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理环境
- 格式:pptx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36
山西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山西初一地理下册主要涉及山西地理特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山西地理相关知识。
一、山西地理特点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中纬度、东经度,北界内蒙古自治区,西接陕西省,东临河北省,南邻河南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
山西地处太行山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关中入山西”之称。
1. 地势地貌特点山西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整体呈台阶状分布,南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为岳陵山脉和太行山脉,其地势较高。
山西地貌类型主要有黄土高原、丘陵和山地。
2. 气候特点山西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
全年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二、山西的资源环境1. 自然资源山西地处中国北方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山西还拥有丰富的铁、铜、铝等矿藏资源。
此外,山西还拥有大面积的耕地和水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
2. 环境问题山西地区长期以来发展煤炭工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矿区开采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大量废弃矿井导致地面塌陷,煤矸石堆积导致土壤退化,煤烟污染引发大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山西的生态环境。
三、山西经济发展1. 工业经济山西地处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因此煤炭工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山西也发展了一定规模的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近年来,山西开始加大对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农业经济山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果树和蔬菜种植。
山西地区以养殖业较为发达,畜牧业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品种以猪、羊、牛为主。
3. 旅游业发展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因此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太原古城墙等。
同时,山西还有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山西的地理知识山西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排名第18位的省份,人口约3800万。
山西省地形大致为东高西低,主要是太行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的支脉。
太行山是山西省的主峰,主峰太岳海拔为2926米,海拔最高处在太原市娄烦县的太焉山,海拔2956米;海拔最低处在河曲县的黄河河滩上,海拔370米。
山西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主要有黄土高原、混合阔叶林、针叶林以及北方草原等自然景观。
山西省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块东部,北长城和龙山断裂结合部,是内陆区的顶部构造线。
山西省地处太行山北坡和兰太山腰部,一部分位于华北平原西缘,是典型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山西省西部是崇山峻岭,地势较高;东部由丘陵和黄土平原构成,地势较低。
黄土平原北部是蒙山、翼冈山等山地,呈南北走向。
山西省自南向北由河南山区、晋阳坡地、大北坡地、丘陵和黄土平原五大地貌带构成。
山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山西省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浑河等,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和工业用水基地。
山西省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煤、铜、铝、锌、钨等矿藏极为丰富,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之一。
山西省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还有丰富的果品和蔬菜资源。
山西省是著名的中药材产地,贡园、制作巧酒、蒸碱、作锌、加工钨等均有悠久历史。
山西省民族宗教信仰丰富多彩,有泰山庙、岭庙、森林、塔寺、温泉等招牌地,还有遗丘、壁画、碑文、石窟、古寨、古村等。
山西省以盛产文物享名,文博览富有幅员开阔,具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西省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地质资源丰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风景名胜之地。
山西省设立了许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五台山、绵山、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五台山是一处佛教胜地,素有“五台风景世界”之称,是佛教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绵山自然风光优美,是摄影家和游客的天堂。
乔家大院是明清建筑典范,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古城,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北方的龙门石窟。
山西农业特点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变化较大。
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
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山西省的自然人文特征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特征。
以下是对山西省自然人文特征的一些描述: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临山东省,南接河南省,西连陕西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位置使得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2.地势地貌:山西省地势复杂多样,地形由高原、山地和盆地构成。
其中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等山脉交错分布,地势起伏,给山西省带来了壮丽的山水风光。
3.气候条件:山西省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昼夜温差大。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良好。
人文特征:1.历史文化: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山西省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了多个著名的王朝,如晋、北齐、北魏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平遥古城、雁门关、大同云冈石窟等,反映了山西省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2.文化传统:山西省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包括山西梆子、山西豫剧等各种戏曲表演形式。
同时,山西省还以运城杂技、晋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3.风俗习惯:山西人民有着淳朴而热情好客的传统。
在山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如过年放烟花、结婚喜宴等。
这些风俗习惯保留了山西省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传统华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4.美食特色:山西省有丰富的食物文化。
山西面食以刀削面、饸饹、软炸灌汤包等为代表,以面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独特而闻名。
另外,山西还有著名的平遥牛肉、榆次大馒头、大同烧饼等特色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综上所述,山西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特征。
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给予了山西省壮丽的山水景色,而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则构筑了山西省独特的人文氛围。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小”农业向特色、生态现代化农业迈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生态农产品是现代消费者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生态现代化农业是山西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的困惑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农产品贮存设施、农产品营销冷链建设不足和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有关农产品贮运保鲜科学技术跟不上,造成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营销附加值得不到体现.6零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目前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板块化抓布局,组织化抓生产,品牌化抓营销”的思路.近年来,各项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有龙头支撑,有基地带动,有协会组织,有大户经营,有加工营销的发展新态势,但品牌化的营销还未能实现,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还是一个空白,买的西瓜就是西瓜,至于什么牌子、什么特点,一概不作描述,应该卖出的好价钱卖不回来.在当前如何带领农民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技术,把农产品营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度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所在.三、煤炭转型期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煤老板们涌进“乔家大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介休焦炭大王阎吉英出资开发绵山发展旅游业,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绵山也早已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之地,其旅游人数、经济效益位居山西省众多景区前列,据说旅游收入曾一度超过了五台山……如今,众多煤老板加入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行列.“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中国70%的民间故事出自山西,各个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虽然不如开煤矿赚钱,但却是一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这是目前众多煤老板的共识.■从“掠夺绿色”到绿色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投资绿色材料和绿色农产的加工与投资.■“小杂粮王国”有望“复辟”山西小杂粮产量丰富,包括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这些作物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兼具保健价值,在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炭业在山西的兴起,产区不成规模、没有产业龙头,一度要大力发展的小杂粮产业被荒废了多年.如今,这项产业已经被一些煤老板看中.小杂粮广种薄收,因此比一般的粮食作物要更具价值,但优质品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匮乏,目前好多煤炭企业的投资人准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做成当地小杂粮的龙头企业.“山西的小杂粮世界闻名,如‘沁州黄’已经形成品牌,对外出口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产业,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保证产业的重新崛起.”四、农产集散中心的意义农产集散中心是一种大整合、大展示和大物流的创新营销方式.资源整合原理告诉我们,零星资源一经整合,就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唯有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零星资源,使之构合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我们才有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的客观基础.同时,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是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营养价值和营养配餐、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进行现代科学的整合创新营销,不仅能提高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创立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也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指导,对生态农产品营销和居民健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直达终端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五、具体营销方式六、加盟营销体系标准。
山西省的地理条件与资源矿产一、地理条件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黄河中游的东岸,东临太行山,西靠吕梁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南界黄河与陕西省相望。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
1.地形特点:山西省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北部是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太行山脉,西部是吕梁山,中部是太原盆地,南部是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2.气候特点: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二、资源矿产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
1.煤炭资源: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全省几乎每个市都有煤炭资源。
山西煤炭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发热量高,被誉为“乌金”。
2.其他矿产:山西省除煤炭外,还有铁、铜、铝、锌、金、银、钼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
3.资源开发:山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全省的主要工业部门。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总结:山西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资源矿产方面,山西省以煤炭资源最为著名,同时还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山西省的主要工业部门,近年来,山西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习题及方法:1.习题:山西省的地形特点有哪些?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地形特点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山西省地形特点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习题:山西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特点。
解题方法:查阅课本中关于山西省气候类型的描述,分析其特点。
答案: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习题: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如何?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描述,了解其分布情况。
专题一山西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山西旅游,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首先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山西。
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山西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
从地理位置看,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山西”,又因位于黄河中游之东古称“河东”,自古以来被誉为“表里山河”。
说完了山西的地理环境,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山西的气候物产,山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相对凉爽,年降水量较少,冬春风沙较大。
山西多层次的地理地貌,造就了众多的物产,山西自古以来就有“谷宜五种”之说。
再加上山西各地气候不同,土质不同,还形成了多种风味不同的地方土特产品,如清徐的葡萄、汾州的核桃等。
农产品加工业尤为著名,如汾阳杏花村的汾酒、清徐的老陈醋,早已是闻名全国远销海外。
山西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号称“煤铁之乡”,煤的藏量居全国各省之首。
不仅如此,山西的优质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上乘。
山西,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来到山西不仅可以饱眼福,更可以饱口福,相信大家一定不虚此行。
七年级下山西地理知识点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它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下山西的地理知识点。
一、山西的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邻河北、河南,南界陕西,西连内蒙古,北靠北京、天津市,是我国中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二、山西的地形地貌山西是一个多山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山脉是太行山和吕梁山。
太行山和吕梁山相互平行,它们之间的河谷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业和经济区。
此外,黄土高原也是山西的一个特点地形地貌。
它们对于山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山西的气候条件山西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全年温度和降雨量的分布差异很大。
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这是因为山西地处我国华北地区,从而受到东北、华南等多种气流的影响。
四、山西的经济发展山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富集了大量的煤炭、铁矿等资源。
山西的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是我国的著名“能源之省”。
此外,山西还拥有多种矿藏资源,如铁矿、石油、盐、铜、金等等,发展潜力巨大。
五、山西的名胜景点山西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许多名胜古迹见证了这个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著名的景点有:悬空寺、云冈石窟、忻州木塔、平遥古城等等。
六、山西的特产和美食山西拥有多种独特的地方特产和美食,其中以红枣、膏棉花糖、榆次臊子面、吕梁扣肉等最有名。
这些美食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法,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以上是七年级下山西的地理知识点,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帮助,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前者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后者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全面的和巨大的。
一、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第一,地形完固。
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第二,物产丰富齐备。
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
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第三,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
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第四,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
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
第五,与首都相邻。
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
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二、经济、政治、文化影响(一)经济影响——铸就晋商。
晋商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山西具有盐粮铁等资源的原因。
同时,与明代北部边防形势以及山西的军事地理位置直接相关。
另外,还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错居杂处,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关。
——能源重化工基地。
由于煤铁等资源丰富,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政治影响——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强。
长期比邻首都,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
——首都安危之所系。
离首都近,对首都的安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历代王朝都注重山西地区的军事建设,屯驻重兵,委任重臣,储粮备边,使山西成为王朝的军事重镇。
——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
山西是游牧铁骑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这里是保国安民的战略据点;一旦政权衰弱崩溃,手握重兵的将军往往趁机割据一方。
山西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山西的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邻河北省,南界河南省,西接陕西省,北濒内蒙古自治区。
地处黄河上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 山西的地貌特点山西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中、西、南三个地貌带。
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河谷平原。
3. 山西的气候山西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山西的水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黄河为主要水源。
黄河穿越山西南部,沿途形成了许多湖泊和水库。
5. 山西的地震活动山西位于华北地震带,地震活跃。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地震灾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山西的人口特点山西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密度较高。
主要分布在河东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
2. 山西的民俗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如灵石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等文化遗产。
3. 山西的经济发展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近年来,山西逐渐转型发展,发展现代化产业。
4. 山西的交通网络山西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省,方便了人民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5. 山西的旅游资源山西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结语:以上就是山西高一地理会考的知识点。
了解山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于考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自己的地理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西写生调研报告1. 引言本次调研报告是对山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写生,旨在深入了解山西的独特之处和潜在发展机遇。
2. 地理环境山西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东邻河北、上海、陕西,西接内蒙古,南连河南、山东,北濒黄河。
山西内陆地势较高,地勢西北高,东南低,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3. 自然风光山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和壶口瀑布等著名景点而闻名。
五台山以其独特的山体造型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则是中国最好保存的古代金融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壶口瀑布是中国境内黄河上最宽的瀑布,水流磅礴,景色壮丽。
4. 历史文化山西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山西可以见到许多古代建筑、文物和传统文化的痕迹。
例如,山西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有着众多的古代寺庙、庙宇和宫殿。
另外,山西还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摇篮,孔子的弟子颜回和文天祥等人都出生在这里。
5. 社会经济发展山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除了煤炭,山西还有铁、煤层气、石油、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山西还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高端制造业和旅游业等,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6. 对山西的认识通过本次写生调研,我对山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山西的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山西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需要加大环保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努力。
7. 结论山西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的地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次写生调研,我们对山西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于山西的介绍山西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上游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以下是对山西的介绍:一、地理概况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西邻陕西,北与内蒙古接壤,东临河北,南界河南,辖27个市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冶金工业基地。
二、历史文化1. 古代文化:山西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晋祠、雁门关、壶口瀑布等。
2. 风味文化:山西名菜众多,如刀削面、烤肉、酒鬼花生米等,口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3. 民间艺术:山西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梆子、秧歌、山西大鼓等,深受人们欣赏。
三、自然风光1. 自然景观:山西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峡谷风景区等,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气息使其成为旅游胜地。
2. 林果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林果资源,如大豆、苹果、杏子等,闻名全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四、经济状况山西是国家能源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冶金工业基地。
同时,山西也有其他行业的发展,如制造业、服务业等,经济实力较强。
五、人文底蕴1. 儒家文化:山西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孔子、孟子等著名学者均在山西境内留有卓越的贡献。
2. 学术氛围:山西拥有很高的学术氛围,并有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培养了一批批的文化人才。
六、旅游资源1. 文化古迹:山西作为历史名城,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如云冈石窟、晋祠、木塔寺等。
2. 模型景区:山西摆放着很多世界最大的模型景区,如岳麓书院、罗布泊、地海浮生等,让游客领略到宏伟壮观的场面。
3. 自然景观:山西有很多自然景观美景如壶口瀑布、显通关、太原双塔等,都极具观赏价值。
以上是我对山西的介绍,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前来参观和游览。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变化较大。
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
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
山西省自然地理环境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
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而简称"晋"。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经全省19个县(市),流程965公里。
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年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 4亿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
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