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86.32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中药鉴定模块知识点分别分布在——1、2、4章1.2 中药药品标准(不含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1 中药材生产4 常用中药的鉴别中药鉴定模块相应内容学习顺序——①先学第4章——常用中药的鉴别②再学习总结性较强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相关内容——1.2 中药药品标准——2.1 中药材生产学习要点:1.品种、栽培2.产地(道地药材)3.采收4.产地加工——影响质量一、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1.同名异物防己-粉防己,取消广防己2.同物异名3.一药多基原①同属不同种柴胡2、大黄3、甘草3、秦艽4、海马5、川贝母6、石决明6川贝母原植物商品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松贝青贝梭砂贝母炉贝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以上图示依次是:松贝、青贝、炉贝。
②同科不同属葶苈子(十字花科:独行菜、播娘蒿)③不同科青黛珍珠2.栽培对药材品质的影响野生VS养殖二、中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代表品种记忆川药川**、附子、黄连、黄柏、花椒、金钱草川字号——连柏附子花钱少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山茱萸、乌梢蛇浙八味——杭浙金术会玄胡菊花白芍麦贝母怀药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金银花、红花、山茱萸、辛夷四怀药——伏牛上山菊花黄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马钱子、儿茶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广药(南药)阳春砂-广东蛤蚧-广西槟榔、益智仁-海南两广:巴戟天、肉桂(桂枝)广字号(广陈皮)北药(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板蓝根、黄芩-河北党参-山西金银花-山东关药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龙胆藏药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华南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泽泻-福州木瓜-安徽枳壳-江西蜈蚣/鳖甲-湖北天然冰片-湖南西北药(陕、甘宁、青、新、蒙)西宁大黄甘肃岷县当归宁夏枸杞羌活、秦艽新疆紫草/内蒙紫草A.吉林B.浙江C.山东D.广西E.四川1.蛤蚧的主产地是2.花椒的主产地是3.鹿茸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D、E、A『答案解析』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中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的发展历程、中药的性味归经等。
2. 中药药性与归经分类:各种中药的性味、毒性、功效、归经归脏等特点。
3. 中药药材的认识与鉴别:中药材的来源、主要特征、鉴别方法等。
4. 中药制剂与处方:中药的制剂形式、制剂工艺、药物制剂的配伍禁忌。
5. 中药药效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避免与处理。
6. 中药贮藏与质量控制:中药的贮藏方法、质量控制的指标与方法。
7. 中药的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原则、方剂的选择与应用。
8. 中药的药物安全与不良反应:中药的安全用药原则、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9. 中药的炮制与煎服:常见中药的炮制方法、药物煎服的原则和方法。
10. 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实践:中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药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纲的大致内容,具体考纲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机构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2020年中药学专业《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以卫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考试课程为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测试考生对常见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审核处方和中药煎药四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考核考生运用基础中药知识解决企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I 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模块常见中药饮片识别(1)掌握根和根茎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2)掌握果实和种子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3)掌握藤、木、茎枝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4)掌握皮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5)掌握叶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6)掌握花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7)掌握全草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8)掌握动物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9)掌握矿物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10)熟悉其他类中药的识别特征。
第二模块中药饮片调剂项目一中药饮片计价(1)熟悉计算中药饮片处方价格的方法和要求。
(2)了解发票和收据的要求。
项目二中药饮片调配(1)掌握中药饮片调配的操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2)掌握中药饮片处方的脚注内容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3)熟悉中药小包装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概念和特点。
(4)熟悉中药饮片调剂工具。
项目三中药临方炮制(1)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2)熟悉酒、醋、盐水、蜂蜜、稻米、及麦麸等辅料的性味、功效、炮制作用。
(3)掌握炒法和炙法的操作要点。
(4)熟悉锻、蒸、煮、火单和其他特殊制法。
(5)掌握不同的中药所采用的不同的炮制方法。
(6)掌握中药炮制品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
项目四饮片用法介绍(1)掌握常见中药饮片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2)熟悉常见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
(3)了解常见中药饮片的使用注意。
(4)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
项目五饮片保管养护(1)掌握中药饮片在保管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2)熟悉中药饮片的保管养护知识。
(3)掌握中药饮片的保管养护技巧。
第三模块中成药调剂项目一中成药介绍(1)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2)熟悉不同中成药剂型的服用特点。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61科目名称:中药学综合I.考察目标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共50分选择题45小题,共90分简答题10小题,共100分论述题4小题,共60分III.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考察内容】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及采集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药性理论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
2020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教材由原来的八章改为五章,由历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各章节所占分值分析,在新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依然会是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部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
2015 年2叽6年2017^2018^2019 年M-?中药廿月刑5s S15雀章中药轲生产与乔頂64415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AS基础2829弭2626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1414121412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遽走1L122菓六章中菊制茅方刑型292929好窜七章中药商理与毒理5536第八韋常用中药的鉴别3233J2J4巧2020 年新版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教材变动早节变动内容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原第五章以及第七章的内容合并到20年教材的第一章原第四章炮制,第六章中药制剂,第三章中药化学的绪论部分内容,转并入20年教材的第一章的内容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饮片炮制原先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作用并入第二章炮制新增药物炒法:槐花、槟榔、干姜蒸煮燀法:远志、其他制法:竹沥、蛋黄油、艾叶和灯芯草。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原先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章节名称改为苯丙素类,内容基本没有变动原先皂苷类、强心苷和动物药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他化学成分中的蜕皮激素类合并为一节,名为三萜和甾体化合物第四章常用中药的鉴别原先的第八章内容,个别药物增加了粉末的显微鉴别根及根茎类中药新增:南板蓝根、川木香,删除了前胡;茎木类中药新增:川木通;皮类中药新增:古谏皮;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新增:肉豆寇、早豆寇;全草类中药新增:锁阳、白花蛇舌草;澡、菌、地衣类中药新增:雷丸;树脂类中药新增:阿魏第五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剂型划分有所改变。
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经络D.分子生物学(注:分子生物学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2.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主要观察内容不包括:A.神色B.形态C.舌象D.脉象(注:脉象主要通过切诊获取)3.中药学中,药物的四气指的是药物的:A.酸、苦、甘、辛B.寒、热、温、凉C.升、降、浮、沉D.散、收、补、泻4.方剂学中的“八法”不包括:A.汗法B.吐法C.消法D.化疗法(注:化疗法是现代医学概念,不属于中医方剂学八法)5.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重点?A.黄帝内经B.伤寒论C.西医解剖学D.温病学6.中医临床中,下列哪项疾病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范畴?A.感冒B.哮喘C.骨折(注:骨折属于中医伤科学范畴)D.心悸7.西医综合考试中,诊断学基础部分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症状学B.体格检查C.病历书写D.分子生物学实验(注:此内容偏向基础医学研究,非诊断学基础)8.医学人文部分,关于医学伦理学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重点?A.医患关系B.医疗保密C.医学实验伦理D.股票投资道德(注:与医学伦理学无关)9.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常见内容?A.月经不调B.妊娠期高血压C.外科手术技巧(注:外科手术技巧更偏向于西医外科学)D.产后护理10.在实践技能考试中,中医基本操作部分不包括以下哪项技能?A.中医四诊B.针灸技术C.外科手术缝合(注:此技能属于西医外科基本操作)D.拔罐技术。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
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
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
分类2。
西医病原学、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
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分型4。
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
辨证论治7。
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
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
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
诊断及鉴别诊断5。
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2.中医学关于心衰的病因病机认识3。
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
辨证论治7。
预防细目二:心律失常要点:本大纲由医梦园整理编辑1。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2。
辨证论治细目三:心脏骤停要点:1。
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2。
心脏骤停的诊断及治疗细目四: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3.诊断及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6.预防细目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定义2.危险因素3。
西医分型细目六: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
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七:心肌梗死要点:1。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实),利水消肿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夏月之麻黄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辛凉解表药)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治痰饮(苓桂术甘汤)、蓄水证(五苓散)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治疗脾胃气滞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称之为呕家圣药,也可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炒炭)最为平和是发散药,可以风寒,风热(外风)防风:祛风解表(外风),胜湿止痛,止痉(内风)(防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钩藤,为止痉植物药)称为治风通用药,所有动物药都有息风止痉功效。
防风可以治疗痛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要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独活主要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治疗太阳经的头痛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治疗巅顶头痛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干姜)主要治疗少阴头痛(脑中连齿)通鼻窍四药: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疗阳明经头痛通鼻窍四药: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有小毒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要包煎第二节辛凉解表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后下)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举阳气四药:葛根、柴胡、黄芪、升麻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兼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大部分子类药都有这个作用)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诃子也有开音的功效。
也可以治疗小儿夜啼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和野菊花的区别:野菊花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要治疗颈背强痛。
治疗热泻热痢,脾虚泄泻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升举阳气四药:葛根、柴胡、黄芪、升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代表方栀子豉汤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五味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细目一: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要点:.中药的作用.不良作用细目二:中药的功效要点:.功效与主治的关系.功效的分类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要点:.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服药时间第六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症.解表药的配伍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清热药的配伍方法.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八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泻下药的配伍方法.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紫苏、生姜:均能发汗解表。
治疗风寒感冒。
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
既治风寒表证,又治风热表证。
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羌活、藁本:均能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
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能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
为治疗风寒感冒和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
香薷、麻黄: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水肿及小便不利。
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柴胡、升麻、葛根:均为解表升阳之品,但性能主治有别。
柴胡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主治风热头痛、葛根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治疗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升麻、葛根能透疹,治疗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柴胡能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升麻能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热毒疮肿;葛根能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内热消渴。
9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浮萍:与麻黄、香薷一样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治表证无汗、水肿、小便不利。
但浮萍治疗的是风热感冒无汗,又能透疹止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和香薷治疗的是风寒表实无汗。
芦根、天花粉:均能清热生津止渴。
治疗热病津伤烦渴。
10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栀子、淡竹叶:均能清热除烦利尿。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药学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药物的药性是从药物用用于机体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一般说来,2.四气的作用: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等功效。
但药性寒热主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基本倾向,并非具体功效。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是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附属于酸甘的涩味和淡味等。
药味的确定,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1)辛,能散、能行,一般具有解表、行气、行血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和血瘀等病证,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
(2)甘,能补、能缓、能和,一般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等作用,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拘挛疼痛等病证。
如人参、熟地黄、饴糖、甘草等。
(3)酸,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久痢,久咳久喘,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病证。
(4)涩,作用及应用与酸味相似。
(5)苦,能泄、能燥,一般具有通泄大便,降泄逆气,清泄实火,燥湿等作用,多用于治疗便秘、咳喘、呕吐、呃逆、实热和湿热、寒湿等病证。
(6)咸,能软、能下,一般具有软坚散结和泄下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
(7)淡,能渗、能利,一般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药物升降沉浮趋向是与所治病证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
a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b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灭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及中药用药安全内容;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要求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各证候的症状、治法治则,重点掌握治疗各证候疾病的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和合理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