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陷阱句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陷阱2019-09-28摘要: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在表⾯形象或意思上显⽰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
正是这些表⾯上的形似意近,给⼈造成⼀种“似是⽽⾮”、“貌合神离”的假象,经常为习语翻译设下陷阱。
关键词: 英汉习语翻译陷阱语⾔是⽂化的载体,习语是语⾔的核⼼和精华,因⽽习语在体现语⾔的⽂化特征⽅⾯,⽐之其他语⾔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
“习语是语⾔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后⾃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义深刻的短语或短句”(平洪,2000)。
本⽂所指习语就其⼴义⽽⾔包括成语和谚语。
英汉两种语⾔历史悠久,包含着⼤量的习语,它们不仅⾔简意赅,⽽且形象⽣动、妙趣横⽣,给⼈⼀种美的享受。
习语的产⽣和⼀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活习俗等密切相关,因⽽英汉习语承载着各⾃不同的民族⽂化特⾊和⽂化信息,只有了解习语的产⽣及⽂化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语,并能准确地进⾏翻译。
在英汉两种语⾔⾥,有的习语在表⾯形象或意思上显⽰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
正是这些表⾯上的形似意近,给⼈造成⼀种“似是⽽⾮”、“貌合神离”的假象,经常为习语翻译设下陷阱。
例如⼈们容易将汉语中的“⾷⾔”和英语中的“eat one’s words”对应起来,可是汉语“⾷⾔”是说⼀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不履⾏诺⾔”,⽽英语“eat one’s words”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有失,说错了”,⽽且还带有⼀定的感情⾊彩,是“羞惭地、不光彩地”认错。
再如“child’s play”和“⼉戏”,表⾯上看是对应的翻译,但实际上它们的意思⼤相径庭。
“child’s play”的意思是“⾮常容易做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朗曼当代英语词典》的解释是“something very easy to do,something not very important”,⽽汉语的“⼉戏”则⽤来⽐喻“对重要的事情或⼯作不负责任、不认真”。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使得英语学习者在英汉互译时容易犯搭配不当、结构不当等错误。
由此,笔者总结出了翻译的十大原则,来帮助大家纠正在英汉互译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
本期,笔者首先与大家探讨一下英译汉的三大原则。
一、动宾连接原则在英译汉时,有许多翻译错误来源于动宾短语的翻译不当。
许多人在翻译时常常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左到右来确定动宾短语的翻译,即先确定动词的含义和翻译,再确定宾语的含义和翻译。
但事实上,这种译法很容易造成译文的动宾短语搭配不当。
我们来看一个例句:1. We must avoid these stupid, short-sighted trap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an op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objective information.我们必须打破这些愚蠢而又短视的禁锢,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的沟通系统,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avoid”和“traps”构成了一组动宾短语,很多考生将“avoid”翻译成“避免”,将“traps”翻译成“陷阱”,这样译文就变成了“避免陷阱”,这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
那我们该如何翻译这个动宾短语呢?可以试着先确定宾语“traps”的含义,然后根据原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
考生如果将宾语“traps”译为“陷阱”,可以把动词“avoid”译为“绕开”;如果将宾语“traps”译成“禁锢”,动词“avoid”可以译为“打破”或“冲破”。
由此可知,在翻译动宾短语时,考生应该首先根据上下文确定宾语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动词与之搭配——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动宾连接原则”。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下面再举一例:2. The power of markets and new technology, once unleashed, would address most of the world’s ills.市场和新技术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将能够解决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
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翻译题中的这些陷阱一、作为....第一个要介绍的翻译腔是什么?答案是as,意思是“当作、作为”,但在翻译时不一定把这个字翻出来哦!要先想想某句话若换用中文说出来,是否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来看例句:原文:As a husband,he is affectionate.翻译腔:作为一个丈夫,他十分地深情。
他是个深情的丈夫。
.二、....之一这类翻译腔经常被读者忽略,“砚乃文房四宝之一”这句话没什么问题,但这句“李白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之一”,发现哪里不对劲了吗?翻译为“李白是中国伟大的诗人”是不是舒服多了,也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
看例句:原文:He's one of famous writers.翻译腔:他是有名的作家之一。
他是位有名的作家三、被动语法中文里的被动用法不如英文常见,因此在转换语言时别忘了要先想想这句话是否地道,这样译文读起来才通顺。
原文:His opinion isn't accepted.翻译腔:他的意见不被人们接受。
他的意见大家都不接受。
/大家都不接受他的意见。
四、关于..../有关....这个与前面提到的“作为......”类似,在英文中,介词相对没那么重要,因此在翻译as及about等介词时,也要结合中文里是否有这样的用法,才不会显得画蛇添足。
原文:we have talked about coronavirus today.翻译腔:我们今天已经讨论过关于冠状病毒病毒的事了。
我们今天讨论过冠状病毒了。
五、连接词你会说“一年有春、夏、秋和冬”吗?相信不会!但是在翻译时大家很容易把多余的“和”或是“以及”翻进去,看看这例子吧!原文:In the park,we sang and danced.翻译腔:我们在公园唱歌和跳舞。
我们在公园唱歌跳舞(这种说法才是我们习惯的。
)六、复数从句子里的某个单词是否加了s或是其他的形态变化来看,我们可以借此判断单复数,但是中文里没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会在名词前加上“许多”或是数量,甚至不加修饰只透过前后文来强调复数,而不是加上“们”,看例子~原文:All of the doctors in the city have disappeared.翻译腔:在这城市所有的医生们都消失了。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使得英语学习者在英汉互译时容易犯搭配不当、结构不当等错误。
由此,笔者总结出了翻译的十大原则,来帮助大家纠正在英汉互译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
本期,笔者首先与大家探讨一下英译汉的三大原则。
一、动宾连接原则在英译汉时,有许多翻译错误来源于动宾短语的翻译不当。
许多人在翻译时常常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左到右来确定动宾短语的翻译,即先确定动词的含义和翻译,再确定宾语的含义和翻译。
但事实上,这种译法很容易造成译文的动宾短语搭配不当。
我们来看一个例句:1. We must avoid these stupid, short-sighted trap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an op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objective information.我们必须打破这些愚蠢而又短视的禁锢,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的沟通系统,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avoid ”和“ traps”构成了一组动宾短语,很多考生将“ avoid ”翻译成“避免”,将“ traps”翻译成“陷阱” ,这样译文就变成了“避免陷阱”,这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
那我们该如何翻译这个动宾短语呢?可以试着先确定宾语“ traps”的含义,然后根据原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
考生如果将宾语“ traps”译为“陷阱”,可以把动词“ avoid ”译为“绕开”;如果将宾语“traps ”译成“禁锢” 动词“ avoid ”可以译为“打破”或“冲破”。
由此可知,在翻译动宾短语时,考生应该首先根据上下文确定宾语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动词与之搭配——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动宾连接原则” 。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下面再举一例:2. The power of markets and new technology, once unleashed, would address most of the world 's ills.市场和新技术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将能够解决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
从错误中来学习翻译Exercise 1词汇层次参见《夏徛荣考研英语新视野指南》1.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time is ripe for 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and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get together with the universities and produce a revised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more economical use of the wealth of talent, application and industry currently being wasted on certificates, diplomas and degrees that no one wants to know about.[原译] 看来时机已成熟,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该同各大学携起手来,修正我们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把人才资源、申请及工业更好地运用于经济方面,而这些人才资源、申请及工业都浪费在无人感兴趣的证书、文凭和学位上。
[评析] ……使之能十分珍惜地使用学校的人才,以及学生的勤奋刻苦。
而现在这些人才和努力都白白浪费在……。
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原译] 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末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主题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能提供“有效的”或“公平的”比较。
[评析] ……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
高考英语考点典型陷阱题分析-介词介词考点◆典型陷阱题分析◆1. “You went late _______ the stadium yesterday evening, didn’t you?” “Yes, my wife was a little late _______ the supper.”A. to, withB. for, withC. for, forD. at, for【陷阱】容易误选 B 或D。
【分析】答案应选A。
第一空填to 比较好理解,因为此处的late为副词,用以修饰go to the stadium中的动词go;而第二句的with 则是许多同学不容易想到的,相反,更多地可能是想到for,现将两者区别如下:be late for表示做某事迟到,而be late with 表示做某事做晚了(=be late in doing sth)。
比较:We were late for dinner. 我们吃饭迟到了。
We were late with dinner [=in having dinner]. 我们吃饭吃得迟。
句中m y wife was a little late with the supper 的意思是“我妻子准备晚饭稍迟了一点”。
2. We were all worried over _______ you were sick.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陷阱】容易误选 A 或B。
【分析】答案应选D。
按英语习惯,除except, but 等极个别介词外,英语介词后通常不能直接跟that 从句作宾语。
遇此情况,通常是在that 从句前加上the fact,此时the fact 用作介词宾语,而其后that 从句则用作the fact 的同位语。
请看类似试题(答案选均D):(1) They knew nothing about ______ he was a thief.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2) She must face up to _______ she is no longer young.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3) What he said at the m eeting referred to _______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 project.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4) Their belief is proved by the fact that the death penalty prevents m urder.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5) The writer is not satisfied with _______ buses are too crowded.A. thatB. whichC. whatD. the fact that3. Sometimes our opinions differ _______ what we choose to observe and how we deal with what we’ve observedA. whichB. sinceC. becauseD. because of【陷阱】容易误选C。
考研英语翻译基础技巧与常见陷阱解析在考研英语中,翻译部分一直是众多考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掌握正确的翻译技巧以及避开常见的陷阱,对于取得理想的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考研英语翻译的基础技巧以及那些容易让我们“栽跟头”的陷阱。
一、基础技巧1、理解原文这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理解原文时,需要对词汇、语法结构以及上下文有清晰的把握。
遇到生词时,不要慌张,可以通过词根、词缀以及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词义。
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要善于分析句子的主干,明确主谓宾等主要成分,再逐步理清修饰成分。
例如:“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way we live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thinking pattern s” 这个句子中,“profound impact”是一个较难的词组,如果不认识“profound”,可以通过“impact”(影响)这个词以及上下文推测出“深刻的影响”的意思。
2、转换词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性的使用习惯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转换词性可以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
比如,英语中的名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成动词,形容词可能需要转换成副词。
比如:“The importance of this discovery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 这里的“importance”是名词,在翻译时可以转换为动词,译为“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3、调整语序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存在差异,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对语序进行调整。
比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常常需要在翻译时调整位置。
例如:“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直译为“笑到最后的他笑得最好。
” 但更通顺的译法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从错误中来学习翻译1.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time is ripe for the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and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gettogether with the universities and produce a revised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more economical use of the wealth of talent, application and industry currently being wasted on certificates, diplomas and degrees that no one wants to know about.[原译] 看来时机已成熟,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该同各大学携起手来,修正我们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把人才资源、申请及工业更好地运用于经济方面,而这些人才资源、申请及工业都浪费在无人感兴趣的证书、文凭和学位上。
[评析] ……使之能十分珍惜地使用学校的人才,以及学生的勤奋刻苦。
而现在这些人才和努力都白白浪费在……。
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原译] 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末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主题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能提供“有效的”或“公平的”比较。
[评析] ……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
3. When he switches on such a programme as “Any Questions?”, he finds himself projected into a hall full ofpeople humming with anticipation, and as questions and answers succeed each other he senses unmistakably the fluctuating mood of the audience.[原译] 当他打开收音机,调到“有什么问题吗?”之类的节目时,他就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挤满了人的大厅,只听见嗡嗡一片声音,人们都期待着答案。
英语翻译陷阱句
如同汉语一样,英语也经常使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的含义。
其中but表示that (who) no t,整句话意思可解释为:There is no rule that has not any exception. 即 Every ru le has exceptions. 上一句通过双重否定 (double negation) 或加重否定 (cumulative negation) 的no和but的连用来加强语势;而正面说法的语气较弱。
大家再来看下以下几个例句:
There is no one of us but wishes to remove all the illegal dangerous struct ures in Hong Kong.
我们大家都希望拆除香港所有违章建筑的危楼。
There is no one but knows it.
此事无人不知。
There has not been a scholar but was a man of industry.
凡是有学问的人都是勤奋的。
There is no man but errs.
凡是人都会犯错的。
比较下面两句句子意思:
There is no one who knows him.
There is no one but knows him.
在下面句子中,but是从属连词,不是关系代词: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不雨则已,一雨倾盆
Not a day but it rains.
没有一天不下雨。
下面的句子也属于双重否定举行,它们也具有加强语势的修辞效果:
No language is more exempt from error and obscurity than the language of ma thematics.
任何语言都比不上数学语言那么精确和明了。
He never goes to college without dropping in at the school library.
他每次去大学都要去图书馆转一圈。
She never fails to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相比not fail的结构上过新概念的同学应该非常熟悉的)
再来看一下一些包含双重否定的英语谚语,他们都表达了强化肯定的涵义:
No sweat without sweat.
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然此句上课时我也说过可以翻译成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 ity. 前后押韵)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
另外补充一下but作动词的特殊用法:
But me no buts. (上课时说过,忘记的同学快去查下字典吧!)
最后回到原句: There is no rule but has exceptions. 他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
(但是这句话本身是一个谬论,推理过程如下:
1.Every rule has an exception. (Statement)
2."Every rule has an exception" has an exception. (By 1)
3.There exists some rule R without exception. (By 2)
4.Since R is a rule, by the first statement it must have an exception. But by 3, it does not have an exception - an apparent contradiction.
5.)括号中为扩展阅读内容,对翻译本身没有关系,just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