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古代文学史 诸子散文1
- 格式:ppt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57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5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主要起源于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不仅运用辩论和议论的方式,还采用了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
因此,诸子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思想家的著作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庄子》、《荀子》等。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庄子》以想象力丰富、行文流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意的境界。
其中,庄子以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境界,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特点。
尤其是庄子对于自然界的描写,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荀子》是另一部备受推崇的诸子散文作品,它是荀子学派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系统阐述荀子思想的著作。
《荀子》以论述和议论的方式阐释了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他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荀子的散文语言简练精当,内容丰富多样,言简意赅,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他通过对于天道、人性、政治等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庄子》和《荀子》,还有其他一些诸子散文也值得一提。
如《韩非子》、《孟子》、《墨子》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这些散文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生动、精练,并且内容广泛,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诸子散文在思想观点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当时思想家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总结起来,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代表了当时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诸子散文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和倡导的作用,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
现代人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散文作品,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力量,对于自己的思考和人生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诸⼦散⽂诸⼦散⽂: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对⾃然和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九流⼗家:先秦⾄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汉代刘歆曾把先秦和汉初诸⼦思想分为⼗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
所谓⼗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说家。
此⼗家中,除⼩说家⽽外,称为九流。
诸⼦散⽂兴起的原因:1、私学兴起,私家著述出现2、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处⼠横议3、⼠阶层的兴起,为散⽂勃兴准备了⼈才条件4、⽂学⾃⾝的发展,呼唤新的⽂学样式诸⼦散⽂的发展轨迹:初期:《论语》是我国第⼀部语录体散⽂集《⽼⼦》《墨⼦》等语录体散⽂;第⼆阶段:对话体论辩⽂,代表作品为《孟⼦》和《庄⼦》。
第三阶段:为《荀⼦》和《韩⾮⼦》的专题论⽂,标志着我国论说⽂的成熟。
孔⼦和《论语》孔⼦思想:1、思想核⼼(伦理):仁与礼2、政治思想:⼤同理想3、教育思想:有教⽆类4、哲学思想:中庸5、⽂艺思想:尽善尽美、中和之美。
6、天命观:对⿁神虔诚⽽重⼈事。
《论语》:⼀部记述孔⼦及其弟⼦⾔⾏的语录体散⽂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纂录⽽成,中国⽂化经典之⾸、《四书》之⾸。
《论语》之名为编撰者所定,并⾮后⼈所加,论,即论次编纂之意,语,即指孔⼦及其弟⼦之⾔语。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内容:是春秋时期新的社会思想的集中概括,核⼼思想是“仁”。
地位:是先秦诸⼦语录体散⽂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宋《⼆程语录》、《朱⼦语类》)。
⽂学价值(艺术特⾊)(1)语⾔特⾊:①⾔简意赅,含蓄隽永②善⽤⽐喻,形象⽣动,明⽩易懂(2)形象特⾊:鲜明具体,栩栩如⽣①孔⼦形象:问题:孔⼦在弟⼦⼼⽬中是⼀个什么样的⼈?既伟⼤⼜平凡,朴朴实实,有⾎有⾁。
追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安贫乐道:饭疏⾷…威望:⼦贡说:仲尼,⽇⽉也,⽆得⽽逾也,颜渊说“仰之弥⾼,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态度:当仁不让与师,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佾舞于庭缺点:迂腐,吾不如⽼农,⼩⼈哉,樊须也。
诸⼦散⽂诸⼦散⽂中国⽂化⿍盛的代表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上的⼀个⼤变⾰的时代,也是⼀个产⽣了空前光辉灿烂的⽂化的时代。
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化思想⾮常活跃,科学⽂化取得了很⼤进步。
⽽且由这时创建起来的⽂化和⽂化学术思想,差不多影响了我国后世⼏千年的⽂化发展和⽂化学术思想。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
春秋末年,逐渐产⽣了“⼠”的阶层。
孔⼦是第⼀个开创私⼈讲学的教育家,他提出“有教⽆类”。
战国时代,“⼠”的阶层越发庞⼤。
“⼠”来⾃各个阶级、阶层,也代表其利益。
他们围绕着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战国时代所谓“百家争鸣”的局⾯,⽽且开始出现私家著述的风⽓。
这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散⽂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代表这⼏家的著作是:《论语》、《孟⼦》、《荀⼦》、《墨⼦》、《⽼⼦》、《庄⼦》、《韩⾮⼦》。
《⽼⼦》⼜名《道德经》,道家经典著作。
相传为⽼⼦所著。
⽼⼦,即⽼聃,据说姓李名⽿,字伯阳,道家学派创始⼈。
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后退隐。
史载“孔⼦问礼于⽼聃”,鲁迅先⽣曾做《出关》叙述此事。
《⽼⼦》的基本思想“道”的思想:1、“道⽣⼀,⼀⽣⼆,⼆⽣三,三⽣万物。
”——万物之源起2、“⼈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然乃世界的终极规律3、“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道是可知的4、“道⽣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贵德”——道与德的关系辩证法思想:中国⽂化不重视概念的判断,这也避免了社会的争论。
这⼤概也是⼀种和谐吧。
1、“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界是对⽴统⼀的。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对⽴双⽅相互转化。
3、“反者道之动”——对⽴也是世界的本来形态,是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
因此我们需要宽容。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诸子散文
1、诸子百家
2、孔孟
3、老庄
4、《韩非子》
5、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6、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7、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8、《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9、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淮南子
20、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1、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2、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3、简述王充的文学主张。
24、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25、简述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
26、孔子是用什么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
A.财富
B.地位
C.声望
D.道德
27、《论语》“诗可以怨”说
28、《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29、《毛诗大序》的“变风”、“变雅”说。
名词解释诸子散文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是诸子散文的名词解释。
在介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散文,它是由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所创作的一种散文体裁。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子散文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不同于传统的文言散文,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们对于人生、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诸子散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真实写照,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诸子散文的特点是多样而丰富的,它不拘一格,不受形式的限制。
在形式上,它既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品,也可以是长度较长的散文篇章;在内容上,它涵盖了古代思想家们关于政治、伦理、心理、宇宙等方面的思考。
诸子散文的创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议论述说为主,有的以对话形式展开,有的以记叙抒情的方式表达。
这种多样性使得诸子散文不仅成为了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更为直观和生动的途径。
通过学习和研究诸子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观点,进一步领悟和掌握他们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诸子散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我们将从名词解释的角度深入探究诸子散文的内涵和特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诸子散文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收获。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信息呈现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凸显文章的主题、加强信息的传达并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具体来说,引言部分对文章主题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大纲。
接下来,正文部分包括了名词解释和诸子散文两个子部分。
名词解释部分对相关的名词进行了解释和定义,旨在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逍遥游——自然之道一、诸子散文秦朝统一中国之前,我国文化史上曾经有过一段炫目的百家争鸣的时光,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
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里,我国涌现了大量派别不同、思想各异的思想文化流派,这些流派不止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影响了很多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还给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先秦诸子的各种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奠基。
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文理不分。
它们都拥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
详细地论述他们,无疑是哲学家的任务。
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不论这些散文如何形式多变,词章华美,形象瑰丽,风格多彩,技巧高超,想象丰富,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推扬自己的治世思想。
今天,我们就单道家流派的代表人庄周的作品,谈谈道家庄子的文章的思想核心。
与其他诸子一样,鉴于庄子作品的内涵之深刻,我们将挑出其中一篇,级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篇,逍遥游。
二、庄子在论述一个人的作品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个人本身。
庄子从来就是个洒脱不羁的人。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今河南商丘),与老子并列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他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
作为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学说及思想的主要创始人,庄子年轻时和所有诸子一样,也是个在仕途上惨淡的青年,在看尽世间冷暖之后,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将精力转向著书立说,坚持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甚至连别人请他去当官他都不愿意入世。
文史知识|诸子散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著作,文中包含了不同学派的政治思想以及学术观点。
在“百家竞作,九流并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种类繁多,各流派的领军人物纷纷著书立说,以宣扬本流派。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诸子散文的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一时期的著作以语录体为主。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一本语录体散文。
第二期是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
所记的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的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孟子》以对话为主,富于雄辩,议论酣畅,气势磅礴。
《庄子》说理论证,文笔纵横恣肆,想象丰富奇特,大量运用寓言,对后世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期是战国后期,则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
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它们都对我国汉魏以来的哲理散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特点】诸子散文风格迥异,如《论语》、《老子》言简意骇,意蕴含蓄,哲理性强;《孟子》、《庄子》气势恢弘,潇洒生动,行文多有比喻和寓言;《墨子》、《荀子》、《韩非子》则长于论理,逻辑性强。
诸子散文经历了语录体散文,专题性论文、对话论辨体散文几个阶段的发展后,日趋成熟,为中国古代论说文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