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测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计算工资常用的计算方法1. 计时工资法呀,就好比你上班,上了一个小时,就给你一个小时的钱。
比如你每小时工资 20 块,那你上了 8 个小时,不就可以拿到 160 块嘛!2. 计件工资法,这就像你做手工,做一件给你一件的钱。
像工厂里那些工人,做一件产品得一份报酬,多做多得,超有动力的哟!例如做一个零件给 5 块,一天做了 50 个,那工资可就不少啦!3. 绩效工资法,这不就是看你表现给你钱嘛!你要是这个月表现超棒,业绩超高,那工资肯定高高的呀!比如说销售岗位,业绩越好,绩效工资越高,能拿好多钱呢!4. 提成工资法,嘿,这就像是你拉了客人有赏钱似的。
像那些销售人员,每卖出一单都有提成,卖得多赚得多呀!假设卖出一套房能拿 1%提成,一套房 100 万,那提成就是 1 万呢!5. 年薪制工资法,哇塞,这个一般都是高管才有呢!一整年的工资先定好,然后按年发。
就像老板跟你说:“嘿,这一年给你这么多钱,好好干!”天哪,想想都觉得好厉害呢!6. 岗位工资法,你在什么岗位就拿那个岗位的工资,简单明了吧!要是你升了职,那工资不就涨上去啦!好比你从普通员工升到主管,工资肯定不一样啦,是不是?7. 技能工资法,你技能越高,工资越高哟!就像游戏升级一样,级别越高越厉害。
比如你有个特别牛的技能,别人都不会,那不得给你高薪呀!8. 结构工资法,哎呀,这就是好几个部分组成的工资啦!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啥的加一块儿。
这不就是相当于一个大礼包嘛,啥都有!9. 宽带工资法,这个有意思了,就像路很宽,你可以在里面尽情发挥。
你的能力强就可以拿到高工资,没有那么多限制呢,超灵活的!我觉得这些计算工资的方法都各有各的好,企业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运用,才能让员工满意,企业也受益呀!。
计算工资的四种方法一、按小时计算工资按小时计算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
通常,雇主会规定一个固定的小时工资标准,工人根据实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
例如,如果小时工资标准是10元,工人工作了8个小时,那么他的工资就是8×10=80元。
二、按月计算工资按月计算工资是指根据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雇主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一个月的工作时间,并按照约定的工作时间来支付工资。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月工资是5000元,那么他每个月都能获得5000元的工资。
三、按产量计算工资按产量计算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产量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雇主会根据员工完成的任务数量或产品数量来支付工资。
例如,一个工人每生产100件产品就能获得1000元的工资。
四、按提成计算工资按提成计算工资是指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雇主会根据员工的销售额或销售利润来支付工资。
例如,一个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是5%,他销售了一笔价值10000元的产品,那么他能获得500元的提成。
以上是计算工资的四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按小时计算工资适用于临时工或兼职工,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来灵活计算工资;按月计算工资适用于正式员工,能够稳定地获得固定的月工资;按产量计算工资适用于生产岗位,能够激励员工提高产量;按提成计算工资适用于销售岗位,能够激励员工增加销售额。
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计算工资的方法,也可能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计算工资。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保证公平合理,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并与员工明确约定计算工资的方式和标准。
计算工资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来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雇主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计算工资的方法,以确保工资的计算公平、合理和透明。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处理公司员工薪资计算,确保合理、公正、公平地支付员工的工资。
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基本工资法、计件工资法、绩效工资法、提成工资法和加班工资法。
1.基本工资法:基本工资法是基于员工的职位、工作经验、学历等因素来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
一般来说,公司会根据相关的薪资调查和市场竞争情况,确定相应职位的基本工资水平。
例如,公司通过薪资调查了解到相同职位的平均薪水是5000元,那么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学历等设置基本工资的比例,比如按照平均薪水的80%支付基本工资,即4000元。
2.计件工资法:计件工资法是将员工的工资根据实际工作完成的数量来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可以量化工作产出的工作岗位,如生产线上的工人。
公司会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计件标准,例如每完成一件产品支付一定的工资,按照完成的产品数量乘以单位工资来计算员工的工资。
3.绩效工资法:绩效工资法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计算工资。
公司会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完成的工作目标来评估其绩效,并据此确定绩效工资。
一般来说,公司会设定绩效评估体系和考核指标,并将员工的绩效进行评定打分,然后按照不同的绩效等级支付不同的绩效工资。
例如,优秀绩效的员工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或工资提高。
4.提成工资法:提成工资法是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来计算工资。
这种方法适用于销售岗位或与销售业绩相关的岗位,如业务员、销售经理等。
公司会设定一定的销售目标,并根据员工实际销售额或销售额的百分比支付提成工资。
例如,公司设定销售目标为100万元,提成比例为1%,那么员工实际销售额为120万元时,提成工资为120万元乘以1%等于1200元。
5.加班工资法:加班工资法是根据员工加班的时间和工资基数来计算加班工资。
公司设定加班工资的标准,一般为基本工资的若干倍,如平时加班按基本工资的1.5倍支付,节假日加班按基本工资的2倍支付。
工资计算公式及标准
工资计算公式及标准如下:
1. 正算法: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3.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4. 出勤天数比例= ÷(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请注意,在计算工资时,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1. 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计算月薪,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2.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
3. 还有一些企业不使用来计算月薪,而是将“带薪法定节假日”的天数算入实际出勤天数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标准应以所在单位的规定为准。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1.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最基础的部分,通常是根据员工的职位和工作经验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工资 = 职位工资 + 工作经验工资其中,职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的薪资水平来确定的,工作经验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年限来确定的。
2.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所做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加班工资 = 基本工资 ÷工作日天数 ×加班时长 ×加班工资系数其中,加班工资系数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加班政策来确定的。
3.绩效工资计算公式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因素来评定的。
绩效工资计算公式如下:绩效工资 = 基本工资 ×绩效系数其中,绩效系数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评定结果来确定的。
4.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社保和公积金是员工的福利待遇之一,也是公司法定的义务。
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如下:社保和公积金 = 基本工资 ×社保和公积金比例其中,社保和公积金比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来确定的。
以上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也需要注意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定假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150%。
根据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有11天的法定节假日。
因此,年工作日可以通过365天减去104天(休息日)减去11天(法定节假日)得到,即250天。
而年工作小时数可以通过250天乘以8小时/天得到,即2000小时。
工资测算方法工资是指员工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为了获得报酬而从事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支付。
工资测算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或者规则,计算出员工应该得到的工资数额。
下面将介绍工资测算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计时计算方法:计时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员工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以及加班情况,将工作时间转化为工资数额。
一般的计时计算公式是:工资=小时工资标准*工作小时数+加班小时数*加班工资标准。
2. 计件计算方法:计件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员工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每件工作的报酬以及员工完成的工作数量,将工作量转化为工资数额。
一般的计件计算公式是:工资=每件工资标准*工作数量。
3. 绩效计算方法:绩效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员工的绩效得分,将绩效得分转化为工资数额。
一般的绩效计算公式是: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得分*绩效工资比例。
4. 团队奖金计算方法:团队奖金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团队的绩效表现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团队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及团队的绩效得分,将团队绩效得分转化为个人的工资数额。
一般的团队奖金计算公式是:工资=基本工资+团队绩效得分*团队绩效工资比例。
5. 提成计算方法:提成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提成比例以及员工的销售额,将销售额转化为工资数额。
一般的提成计算公式是:工资=固定工资+销售额*提成比例。
6. 薪资调整计算方法:薪资调整计算方法是一种根据薪资调整规则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薪资调整幅度以及调整的时间节点,将薪资调整转化为工资数额。
一般的薪资调整计算公式是:工资=上一期工资*(1+薪资调整幅度)。
在实际的工资测算过程中,一般会结合以上不同的计算方法,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终的工资数额。
此外,还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确保工资的计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日工资计算标准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工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岗位级别和工作表现,确定其基本工资数额。
2. 考虑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相应的绩效奖金。
绩效奖金可根据公司的评定制度进行评定,并与基本工资相加。
3. 计算各类津贴: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公司政策,考虑是否有各类津贴,如餐费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
将各类津贴与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相加。
4. 扣除个人所得税: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根据工资收入金额和个人所在地的税率进行计算,并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5. 考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根据国家规定,将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6. 其他扣款:根据公司政策和员工情况,考虑是否有其他扣款项目,如事假扣款、迟到扣款等。
将其他扣款从工资总额中扣除。
最后,将以上各项计算结果相加,即可得出员工的实际工资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公司的工资计算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公司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工资的计算方法工资是按照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约定而支付的报酬,是对员工所提供劳动的回报。
不同公司和不同职位的工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资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固定工资制度固定工资制度是指根据员工的职位和级别在合同中约定的固定工资数额。
这种工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职位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固定的岗位。
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年限的变化来调整固定工资的水平。
2. 基本工资加绩效奖金制度基本工资加绩效奖金制度是指公司以员工的基本工资为基础,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奖金。
绩效奖金的计算通常会根据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确定,包括员工的工作成绩、销售量、客户满意度等因素。
3. 计时工资制度计时工资制度是指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工资。
这种工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按小时计费的工作,如临时工、钟点工等。
计时工资的计算一般是按照约定的时薪和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
4. 计件工资制度计件工资制度是指根据员工完成的工作量或生产数量来计算工资。
这种工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需要完成一定数量工作或生产任务的工作岗位,如生产线工人、装配工等。
计件工资的计算一般是按照单位完成工作量的报酬来计算。
5. 提成工资制度提成工资制度是指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或业务成果来计算工资。
这种工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销售人员、业务员等职位。
提成工资的计算一般是按照销售额或利润的一定比例来计算。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工资计算方法之外,对于特殊岗位和特殊行业,也可能会有其他特殊的工资计算规定。
此外,工资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税前工资和税后工资的区别,包括各种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的扣除情况,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对于这些具体的税务问题,建议咨询相关人员或税务专业人士。
工资计算方法-每月工资怎么算-日工资计算方法.doc工资计算方法工资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和反算法。
正算法为: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为: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为月出勤天数加法定节假日天数,而出勤天数比例为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举例来说,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22天,那么本月月薪为2080.4元。
日工资计算方法日工资的计算可以采用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或每月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
在前者的计算方法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而在后者的计算方法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需要注意的是,在前者的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算为缺勤天数,而在后者的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计算为缺勤天数。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是“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但这种算法没有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很简单,年工作日为250天,XXX为62.5天,月工作日为20.83天。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则是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因此,日工资的折算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8小时)。
2000年3月17日XXX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XXX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公式
基本工资=总工时x单位时间工资率x当前工作日工作时间
1.总工时:指定一个时间段内员工实际工作的总小时数,通常为每周、每月或每年。
总工时=每周工时x周数或总工作天数x每天工作小时数
2.单位时间工资率:指定一个时间单位内,员工所能获得的工资,通
常为每小时、每天或每月。
单位时间工资率=月薪/(每月工作天数x每天工作小时数)
3.当前工作日工作时间:指定一个工作日内员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
通常为每天的工作小时数。
这些是计算基本工资的基本公式和因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
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
因此,具体的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工资可能会根据最低工资标准或劳动法规定
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调整。
此外,一些行业或行业协会也可能制定了特定
的工资标准或工资体系。
根据上述公式和因素,企业可以计算员工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和计算其他工资项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薪资政策、劳
动法规定和公司政策进行具体的计算。
为了准确计算基本工资,建议在具
体计算之前先了解相关的薪资政策和劳动法规定。
薪资计算方法
薪资是指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的报酬,通常以月薪计算。
薪资计算方法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绩效考核等因素,计算出员工应得的薪资数额。
薪资计算的基础是工资标准,工资标准是政府或行业协会规定的,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工资标准也不同。
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绩效考核进行薪资计算。
薪资计算的具体方法包括:
1. 基本工资计算
基本工资是员工每月固定的薪资,通常根据岗位和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计算公式为:基本工资 = 工资标准×岗位系数×工作年限系数
2. 绩效工资计算
绩效工资是员工根据工作绩效得到的奖励,通常以年度为周期评定。
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 = 基本工资×绩效系数
3. 奖金计算
奖金是公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或业绩表现,给予的一定金额的奖励。
奖金的计算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团队业绩、个人贡献、销售额等因素来计算。
4. 扣除项目计算
扣除项目包括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等,这些项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员工共同承担。
计算方式为:扣除项目 = 应扣金额×扣除比例
在薪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计算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也要注意薪资计算的合理性,避免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个人工资计算方法
作为企业的员工,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工资问题了,你知道自己的工资都是怎么计算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工资计算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员工工资怎么计算公式员工工资的计算公式可以基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扣除项+加班费下面将详细解释公式中的各个部分: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每位员工在没有绩效和加班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固定报酬。
基本工资通常由员工入职时商定,并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
它根据员工的职位、经验和级别等因素而定。
基本工资可以根据公司的政策和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调整。
2.绩效奖金: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的个人绩效和公司业绩而确定的奖金,通常与员工的工作质量、产出和贡献度相关。
绩效奖金的计算方式和比例可能因公司而异,通常由员工的直接主管或上级对其工作进行评估。
绩效奖金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考核指标和权重确定,并且可能会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发放。
3.扣除项:扣除项是工资中需要从总数中减去的费用或税款。
这些扣除项可能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餐费、住宿费等。
扣除项的具体金额和比例可以根据员工的工资水平、税法规定和公司政策而定。
4.加班费:加班费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外,根据公司规定和劳动法相关规定进行加班工作时额外获得的报酬。
加班费的计算方式通常基于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加班时间,以及公司规定的加班费率。
一般来说,加班费为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可能因不同的时间段、工作类型或地区而有所不同。
除了上述基本要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如津贴、提成、奖励、福利、年终奖等。
这些因素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公司政策、合同约定和员工协议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工资的具体计算方式因公司而异,很多公司会有自己的工资计算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可能因公司规模、行业、地区和员工级别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情况下,如果需要计算具体员工的工资,需要参考公司的工资政策,并按照规定进行计算。
每月的工资计算方法工资为劳动者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劳动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获取工资仍然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
工资怎么算?下面是为大家的工资计算方法,欢迎来参考!工资计算方法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同样举上面的案例: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
这也可行。
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
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
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计算月薪工资完整公式方法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
下面店铺来告诉你计算月薪工资完整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计算月薪工资完整公式1、按劳动法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加班工资: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有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国家法定公休日,不存在发不发工资的问题,而是不能扣工资,也就是平常月份发多少,照发多少。
2、依据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一个月),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也就是说,单位提前放假,不是劳动者的原因造成的停工,就必须按规定的照样支付正常的工资。
工资的定义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工资的介绍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员工工资怎么计算公式基本算法2、月计薪日为21.75天,比如某员工工资2500元,满勤24天,员工上班21天,则当月工资为2500/21.75*21=2413.79元;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一、《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工资测算的基本方法
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中,必须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采取多种工资测算方法,进行几个方案比较,以达到相对最好效果。
现介绍几种工资测算方法,在测算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1、工资指导线参照法
即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根据本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按照本地区政府发布的本年度工资指导线的预警线(上线)、基准线或下线标准,提出调整工资要求。
2、物价指数参照法
即在政府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在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目标时,可对照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提出调整工资的目标要求。
一般在当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物价指数上涨比较大的年度,工会在协商工资目标时,可以重点采用此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增长数必须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劳动分配率法
即在确定基期(一般以上年度或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度为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新增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对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企业当期工资集体协商目标=
企业新增增加值×基期劳动分配率
基期工资总额
×100%(按《简明读本》170页格式)
例如:某企业2003年度新增增加值100万元,本企业上年劳动分配率为10%,基期工资总额为150万元,本企业当期工资增长目标计算为
1000000元×
10% 1500000
×
100%
=6.7%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企业的人工成本相对指标应保持稳定,劳动分配率基本不变。
这种工资测算方法适用于企业虽当年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增长的企业。
4、劳动效率系数法
是以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生产率提高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所占比例,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及活劳动投入的综合结果,通过对企业劳动生产率诸因素中活劳动(即
职工现期劳动投入)所占比例的计算,得出一个劳动效率系数,以此来测算职工工资的提高幅度。
以某公司1995-1996年度工资协商为例对这一方法做具体说明。
首先,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司年生产总值÷职工年平均人数。
通过计算94年和9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该公司95年比9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3%。
然后,设定当年的职工的劳动效率系数。
工会根据实际情况,经过测算,设定为1:0.3—0.5(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素中,职工活劳动效率的提高占30%-50%)。
则增资率可测算为30.3%×0.3~30.3%×0.5,即9.1%~15.1%。
该公司工会在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提出的工资总额递增率在9.1%~15.1%之间比较科学。
一些两头在外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和利润实现情况不容易得到,可用劳产率或实数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来测算职工工资。
该方法应与其它方法综合使用。
5、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法
是将职工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进行再分配测算工资合理增幅的方法。
这里的产值是指净产值,即剔除了新增产值中的物化因素。
在此基础上测算工资含量。
公式为: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
= 年度工资总量
年度生产增加值×100%
以某公司1994年末测算1995年度工资增幅为例,其基本程序和计算方法如下:(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3页-145页)
6、人工成本比较法
即以本企业人工成本数据与政府部门每年发布的地方、行业人工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7、劳动力市场价位比较法
即根据政府行政部门每年发布的企业、行业、工种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数据,与本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水平相比较确定职工工资协商目标。
8、风险分担法
职工工资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在有些企业,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收入与增加值增长不同向的情况,这种市场风险要由企业和职工进行合理分担。
在测算工资调整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合理确定职工工资调整目标。
(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6页划杠处)
9、工资水平比较法
(接《推进工资协商指导书》146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