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荷载及材料(1)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路面工程材料
路面工程材料是指用于铺设道路路面的各种材料,包括沥青、碎石、水泥混凝
土等。
这些材料在路面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路面工程材料对于道路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沥青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工程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柔韧性,能够
有效地抵抗车辆的冲击和变形。
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此外,沥青路面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能够快速通车,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碎石是另一种常用的路面工程材料,它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设。
碎石路面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够有效地承受车辆的压力和磨损。
在高速公路和重载交通路段,碎石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此外,碎石路面施工成本较低,维护便捷,能够快速修复路面损坏,因此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路面工程材料,它适用于高
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对路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大量车辆的压力和磨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易于控制,能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均匀性,因此在对路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路面工程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实际
工程中,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沥青、碎石或水泥混凝土等路面工程材料,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确保路面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一、组织结构(一)基本结构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水泥路面多垫层)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土工布)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判定刚性非刚性的指标:弯沉值)柔性基层:带沥青的、级配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弯沉很小,主控项目不测弯沉(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从材料上,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
土方路基 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湿陷性腹胀土冻土等)半填半挖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江南博哥)[单选题]1.基层和底基层现场施工中碾压后要及时检测压实度,测定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误差应不大于()。
A.1%B.2%C.3%D.4%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62,8.4.6规定: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
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釆取必要的措施。
[单选题]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试验的成型试件为()。
A.1:1的圆柱形试件B.1:1.5的圆柱形试件C.立方体试件D.1:1.5的长方体试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13,条文说明:碾压贫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相同,均为1:1的圆柱形试件,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工地试验室的操作。
[单选题]4.基层抗冻性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不应超过A.3%B.4%C.5%D.6%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参见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147,4.4的规定:如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单选题]5.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应由不少于()种规格的材料掺配而成。
A.3B.4C.5D.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参见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9,3.8.1规定:对一般工程科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单选题]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无机稳定中、粗粒材料,其压实标准为()。
A.≥93%B.≥95%C.≥97%D.≥98%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31,表519底基层材料压实标准规定。
[单选题]7.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是指水泥质量占()的百分比。
第六章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1.引言路面结构是指在路面上铺设的各种材料和层次,用来承受车辆荷载和环境荷载,并提供平稳、安全的行车路面。
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是研究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和变形,以及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是指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对路面产生的力和压力。
车辆荷载可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
静载荷是指车辆停在路面上时对路面的作用力,动载荷是指车辆行驶时对路面的作用力。
车辆荷载可以通过车辆轴重、车辆类型、车速等参数来计算。
3.路面材料的特性路面材料的特性包括强度、刚度、抗裂性、耐久性等。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材料对应力的响应程度,抗裂性是指材料抵抗裂缝的能力,耐久性是指材料抵抗气候和环境影响的能力。
路面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车辆荷载、气候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4.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可分为弹性模型和塑性模型。
在弹性模型中,路面结构被假设为弹性体,能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但不会导致结构破坏。
弹性模型的分析可通过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进行。
在塑性模型中,路面结构被假设为塑性体,能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可能导致结构破坏。
塑性模型的分析可通过弹塑性理论和强度理论等方法进行。
5.路面结构的承载力路面结构的承载力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分析可通过确定路面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并比较其与材料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当路面结构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或变形超过材料的变形能力时,路面结构可能产生破坏。
6.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其在荷载作用下保持平稳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可通过确定路面结构的变形和结构的弯曲、剪切和压实情况,以及土壤的支撑条件。
7.实例分析以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和测量确定车辆荷载、路面材料和路面结构的参数。
然后,进行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计算路面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最后,比较计算结果与路面材料的强度和变形能力,评估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路面结构计算书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30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本次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公路路面程序设计系统》HPDS2006”电算软件进行计算。
按一级公路标准等级进行计算。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级可靠度系数 : 1.195面层类型 : 普通混凝土面层序号路面行驶车辆名称单轴单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单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双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三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交通量1 标准轴载0 0 1 100 0 0 0 0 5420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1 10 9.6 %2 10 7.2 %3 10 6.4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5 车道分配系数 .6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2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T= 189.5 MPa中间计算结果 :HB= 260 r= .764 SPS= .97 SPR= 2.7BX= .53 STM= 1.87 KT= .46 STR= .85SCR= 3.55 GSCR= 4.12 RE=-17.6 %其中:HB-----拟定的混凝土面层厚度(mm)r------混凝土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SPS----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应力(MPa)SPR----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MPa)BX-----温度应力系数STM----混凝土面层的温度应力(MPa)KT-----温度疲劳应力系数STR----混凝土面层的温度疲劳应力(MPa)SCR----混凝土面层的综合应力(荷载疲劳应力与温度疲劳应力之和)(MPa)GSCR---可靠度系数与混凝土面层综合应力的乘积(MPa)RE-----GSCR与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1626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3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1.502976E+07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89.5 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260 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 260 mm---------------------------------------水泥稳定粒料 250 mm---------------------------------------级配碎砾石 200 mm---------------------------------------新建路基新建基(垫)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 2基(垫)层及路基交工验收综合影响系数 : 1标准轴载 : BZZ-100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第 1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3.6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第 2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1.5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1.1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1.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第一章课程简介与公路建设发展(路基路面工程习题判断与选择题)二、选择题1、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必须主要具有足够的( abd )。
a、强度;b、稳定性;c、刚度;d、耐久性。
2、公路路面时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大气温度及雨水作用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其表面还应满足( acd )的要求。
a、平整;b、耐磨;c、抗滑;d、排水。
3、土基路床分为上路床、下路床,其层位厚度上、下路床为( b )。
a、30cm、80cm;b、30cm、50cm;c、80cm、70cm;d、80cm、150cm。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面层分为表面层(×)。
2、面层分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3、基层分为上基层、下基层及底基层(√)。
4、土基分为路床、路堤(√)。
5、土基路堤分为上路堤、中路堤、下路堤(×)。
四、简答题1、简述路面分层主要分几层?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含垫层)五、论述题1、论述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79186”代表意义?其中“6”代表的具体内容?“79186”中的“7”代表的是以北京为中心的7放射线,“9”代表的是南北纵(经线),“18”代表的是东西横线(纬线),“6”代表的是地区环线。
“6”代表的是沈阳环线、杭州湾环线、成都环线、台湾环线、珠江三角洲环线和海南环线。
第二章总论二、选择题1、公路用土按不同的工程特性划分为(abcd )四大类,并细分为11种土。
a、巨粒土;b、粗粒土;c、细粒土;d、特殊土。
2、利用( bcd )等无机结合料修筑半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结构目前已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成为一种主要的结构型式。
a、改性土;b、石灰;c、水泥;d、工业废渣。
3、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制定主要依据我国划分自然区划的目的和原则进行,该区划是根据以下( abc )原则制定的。
a、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b、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c、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d、主要考虑b和c。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1.基层:是路面的基础,位于路基上。
基层材料可以是砾石、碎石、混凝土等,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并分散荷载压力。
2. 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其材料可以是沙土、碎石等。
底基层主要作用是填平基层表面不平整,提高路面的整体平整度,以便更好地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
3. 底面层:位于底基层之上,其主要材料是水泥混凝土。
底面层的厚度通常为10-15厘米,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并分散荷载压力,同时提高路面的整体平整度。
4. 面层:位于底面层之上,其主要材料也是水泥混凝土。
面层的厚度通常为5-10厘米,其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并分散荷载压力,同时提供良好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总体而言,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其合理的结构可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
- 1 -。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2-1行车荷载汽车是路基路面的服务对象,路基路面的主要功能是长期保证车辆快速、安全、平稳地通行。
汽车荷载又是造成路基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成因。
因此,为了保证设计的路基路面结构达到预计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首先应对行驶的汽车作分析。
包括汽车轮重与轴重的大小与特性;不同车型车轴的布置;设计期限内,汽车轴型的分布以及车轴通行量逐年增长的规律;汽车静态荷载与动态荷载特性比较等。
一、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行的汽车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又分为小客车,中客车与大客车。
小客车自身重量与满载总重都比较轻,但车速高,一般可达120km/h,有的高档小车可达200km/h以上;中客车一般包括6个坐位至20个坐位的中型客车;大客车一般是指20个坐位以上的大型客车包括铰接车和双层客车,主要用于长途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
货车又分为整车、牵引式拖车和牵引式半拖车。
整车的货厢与汽车发动机为一整体;牵引式拖车的牵引车与拖车是分离的,牵引车提供动力,牵引后挂的拖车、有时可以拖挂两辆以上的拖车;牵引式半拖车的牵引车与拖车也是分离的,但是通过铰接相互联接,牵引车的后轴也担负部分货车的重量,货车厢的后部有轮轴系统,而前部通过铰接悬挂在牵引车上。
货车总的发展趋向是向大吨位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水陆联运业务开展之后,货车最大吨位已超过40-50吨。
汽车的总重量通过车轴与车轮传递给路面,所以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在道路上行驶的多种车辆的组合中,重型货车与大客车起决定作用,轻型货车与中、小客车影响很小,有时可以不计。
但是在考虑路面表面特性要求时,如平整性,抗滑性等,以小汽车为主要对象,因为小车的行驶速度高,所以要求在高速行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与安全性。
二、汽车的轴型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车身的全部重量都通过车轴上的轮子传给路面,因此,对于路面结构设计而言,更加重视汽车的轴重。
第二篇道路路基路面结构第一章概述1路基: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它既是线路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品质。
2 路面:用各种筑路材料,按一定厚度与宽度分层铺筑在路基顶面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亦即供汽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行驶的公路表面部分,又称行车道。
第一节对路基和路面的基本要求一对路基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两方面:1足够的稳定性在地表上修筑路基,不挖即填,必然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基,亦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的结果引起受力状态的改变,导致路基失稳。
例如,在软土地基上填筑高路堤,或在岩质或土质山坡上开挖路堑时,有可能由于填土的附加应力超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是路堑开挖的结果使上侧坡体失去原有的支承,出现路堤的沉陷或坡体的滑坍破坏等,从而导致交通阻断或行车事故。
因此为保证道路的畅通与安全,必须①正确选用路基的断面形式与尺寸;②采取有效的排水、防护和加固等工程措施,确保路基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路基和路基下的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下会产生变形。
地基软弱、填土不密实或过分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变形和不均匀变形会使路面结构出现过量变形和应力增大,导致路面过早损坏影响道路使用品质。
因此,①路基要采取选择合适的填料;②进行充分的压实;③改善水温状况;④加固软弱地基等措施,以保证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
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确保其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
※二对路面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公路与城市道路全年通车,提高行车速度,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延长道路使用年限,要求路面具有下述一系列的性能:1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1)路面强度是指结构整体及其各组成结构层抵抗行车荷载作用产生各种应力、避兔破坏的能力。
第九章路面结构荷载及材料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稳性路面材料。
2、非水稳性路面材料。
二、选择题1、汽车对道路的作用力可分为停驻状态和行驶状态。
当汽车处于停驻状态下,对路面的作用力为静态压力,主要由轮胎传给路面的垂直压力。
行驶状态的汽车除了施加给路面垂直静压力外,还给路面施加()。
a、水平力;b、振动力;c、动水压力;d、静水压力。
2、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为单圆荷载;如用二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
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 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关系为(),如图示。
a、D=2d;b、D=d2;c、D= d;d、D=3d。
3、根据测定,汽车在正常行驶时Q=(0.2-0.3)P,而紧急制动Q最大时可达( )P。
a、0.5-0.6;b、0.6-0.7;c、0.7-0.8;d、0.8-0.9。
4、路面渗水情况与路面( )有关。
a、地下水位;b、面层类型;c、路面纵向坡度;d、路面横向坡度。
5、路面所用的材料,按其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大致可分为( )几类。
由于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成型方式不同,各种路面结构层具有不同的力学强度性质。
a、松散颗粒型材料;b、块料;c、沥青结合料;d、无机结合料。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汽车对道路的作用力可分为停驻状态、行驶状态、刹车减速状态和转弯状态。
()。
2、当汽车行驶时,除了对路面产生垂直压力P外,还有水平力Q作用。
水平力的大小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车轮与路面的附着系数ψ以及汽车的行驶状况有关,其最大值不会超过P与ψ的乘积。
()3、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交通分析是必须考虑的荷载影响因素。
()4、湿度状况的变化是影响路面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路面中水的影响与道路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季节、雨量、气温、蒸发条件及道路本身的排水能力等因素有关。
()5、路面结构层中的水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土基中的毛细水,二是边沟渗水,三是路面渗水。
路面结构计算书一. 主干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为30T 集装箱车,按城市道路设计,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
设行车道在使用初期的标准轴载为P=100KN ,采用荷载次数为1500=S N 次/日(查表),道路的交通量增长率为7.8%。
开发区属于6V I 区,根据地形图可知此区为粘性土,稠度大约在0.90~1.00之间,故取土基回弹模量a E MP =350,根据规定,车道系数取35.0=η,因此可得: 1.确定e N次61510122742.535.0365078.0]1)078.01[(1500365]1)1[(⨯=⨯⨯-+⨯=-+=ηr r N N t s e 2.确定容许弯沉值R l查表得:0.1=r α 0.1=s α 根据公式s r eR N l αα2.01.1=得: mm l R 05.05122742.10.11.12.0=⨯⨯=3.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根据规定,双轮单轴轴载100KN ,47.1=F α,在进行路面结构计算时,取实际弯沉值等于容许弯沉,既R s l l =,则有: 根据公式38.00)2(δαP l E F s F =得: 569.0)65.107.0235005.0(47.1)2(38.038.00=⨯⨯⨯⨯==δαP l E F s F4.初步拟定路面结构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如下:5.计算拟定路面的弯沉值将路面结构换算成三层结构体系:保持第一层不变,将2、3、4层换算成中层,如下图:cm E E h h H i i i 98.3313005502064.24.22432=+=+=∑= 根据规范规定,车轮荷载为规定的标准荷载,双轮单轴轴载为100KN ,轮载为25KN ,轮胎的压强为0.7MPa ,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δ为10.65cm ,则有:94.065.10101==δh 87.01500130012==E E 查诺谟图得:α=5.41 94.065.10101==δh 027.013003520==E E 查诺谟图得:63.11=K 19.365.1098.33==δH027.013003520==E E 87.01500130012==E E 查诺谟图得 ;75.01=K则:cm E l 0657.075.063.141.5150056.107.022211=⨯⨯⨯⨯⨯=K K P =αδ cm lF l s 0374.0569.00657.0=⨯==校核弯沉值: 因为R s l l <所以拟定路面结构满足弯沉要求,整体抵抗变形能力符合要求。
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是指对路面结构进行力学研究,包括路面结构的受力分析、变形分析、稳定性分析等,以评估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为路面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静力分析是指在路面所受到的静态荷载作用下,通过解析或数值计算方法求解路面结构的内力、应力和变形。
其基本假设是路面是一个均匀连续的弹性体,其材料力学性质服从线弹性理论。
通过力学原理和边界条件,可以建立路面结构的受力方程,采用解析或数值方法求解。
静力分析可以确定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动力分析是指在路面所受到的动态荷载作用下,研究路面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动态响应。
动力分析考虑路面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模态形态、动态力学性能等,以预测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和疲劳性能。
动力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或响应谱法,根据实际荷载作用和路面结构的频率特性进行动力计算,从而评估路面结构的抗震、抗风、舒适性等性能。
路面结构的变形分析是指研究路面所受到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包括垂直变形、平面位移和横向变形等。
变形分析可以评估路面结构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变形控制和稳定性评价的依据。
变形分析通常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考虑路面材料的非线性弹性和破坏性能,以及荷载作用的时间依赖性,对路面结构的变形进行计算和分析。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是指研究路面所受到负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和破坏机制。
它包括静态稳定性分析和动态稳定性分析。
静态稳定性分析用于评估路面结构在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主要考虑路面材料的强度、受力形式和变形特征等因素。
动态稳定性分析用于评估路面结构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主要考虑路面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模态形态和动态响应等因素。
综上所述,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是为了确定路面结构的受力、变形、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等性能,并为路面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它涉及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变形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多个方面,需要采用合适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1K410000 市政公用技术1K411000 城市道路工程1K411010城市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1K411011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一、城市镇道路分类及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三、城镇道路路面等级分类高级:砼-—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石材-—15年。
次高级:沥青贯入-—10年;沥青表处---8年柔性路面:弯沉变形大、抗弯强度小、产生累计变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与弯拉应变。
刚性路面:刚性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1K4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1)层间结合必须紧密,层数不宜过多。
(2)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填料路基分路堤dī、路堑qiàn、半挖半填三种,高液限粉土、黏土不适用路基填料;若地下水位高,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岩石或填石路基应铺设整平层,厚100~150mm。
(三)基层与材料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可分为基层与底基层。
应根据交通等级与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适用于各种路面的基层。
嵌锁型与级配型材料:碎石各种路面的基层;砂砾、砾石次干路以下基层,基层粒径37.5mm,底基层53mm。
(四)面层与材料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①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路面。
②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以下面层,各级路面的基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坑槽修补。
③温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路面。
④沥青贯入式,适用次干路及以下,厚度≤100mm。
⑤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一)路基(2)性能重要指标①整体稳定性②变形量控制主要是弯沉控制(二)基层路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资料济南地区新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四车道。
沿线土质为粘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为1.2m。
公路沿线有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供应。
根据工程可行性报告得知,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不同车型的交通参数见表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表1.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辆交通参数】注:基本要求为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等均按照新建沥青路面,可采用水平三选取计算。
(二)设计任务该公路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要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试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和厚度。
(三)设计步骤1.交通荷载参数分析依表1.1,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946辆/日,交通量年增率γ=6%.(1)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0.2,沥青路面一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t=15(年)。
(2)方向系数及车道系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4,方向系数DDF取0.5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5,车道系数LDF取0.6。
(3)各类车比例、满载比例、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整体式货车即表1.1中3类、4类、5类车,占比为62.95%;半挂式货车即表1.1中7类车,占比为16.19%。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6,新建路面按水平三考虑,故公路TTC分类为TTC4,由此车辆类型分布系数VCDF(%)分别为如下:【表3.1.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各类车型的满载车占比PERmh如下取值:【表3.1.2 各类车型满载车占比】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l (非满)和EALFmh(满)依不同计算作用,如下:【表3.1.3 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4)交通荷载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Q1=AADTT×DDF×LDF=642(辆/日),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Qt = Q1×365×[(1+γ)t-1]/γ=5454258(辆/日),属于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当量轴次N1=Q1×Σ(VCDFm×EALFm)=1043.4(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Nt依表3.1.3有:①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1=8864560(次);②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2=6.146937×108(次);③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期限内设计车道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3=8864560(次);④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4=1.393465×1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