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第三课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11
《声律启蒙》全篇《声律启蒙》是一部汉语韵文学著作,由清代著名学者李渔编著。
该书旨在指导儿童学习诗词韵律,掌握平仄声调,培养文学修养。
全文共分为三十五课,每课包含一首诗和一些练习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声律启蒙》全篇的内容:第一课:天文1. 平水韵:东冬韵【诗】东方一点月,夜夜照我还。
【练习】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上去声:通用【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练习】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二课:地理1. 平水韵:江阳韵【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练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 上去声:通用【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练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三课:天文(续)1. 平水韵:东冬韵【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练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上去声:通用【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练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四课:地理(续)1. 平水韵:江阳韵【诗】庐山谣【练习】庐山谣2. 上去声:通用【诗】塞下曲【练习】塞下曲【后续课程省略】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儿童可以掌握平仄声调、韵律知识,培养文学兴趣和修养。
同时,该书中的诗篇和练习诗句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作用。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传统文化(五年级)目录第一单元蒙书背诵第一课《声律启蒙运动》(一)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第3课《声律启蒙运动》(三)第4课《笠翁对韵》(摘录)第二单元诗词背诵第5课尼里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科学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介绍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抒发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回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蓝,一园春雨杏花白。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念短文,你晓得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道说道自己的体会。
(3)老师小结。
二、着火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这就是一首对子诗,描绘的就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效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下一首大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运动》(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声律启蒙教案(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天河小学 XXX第一课一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3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4页我会填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
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1、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节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先通过划分句子节奏来明晰词句,通过有节奏朗读,加强记忆。
第二课二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1————————注释————————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声律启蒙》节选带注音(二冬)及注释二èr 冬dōng春chūn 对duì 夏xià,秋qiū 对duì 冬dōnɡ,暮mù 鼓ɡǔ 对duì 晨chén 钟zhōnɡ。
观ɡuān 山shān 对duì 玩wán 水shuǐ,绿lǜ 竹zhú 对duì 苍cānɡ 松sōnɡ。
冯f én ɡ 妇f ù 虎h ǔ,叶y è 公ɡōn ɡ 龙l ón ɡ,舞w ǔ 蝶di é 对du ì 鸣m ín ɡ 蛩qi ón ɡ。
街ji ē 泥n í 双shu ān ɡ 紫z ǐ 燕y àn ,课k è 密m ì 几j ǐ 黄hu án ɡ 蜂f ēn ɡ。
春ch ūn 日r ì 园yu án 中zh ōn ɡ 莺y īn ɡ 恰qi à 恰qi à,秋qi ū 天ti ān 寒h án 外w ài 雁y àn 雍y ōn ɡ雍y ōn ɡ。
秦q ín 岭l ǐn ɡ 云y ún 横h én ɡ,迢ti áo 递d ì 八b ā 千qi ān 远yu ǎn 路l ù;巫w ū 山sh ān 雨y ǔ 洗x ǐ,嵯cu ó 峨é 十sh í 二èr 危w ēi 峰f ēn ɡ。
明m ín ɡ 对du ì 暗àn ,淡d àn 对du ì 浓n ón ɡ,上sh àn ɡ 智zh ì 对du ì 中zh ōn ɡ 庸y ōn ɡ。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一章节《声母与韵母的认识》以及第二章节《音节拼读》。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让幼儿初步了解汉语的发音规则,掌握声母、韵母和音节的拼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分辨声母和韵母,了解它们在发音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音节拼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的分辨和音节的拼读。
2. 教学重点:掌握声母、韵母的基本发音规律,提高音节拼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声母、韵母卡片,音节拼读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幼儿用书,《声律启蒙》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儿歌《小星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韵律美。
2. 新课内容展示:a. 讲解声母、韵母的概念,展示相关卡片,让幼儿分辨并朗读。
b. 举例说明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引导幼儿模仿练习。
c. 通过PPT展示音节拼读的方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拼读。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声母、韵母的配对和音节拼读。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在拼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本,让幼儿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母与韵母的认识》及《音节拼读》2. 板书内容:声母、韵母列表,音节拼读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家长协助,让孩子用声母、韵母卡片拼出5个不同的音节。
b. 家长记录孩子拼读的过程,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如阅读故事、唱儿歌等,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 1————————注释————————1 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 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 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于对雨,雪对颟。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1。
岭北对江东。
亰间清暑殿,天上广寃宥 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昡色杏花红。
两鬓颟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3。
————————注释————————1 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 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 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 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 1。
白叟对黄童 2。
江颟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央颟4。
梁帝讲经同泦寺,汉皁置酒朑夬宥 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弢绿绮;霜半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6————————注释————————1 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声律启蒙》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声律启蒙》是清代许用纯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旨在教授儿童音韵、对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学习汉语古典文学的佳作。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音韵、对仗、词汇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第二章:声母与韵母2.1 声母讲解声母的概念,介绍声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母的发音要领。
2.2 韵母讲解韵母的概念,介绍韵母的分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要领。
2.3 声韵组合讲解声韵组合的概念,介绍声韵组合的规则,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韵组合的发音要领。
第三章:声调与节奏3.1 声调讲解声调的概念,介绍四声的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声调的发音要领。
3.2 节奏讲解节奏的概念,介绍古诗文的节奏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第四章:对仗与对偶4.1 对仗讲解对仗的概念,介绍对仗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仗的运用方法。
4.2 对偶讲解对偶的概念,介绍对偶的种类,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对偶的运用方法。
第五章:词汇与典故5.1 词汇讲解词汇的含义,介绍词汇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5.2 典故讲解典故的概念,介绍典故的来源,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第六章:诗词鉴赏6.1 诗词结构讲解诗词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构成。
6.2 诗词风格讲解诗词的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特点。
6.3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意象、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第七章:古诗文朗读7.1 朗读技巧讲解朗读技巧,包括声音、语调、情感等,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朗读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六、拓展活动:第2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其中的片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声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第二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3. 第三课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4. 第四课时: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声律启蒙》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知识,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及文中的声律知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4. 采用背诵法,加强学生对文中经典片段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中的经典片段。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律知识,能够理解对仗、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对古典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声律启蒙》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声律启蒙》原文,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 1 课《声律启蒙》(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早教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 2 页六、拓展活动:第 2 页七、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 2 课《声律启蒙》(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一东1————————注释————————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
上:二冬“冬”和“东”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读音不同(主要是韵腹不同),所以分属不同的韵部。
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1。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2。
舞蝶对鸣蛩3。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4。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5。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6。
[注释]1古代寺庙傍晚击鼓、早晨敲钟以报时。
2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下》。
冯妇,晋国人,善搏虎,以此为业,后来不再杀虎,被称为善士。
有一次在野外偶遇众人逐虎,不觉技痒,又卷起袖子下车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
后代便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
下联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
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房屋四处都雕刻彩绘上各种龙的图形。
天龙听说后便现身于他家,叶公看见后吓得魂飞魄散。
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虫、蝉、蟋蟀等类的小昆虫都可叫蛩,此处指蟋蟀。
4课:此处是“为……而劳作”的意思,“课蜜”即采蜜。
“课”本指收税,古人经常“课”、“役”连用,故“课”也就带有“役(劳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声词,黄莺的叫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见,自在娇莺恰恰啼”。
雍雍:像声词,大雁的叫声。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6上联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迢(音tiáo)递,遥远的样子。
嵯(音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
危:高。
[译文]春天和夏天相对,秋天和冬天相对,傍晚的鼓声和早晨的钟声相对。
观山和玩水相对,绿竹和苍松相对。
冯妇空手搏击老虎,叶公并非喜欢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