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11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背景一、引言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各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背景、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背景1.旅游业快速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各国纷纷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了14.3亿人次,同比增长4%;全球国内旅游人数更是高达50亿人次。
2.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世界上各个地区都拥有独特而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等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例如:中国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美国有广袤壮观的国家公园、独特多样的文化和民俗风情;欧洲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艺术作品等。
3.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旅游业对于就业、贸易、税收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5.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7%。
三、旅游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1.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旅游业发展迅速,一些地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中国黄山景区因大量人员涌入导致环境恶劣、垃圾满山遍野;泰国普吉岛因大量开发导致海滩污染严重。
2.文化遗产保护不足一些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忽视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等行为导致文化遗产的价值被破坏和削弱,甚至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例如:埃及金字塔因过度商业化而受到破坏;中国丽江古城因过度商业化而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3.旅游业对当地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业对当地社会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劣;大量游客涌入导致垃圾增多、交通拥堵等问题。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前言(一)调查时间20xx年xx月24日(二)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三)调查人员(四)旅行资源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行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行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旅行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行资源调查要求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行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行资源分类表。
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
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行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行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
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
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
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
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行资源。
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
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
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
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通用10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一。
优势(Strength)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崀山是资源依托型旅游目的地,对于这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成为拉动旅游的决定性因素。
崀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相融交汇,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品位多样,素有“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之称,是湖南山水的佼佼者。
崀山风景名胜区属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是继广东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之后又一新发现的全国最大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积丹霞地貌景区,是中国丹霞地貌风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之一。
景区内丹霞地貌,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险秀,有形神兼备的将军石、惟妙惟肖的骆驼峰、鬼斧神工的“天下第一巷”、气势磅礴堪称亚洲第一的天生桥、高耸入云而又十分逼真的辣椒峰,还有方圆40多平方公里的常年云雾缭绕在日光照射下犹如“鲸鱼闹海”的丹霞峰林,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5]。
崀山景区也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如溶洞、地下河、石芽、溶峰等。
在所辖的五大景区,18个风景小区,100多个重要景点里可谓是山、水、林、洞,要素齐全。
崀山风景区不但集雄、奇、险、秀、幽、旷为一体,而且有10万年前的猕猴头骨化石,史前新石器文化遗址和文物,唐代的古窑和陶瓷,清代农民起义的寨堡,晚清重臣刘坤一、刘长佑、江忠源等的宗祠、墓葬以及七十二佛教圣地之一的玉泉寺等人文景观。
此外,在崀山景区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瑶山风情。
2.气候条件优越崀山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一⑦℃,古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崀山”之说。
崀山多年平均降雪日18天,积雪日平均10天,年均无霜期287天,四季可游。
崀山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6.16%,加之无环境污染源,富有最佳自然生态环境。
3.区位优势从大的空间区位看,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湘西南与广西交界处,主要腹地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最密集、消费能力较高的“9+2”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带。
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①梁传波ꎬ孙道勇摘㊀要:江苏扬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ꎬ本文就扬州市郊及下辖县市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考查和调研ꎬ对扬州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以及资源开发的情况进行了分析ꎬ然后提出了针对扬州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ꎬ以期对扬州市乡村旅游经济的良性快速的发展有所帮助ꎮ关键词:扬州ꎻ乡村旅游资源ꎻ开发现状中图分类号:F590.75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0)41-0052-02㊀㊀乡村旅游资源是指以乡村旅游为目的所呈现的ꎬ特有的乡村田园风光资源㊁农业生产体验资源㊁乡村人居环境资源㊁乡村民俗(民族)文化资源和乡村历史遗迹资源等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ꎬ而所称乡村旅游即是以这些乡村的自然水生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为旅游吸引标的物的旅游活动ꎮ19世纪中叶ꎬ欧洲开始出现乡村旅游ꎬ而乡村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ꎬ欧洲现在乡村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的占比大约为两成ꎮ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ꎬ以及一般工薪阶层年均114天休假日的落实ꎬ中国开始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ꎬ而乡村旅游在旅游业比重的上升至三成以上ꎬ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民众讨论的热点话题ꎬ我国的学者们也开始对于乡村旅游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断的逐渐深入的研究ꎬ为探究扬州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基础ꎮ为了使扬州的乡村旅游得到更多的关注ꎬ持续更好地发展ꎬ加强扬州乡村经济的发展动能ꎬ本文对扬州市郊区及周边乡村旅游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比较完全的考查与统计ꎬ汇总了扬州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种类型ꎬ最后ꎬ对扬州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ꎮ一㊁调查目标区域概况扬州市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乃至世界遗产名城之一ꎬ其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到位程度㊁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ꎬ以及旅游品牌的扩展宽度等都向精细化㊁智能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ꎬ而扬州旅游的问题在于ꎬ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针对城区景点旅游ꎬ对于乡村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ꎬ市郊区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尚不充分ꎬ其发展较为滞后ꎮ而扬州市作为长江中下游城市之一ꎬ其市郊及下辖或代管县市乡村湖河交错ꎬ水乡生态景色宜人ꎬ风韵独具ꎬ人文内涵沉实深厚ꎬ乡村完全可以联合城区景点贯穿打造成一处处水生资源和历史人文相互交错的观光旅游胜地ꎬ为扬州旅游的广度深度的开拓ꎬ提供可能ꎮ二㊁目标调查途径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相关资料研究的基础上ꎬ再采取问卷调查㊁实地考察㊁相关访谈等调查方法ꎬ逐一了解扬州乡村现有的旅游资源点ꎮ调查范围涵盖扬州市辖3区1新城㊁1县和代管2县级市的行政村的农家乐和景点565处ꎻ通过实地考察㊁问卷调查等手段获取准确资料和一手数据ꎻ共访问乡村民众265位ꎬ问卷发放488份ꎬ有效问卷回收478份ꎻ对从江苏省旅游局获取的扬州市郊区的调查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分析ꎻ查阅县乡志6本ꎬ相关文献资料18本ꎬ网上资料查阅97次ꎬ调查主题涉及景点标称㊁景点类型㊁景点特色㊁开发情况等ꎮ三㊁调研结果及分析(一)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汇总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见表1ꎮ表1 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类型主类旅游资源亚类旅游资源代表景观自然资源主类地文景观亚类高邮神居山㊁仪征月塘镇捺山㊁石柱山㊁青山镇龙山㊁铜山镇大铜山㊁刘集镇白羊山㊁盘古山水域风光亚类长江㊁大运河㊁古运河㊁弯头茱萸湾㊁泰安七河八岛㊁江都邵伯湖㊁邵伯渌洋湖㊁宝应湖㊁宝应射阳湖㊁高邮湖㊁高邮临泽湖㊁仪征登月湖田园风光亚类泰安凤凰岛㊁瓜洲国际旅游度假区㊁沙头西江生态园㊁公道九井原始山庄㊁方巷水溪生态园㊁江都张纲镇明月山庄度假村㊁小纪镇生态农业观光园㊁邵伯镇渌洋湖生态度假村㊁仪征枣林湾生态园人文资源主类遗迹遗址亚类隋炀帝陵墓㊁古邗沟大码头㊁仪征鼓楼㊁秦汉墓葬群㊁仪征庙山汉墓㊁仪征神墩商周古文化遗址㊁东巡台旧址㊁奎楼㊁文游台㊁盂城驿㊁高邮当铺建筑设施亚类崔致远纪念馆㊁江都引江水利枢纽㊁邵伯船闸㊁龙川广场㊁仙女公园㊁大桥条石古街风景区㊁王氏纪念馆㊁胡笔江故居㊁盛氏故居㊁南水北调宝应站旅游商品亚类毛绒玩具㊁黄钰老鹅㊁高邮鸭㊁双黄蛋㊁邵伯龙虾㊁滨江鲥鱼㊁渔具㊁樊川小肚㊁邵伯焖鱼㊁邵伯菱㊁江都蛤蟆方酥㊁捺山绿杨春茶㊁仪征登月茶㊀㊀(二)扬州市郊区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现状的主要特点分析1.运河资源不可多得ꎬ田园水域风光秀美江淮之间的扬州市郊ꎬ河湖密布ꎬ水域风光ꎬ声名远播ꎬ运河古运河水道有机联系着里下河地区的三大地方湖泊(即宝应湖㊁高邮湖和邵伯湖)ꎬ湖上景色与水边风光融为一体交25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课题编号:YZ2019203)ꎻ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19SYC-035)ꎮ产业经济Һ㊀相辉映ꎬ河湖荡滩水产富饶ꎬ宝应湖上万亩荷花风景如画景色宜人ꎬ宝应段运河西岸外远离城市喧嚣的大汕子隔堤加上万亩人造林ꎬ是休闲健步的好地方ꎻ宝应射阳湖镇冲林村利用湿地资源ꎬ发挥自然优势ꎬ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ꎬ将特色景观旅游创建与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ꎮ宝应湖往南去就是高邮湖ꎬ为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ꎬ湖中水产喜人ꎬ水生植物富饶ꎬ盛产鸭蛋ꎬ产品双黄鸭蛋㊁腌制咸鸭蛋㊁松花蛋ꎬ品质优良ꎬ远销省外ꎮ2.历史遗迹遗址星罗棋布ꎬ古建资源价值闪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ꎬ扬州市郊周边历史古迹和古代建筑资源遍布ꎬ市郊区有汉广陵王墓㊁隋炀帝陵㊁唐城遗址㊁文峰塔㊁阮元家庙等ꎬ汉广陵王墓建筑宏大ꎬ墓中棺椁全部以金丝楠木为构件ꎬ墓制享用级别最高的 黄肠题凑 ꎬ其保存之完整ꎬ乃全国汉墓之最ꎮ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ꎬ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ꎬ作为帝王之墓ꎬ既是一个旅游景点ꎬ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ꎬ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ꎮ3.宗教文化历久弥新ꎬ宗教建筑独具风味佛教在东汉初期传入扬州ꎬ隋唐和清代最为兴盛ꎮ清代扬州有记载的寺庙就有400余处ꎬ以寺多㊁寺大㊁寺美ꎬ闻名于世ꎮ北郊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ꎬ集宗庙殿宇㊁文物遗迹和园林造型于一处ꎬ历来享有 淮东第一观 之盛名ꎮ南郊比较著名的为高旻寺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ꎬ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ꎮ道教早在两汉时期就出现在扬州ꎬ一直到清代才走向衰微ꎬ较出名的宫观有琼花观㊁武当行宫㊁仙女庙㊁槐古道院㊁东岳庙等ꎮ扬州现存的宗教建筑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ꎬ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ꎬ市和县(市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ꎬ全国重点开放佛教寺院2处ꎮ经省㊁市评比认定的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3个ꎬ三㊁四星级宗教活动场所33个ꎮ(三)扬州市郊区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现状的主要问题分析1.扬州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ꎬ没有远近闻名的品牌此次调查涉及已向外开放的乡村旅游景区219处ꎬ记录景点460多处ꎬ评价景点357处ꎬ调查看出ꎬ市郊乡村区域的景点之间相互割裂ꎬ明星产品缺乏ꎬ主题定位不准ꎬ开发档次较低ꎻ乡村农家乐旅游点的设施摆放简单ꎬ建筑的风格㊁内部装饰装潢也缺乏协调性ꎬ整体布置多显杂乱ꎬ开发基本还处于个人家庭式阶段ꎬ不注重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入ꎬ整体档次和品位较低ꎮ另外ꎬ分散割裂的个体独立旅游经营ꎬ同质化问题突出ꎬ使得乡村旅游景点重复投资ꎬ相互之间恶性竞争ꎬ无法实现资源互补的有效整合ꎬ导致扬州乡村旅游没有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效应ꎬ形成一个叫得响的统一品牌ꎬ让来扬的游客有欲望到扬州乡村进行旅游体验ꎮ2.扬州乡村旅游特色不鲜明ꎬ水文化主题打造不够深入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一个高层次的旅游类别ꎬ乡村旅游主要消费人群城镇居民在高压力工作之余特别渴望回归大自然ꎬ原汁原味乡村情调和乡野文化享受比较契合他们心情放松的目的ꎬ个人可以获得辛劳工作后的充分放松ꎮ目前扬州市区有名的瘦西湖景区㊁个园景点㊁何园景点㊁东关街区和古运河景区等旅游开发已经相对比较成熟ꎬ能很好地彰显扬州城区文化内涵的美好ꎬ展示了扬州历史名城城区景观的魅力ꎬ扬州乡村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上应该好好地利用扬州市区成熟旅游景区的辐射能量ꎬ加大乡村水文化主题的开发深度ꎬ形成大扬州市区乡村一体化的互通式旅游格局ꎬ城区协助提升扬州乡村旅游的客流量ꎮ扬州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提升ꎬ反过来又能增加市区旅游的返流量ꎬ最终整体提升扬州的旅游服务经济收入ꎮ3.乡村旅游基础建设不到位ꎬ公司化运作程度低扬州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众多ꎬ星星点点ꎬ大部分位于郊区县ꎬ缺乏品牌响亮的旅游项目ꎬ旅游景点大部分资金投入较少ꎬ不具备规模效应ꎮ相对于扬州市区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ꎬ乡村旅游景点投资者品牌意识明显缺乏ꎬ没能有意识地统一有机去投入营销宣传ꎬ公司化市场运作机制没有形成ꎮ乡村旅游景点基础建设设施㊁服务设施资金投入不足ꎬ其必要条件如道路㊁停车场㊁洗手间㊁休憩处等公共设施设备不足或者比较简陋ꎬ住宿㊁餐厅等主要设施设备档次较差ꎬ卫生状况让很多游客不能接受ꎬ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旅客重复消费和招揽新客的后劲ꎬ这就导致来扬游览游客的大部分去向主要还是传统的市区旅游景点ꎬ有意愿继续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不是太多ꎮ四㊁结语扬州乡村丰富的自然水生和人文旅游资源给了扬州的独特乡村风情旅游舞台打造的基础ꎬ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开发扬州乡村旅游资源ꎬ挖掘乡村旅游自然文化资源的内涵ꎬ将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扬州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ꎬ实现扬州地方经济的持续有力的提升ꎬ我们必须要对扬州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了解ꎬ对扬州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全面认识ꎬ以便于政府对其进一步规整㊁开发和利用ꎬ打下坚实的基础ꎮ本文对扬州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ꎬ由于能力水平有限ꎬ还有不少地方还不能到位ꎬ有待今后不断优化改进ꎬ以期对于扬州市乡村旅游经济的良性快速的发展有所帮助ꎬ对扬州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ꎬ做出一点贡献ꎮ参考文献:[1]全华ꎬ王丽华.旅游规划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ꎬ2003.[2]黄震方ꎬ陆林ꎬ苏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ꎬ2018(8). [3]赵华ꎬ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ꎬ2018(4).[4]胡林波.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ꎬ2009(23).[5]张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ꎬ2016ꎬ31(12).作者简介:梁传波ꎬ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农村经济㊁电子商务ꎻ孙道勇ꎬ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农村经济ꎮ35。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西峰区旅游局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
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一)资源概况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
重点景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
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
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
黄土风情浓厚.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
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
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地纷纷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涌现出了众多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修复古建筑、打造文化街区等方式,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则加强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登山、漂流、露营等多样化的旅游活动。
此外,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不少农村地区依托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
二、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发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
比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旅游设施,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古村落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韵味。
2、缺乏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景区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清晰。
有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住宿条件差,餐饮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
4、旅游产品同质化许多地方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比如,各地的民俗村、古镇等在建筑风格、经营项目上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吸引力。
5、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作为装饰,没有真正展现出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6、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存在宰客、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对策1、加强规划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1、丰富的旅游资源山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雄伟壮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攀登。
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此外,济南的泉水、青岛的海滨风光、烟台的蓬莱仙境等,都各具特色。
2、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山东省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日益发达,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升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山东省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旅游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例如,一些古村落、民俗文化等具有独特魅力的资源,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产品。
2、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旅游景区的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
在旅游项目和活动的设计上,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化,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3、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加强,旅游投诉时有发生。
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4、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在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方面,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对新兴媒体和网络营销的运用不够充分,导致山东省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选择1、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深入挖掘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策划与开发研究引言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以游览或体验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因其具有文化内涵、感染力强、启发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但是,文化遗产旅游不同于普通旅游,它需要更加谨慎的策划和开发,因此,其策划与开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遗产旅游的现状中国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因此,中国也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旅游大国。
根据《中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白皮书(2019)》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文化遗产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9.9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05%。
文化遗产旅游也成为目前中国旅游市场最重要、最热门的板块之一。
但是,文化遗产旅游也遭遇着许多问题。
例如,文化遗产展示不够真实、特色不突出、营销手段不尽完善等等。
二、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策划策划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步,他的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和开发方向。
在策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文化遗产旅游的特性,为游客提供带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内容和服务。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因为不同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适合不同的人群,例如年轻人,长者,学生等等。
其次,应该制定详尽的目标制度,包括景区规划、营销手段制定、旅行路线规划等。
最后,应做好销售模块的计划,例如推销方案、主题路线分配、各种平台的在线销售规划等。
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从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角度,真实的再现历史文化,多角度地挖掘文化遗产内涵,推出真正有特色和品质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为了保持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真实性,开发时应该模拟市场需求和个性化的消费者需要。
只有通过提供先进的服务和真实的文化场景,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其次,在文化遗产旅游中,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旅游市场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文化价值体现在旅游产品中。
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如何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的城市,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那么,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究竟如何呢?大理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洱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理的大地上。
湖水清澈,周边山峦起伏,景色迷人。
近年来,围绕洱海的旅游开发不断推进。
修建了多条环湖公路,方便游客自驾或骑行欣赏美景。
同时,沿湖还建设了许多特色民宿和客栈,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洱海的宁静与美丽。
苍山,也是大理的一大自然瑰宝。
山峰高耸,云雾缭绕,景色壮观。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领略苍山的魅力,开发了多条登山索道,并设置了合理的登山路线和观景平台。
游客可以在登山过程中欣赏到各种珍稀的植物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除了洱海和苍山,大理还有蝴蝶泉、鸡足山等自然景点。
蝴蝶泉以其美丽的传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而鸡足山则是佛教圣地,山上的寺庙和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大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大理古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古城内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传统的街道布局,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过度商业化开发,同时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景区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到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文物。
喜洲古镇、双廊古镇等也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
这些古镇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旅游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在大理的开发同样独具特色。
白族是大理的主要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丰富多彩。
在白族村寨,游客可以欣赏到白族的三道茶表演,品尝特色美食,参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此外,白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街等,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活动。
然而,大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旺季时,游客数量过多,导致交通拥堵、景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南京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主题,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特殊意义的旅游形式。
然而,当前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有必要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南京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六朝古都南京和解放后南京的两个时期,都在我国共产党和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等景点都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背景。
2.资源利用不充分尽管南京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规划与经营不尽人意,设施陈旧、信息不畅,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难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兴趣。
3.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南京市红色旅游产品在种类和质量上存在不足。
目前,大部分旅游企业只停留在传统的旅行社+导游模式上,并未真正意识到红色旅游市场的潜力。
缺乏创新思维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二、对策研究1.提升景点管理水平南京市应加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管理,改善景点的设施和服务质量。
加强宣传力度,提供精准和详细的游览指南,方便游客游览。
同时,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提升游客参与感。
2.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联动南京市不同红色旅游景点之间应加强合作与联动,形成“一城多景、多景一城”的旅游格局。
通过建立联合门票、串联路线等方式,让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游览多个景点,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深度。
3.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南京市政府应加大对红色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探索。
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红色旅游产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企业。
推动红色旅游商业模式的创新,拓展旅游产品的领域与形式。
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现状与开发对策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不仅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还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与开发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充分挖掘西安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成为了西安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现状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长安城,曾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明清古城墙等。
这些历史古迹的丰富性为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2.民俗文化特色浓厚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如唐代的盛唐文化、清代的民俗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的特色浓厚,为西安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亮点。
3.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瓶颈目前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存在一些瓶颈。
一是景区资源单一,可以开发的景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二是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满意度不高;三是交通便利性不足,导致游客的出行不便;四是市场开发不足,市场宣传和推广不够。
1.提升景区品质,改善服务水平要提升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提升景区品质,改善服务水平。
通过加大对景区的维护力度和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强交通基础建设,提升出行便利性为了解决交通便利性不足的问题,要加强交通基础建设,提升出行便利性。
通过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和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3.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要解决市场开发不足的问题,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开发为了解决景区资源单一的问题,要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开发。
南京钟⼭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和开发调查报告.doc 中⼭陵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和开发调查报告前⾔:座落在南京城东的钟⼭风景区, 以其磅礴的⼭川⽓势、悠久的历史⽂化、秀丽的湖光⼭⾊⽽成为南京第⼀旅游胜地。
闻名遐迩的中⼭陵, 作为⾦陵⽂化的特⾊之⼀, 为钟⼭风景区倍增光彩, 使之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南京的窗⼝之⼀。
我们⼩组对中⼭陵风景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了调查,给出中⼭陵旅游风景区的资源评价,并给予该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些建议。
⼀、钟⼭风景区旅游环境中⼭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风景名胜区内,紫⾦⼭东峰茅⼭的南麓。
钟⼭古称⾦陵⼭,汉代开始称钟⼭,东晋时开始称紫⾦⼭,紫⾦⼭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峰。
主峰为北⾼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和东为茅⼭,中⼭陵便坐落于此。
西邻明孝陵,东毗灵⾕寺,傍⼭⽽筑,整个建筑群依⼭势⽽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
为我国⾸批5A级景区。
中⼭陵是中国近代⼗分伟⼤的政治家、伟⼤的⾰命先⾏者孙中⼭(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中⼭陵⾯积共8万余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陵以⼈⽂旅游资源为主,它产⽣于近代民国时期,是孙中⼭先⽣的陵墓。
中⼭陵坐落于紫⾦⼭第⼆峰上,同时它周围有⼀系列的景点,如明孝陵、灵⾕寺等,同时它还有很多附属建筑,像⾳乐台,中⼭植物园、正⽓亭等。
中⼭陵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它既是⼈⽂旅游资源,⼜是⾃然旅游资源。
它是我国伟⼤的民主先⾏者孙中⼭先⽣的陵墓,同时它位于紫⾦⼭上,周边有紫霞湖、没换⼭等⾃然景观。
这就使中⼭陵成为了综合性景区。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开发历史古称⾦陵⼭,紫⾦⼭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峰。
主峰北⾼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和茅⼭,著名的中⼭陵便坐落于此。
中⼭陵⾃1926年春动⼯,⾄1929年夏建成。
⾯积共8万余平⽅⽶。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一)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业,明确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要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大了山川秀美工程力度,扩大了经济活动规模,旅游业又被列为优先扶持的重要产业。
这就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加以培育,提高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加强了政策扶持,为做大我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世界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增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4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大型旅游商将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市的旅游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加客源渠道。
同时,使我市的旅游企业在人力、市场和财力资源等方面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5科学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社会工作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潜在的旅游者有了更高的旅游消费欲望,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高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生产方式。
只有充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艰巨任务。
6交通条件铜川市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相接地带。
全市公路总里程1217.69公里,其中国省道224.54公里,县道446.81公里,乡道441.24公里,专用道105.10公里,公路密度31.36公里/百平方公里。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当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建议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以革命旧址、纪念馆、遗址、英雄纪念碑等场所为主要景点的旅游。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旅游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去寻找那些有着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但是,这也给红色旅游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当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城市和地区的局限,成为了一种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红色旅游和文物保护放在重要地位”的号召,标志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全方位推进的新阶段。
但是,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二、红色旅游资源面临的问题1.历史文化价值的流失红色旅游资源多属于历史遗址、纪念馆等类型,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被破坏,尤其是那些建筑历史比较悠久的场所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保护这些场所,导致了历史文化价值的流失。
2.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落后许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红色旅游”的概念上,缺乏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在现代化的旅游业中,资源开发和营销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是针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很落后。
3.管理制度不够完备当前,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缺少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保护和管理方法。
如何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机制,保护和利用各类红色旅游资源,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1.注重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减少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
为此,应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确立相关政策和制度,完善有关管理机制,加强宣传普及教育,提升大众的历史文化意识,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最新情况,我向大家汇报如下:一、环境资源开发1. 森林资源开发针对所辖地区的丰富森林资源,我们近期开展了森林资源开发工作。
我们通过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了可开发利用的部分,并制定了相关开发计划。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的工作,以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湖泊资源开发我们对所辖地区的湖泊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结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制定了湖泊资源开发规划。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湖泊旅游设施建设工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 山地资源开发我们对所辖地区的山地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制定了山地旅游开发规划,并进行了相关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确保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 水域资源开发我们对所辖地区的水域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规划,结合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制定了水域旅游开发的方案。
同时,我们进行水域环境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工作,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二、文化资源开发1.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我们对所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并结合地方特色,制定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同时,我们对历史遗迹和文物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加强了宣传推广,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到历史文化旅游中来。
2. 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我们对所辖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估,将其纳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中。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民俗文化传承和宣传推广工作,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3. 艺术文化资源开发我们以所辖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为依托,进行了艺术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并加大了对艺术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
同时,我们还对文化艺术场馆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努力打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设施设备建设1.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我们加大了对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优化了交通路网布局,并进行了交通设施提升和改造工作,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旅游,作为一种人们追求休闲、探索和文化体验的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
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的。
在古代,一些著名的旅行家如马可·波罗,他们的游记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旅行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然而,那时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
例如,一些宗教圣地和皇家园林,虽然吸引了部分游客,但开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宗教活动或皇室成员的休闲,而非面向大众。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交通方式的改善,旅游开始逐渐普及。
铁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前往远方,一些海滨度假胜地和山区疗养地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利用,如英国的布莱顿海滨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
进入 20 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
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以吸引国际游客,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的细分也促使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针对性。
比如,针对商务旅行者开发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和会议设施,针对家庭度假者开发的主题公园和度假村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科技的进步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旅游信息更加透明和便捷,游客可以在出行前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情况。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旅游资源的展示和推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
其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
过去,一些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环境破坏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如今,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认识到,只有保护好旅游资源,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