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1.80 KB
- 文档页数:3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说课稿小语班第5组单位:番禺区西一小学序号:14姓名: 刘欣然一、说教材品读《长城》一文,仿佛真的登上了长城,一览它的雄姿。
作者细致地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观的长城,让人浮想联翩。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了解学情说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起点。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脉络,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长城》第一课时的教学,根据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学生真正开动大脑这部汽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稿11月6日)
番禺区西一小学刘欣然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另外,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用已积累的规范汉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长城,我们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很多没有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壮观,在文章教学中,需要使用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感受长城的气势,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求
教学目标:
1、认识“崇、峻”等8个汉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盘旋、凝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吗?那么中国的“世界遗产”你又知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启中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站-----长城!
播放视频(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通过刚才的欣赏,相信很多同学对于长城有了一定的感知。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指读课题),一起去感受(读课题)的特点,一起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效果
1、小组内部检查生字词方面的预习成果
2、学生领读
3、开会车读
4、提出读音以及书写易错字词进行指导
5、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
2、思考:本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给每一段起个小标题)
3、作者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一)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二)指导朗读
(三)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品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渡语:作者在游览长城是为何发出那样的感叹呢?下面就请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远观长城。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1、远观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长)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当中体会到长城之长呢?(预设: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A:长龙:这句话把长城比作什么?(打比方)
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向我们展示了长城之长。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
(出示课件),它顺着山势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形容词(品读蜿蜒盘旋)师:作者将长城比作长龙的好处在什么地方?(气势)
师:说的好,形象地道出了长城的气势,那请你把气势读出来吗?(请生读第一句)
师:除了第一句,还有那句话能看出长城的长啊?
长城全长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真可谓万里长城长万里啊。
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啊!
一万三千里多长,跨越多少个省(出示课件展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长城的长?就读这一句“从东头的。
”
(指导朗读)
师小结: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多有气势啊!让我们完整地读完第一自然段。
就是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有几个?所以作者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起扫除了生字词的障碍,也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业: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长城
远观长城气魄雄伟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
赞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