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填写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10.32 MB
- 文档页数:44
.
. 生产记录填写规范要求
一、记录填写原则:及时、准确、清晰、完整
1)及时:数据产生当时记录,尽量不要回忆性记录,以免数据可信度不高
对后期质量分析造成误导;
2)准确:数据产生按实记录,不得随意估量数据,数据位数、单位要明确,以免造成数据出现偏差,不能体现真实情况;
3)清晰:数据记录时需字迹工整,清晰可认,不易擦拭,不易造成误读;
4)完全:填写记录时信息应记录完整,不得简写、缩写、空白,应标明尽
可能多的数据,避免造成差错;
二、记录填写规范:通常填写数据时,会有标准表格,填入相应空格时要求如下:
1)书写时应注意按区域填写,不许错格填写或越出对应的区域;
2)数据与数据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隙,小数点标识清晰,单位、符号等使
用准确;
3)文字类需字迹工整、清晰、他人可辨,不得填写草书、艺术字;
4)统一使用中性笔、签字笔、板笔填写,不得使用其他笔填写;
5)如遇相同内容时,需重复填写,不得填写为其他任意文字及符号;
6)日期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年(4位).月(2位).日(2位)”,如2010.03.05;
7)时间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时(2位):分(2位)”,如09:20,时间为24小
时制,下午4点需填写为16:00,而不是04:00;
8)填写记录时如遇填写错误,应将现有生产记录重新抄录一份并废弃错误
生产记录,力求生产记录无任何涂改;
9)如记录中有空格无内容填写时,应在空格处用斜线划去;
10)数据记录应由数据产生人亲自填写,如代为填写时,需经本人复核;
备注:重点标注部分规范属于记录填写“基本要求”!
2017.12.20。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记录填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准确记录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2. 完整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将关键信息全部填写完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及时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及时将记录填写完毕,并按时上报上级部门。
4. 保密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防止信息外泄,避免对企业形成损失。
三、责任与职责1. 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生产班组成员填写相关记录,并进行审核和整理。
2. 质量检验员:负责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3. 设备操作员: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4.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审批和监督相关记录的填写情况。
四、记录填写规范1. 记录表格1.1 所有记录表格应当设计合理,包含必要的填写项,方便填写人员记录。
1.2 记录表格应当与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相适应,确保可以详细记录所需信息。
1.3 记录表格应当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2. 填写要求2.1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记录,不得任意篡改和造假。
2.2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持记录的连贯性,确保记录的信息流畅和完整性。
2.3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清楚、字迹工整,以便于后续查阅和解读。
2.4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日期和时间,确保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3. 审核要求3.1 生产班组长应当及时审核填写的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检验员应当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填写的记录进行审批,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GMP规范-批生产记录填写要求详解5min,以此类推。
检查内容:时间记录不准确,波动值不符合规范要求。
13)签字确认:每个记录的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都需要签字确认。
检查内容:缺少操作人员或复核人员的签字确认,签字不规范或者模仿他人签名。
14)记录保管:记录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保管。
检查内容:记录保管不规范,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保管。
15)记录完整性:记录需要完整、清晰、准确地记录每个操作步骤和结果。
检查内容:记录不完整、不清晰、不准确,或者有遗漏。
需要重新填写或补充记录。
1) 时间间隔填写:记录时间间隔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比如从16:00开始记录,30±5min记录一次,那么下一次记录的时间应该是16:30±5min,再下一次是17:00±5min,以此类推。
2) 日期填写:日期必须横写,且采用2018.01.01的写法,不能出现书写不规范的情况,如18.1.1应该写成2018.01.01.3) 时间填写:时间必须采用24小时制,且必须是双数,如00:01,避免出现位数不对的情况,如1:26应该写成01:26.4) 符合逻辑:每个工序或岗位的操作记录必须与有关工序或岗位的操作记录一致,避免前后矛盾的情况出现,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5) 备料填写:备料量必须大于使用量,备料量应该是可以看到的重量,对于固体物料,需要包含毛重,避免备料量不足或记录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6) 批号或检字号填写:批号或检字号必须填写正确,并及时更新,必须与检测报告单一致,且与检测台账一致,避免填写错误或长时间不更新的情况出现。
7) 报告单检查:报告单的数量必须准确,并且张贴规范,贴在本页批记的背面,确保贴的位置正确。
一、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质量记录是对产品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实。
“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
二、质量记录的作用: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其主要作用有:•质量记录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
离开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信息管理就没有实际意义。
•质量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
•质量记录是一种客观证据,是一个组织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
•质量记录为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提供了依据。
•质量记录有利于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三、记录填写原则:及时、准确、清晰、完整1) 及时:数据产生当时记录,尽量不要回忆性记录,以免数据可信度不高,对后期质量分析造成误导;2) 准确:数据产生按实记录,不得随意估量数据,数据位数、单位要明确,以免造成数据出现偏差,不能体现真实情况;3) 清晰:数据记录时需字迹工整,清晰可认,不易擦拭,不易造成误读;4) 完整:填写记录时信息应记录完整,不得简写、缩写、空白,应标明尽可能多的数据,避免造成差错;四、记录填写规范:1)数据记录应由数据产生人亲自填写。
2)数据记录应在数据产生后第一时间记录在案。
3)数据与数据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隙,小数点标识清晰,单位、符号等使用准确;4)有具体读数的数据应记录实际数值并尽量保证最大精度,当小数点后尾数过多时,约至小数点后2位。
5)日期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年(4位).月(2位).日(2位)”,如2010.03.05;6)时间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时(2位):分(2位)”,如09:20,时间为24小时制,下午4点需填写为16:00,而不是04:00;7)书写时应注意按区域填写,不许错格填写或越出对应的区域8)文字类需字迹工整、清晰、他人可辨,不得填写草书、艺术字;9)统一使用中性笔、签字笔、板笔填写,不得使用其他笔填写;10)如遇相同内容时,需重复填写,不得填写为其他任意文字及符号;11)笔误的处理:记录不得随便更改,填写记录时如遇填写错误,不准使用涂改液和修正纸等其他办法修改,应在原数据处用单横线“——”删除内容,保持原数据可辨认,在数据旁填写正确数据,签名及更改日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记录填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准确记录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2. 完整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将关键信息全部填写完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及时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及时将记录填写完毕,并按时上报上级部门。
4. 保密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防止信息外泄,避免对企业形成损失。
三、责任与职责1. 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生产班组成员填写相关记录,并进行审核和整理。
2. 质量检验员:负责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3. 设备操作员: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4.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审批和监督相关记录的填写情况。
四、记录填写规范1. 记录表格1.1 所有记录表格应当设计合理,包含必要的填写项,方便填写人员记录。
1.2 记录表格应当与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相适应,确保可以详细记录所需信息。
1.3 记录表格应当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2. 填写要求2.1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记录,不得任意篡改和造假。
2.2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持记录的连贯性,确保记录的信息流畅和完整性。
2.3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清楚、字迹工整,以便于后续查阅和解读。
2.4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日期和时间,确保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3. 审核要求3.1 生产班组长应当及时审核填写的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检验员应当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填写的记录进行审批,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生产记录填写规范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生产记录填写规范要求一、记录填写原则:及时、准确、清晰、完整1)及时:数据产生当时记录,尽量不要回忆性记录,以免数据可信度不高对后期质量分析造成误导;2)准确:数据产生按实记录,不得随意估量数据,数据位数、单位要明确,以免造成数据出现偏差,不能体现真实情况;3)清晰:数据记录时需字迹工整,清晰可认,不易擦拭,不易造成误读;4)完全:填写记录时信息应记录完整,不得简写、缩写、空白,应标明尽可能多的数据,避免造成差错;二、记录填写规范:通常填写数据时,会有标准表格,填入相应空格时要求如下:1)书写时应注意按区域填写,不许错格填写或越出对应的区域;2)数据与数据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隙,小数点标识清晰,单位、符号等使用准确;3)文字类需字迹工整、清晰、他人可辨,不得填写草书、艺术字;4)统一使用中性笔、签字笔、板笔填写,不得使用其他笔填写;5)如遇相同内容时,需重复填写,不得填写为其他任意文字及符号;6)日期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年(4位).月(2位).日(2位)”,如2010.03.05;7)时间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时(2位):分(2位)”,如09:20,时间为24小时制,下午4点需填写为16:00,而不是04:00;8)填写记录时如遇填写错误,应将现有生产记录重新抄录一份并废弃错误生产记录,力求生产记录无任何涂改;9)如记录中有空格无内容填写时,应在空格处用斜线划去;10)数据记录应由数据产生人亲自填写,如代为填写时,需经本人复核;备注:重点标注部分规范属于记录填写“基本要求”!2017.12.20。
生产过程中各种记录的填写规范1. 引言记录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追踪产品的生产历程、确保质量、发现问题和进行持续改进。
为了保证记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有必要规范生产过程中各种记录的填写。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记录,并给出其填写的规范要求。
2. 生产计划记录生产计划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的计划,它包含了生产的目标、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信息。
在填写生产计划记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记录内容应准确、清晰,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考虑。
- 时间安排要合理,考虑各种因素,如设备的可用性、人力资源的调配等。
- 资源分配要科学合理,确保产能的充分利用。
3. 原材料记录原材料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使用和追溯。
在填写原材料记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记录原材料的名称、批次、规格等信息,确保能够准确追溯。
- 记录原材料的用量,确保使用的原料和计划要求一致。
-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生产设备记录生产设备记录是指对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记录。
在填写生产设备记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启动时间、运行时间、停机时间等。
- 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保养、维修和更换等。
- 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5. 工序记录工序记录是指对每个工序的操作和数据进行记录。
在填写工序记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记录工序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确保工序的完成情况。
- 记录工序的操作人员和负责人,确保工序的责任明确。
- 记录工序中产生的数据,如温度、精度等,确保产品的质量。
6. 检验记录检验记录是指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
在填写检验记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记录检验的时间、位置和方法,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 记录检验的结果和判定,包括合格、不合格和返工等。
-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食品厂生产员的生产记录与报表填写规定生产记录与报表对于食品厂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它们是监控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管理库存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生产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食品厂生产员需要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填写。
一、生产记录的填写规定1. 记录内容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日期:记录生产的日期。
- 生产线编号:标识所属生产线。
- 产品名称:记录所生产的具体产品名称。
- 生产批次号:每个生产批次应有一个唯一的批次号。
- 原料使用情况:记录使用的原料种类、数量和批次号。
- 工艺操作步骤: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步骤。
- 工时记录:记录每个操作步骤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 温度、湿度记录:如产品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需记录相应参数。
- 工作人员签名:每个操作步骤结束后,工作人员需在相应位置签名确认。
2. 记录方式生产记录可以采用手写或电子记录的方式,但需确保记录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如采用手写记录,请使用清晰的书写,使用黑色或蓝色的水笔进行填写,不允许使用铅笔或橡皮修改。
如采用电子记录,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生产记录软件,并确保数据的备份和安全性。
3. 填写要求- 每一份生产记录应当准确、完整地反映该批次产品的生产情况。
- 在填写生产记录前,应仔细核对所使用的原料种类、批次号和数量。
- 换班或交接班时,应及时完成生产记录的更替,确保记录的连续性。
- 如发现填写错误,应采取划线注销并在其旁边写明正确记录,并在该记录下方签名确认。
二、报表填写规定1. 报表内容报表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日期:记录报表所涵盖的日期范围。
- 产品名称和生产批次号:记录所生产的产品及其批次号。
- 生产数量: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数量。
- 不合格品数量:如有不合格品产生,需记录不合格品数量。
- 原料消耗情况:记录每个产品所使用的原料种类和数量。
- 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运行情况。
- 库存情况:记录产品的库存数量和库存变动。
2. 填写要求- 每个报表应准确、完整地反映相应日期范围内的生产情况。
生产记录填写规范1.目的定义和规范生产部记录的填写,方便历史追溯及统计,防止差错。
2.范围生产记录、日常记录、标签。
3.职责生产部全体人员负责本文件的执行,指定专人负责监督执行。
4.定义4.1生产记录:从原辅料到成品入库全过程的生产相关数据。
包括生产计划单、领退料单、清场合格证、生产记录、原辅包材检验报告单及其他相关必要记录。
4.2日常记录:为生产辅助记录,能够记录生产过程、日常辅助等相关参数的记录。
包括运行记录、使用记录、清洁记录、温湿度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4.3标签:能够标识一组物料、设备状态、一定区域等的标识。
包括物料标签、设备状态卡、区域标识等。
4.4数据:能够记录、保存下来,有指导意义的数字或文字。
4.5数据产生:指记录数据时,数据的来源,包括读取、计算、操作等。
5.程序5.1 记录当定期收集、专人保存及处理。
批生产记录按批收集,日常记录按月或按季收集,标签在使用后收集并及时处理。
5.2 记录填写原则:及时、准确、清晰、完全。
5.2.1及时:数据产生当时记录,尽量不要回忆性记录,以免数据可信度不高。
5.2.2准确:数据产生按实记录,不得随意估量数据,数据位数、单位要明确,以免造成数据出现偏差,不能体现真实情况。
5.2.3清晰:数据记录时需字迹工整,清晰可认,不易擦拭,不易造成误读。
5.2.4完全:填写记录时信息应记录完整,不得简写、缩写、空白,应标明尽可能多的数据,避免造成差错。
5.3填写规范:通常填写数据时,会有标准表格,填入相应空格时要求如下。
5.3.1书写时应注意按区域填写,不许错格填写或越出对应的区域;5.3.2数据与数据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隙,小数点标识清晰,单位、符号等使用准确;5.3.3文字类需字迹工整、清晰、他人可辨,不得填写草书、艺术字。
5.3.4统一使用中性笔、签字笔、板笔填写,不得使用其他笔填写。
5.4如遇相同内容时,需重复填写,不得填写为其他任意文字及符号。
5.5日期填写:填写标准统一为“年(4位).月(2位).日(2位)”,如2010.03.05。
GMP规范-批生产记录填写要求详解批记、记录填写要求1)本人填写:记录必须由实际操作人员本人填写,复核人员必须本人签字,且必须是全称,字迹工整,不得简写。
检查内容:代签名,签名潦草不可辨识。
复核人签字处模仿他人笔迹签名。
2)基本要求:黑色中性笔填写、字迹清晰、数据真实、准确、记录及时(按照批记上的时间范围填写)。
或名字简写或用字母代替等。
检查内容:空白漏填(例如,封面的结束日期)、字迹潦草,不可辨识、回忆式填写或提前填写(禁忌)。
3)空白填写:无内容填写时要用“-”划掉或空白面积大于页面面积的1/5时需要整体划掉“/”(从左下角向右上角划,线需要笔直,并在线下签名写日期)。
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该重新填写。
检查内容:空白处未划掉,或划线弯弯曲曲,或整体划掉时未签名及日期。
内容与上项相同时,未重新填写。
批记表头未填写日期或未写批号,批号写错等。
4)修改原则:不得涂改,需在更改的内容上划“—”,使原字迹清晰可辨,在旁边记录正确的内容,签名并标明日期。
检查内容:修改不规范-涂改、刀片刮、修正液、修改两次,签名一次。
签名或日期未写。
5)修改次数:单页修改≥3处或有明显作假嫌疑的,需要换页。
检查内容:单页修改次数是否符合,有无明显作假的,是否正常换页。
6)跨天日期:只要涉及到两天的地方,都需要记录日期。
检查内容:相邻两个格子之间,日期不一样,就需要写跨天日期。
且有的是重复写跨天日期。
7)物料名称:全称,不得简写。
检查内容:名称未写全称。
如乙酸乙酯品简称乙酯是不允许的。
8)勾选填写:勾选实际操作的设备或者是勾选相应的结果。
检查内容:未勾选方框。
9)数据填写:看到的数显或表,显示几位,就需要记录几位。
或者批记操作内容描述中有几位有效数字,记录时就需要几位有效数字。
检查内容:位数不对,多或少。
例如显示℃,记录5℃或℃。
10)数据填写:保温时间、反应时间、毛重、皮重、净重等正确计算及填写。
检查内容:数据计算错误。
11)参数填写:需要在批记的规范要求之内。
前言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根据记录的上述特性,记录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范围生产车间内的所有人员执行人操作工、班长、主任具体内容一、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1) 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2) 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
填写记录应实亊求是,严肃认真。
(3) 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对於同一种活动的记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二、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亊项:(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这些笔能够确保记录永不褪色。
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性。
原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
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