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感想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乐园。
在教学实践中,草原不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草原》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充分利用草原资源1.1 利用草原的自然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草原的广阔空间进行户外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可以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进行植物分类、生态环境保护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体验自然的魅力。
1.3 利用草原的动物资源通过观察草原上的动物,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开展生态教育2.1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通过草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与伟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草原上进行生态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草原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注重情感教育3.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夸姣在草原上,让学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草原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量、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草原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四、促进跨学科教学4.1 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草原教学中,可以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草原》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重点分析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新词。
2.引导思考二、学习第一段1.师范读。
2.组织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学生朗读三、学习第二段1.指导读文2.出示投影片:组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学习第三段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七、总结八、布置作业1、写生字、生词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3、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4、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5、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6、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7、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8、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9、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10、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11、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1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一三、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14、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
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
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
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
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
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
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
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老舍先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读完,相信早晚会读完的,也许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我只能够慢慢的拓宽我的知识面,将我的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几个档次,才值得也配写老舍先生的作品赏析!学了这篇课文后,总有一种想法浮在我的脑海中:我想亲眼目睹草原的风光。
草原的风景非常美,去了之后保证你流连忘返,不想回家。
草原上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进了草原,给人一种清新的空气,开放的心情,使自己忍不住高声歌唱一首乐曲。
在那里,你看到了此处的景色所怔住了:无边无际的美丽大草原,一些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这儿空气真清鲜,天空真明朗,真相在这儿搭窝。
”还有那四面的绿色的小丘。
呆呆的站一会后,才慢慢醒过来,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就非常高兴,并认为这应该是神仙呆的地方,而自己就在这儿,突然就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草原的教学反思引言本文将对教学内容为《草原》的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的实施和反思,我们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节选修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草原》,旨在教授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生物群落及草原文化。
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并培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点,熟悉草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了解草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与布置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草原概况: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
2.草原生态系统:讲解草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3.草原文化: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布置:•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文,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况。
•课堂上,以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的地理环境、生物群落和文化特点。
•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阐述对草原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探究式学习:通过演示、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草原的情况。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3.1 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课堂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
下次教学中,我打算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关于《草原》教案四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草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听《草原》教学心得体会共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听《草原》教学心得体会共4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听《草原》教学心得体会共4篇《草原》的感受,以供借鉴。
草原-读后感
《草原》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草原上的
人们的故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
于草原之上,感受到了那种广袤而纯净的气息。
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草原上的牧民生活,他们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影响,草原上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牧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挑
战和困难,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威胁,曾经的乐土变得岌岌可危。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也意
识到了现代化给传统生活带来的冲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着
物质和利益,而忽略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草原上的故事让
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和纯净。
同时,小说中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乐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草原上的人们一样,坚
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总的来说,《草原》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作品,它让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生活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
我们都能像草原上的人们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珍惜大自然的美好,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草原读书笔记感想与心得(通用8篇)草原读书笔记感想与心得篇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肥我爱她,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草原。
近了,近了,更近了!一片连绵不断的草原,一望无际,宽阔无边。
我忍不住将头伸出车窗外。
清爽的风从耳边急驰而过。
深吸一口气,浓郁的草香沁人心脾。
啊,奔放的草原,我总算见到了你。
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湛蓝的,平地是苍翠的。
无边无际的草原在天空下伸展,苍茫浩渺。
草原是一片没有风浪的绿海,一碧千里,那种翠色轻轻淌进云际,在微风的关照下,翻动着小小的浪花。
虽不是晌午,阳光也不是很强烈,但在草的的映衬下闪闪发亮。
俯下身来,抓起一把青草放在鼻尖,草香夹杂着泥土的芳香慢慢的融入我的血液,净化着我的心灵。
远远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草原虽不是五彩的,但也不单调。
走了不远,就见山丘后有一条细细的小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银项链。
慢慢地,河的那边羊多了起来,也有了马群和牛群,他们在这大草原上尽情地倾泻着自己所有的情感。
越过小丘,几座蒙古包纳入我们的视线。
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为我们倒上了奶茶,放上奶豆腐,端上了大盘大盘的羊肉。
不多时我们就毫不拘束地一起玩耍起来。
一眨眼儿,太阳偏西了,马上就要走了,可谁又舍得离开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草原景美,物美,人更美!草原读书笔记感想与心得篇2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亲眼看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亲身去感受天堂般的草原风光。
去年放假,终于有机会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海拉尔。
草原读书笔记感想与心得篇3早听妈妈说,草原的风景可美了,在电视片中我也确实看到过那天高云清的景致,心里便一直装满了向往。
今年一放暑假,我就缠着妈妈带我去承德坝上旅游,我一定要亲眼见识一下草原的好风光。
从承德市出发驶向大草原要有三个半小时的车程,要在平时我最怕坐车了,烦闷的坐不住,但这次可真是例外,我深深地被眼前一幕幕变换的风景迷住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及反思《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小学课文《草原》课后反思一、课时连接真实自然在第一教时中,通过对课文第一部分品读词句、开展联想、声色朗读背诵,同学对生疏的草原风光有了理性的认识,并感叹于老舍先生的语言精美、精致。
本课伊始,我以满意同学想进一步观赏到草原风光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象的优势,直观感性地把同学带入奇妙秀美的内蒙草原,同时也把同学引入学习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升了同学复习课文第一小节的.质量。
二、重心下移主动建构本课新授部分(25小节)采纳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并在时间上得到基本保证,为每个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自学要求设计符合六班级同学的学习水平,在读懂的基础上,鼓舞同学性格化阅读并大胆质疑,整个过程扎实有效。
三、生成资源有效利用同学参加全班沟通环节最能表达同学学习水平和老师主导角色意义。
教学中,我非常留意倾听同学的发言,鼓舞同学多角度、多层面地思索和表达。
当同学被草原特色风俗所吸引时,我积极引导同学品位文字,启发感悟平实之中显真情的语言特色,师生对话互动和谐进展。
当然,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从教者来说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评价权'还不能大胆还给同学,质疑环节只给同学提供了两次机会,有走过场的嫌疑。
真诚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多提珍贵看法。
《草原》课后反思之二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同学通过语言文字开展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精美的语言。
课文用精美、清爽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同学领悟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同学想像美景、品读精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同学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特别感爱好,课堂生气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同学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表达。
《草原》教学感想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
(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
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
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
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
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