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中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3
在MIDAS/Gen中如何实现中震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而这两种设计方法在MIDAS/Gen中都可以实现,具体说明如下:一、中震弹性设计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按表1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
表1 地震影响系数(β为相对于小震的放大系数)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1取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目录简要 (1)设定操作环境及定义材料和截面 (2)建立轴网 (4)建立框架柱及剪力墙 (8)楼层复制及生成层数据文件 (10)定义边界条件 (11)输入楼面及梁单元荷载 (11)输入风荷载 (15)输入反映谱分析数据 (15)定义结构类型 (16)定义质量 (17)运行分析 (17)荷载组合 (18)查看反力及内力 (18)梁单元细部分析 (19)振型形状及各振型所对应的周期 (20)稳定验算 (20)周期 (21)层间位移 (21)层位移 (22)层剪重比 (22)层刚度比 (23)一般设计参数 (23)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 (25)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27)平面输出设计结果 (30)简要本例题介绍使用Midas/Gen 的反映谱分析功能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
例题模型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基本数据如下:轴网尺寸:见平面图柱: 500x500主梁:250x450,250x600次梁:250x400连梁:250x1000混凝土:C30剪力墙:250层高:一层:4.5m 二~六层:3.0m设防烈度:7º(0.10g)场地:Ⅱ类3030设定操作环境及定义材料和截面1:主菜单选择 文件>新项目文件>保存: 输入文件名并保存2:主菜单选择 工具>单位体系: 长度 m, 力 kN定义单位体系3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 添加:定义C30混凝土材料号:1 名称:C30 规范:GB(RC) 混凝土:C30 材料类型:各向同性定义材料304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添加:定义梁、柱截面尺寸定义梁、柱截面5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厚度: 添加:定义剪力墙厚度定义剪力墙厚度30建立轴网1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栅格>定义轴线: 添加 :定义X 、Y轴网间距定义轴网12 : 主菜单选择 模型>单元>建立: 建立梁单元,同时关闭栅格、轴网轴网1303 :主菜单选择 模型>用户坐标系>X-Y 平面: 激活UCS 平面保存当前UCS ,定义当前用户坐标系名称为“1”定义用户坐标系14 : 主菜单选择 模型>用户坐标系>X-Y 平面: 定义插入点 (即原点)旋转角度30º,准备插入另一个轴网。
1.12 中震设计的实现林丹具体问题在midas Building和midas Gen中,能否对结构进行中震设计?如何操作?问题解答1.12.1 前言我国目前都是以小震设计为主的,但是随着结构越来越复杂、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工程界对于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这两种方法在midas Building和midas Gen中都可以实现。
1.12.2 中震弹性设计中震弹性设计的设计原则: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midas BuildingA.在结构>模型控制中应用规范选择旧规范,如图1.12.1所示。
在新规范中对结构性能设计做了详细介绍,所以在Building中推荐使用性能设计。
图1.12.1 规范选择B. 在荷载>荷载控制>地震作用中将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指定为四级,如图1.12.2所示。
图1.12.2 制定抗震等级C. 在荷载>荷载控制>地震作用中勾选“中震设计”,点击后面的按钮,弹出对话框,如图1.12.3所示,勾选“弹性设计”即可。
程序会自动使用规范规定的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并且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均使用设计值。
图1.12.3 中震设计选项D. 定义中震反应谱。
在荷载>荷载控制>地震作用>设计反应谱中,通过调整系数来定义中震反应谱,如图1.12.4所示,调整系数参照表1.12.1取值。
也可以直接在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中输入相应的值。
表1.12.1 中震放大系数图1.12.4 中震反应谱midas GenA.在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中定义中震反应谱函数,如图1.12.5所示,在设计反应谱时勾选“设防地震”即可。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8月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防的性能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了新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
新规范规定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明确了铁路构筑物应达到的抗震性能标准、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延性设计的要求及计算方法。
从199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也在积极制定新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从以上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新规范中桥梁抗震安全设置标准采用多级设防的思想,增加了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相应规定,对于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的使用有更加具体的规定。
随着新规范的推出,工程师急迫需要具备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Midas/Civil具备强大的桥梁抗震分析功能,包括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很好地辅助工程师进行桥梁抗震设计。
目录一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注意事项 (1)1. 动力分析模型刚度的模拟 (1)2. 动力分析模型质量的模拟 (1)3. 动力分析模型阻尼的模拟 (1)4. 动力分析模型边界的模拟 (2)5.特征值分析方法 (2)6.反应谱的概念 (3)7.反应谱荷载工况的定义 (4)8.反应谱分析振型组合的方法 (4)9.选取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5)10.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5)二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 (7)1. 概要 (7)2. 输入质量 (8)3. 输入反应谱数据 (10)4. 特征值分析 (12)5. 查看振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结果 (13)6. 输入时程分析数据 (18)7. 查看时程分析结果 (20)8. 抗震设计 (22)一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注意事项1.动力分析模型刚度的模拟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时,结构类型需要采用3D ,主梁、桥墩、支座(边界连接)都需要模拟出来。
midas抗震设计例题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以midas抗震设计为例,介绍如何进行抗震设计以及注意事项。
二、设计流程1.确定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2.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
3.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
4.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等性能指标。
5.进行抗震措施设计,包括构造措施、材料选用、施工要求等。
三、midas软件应用midas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用于抗震设计。
以下是在midas中进行抗震设计的一般步骤:1.建立模型: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
2.施加地震荷载:根据地震基本烈度,施加相应地震荷载。
3.进行结构分析:对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得到结构的响应曲线和变形情况。
4.调整结构参数: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结构参数,优化结构性能。
5.输出结果: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应力、损伤等结果,并进行评估。
四、注意事项1.抗震设计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设计符合抗震要求。
2.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应考虑地震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
3.在进行结构参数调整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等性能指标,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注重构造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如加强连接节点、保证梁柱截面尺寸等。
5.对于特殊结构或重要部位,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响应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抗震措施。
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注重结构分析和参数调整,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同时,应注重构造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目录简要 (1)设定操作环境及定义材料和截面 (2)建立轴网 (4)建立框架柱及剪力墙 (8)楼层复制及生成层数据文件 (10)定义边界条件 (11)输入楼面及梁单元荷载 (11)输入风荷载 (15)输入反映谱分析数据 (15)定义结构类型 (16)定义质量 (17)运行分析 (17)荷载组合 (18)查看反力及内力 (18)梁单元细部分析 (19)振型形状及各振型所对应的周期 (20)稳定验算 (20)周期 (21)层间位移 (21)层位移 (22)层剪重比 (22)层刚度比 (23)一般设计参数 (23)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 (25)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27)平面输出设计结果 (30)简要本例题介绍使用Midas/Gen 的反映谱分析功能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
例题模型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基本数据如下:轴网尺寸:见平面图柱: 500x500主梁:250x450,250x600次梁:250x400连梁:250x1000混凝土:C30剪力墙:250层高:一层:4.5m 二~六层:3.0m设防烈度:7º(0.10g)场地:Ⅱ类3030设定操作环境及定义材料和截面1:主菜单选择 文件>新项目文件>保存: 输入文件名并保存2:主菜单选择 工具>单位体系: 长度 m, 力 kN定义单位体系3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 添加:定义C30混凝土材料号:1 名称:C30 规范:GB(RC) 混凝土:C30 材料类型:各向同性定义材料304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添加:定义梁、柱截面尺寸定义梁、柱截面5 :主菜单选择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厚度: 添加:定义剪力墙厚度定义剪力墙厚度30建立轴网1 : 主菜单选择 模型>栅格>定义轴线: 添加 :定义X 、Y轴网间距定义轴网12 : 主菜单选择 模型>单元>建立: 建立梁单元,同时关闭栅格、轴网轴网1303 :主菜单选择 模型>用户坐标系>X-Y 平面: 激活UCS 平面保存当前UCS ,定义当前用户坐标系名称为“1”定义用户坐标系14 : 主菜单选择 模型>用户坐标系>X-Y 平面: 定义插入点 (即原点)旋转角度30º,准备插入另一个轴网。
midas抗震设计-反应谱分析反应谱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简要本例题介绍使用MIDAS/CIVIL的反应谱分析功能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
例题模型使用的是简化了的钢箱型桥梁模型,由主梁、横向联系梁和桥墩构成。
桥台部分由于刚度很大,不另外建立模型只输入边界条件;基础部分假设完全固定,也只按边界条件来定义。
下面是桥梁的一些基本数据。
跨径:45 m + 50 m + 45 m = 1 40 m桥宽:11.4 m主梁形式:钢箱梁钢材:GB(S) Grade3(主梁)混凝土:GB_Civil(RC) 30(桥墩)图1. 桥梁剖面图[单位:mm]设定操作环境及定义材料和截面开新文件(新项目),以‘Response.mcb’为名保存(保存)。
文件/ 新项目t文件/ 保存( Response )将单位体系设定为kN(力), m(长度)。
工具/ 单位体系长度>m; 力>kN ↵定义材料分别输入主梁和桥墩的材料数据。
模型/ 材料和截面特性/ 材料材料号(1); 类型>S钢材规范>GB(S); 数据库>Grade3 ↵材料号(2); 类型>混凝土规范>GB-Civil(RC); 数据库>30 ↵图2. 定义材料定义截面使用用户定义来输入主梁、横向联系梁以及桥墩的截面数据。
主 梁: 箱型截面 2000×2500×12×16/18横向联系梁: 工字型截面 1500×300×12×12/12柱 帽: 实腹长方形截面 1.5×1.5桥 墩: 实腹圆形截面 1.5主梁与桥墩连接的支座部分使用弹性连接(Elastic Link)来模拟。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截面数据库/用户名称 (Girder) ; 截面形状>箱型截面 ; 用户 偏心>中-中心H ( 2 ) ; B ( 2.5 ) ; tw ( 0.012 )tf1 ( 0.016 ) ; C ( 2.3 ) ; tf2 ( 0.018 )名称 (Cross) ; 截面形状>工型截面 ; 用户偏心>中-中心H ( 1.5 ) ; B ( 0.3 ) ; tw ( 0.012 ) ; tf1 ( 0.012 )名称( Coping ) ; 截面形状>实腹长方形截面偏心>中-中心 用户 ; H ( 1.5 ) ; B ( 1.5 ) ↵名称 ( Column ) ; 截面形状>实腹圆形截面用户 ; D ( 1.5 ) ↵输入截面尺寸时,若只输入tf1,不输入tf2,则tf2与tf1相同。
在MIDAS/Gen中如何实现中震设计?
结构设计学习资料2009-11-29 23:05:09 阅读22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转自:/s/blog_5e1bf3ef0100fckz.html
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而这两种设计方法在MIDAS/Gen中都可以实现,具体说明如下:
一、中震弹性设计
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按表1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
表1地震影响系数(β为相对于小震的放大系数)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可。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按表1取值,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规》第5.6节进行,但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材料的强度取标准植。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即可。
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