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及实例分析之削弱论据 (1)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加强削弱型题目解题技巧哈,说起来这“加强削弱型题目”啊,简直就是思维的拔河比赛。
咱们得有那股子“韧劲”,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题海中找到答案的“支点”。
接下来,让我给你来点“解题秘籍”,让你轻松逆袭,成为这场思维拔河赛里的“拔河健将”!首先啊,你得学会“侦察敌情”,也就是先看看题目里都有些啥。
就像打游戏前的地图侦查,得先摸清“敌情”,对吧?比如说,题目里有个“加强削弱型题目”,你得先判断它是要你加强论点呢,还是要削弱论点。
这就像是在战场上,得先看看对方是来打酱油的还是来开战滴。
咱们来举个例子,题目可能是这样的:“以下哪个论据能加强‘多读书能提高个人修养’这个论点?”这时候,你得像侦探一样,仔细审题,看看哪个选项在帮这个论点“壮骨强筋”。
对话时间:A:“这题好像是要加强论点哦。
”B:“对啊,咱们得找个能帮论点站得更稳的选项。
”这时候,你就得开动脑筋,找出哪个选项是在给论点加分的。
这就像在拔河比赛中,你要找那些能给你力量的队友。
然后呢,你得学会“寻找队友”,也就是找到那些能帮助你解题的论据或事实。
有时候,一个题目里可能藏了好几个小秘密,等着你去发掘。
这就像探险家寻找宝藏,你得耐心挖掘,别轻易放弃。
对话时间:A:“这题里面的论据好像都是双刃剑,既有加强作用,也有削弱作用。
”B:“哈哈,那咱们就得像玩捉迷藏一样,找到哪个是‘隐藏’的队友。
”找对“队友”后,你得学会如何“组合攻击”,把加强和削弱的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就像烹饪大餐,你要把各种食材搭配得恰到好处。
幽默元素:A:“哎,这题就像是在煮一锅‘麻辣烫’,你得把加强和削弱放进去,再撒上点调料,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答案’。
”最后,别忘了总结经验,这可是成为“解题高手”的必经之路。
每次解题后,都要问问自己:“这次我是怎么做到的?”“下次还能怎么改进?”这样,你的解题技巧才能不断进步。
行动建议:1. 在解题时,先审题,判断是要加强还是削弱论点。
2. 仔细分析题目,找出能帮助你解题的论据或事实。
削弱观点的解题技巧
削弱观点就像在一场辩论中找到对方的破绽,那到底咋削弱呢?咱先说说找反例这个招儿。
啥是找反例呢?就是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能证明那个观点不对。
比如说有人说“所有的鸟都会飞”,那你就可以举个鸵鸟的例子,鸵鸟是鸟吧,但它不会飞呀,这不就把那个观点给削弱了嘛!操作步骤呢,就是先仔细分析那个观点,然后绞尽脑汁地想有没有啥特殊的例子能反驳它。
注意啊,可别找那种不典型的例子,得找那种大家一看就觉得确实能反驳观点的例子。
再说说攻击论据。
如果一个观点是建立在一些不靠谱的论据上,那咱就可以攻击这些论据。
比如有人说“因为这个地方经常下雨,所以这里的植物一定都长得很好”。
那咱就可以说,经常下雨可能会导致积水,反而会让一些植物烂根,长不好呢。
操作的时候呢,要认真分析观点的论据是啥,看看有没有漏洞。
可别乱攻击啊,得有道理地攻击。
还有一招是提出其他可能性。
比如说有人说“他成绩好肯定是因为他特别聪明”。
那咱可以说,也许是他学习特别努力呢,或者有好的学习方法呢。
这就是提出了其他的可能性,削弱了原来那个唯一的原因。
操作起来就是大胆地想,还有啥别的原因能导致这个结果。
但是别瞎想啊,得有点根据。
削弱观点其实不难,只要咱多动脑,肯定能找到办法。
咱可不能随便就被别人的观点给唬住了,得勇敢地去质疑,去寻找破绽。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思考更深入,更全面。
我的观点就是,掌握这些削弱观点的技巧,能让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辩论的时候更厉害,更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削弱型”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技巧归纳一、什么是“削弱型”?“削弱型”就是题干给出一个完整的推理或论证,表达出某种观点,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一个选项,对题干的推理或论证进行反驳,从而使其不成立,或者使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降低。
通俗地说,就是与题干的论证“唱反调”。
从命题思路上看,“削弱型”主要有两种情形:(1)否定论题,即在选项中寻找与题干观点相反的选项来否定论题;(2)否定论据,即在选项中寻找与题干论据相反的选项来否定论据。
从提问方式上看,“削弱型”分为“最能削弱型”和“最不能削弱型”两种。
提问的方式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也有所不同。
分别阐述如下:二、最能削弱型1.“最能削弱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是:(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有力地质疑上述论证的结论?(3)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在作答“最能削弱型”时,应该先将与题干保持一致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就是能削弱的选项。
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选项都对题干构成“削弱”,则需要比较它们的削弱程度,从而找出“最能削弱”的一项。
2.“最能削弱型”的解题模型是:第一,明确题干论证的论题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第二,确定反驳的方向,可以反驳论题,也可以反驳论据。
第三,如果某个选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题干论证不成立,或者使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降低,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例题1:现在市面上电子版图书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著,而且价格都很低。
另外,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网上几乎可以读到任何一本名著。
这种文学名著的普及会大大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读者群。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A.文学名著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大众读物,特别是不如健身、美容和智力开发等大众读物。
B.许多读者认为电脑阅读不方便,宁可选择印刷版读物。
C.一个高素质的读者不仅仅需要具备文学素养。
D.真正对文学有兴趣的人不会因文学名著的价钱高或不方便而放弃获得和阅读文学名著的机会,而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则相反。
⾏测-削弱题型论证的三要素论点:作者的观点、态度(⼀定有)论据:能够证明论点为真的原因、例⼦(数据、事例、调查、实验),(可能有)论证: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隐含其中)例⼦如下:论点提⽰词: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可知,据此认为论据提⽰词:由于、因为、鉴于、根据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削弱之否定论点(⼒度最强&最常考)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班上的⽼师喜欢吃⽕锅1、直接削弱:粉笔⽼师不喜欢吃⽕锅2、举例削弱:宋⽼师不喜欢吃⽕锅注意:优选直接削弱,选项⽐较原则:表意明确优先选。
⼆、削弱之拆桥(⼒度仅次于削弱论点)什么是拆桥?否定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龙龙⾝材好→龙龙特别帅⾝材好的不/不⼀定特别帅什么时候优先考虑拆桥?1.论点与论据话题不⼀致2.提问⽅式为“削弱论证”时,优先考虑拆桥拆桥选项特征:(1)论据与论点没关系(2)通过论据⽆法得到论点三、削弱之否定论据1.题⼲中出现⽀持⽅、反对⽅观点相反的情况,经常采⽤否定论据来削弱2.题⼲存在论据并且在找不到否定论点和拆桥的情况下,考虑否定论据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四、削弱之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1.因果倒置:原因和结果说反了论点:1 是 2 的原因因果倒置削弱:2 是 1 的原因2.他因削弱:在原来原因 1 的基础上,增加另⼀个原因 2 也能导致相同的结果,削弱的是原来原因的重要性或者唯⼀性他因选项与⽆关选项的区别:看两个原因是否同时存在1、“削弱”⼒度⽐较:否定论点>拆桥>否定论据>他因削弱(注意还有部分⽆法推出总体,因果倒置,必要条件不可实现)2、优先选择表意明确的。
削弱类题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削弱论点;(2)削弱论据;(3)削弱论证关系;(4)削弱因果联系;(5)削弱程度的比较;(6)不能削弱型。
下面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将结合实例讲解削弱论据型题目和削弱因果关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论证形式为:论据M→论点N。
(一)削弱论据型题目解题实例分析一个论证中,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如果指出这个论据是错误的,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点,因此,削弱论据是削弱型题目的又一种重要的削弱方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驳斥样本的科学性:题干论据是问卷、调查、实验和研究时常见的削弱形式,具体有以下两种:(1)样本的数量不足;(2)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也即指出论据M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题:“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
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
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
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A.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B.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C.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D.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解析:此题答案为B。
题干结论是“由此”后面的内容,其依据是“结果显示”后面的内容。
题干论证为:“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闪婚夫妻在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M)→“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N)。
题干论证是通过调查结果得出的,可从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入手来驳斥。
B项所提供的数据说明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最多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30%,则根据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作为调查对象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即通过驳斥论据的科学性来削弱结论。
A 项偷换了概念,“离婚最快”与“离婚比例”不是一个概念;C项“感情融洽”不代表“不会离婚”;D项“恋爱时间过长”不能代表“非闪婚夫妻”。
公务员判断推理削弱与加强题解答方法公务员判断推理削弱与加强题解答方法一、明确问法,注意问法中的否定词及“除了”考场上气氛比较紧张,很多考生做错题目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问法。
在审问法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否定词和“除了”,要明确是选项是否能削弱或者加强。
例如:1、“以下哪项能够质疑题干,除了:”这种问法是让大家选择一个不能削弱题干结论,即把能削弱的选项排除,选择无关项或者加强项。
2、“以下哪项能够加强题干,除了:”这种问法是让大家选择一个不能加强题干结论,即把能加强的选项排除,选择无关项或者削弱项。
二、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论据和结论的主要内容有些逻辑题目比较长,并且夹杂其他专业知识,这个时候题干往往不太好理解。
碰到这样的题目,大家千万不要受题干中专业知识的影响,只需要把题干的主要观点及论据找到概括出来即可,不用深入研究专有名词具体的含义。
常考的判断推理削弱方法1、与题干结论相反的事实削弱——事实反例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
最近有一种据称是香味环保地板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人员声称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
当销售人员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往往会拿来几种不同的地板,让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闻一闻,并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即是香味环保地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销售人员的观点?A、事实上,由于木材本身的气味以及受制造工艺所限,地板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B、气味并不是判别地板是否环保唯一标准,除气味外,消费者更关心地板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C、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所谓的“香味”不过是厂家炒作的概念D、检验证明,不少厂商是通过在地板中添加大量香精等化学助剂来达到掩盖或者中和刺激性气味的目的【答案】D【解析】可能性推理削弱型。
销售人员的观点: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是香味环保地板。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削弱型题目四大解题步骤:第一,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目要求削弱的是什么;第二,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清其论证结构,即其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是怎样的,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或联结词的把握;第三,分别查看各选项是否能削弱结论,如果能,则分析该选项是通过何种方式削弱的;第四,如果存在多个能够削弱论证的选项,则需要比较各削弱方式之间的削弱程度,从而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论证形式为:论据M R论点N。
(一)削弱论点削弱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非N:通过举出与论点N 相反的例子或者直接否定论点N 指出论点是错误的。
2.P且非N:引入新的论据P 使得论点N 不成立。
3.M 不可行:当题干论证可简化为通过方法M来达到目的N'的形式时,指出方法M是行不通的或通过方法M 达不到目的N。
(二)削弱论据在一个论证中,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如果指出这个论据是错误的,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点,因此,削弱论据是削弱型题目的又一种重要的削弱方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驳斥样本的科学性:题干论据是问卷、调查、实验和研究时常见的削弱形式,具体有以下两种:(1)样本的数量不足;(2)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也即指出论据M 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直接否定论据:即直接指出题干的论据是错误的。
(三)削弱论证关系要削弱题干论证,可以通过削弱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达到目的,即从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出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削弱形式:1.M 和N 之间无联系:指出M 和N 之间隐含的联系是不存在的,即打破M 和N 之间的联系。
2.M 和N 之间有差异:指出M 和N 之间所涉及的概念是存在差异的,并不是“同一概念”。
(四)削弱因果联系可能性推理题目中有很多题目都是通过因果关系来进行论证的,对于这些题目,从其因果关系的链条上分析,可以快速找到能够削弱的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削弱形式:1.因果倒置:指出实际上N才是M的原因。
有些同学反映,做逻辑论证题和做言语题感觉一样,摸不准其中的规律,并且有时候能做对,有时候做不对。
今天吉吉以削弱论证为例,给各位进行拆迁。
削弱论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尽量使对方的话变得没有说服力。
削弱论证可以分为,直接削弱和间接削弱两种,再往下还可以细分,每种削弱方式的削弱强度也不同,做题时应选择最强削弱类型。
一、直接削弱1.因果倒置。
(削弱强度大)甲说:你嫁给我吧,我会很努力挣钱,以后会让你有花不完的钱。
乙说:等你什么时候挣了钱,再和我求婚吧。
这里就构成了一种削弱。
并且是因果倒置,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
2.对比削弱。
(削弱强度中)甲说:今天的饭菜有问题,我吃了一只拉肚子。
乙说:哥儿几个都吃了,也没拉肚子,人家饭菜没问题。
乙的话,就对甲构成了一种削弱,削弱方式是对比削弱。
3.另有他因。
(削弱强度弱)甲说:今天的饭菜有问题,我吃了一只拉肚子。
乙说:你肠胃炎没好呢,昨天就拉了一天,不是饭菜的问题。
这里就是另有他因削弱。
二、间接削弱。
1.否论点(含否前提)(最强削弱)甲说:这苹果太硬了,我压根咬不动。
乙说:你压根就没牙,怎么知道这东西硬。
这是否定了论点的前提,也是否论点的一部分。
2.否论证。
(中等削弱)甲说: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天气晴朗,我伸手不见五指。
乙说: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月亮应该很远,视线不至于很差。
这里就是乙就否定了甲的论证过程。
3.否论据。
(削弱强度弱)法官常说的一句话:证件不足,当庭无罪释放。
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借鉴。
例题1:某保险公司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 25%。
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以下哪个假设是对以上因果联系最严重的挑战?()A.平均来说,生产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C.舒适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对生产率高的员工的酬劳D.在拥挤、不舒适的环境中,同事的压力妨碍员工的工作【解析】文段中的推理是,工作环境→提高生产率。
判断推理题型分析以及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题型。
(一)判断推理备考方略之削弱型试题技巧一、削弱型题目: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削弱型的题目是以分析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为主的一类题目。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一般来讲,题目本身直接要求削弱论据的提问方式很少,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削弱结论或者是论证。
而要求削弱结论或论证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削弱论据、直接削弱论点或者直接削弱论证关系来达到目的,其中直接削弱论证关系主要可以从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因果倒置、另有他因这三个方面考虑。
注意:当一个题目中有多个选项对题干有削弱作用时,要观察哪个选项是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削弱论据,哪个选项是削弱论点,哪个选项是削弱论证关系。
一般来说,直接削弱比间接削弱的削弱作用强,削弱论点比削弱论据或论证关系的削弱作用强。
例题:在—些地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尤其是该法的一项重要精神——管理过程中采用监督和评议等手段制约村官滥用权力,远远没有落实到位。
在这—背景下,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可能不能解决问题。
下面哪句话最能削弱上述相关内容?A.有的地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B.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必然不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C.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D.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有可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的结论为“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者司法渠道的‘两院’,似乎很难解决问题”。
论证形式为:论据M→论点N。
一个论证中,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如果指出这个论据是错误的,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点,因此,削弱论据是削弱型题目的又一种重要的削弱方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驳斥样本的科学性:题干论据是问卷、调查、实验和研究时常见的削弱形式,具体有以下两种:(1)样本的数量不足;(2)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也即指出论据M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题:“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
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
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
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
A.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
B.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
C.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
D.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题干结论是“由此”后面的内容,其依据是“结果显示”后面的内容。
题干论证为:“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闪婚夫妻在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M)→“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N)。
题干论证是通过调查结果得出的,可从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入手来驳斥。
B项所提供的数据说明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最多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30%,则根据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作为调查对象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即通过驳斥论据的科学性来削弱结论。
A项偷换了概念,“离婚最快”与“离婚比例”不是一个概念;C项“感情融洽”不代表“不会离婚”;D项“恋爱时间过长”不能代表“非闪婚夫妻”。
2.直接否定论据:即直接指出题干的论据是错误的。
例题:关于基本粒子目前最被认可的理论是“标准理论”。
它约在30年前确立,已发现的基本粒子都可以根据这一理论进行解释。
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
面对这些成绩,有人认为,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A.基于“标准理论”而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很少
B.基于“标准理论”做出的某些预测未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C.新发现的基本粒子与“标准理论”做出的预测不相符
D.有科学家提出了颠覆人们以往对基本粒子认识的新理论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通读题干,可发现题干的重点在“有人认为”之后的内容。
其中“因而”之后的为论点,之前的为论据。
题干论证为:“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M)→“不会给人带来太大的惊奇”(N)。
C项指出新发现的粒子与“标准理论”不符,则说明有些基本粒子不能用现有的理论解释,直接削弱了论据,从而削弱了结论;A项可以说明粒子是可以通过“标准理论”发现的,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结论;B项未证实并不代表不能通过“标准理论”发现,无法反驳结论;D项“发现新理论”与题干论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