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选材专项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27.09 KB
- 文档页数:15
选材的方法:①选材要制造新意P-60;②选材要挖掘深度P-61;③选材要敢于翻新P-63。
总而言之,主旨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使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是文章的血肉躯体。
没有好的选材的作文就是一篇缺少血肉的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文章只有血肉丰满,才能光彩照人。
我有,人有我新”;②正如鲁迅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③善于捕捉精彩的细节。
⑸从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准确理解;秉承原作;翻出新意;古为今用。
选材三原则:①选典型的材料P-59;②选鲜活的材料P-59;③选新颖、独特的材料P-59。
选材的方法:①选材要制造新意P-60;②选材要挖掘深度P-61;③选材要敢于翻新P-63。
总而言之,主旨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使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是文章的血肉躯体。
没有好的选材的作文就是一篇缺少血肉的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文章只有血肉丰满,才能光彩照人。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
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
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
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萤火虫》、《满井游记》、《不朽的失眠》。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
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挖掘作品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
中考语文作文选材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选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中考作文的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真实、典型、新颖、有趣。
2. 作文选材的方法:从生活中选材、从阅读中选材、从想象中选材。
3. 作文选材的注意事项:避免陈词滥调、避免偏题、避免素材重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为例,分析其选材的优点和亮点。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尝试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进行练习。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强调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
3. 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有所提高,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颖。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中考作文样本。
2. 相关作文选材的参考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中考作文,找出其选材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给定的作文题目,讨论并选择出合适的素材。
3.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4. 素材库建设: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包括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生活经历等。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选素材,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七、教学策略1. 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反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反馈,提供指导和修改建议。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内容充实具体。
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汪国真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内容充实具体。
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证合理;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作文1级】作文:选材写作训练作文选材原则:1.熟悉;2.小事中能体现大道理和感悟;3.细致的描写。
例题一难度等级★题目:卞之琳在《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思,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风景。
母亲给子女以呵护,是温馨的家庭风景,同学之间的携手并进,是富有诗意的校园风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让人向往的社会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晨风习习,琼枝带露,啊,又是一个大雾天。
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般奇丽渺远、变幻莫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雾。
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
像瑞雪一样的白吗?它没有。
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
可不是,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要打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才拥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甚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
它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吸入一丝雾气,清凉清凉的。
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堂,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热情和好客吗?望望四周,雾茫茫的一片。
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木,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做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
我轻轻合上眼,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含“泪”了。
家乡的雾柔得真美。
它韧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
中考语文-写作训练-选材一、堆砌材料,丌加选择。
表现在材料雷同夗,都在写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呾事迹。
二、对人物、材料没有经过自我的怃考、消化,更夗只是讲述事迹故事。
三、丣心丌明确,结构混乱,缺少写作条理。
四、文体丌清,议论文非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怃路丌明确;记叒文非记叒文试题回顼(1)力量,可将绝服发帆服,可将绝境发顺境。
(2)坚守,意怃是坚决守卫、坚定遵守,如岗位、承诺等;坚守就是守住那些你生命丣丌应该丞弃呾流失的东西。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吨词诧“力量”戒“坚守”;(2)自选文体;(3)丌少亍500字;(4)文丣丌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呾校名。
写作素材包括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我们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亍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亍表达真情实感。
(随笔)一、从生活丣叏材1.善亍观察朱自清《昡》将昡草、昡花、昡风、昡雨写的如此生动少丌乳绅心的观察。
叱铁生《秋天的怀念》将母亲在“我”瘫痪发得暘躁时的小心翼翼、兲心“我”却丌知道如何兲心的这种情态写的淋漓尽致,这也少丌乳观察。
真正的好文章源亍生活,善亍观察,做个有心人。
2.学会思考,培养敏锐的生活感。
莫怀戚不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仸呾使命;朱自清不父亲离别,感叐到乳深深的父爱。
《灯如红豆》丣母亲深夘在油灯下做新鞋,体会到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父亲在油灯下算公账,体会到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
……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感悟,从人、事、景、物中发掘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3.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诽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忉,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丣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夗,要在脑海丣过滤,从丣选叏印象清晰、感叐深刻、触动心灱的片段写迚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二、围绕丣心迚行选择丣心怃想是文章的灱魂,需要通过材料支撑不表现。
1.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中考作文选材训练【篇一:中考作文训练之选材】《中考作文训练之选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九年级某班训练了以“父母的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
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
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
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
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
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1、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爱的边缘文/ 黎玭“啊……”我从噩梦中再次惊醒,已是大汗淋漓。
叫声惊动了她,她和爸爸推门而入,我双臂环膝,坐在床上,嘤嘤地啜泣。
她走过来,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地抱住我,说:“玭,别怕,有我们在呢,啊!”我一把推开她,吼道:“你走开,少装好心!”她的脸色骤然变得很难看。
“啪”,爸爸给了我一记耳光,“你怎么跟你妈妈说话的?” “她不是我妈!”我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出去。
”爸欲言又止,我清晰地听见他唾沫咽下的声音。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专项训练选择“好的材料”是考场作文能否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但就是不能感染读者,当然不会评上高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材不理想。
那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多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作文。
一、何谓选材:选材,简单地说,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如《我的妈妈》,可以叙述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可以写她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可以写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也可以写她坚强、乐观,艰苦创业的经历。
这不同的内容就是你选择的材料。
二、选材上常见的误区:.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上,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够生动,意境不够优美;抒情缺乏真情实感,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也总是蜻蜓点水,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大家熟知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这样的材料就缺乏时代的气息。
.材料单一化。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严重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每次考试总不能避免。
有的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大脑空空,靠考前临时抱佛脚读背上几篇,在写作时就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进行剪贴拼接,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选材杂乱,凑字数。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和写作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够600字。
作文选材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了解选材的重要性,重视选材。
2.掌握选材的条件,在作文写作中会选材,选好材。
教学重点:掌握选材的条件教学难点:在作文写作中会选材,选好材。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写作没有材料不成,但有了材料不注意挑选,认为“捡到篮子里都菜”也不行,这正像警戒辞中所说“搬进文章都是彩,高分仍是不见”。
因此,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考生还必须将联想到的材料分类排列,围绕自己确立的中心,即“意”,去精心挑选。
二、出示目标:1、通过训练,了解选材的重要性,重视选材。
2、掌握选材的条件,在作文写作中会选材,选好材。
三、互动课堂(一)表现我的精神成长中考作文命题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把反映自身的精神成长,表现“我”在思想认识、文化学习、课余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各类活动中的自我发展作为选材的重点范围。
1.思想上的磨练和成熟作文题有:★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吃一堑,长一智★我学会了宽容2. 学习中的挫折和成功作文题有:★好书伴我成长★感悟失败★我成功啦3.业余生活中的活动、爱好作文题有:★我的另一片天地★兴趣伴我成长★我在探究活动中4.亲近自然中的经历和感爱5.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作文题有:★美在我身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二)反映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关注自身,还要关爱家庭、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与身边的人和事的接触中,去认识、理解、发现,去表现、反映、赞美。
1.家庭中的故事和教益有家真好感受亲情爸爸帮我闯难关2.同学间的友谊和真情我的竞争对手难忘的友谊同桌3.师生间的交往和深情作文题有:★润物细无声★心中的歌献给您★良师4.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三)选择最优写作材料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中考作文评分方案1.材料有思想内涵2.材料有真情实感3.让艺术形象走进作文4.让政治文化进入作文视野5.让传媒信息为作文添彩四、总结:选材的方法。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专项训练选择“好的材料”是考场作文能否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但就是不能感染读者,当然不会评上高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材不理想。
那在选材方面,我们该怎么着手呢?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多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作文。
一、何谓选材:选材,简单地说,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如《我的妈妈》,可以叙述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可以写她孝敬长辈、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可以写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也可以写她坚强、乐观,艰苦创业的经历。
这不同的内容就是你选择的材料。
二、选材上常见的误区:.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上,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够生动,意境不够优美;抒情缺乏真情实感,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也总是蜻蜓点水,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大家熟知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这样的材料就缺乏时代的气息。
.材料单一化。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严重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每次考试总不能避免。
有的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大脑空空,靠考前临时抱佛脚读背上几篇,在写作时就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进行剪贴拼接,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选材杂乱,凑字数。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和写作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够600字。
结果造成思路不清,中心不明或不够突出。
三、选材的要求和原则:选材的要求:思想健康,力避禁区;新颖典型,力避陈腐;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慧眼独运,以新制胜”。
选材应遵循的原则: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坚持做到: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四、思维训练指导.冲破定势,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考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考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时,应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例如,写“我的妈妈”可以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如,写“《滥竽充数》读后感”这个作文题,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可以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思维空间。
例如,在写“雨”这一自然景观时,可进行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
在作文时可“换角度”、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五.选材方法指导首先要积累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周围新人、新事、新物、新现象,随处可见。
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作文新鲜材料就会滚滚而来。
选择材料还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这就要求多去了解,多去认识。
只有对事物有了深入的理解,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作文选材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踏准时代的节奏,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选出打动人心的材料。
当别人趋之若鹜地去选择那些古今中外的离人们遥远的所谓的著名的材料时,不妨选取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平凡小事。
这些事,学生非常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来能给人以亲近感。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还要引导学生多了解时事。
例如某中学晚自习就要求学生多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磨练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使学生们善于从生活中积累一些与时俱进的材料其次谈如何选材。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
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
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
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六.选材实例解说实例一题目:润物细无声——XXX老师二三事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
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第1组: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抢干脏活、累活。
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
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第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
相比之下,第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题目:慈母心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
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
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
“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
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
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
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
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
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
材料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