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0 MB
- 文档页数:29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一、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内容概括文章通过队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用途的描写,说明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根根有力量。
三、文章结构层次第一段(1自然段):写人的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段:(2-5自然段):写五根手指不同位置,姿态,性格和作用. 第三段:(6自然段):写五根手指如果成为一个拳头,就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四、重点语句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五、作者介绍丰子恺。
浙江人。
现代作家名仁,字婴行。
从小爱好美术。
代表作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
本课详细描述五个手指外形、功能和寓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理解事物内涵。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部分,介绍大拇指形状和象征意义;第二部分,描述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特点;第三部分,探讨小指独特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五个手指形状、功能及寓意;学会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力,用恰当词语表达自己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品质,激发他们对日常事物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五个手指寓意,学会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力。
2. 教学重点:掌握五个手指形状、功能及相互关系,运用生动、贴切词语描绘手指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手指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指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手指形状,激发他们对本课兴趣。
a. 学生观察手指模型,自由发表观点。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解五个手指形状、功能和寓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五个手指特点。
c. 课堂讨论:探讨五个手指之间关系,如何相互协作。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手指画。
b.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
b.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批改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大拇指:形状、象征意义2. 食指、中指、无名指:特点、功能3. 小指:独特之处4. 五个手指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手指”为题,写一篇作文。
2. 课后练习题:a. 选择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