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教程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26
一、信息信息:指物质存在或运动方式与状态的表现形式或反映,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反映,它提供了客观世界事物的的消息、知识,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借助某种介质才能表现或传播。
医学信息: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或借助于其他工具,对健康疾病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及其反映(如人体脉搏,呼吸,温度及疾病状态下的各种体征与症状、实验室检测数据等都是医学信息,甚至包括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认识信息、获取信息、掌握信息、传递信息、生产信息,并用其为人类服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
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国家、机构甚至个人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间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经验的综合,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
知识来源于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即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经大脑重新组织和系列化的那部分信息。
”在生活、生产、科研等活动中,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发出的信息的接收。
选择、处理,得到对事物一般特征的认识,形成了概念。
在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人脑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判断。
推理综合加深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构成了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医学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医学信息的获取、提炼和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知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名族文明的标志。
可以按多重标准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可分为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经验知识、理论知识;主观知识、客观知识;基础知识、技术知识、应用知识;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等。
(知识分类)三、情报情报:指人们以各种方式传递与交流的具有一定目的于时效的信息,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搜集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情报原义为信息、报道、敌情报告,最早认为情报是战时关于敌情的报告。
情报的重要属性有传递性、知识性和效用性,只有信息源产生的信息被人们以某种方式接收,在一定时间内经过用户使用产生效益。
文献检索课件word版大纲第一章文献信息基本知识第二章文献信息检索原理第三章中文工具书介绍第四章计算机信息检索第五章光盘检索第六章Internet网络检索第七章搜索引擎第八章网上数据库介绍第一章文献信息基本知识第一节文献的概念和功能一、文献的定义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关于客观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陈述。
知识: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文献:任何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的手段记录下来的东西。
统统可称为文献。
文献也可称为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知识。
二、文献的功能存贮知识的功能;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保存知识的功能第二节文献的分类一、按文献载体的形式划分:刻写型,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二、按文献的级别划分:1.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以著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究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论著、论文、技术说明等。
创造性、原始性、分散性2.二次文献是人们把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文献收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便于查找而形成的文献。
汇集性、检索性、系统性3.三次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综合性、价值性、针对性4.零次文献三、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1.图书2.期刊3.会议文献4.学位论文5.研究报告6.专利文献7.政府出版物8.标准文献9.产品样本10.技术档案第三节文献资源的发展趋势及国内文献资源的分布一、世界文献资源的发展趋势1.文献资源数量急剧增长;2.文献资源的文种繁多;3.文献资源的载体形式趋向多样化;4.文献资源的出版分散;5.文献资源的内容交叉重复;6.文献资源的有效使用寿命缩短。
二、国内文献资源的分布1.文献资源类型的分布:①图书和期刊;②专利、档案、标准文献;③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和产品目录等特种文献2.文献资源收藏系统的分布①公共图书馆系统②高校图书馆系统③科技文献信息系统3.国内文献资源的地理分布第二章文献信息检索原理第一节文献信息检索原理一、文献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广义上):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第1章信息资源概论1、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主观或客观处理了的,并且能够被传播或传输的文字、声音、图像、数据。
2、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1)电子信息资源的特点:存储形式多样化;资源数字化;可交流程度高;方便利用;内容丰富;载体容量大。
(2)纸质文献资源的特点:携带、书写、保存方便;直观性;以纸质为载体的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纸质文献作为收藏品的不可替代性。
第2章信息存储与检索基础1、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为了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流和有效利用,使用户在信息集合中快速、精确、全面地获得特定需要的信息资源,必须要对广泛、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进行搜集、记录、组织、存储,以建成各种信息存取系统。
用户则根据检索需要,将需求转变为系统所能识别的检索式,再与存取系统中表征信息资源特征的标识进行逐一的相符性匹配与比较,两者完全一致或部分一致时,即为命中信息,可按用户要求从存取系统中输出。
2、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历程信息存储与检索走过了文献检索、情报检索的历程,并且正在向着知识检索的领域迈进3、信息检索通常包括的四种类型1)关于文献的检索;2)关于某事实或事项的知识检索;3)关于数值或数据的情报检索;4)关于图像信息的信息检索.4、索引的概念索引(Index)是存取信息资源“地址”或“出处”的标识系统,是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形式。
索引的基本功能是指示知识点在正文或文献款目中的位置。
传统的文本式检索工具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文摘正文部分和辅助索引部分。
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1.)索引标题词2.)说明语3.)地址参考项6、引文索引的概念引文索引是近3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索引形式。
其特点是,把一系列具有引用与被引用关系的科学文献以多向线性的方式联系起来,提供一个以引证关系为依据来检索文献的新途径。
引文索引的主要职能是,回答某作者的论文曾经被哪些人的文章所引证,这些文章何时发表在何种刊物上。
第3/4章信息存取途径与检索策略1、布尔逻辑算符用户利用逻辑算符构造检索式,可将一些具有简单概念的检索词(或检索项)组配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概念的检索式,用以表达用户的检索需求。
大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前言文献信息检索是每位学者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尤其是在进行学术研究时。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却对文献信息检索一无所知,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意义和分类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相关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第二章:检索工具的使用本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论文数据库和其他文献检索工具,如学术搜索引擎、图书馆目录检索工具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索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第三章: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本章主要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检索语言和检索词汇进行检索。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利用Boolean运算符、括号、通配符等技巧优化检索结果,并且掌握如何进行检索词汇的拓展和替换。
第四章:检索结果的评估和管理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估和管理。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排序和去重,以及如何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管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文献检索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检索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检索结果的评估及管理等方面。
此外,本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学习评估方式将以学生课堂参与、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实验报告将占据较大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的能力。
结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对待,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以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