2019年高考历史周年大事件——之五四运动(1919—2019)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一、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的背景:政治: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根本原因)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过程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方式:游行示威。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2、第二阶段(6月5日起)地点:上海。
主力:工人。
方式:三罢。
特点:范围广,群众基础广、自发不妥协、工人阶级作为主体发挥作用。
(三)结果:初步胜利,拒签和约、释放被捕学生。
但是因为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胜利。
(四)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五四运动是什么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面,让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四运动吧。
一、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二、过程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抗强权(对抗日本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国立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背景1、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
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导火线: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
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主要经过北京学生运动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五四运动知识点五四运动,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说起。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这场运动。
那时的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列强却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种无视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行为,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
从国内来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过程,充满了激情与热血。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 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大批学生被捕。
然而,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没有被打压下去。
随后,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举行罢课示威。
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自发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关于五四青年节来源于哪个历史事件一些节日的设立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也会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关于五四青年节的历史来源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五四青年节来源于哪个历史事件,欢迎参阅。
五四青年节来源于哪个历史事件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故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公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青年节是哪一年成立的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百“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度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知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道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