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21嵌⼊式设计复习题答案⼀、填空题1、哈佛体系结构数据空间和地址空间(分开),ARM920T采⽤(哈佛)的内核架构。
2、 ARM7TDMI采⽤( 3 )级流⽔线结构,ARM920TDMI采⽤( 5 )级流⽔线。
3、ARM7TDMI中,T表⽰⽀持16位Thumb指令集,D表⽰(在⽚可调式),M表⽰内嵌乘法器Multiplier,I表⽰(嵌⼊式ICE ),⽀持在线断点和调试。
4、“嵌⼊性”、“专⽤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5、ARM处理器共有37个寄存器,31个通⽤寄存器,6个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R13通常⽤作堆栈指针,称作SP。
寄存器R14⽤作⼦程序链接寄存器,也称为链接寄存器LK (Link Register)。
6、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的N、Z、C、V分别指--,I=1指-禁⽌IRQ中断-、F=1指-禁⽌FIQ中断-,M[4:0]⽤做-处理器模式选择-。
7、ARM微处理器⽀持四种类型的堆栈,即:满递增堆栈、满递减堆栈、空递增堆栈、空递减堆栈。
8、ARM微处理器有 7 种⼯作模式,它们分为两类特权模式、⾮特权模式。
其中⽤户模式属于⾮特权模式9、ARM⽀持两个指令集, ARM核因运⾏的指令集不同,分别有两个状态 ARM状态、thumb状态,状态寄存器CPSR的 T (或者填 D5 )位反映了处理器运⾏不同指令的当前状态10、ARM处理器有两种总线架构,数据和指令使⽤同⼀接⼝的是冯诺依曼结构,数据和指令分开使⽤不同接⼝的是哈佛结构11、ARM核有多个寄存器,其中⼤部分⽤于通⽤寄存器,有⼩部分作为专⽤寄存器, R15 寄存器⽤于存储PC,R13通常⽤来存储 SP (或者填堆栈指针)12、编译链接代码时,有两种存储代码和数据的字节顺序,⼀种是⼩端对齐,另⼀种是⼤端对齐13、不同的中断处理不同的处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且每个中断都有固定的中断⼊⼝地址。
当⼀个中断发⽣时,相应的R14存储中断返回地址,SPSR存储状态寄存器CPSR的值。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分类与特点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用于控制、监测和操作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被嵌入到特定的机器或设备中,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功能。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具有以下特点和分类。
一、特点1.实时性: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在严格的时间约束下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对时间要求敏感的应用来说,如空中交通控制、工业自动化等,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2.可靠性:嵌入式系统通常运行在不可控的环境中,如车辆、飞机等,因此可靠性是嵌入式系统的关键特点之一、嵌入式系统需要在各种不稳定的条件下长时间运行,并能适应各种异常情况。
3.低功耗: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电池或其他有限能源供电,因此低功耗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嵌入式系统需要优化硬件和软件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耗,延长电池寿命。
4.小型化: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集成到较小的物理环境中,如智能手机、手表等。
因此,嵌入式系统需要小型化设计,以适应有限的空间和重量要求。
5.高性能:嵌入式系统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如高清视频处理、图像识别等。
因此,高性能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二、分类1.按应用领域划分:嵌入式系统可按其应用领域划分为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医疗设备系统、消费品电子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2.按系统规模划分:嵌入式系统可按其系统规模划分为小型嵌入式系统和大型嵌入式系统。
小型嵌入式系统通常包括一些简单的功能和任务,如家用电器控制系统、智能手表等;大型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复杂的功能和任务,如军事导航系统、航空电子系统等。
3.按处理器架构划分:嵌入式系统可按其处理器架构划分为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和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功能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应用;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功能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和应用。
嵌入式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创易电子整理出品,创易更懂电子, / 全系列阻容感一本全掌控。
2.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优点2.1.1 低功耗2.1.2功能丰富2.1.2其他2.2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三常用处理器概况3.1 处理器分类现状3.1.1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3.1.2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3.1.3 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3.1.4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3.2 处理器的主要参数3.2.1主频3.2 处理器的缓存四处理器比较4.1 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处理器的比较4.2 常见处理器简介及特点4.2.1 ARM处理器4.2.2 MIPS4.2.3 Power PC4.2.4 X864.2.5 DSP4.3 应用领域4.3.1 ARM4.3.2 MIPS4.3.3 PowerPC4.3.4 X864.3.5 DSP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中。
国内外各种嵌入式产品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体系的占有多半。
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种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
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
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32MB,处理速度从O.IMIPS到2000MIPS, 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
1.2.1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与特点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嵌入式处理器,一般把嵌入式处理器分成4类,即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DSP处理器和嵌入式片上系统。
(1)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微控制器) UnitMCU的典型代表是单片机,它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
MCU一般以某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根据某些典型的应用,在芯片内部集成了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 RAM、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部件和外设。
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对功能的设置和外设的配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裁减定制,使得一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多种衍生产品,每种衍生产品的处理器内核都相同,不同的是存储器和外设的配置及功能的设置。
这样可以使单片机最大限度地和应用需求相匹配,从而减少整个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单片化使应用系统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使功耗和成本大幅度下降、可靠性提高。
由于MCU目前在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上是所有种类嵌入式处理器中最多的,而且上述诸多优点决定了微控制器是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主流。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因此称为微控制器。
通常,MCU可分为通用和半通用两类,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包括8051、P51XA、MCS-251、MCS-96/196/296、C166/167、68300等。
而比较有代表性的半通用系列,如支持USB 接口的MCU 8XC930/931、C540、C541;支持I2C、CAN总线、LCD等的众多专用MCU 和兼容系列。
(2)嵌入式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MPU是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演变而来的。
MPU采用增强型通用微处理器。
由于嵌入MPU在工作温度、电磁兼容性以及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较通用的标准微处理器高。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
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欢迎阅读。
1、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CPU,在应用中,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应应用有关的母板功能,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系统体积和功耗。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设计中需外加ROM、RAM、总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保密性也较差。
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l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2、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片芯片中。
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芯片内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冲调制输出、A/D、D/A、Flash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少,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
嵌入式微控制器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的主流。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故称为微控制器。
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有8051、P51XA、MCS-251/96、MC68HC05/11/16、68300等。
3、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快。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宽度:微处理器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
一般把16位及以下的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32位以上的称为嵌入式微处理器。
根据微处理器系统集成度,可划分为两类:一般用途的微处理器,即微处理器内部仅包含单纯的中央处理单元;单芯片微控制器,即将CPU、Rom、RAM及I/O等部分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
根据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又称为单片机。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通常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因此称为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芯片内部集成有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PWM)、A/D、D/A、Flash、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功耗成本低,可靠性高。
常用的有8051、MCS系列、C540、MSP430系列等,目前,微控制器占嵌入式系统的约70%的市场份额。
2、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
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发展而来,主要特点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比较高的性能,价格也较高。
与计算机CPU不同的是,在实际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它的冗余功能部分,因此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低及可靠性高。
通常嵌入式微处理器把CPU、ROM、RAM及I/O等元件做到同一个芯片上,也称为单板计算机。
目前,主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有ARM、MIPS、POWER PC和基于X86的386EX等。
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CPU最大的不同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冯·诺依曼体系或哈佛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可以选用精简指令系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和复杂指令系统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
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就具备以下4个特点:(1)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
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3)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展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4)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嵌入式系统概念: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
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
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
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
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同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 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大大增强,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
2023年嵌入式处理器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嵌入式处理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微处理器,它具有高度集成、低功耗、高性能和可靠性等特点。
嵌入式处理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家电、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等领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嵌入式处理器市场规模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23年,全球嵌入式处理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几个因素:首先,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嵌入式处理器市场的增长。
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嵌入式处理器需求也越来越大。
其次,工业自动化的进一步普及也刺激了嵌入式处理器市场的增长。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更多更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来控制这些设备。
再次,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为嵌入式处理器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而这些应用又需要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来支持。
此外,汽车行业对嵌入式处理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中需要更多更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来实现各种功能,如图像识别、雷达、激光测距和数据处理等。
然而,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在技术、性能和价格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其次,嵌入式处理器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再次,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嵌入式处理器面临的重要考量因素。
总的来说,嵌入式处理器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智能手机、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对高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处理器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因此,厂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一般都认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可满足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能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特征:(1)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
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和集成度高等特点。
(2)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 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满足功能、可靠性和功耗的苛刻要求。
(3)实时系统操作支持。
(4 )嵌入式系统与具体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升级换代也同步进行。
(5)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固化在存储器芯片中。
3.ARM嵌入式微系统的应用:工业控制、网络系统、成像和安全产品、无线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
4.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
(2)支持Thumb(16 位)/ARM( 32位)双指令集,兼容8位/16位器件。
(3)使用单周期指令,指令简洁规整。
(4)大量使用寄存器,大多数数据都在寄存器中完成,只有加载/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5)寻址方式简单灵活,执行效率高。
(6)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
5.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用户软件构成。
2.哈佛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空间。
3.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有四种嵌入式微处理器(EMP)嵌入式微控制器(MC)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片上系统(SoC)4.ARM7采用3级流水线结构,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ARM猱用5级流水线结构,采用哈佛体系结构。
5.ARM处理器共有37个32bit寄存器,包括31个通用寄存器和6个状态寄存器。
6.ARM体系结构可以用2种方法存储字数据,即大端格式和小端格式。
7.ARM处理器既支持32位的ARM旨令集又支持16位的THCM指令集。
8.ARM处理器有7种工作模式,他们分为两大类特权模式、非特权模式。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特点:(1)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特定应用的。
嵌入式系统中的CPU是专门为特定应用设计的,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整个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
(2)嵌入式系统涉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通信和软件等各个行业。
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具备高度可定制性。
(4)嵌入式系统的生命周期相当长。
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
(5)嵌入式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在其上进行进一步开发的能力。
在设计完成以后,用户如果需要修改其中的程序功能,必须借助于一套专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6)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3.与通用计算机相比,嵌入式系统有哪些特点?答:与通用计算机相比,嵌入式系统有以下特点:(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2)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高效率地设计,做到量体裁衣、去除冗余;(3)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4)嵌入式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5)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等载体中;(6)具有专门的开发工具支持。
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所起的作用EOS负责嵌入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作,控制、协调并发活动;它必须体现其所在系统的特征,能够通过装卸某些模块来达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赖性、软件固化以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整合了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学习)的功能嵌入式操作系统除具备了一般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如任务调度、同步机制、中断处理、文件处理等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1.构成一个易于编程的虚拟机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构成一个虚拟机平台,EOS把底层的硬件细节封装起来,为运行在它上面的软件(如中间件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提供了一个抽象的编程接口。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写出你所想要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从而能狗适应实际应用中队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嵌入式系统有以下特点:(1)软硬件一体化,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行业技术于一体;(2)需要操作系统支持,代码小,执行速度快;(3)专用进抽,用途固定,成本敏感;(4)可靠性要求高;(5)多样性,应用广泛,种类繁多。
我想要的系统应该体积小,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2、ARM英文原意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其处理器有何特点?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16/32位RISC微处理器知识产权设计供应商,通过将其高性能、低成本的RISC微处理器、外围和系统芯片设计技术转让给合作伙伴来生产各具特色的芯片。
ARM处理器有3答特点:(1)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而高性能;(2)16/32位双指令集;(3)去拿球的合作伙伴众多。
3、实时操作系统常用的任务调度算法有哪几种?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算法;(1)非抢占式调度(2)抢占式调度同一优先级的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单调速率调度算法。
4、用什么方法解决优先级反转问题?(1)优先级继承:设C为正占用着某项共享资源的进程P以及所有正在等待占用此项资源的进程集合。
找出这个集合中的优先级最高者P_h,其优先级为p'。
把进程P的优先级设置成p'。
(2)优先级封顶:设C为所有可能竞争使用某项共享资源的进程的集合。
事先为这个集合规定一个优先上限p',使得这个集合中所有进程的优先级都小于p'。
在创建保护该项资源的信号量或互斥量时,将p'作为一个参数。
每当有进程通过这个信号量或互斥量取得对共享资源的独占使用权时,九江此进程的优先级暂时提高到p',一直到释放该资源时菜回复其原有的优先级。
1、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软件系统和硬件在不同的应用中均有差异;(2).由通用计算机系统发展而来,根据应用对软硬件进行裁剪;(3).高的可靠性,强的实用性;(4).高的耗电量直接影响系统的成本及电源寿命;2、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采用可剪裁硬件,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3、采用RISC架构的ARM微处理器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性能高;(2).支持Thumb(16位)/ARM(3位)双指令集,能很好地兼容8位/16位器件;(3).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执行速度快;(4).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5).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6).采用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4、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选择嵌入式处理器(硬件平台)---选择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测试通过---(是)---系统测试-----开发结束5、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流程:代码编程(C/汇编源程序)-----交叉编译(OBJ文件)-----交叉函数库----交叉链接(系统映像文件)---(重定向与下载)---目标板----调试;6、ARM9E处理器有独立的指令缓存(ICACHE)和数据缓存(DCACHE);7、ARM9系列处理器共有37个寄存器,其中31个属于通用寄存器,6个为ARM处理器;8、ARM总共有7种不同的处理器模式,分别是:用户模式,快速中断模式,外部中断模式,管理模式,数据访问中止模式,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系统模式9、R13一般作为栈指针SP;R14被称为连接寄存器LR,作用:一是在通过BL或者BLX指令调用子程序时存放当前子程序的返回地址;二是在发生异常时用来保存该模式基于PC的返回地址;R15是程序计数器PC,用来保存处理器取值的地址;10、流水线技术的工作原理:ARM7采用的是3级流水线:FETCH/DECODE/EXECUTE.此时在EXECUTE阶段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包括寄存器和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移位操作、ALU 操作等,这导致在执行阶段往往需要多个时钟周期,从而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一种特殊的微处理器,其设计和应用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嵌入式系统是指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它们通常用于控制和执行特定任务,而不是作为通用计算机使用。
嵌入式微处理器根据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功能需求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几个常见分类。
第一类是按照处理器架构分类。
处理器架构是指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设计。
常见的处理器架构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CISC架构的处理器指令集较复杂,可以执行多种操作,而RISC架构的处理器指令集较简洁,每个指令的执行时间相对较短。
根据处理器的架构分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分为CISC架构和RISC架构。
第二类是按照处理器性能和功耗分类。
嵌入式系统通常对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有着特定的需求。
因此,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根据其处理性能和功耗特点进行分类。
一类是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这类处理器通常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低的功耗,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且功耗敏感的嵌入式应用。
另一类是低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这类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且功耗敏感的嵌入式应用。
第三类是按照处理器核心数分类。
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根据其核心数进行分类,核心数指的是处理器中的计算核心数量。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处理器核心数有单核处理器、双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等。
单核处理器只有一个计算核心,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嵌入式应用;而多核处理器具有多个计算核心,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嵌入式应用。
第四类是按照处理器位宽分类。
处理器位宽是指处理器的数据总线宽度,用于表示处理器能够一次性处理的数据位数。
常见的处理器位宽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
较低位宽的处理器通常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功耗,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嵌入式应用;而较高位宽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嵌入式应用。
最后一类是按照处理器生产商分类。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PC,但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与PC制造者不一样,嵌入式系统的工程师不得不自己设计自己的系统。
与全球PC市场不同,没有一种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公司可以主导嵌入式系统,仅以32位的CPU而言,就有100种以上嵌入式微处理器。
那么,在设计手持电话、传真机、机器人、打印机和网络路由器等应用产品时,应如何选择嵌入式微处理器呢?仅有一种答案,那就是选择是多样化的。
因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差异性极大,这就是有100种微处理器存在的原因。
在某种情况下,性能极为重要,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低功耗又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另外,一些设计者会考虑支持软件、代码的大小以及多种渠道的资源和过去的经验。
那么,哪些因素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调查上市的CPU供应商某些公司如Motorola、 Intel很有名气,而有一些小的公司如QED(Santa Clara .CA)虽然名气很小,但也生产很优秀的微处理器。
另外,有一些公司,如ARM、MIPS等,只设计而并不生产CPU,他们把生产权授予世界各地的半导体制造商。
一些半导体厂商生产的CPU不单纯以传统的封装形式出售,而是以一种软件模型库方式向用户供应ASIC设计。
截至1997年底,所有各种形式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销售额超过1.8亿美元,如果加上PC、苹果机和工作站,那么,几乎每一位生活在美国的人都拥有一颗32位微处理器。
Motorola传统的68K结构仍是32位CPU的主流,虽然它起源于80年代初,但在1997年依然销售了8000万个,并基本上是传统680xx芯片(00、20、40K),另外就是683xx(60、02、32、28K)以及Coldfire。
68K嵌入式微处理器最大的挑战者是MIPS的授权制造商。
众所周知,MIPS属于SGI公司,而MIPS主要做嵌入式系统,SGI工作站只是MIPS芯片销售额的1 ;紧跟在MIPS后的另一个RISC芯片制造商是Hitachi 的SH,SH主要在远东销售(日本最多),北美则很少有人使用。
DSP 、单片机以及嵌入式微处理器都是嵌入式家族的一员。
最大区别是DSP能够高速、实时地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
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特点是乘/加及反复相乘求和(乘积累加)。
为了能快速地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算,(1)DSP设置了硬件乘法/累加器,(2)能在单个指令周期内完成乘/加运算。
(3)为满足FFT、卷积等数字信号处理的特殊要求,目前DSP大多在指令系统中设置了“循环寻址”及“位倒序”寻址指令和其他特殊指令,使得寻址、排序的速度大大提高。
DSP完成1024复点FFT的运算,所需时间仅为微秒量级。
高速数据的传输能力是DSP高速实时处理的关键之一。
新型的DSP设置了单独的DMA总线及其控制器,在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DSP处理速度的情况下,作并行的数据传送,传送速率可达每秒百兆字节。
DSP内部有流水线,它在指令并行、功能单元并行、多总线、时钟频率提高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
因此,DSP与单片机、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在内部功能单元并行、多DSP核并行、速度快、功耗小、完成各种DSP算法方面尤为突出。
单片机也称微控制器或嵌入式控制器,它是为中、低成本控制领域而设计和开发的。
单片机的位控能力强,I/O接口种类繁多,片内外设和控制功能丰富、价格低、使用方便,但与DSP相比,处理速度较慢。
DSP具有的高速并行结构及指令、多总线,单片机却没有。
DSP处理的算法的复杂度和大的数据处理流量更是单片机不可企及的。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微处理器)。
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
为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虽然在功能上和标准微处理器基本是一样的,但在工作温度、抗电磁干扰、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种增强。
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在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总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保密性也较差。
在应用设计中,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存储器、总线、外设等安装在专门设计的一块电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有关的母板功能,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的体积和功耗。
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就具备以下4个特点:(1)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任务并且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部的代码和实时核心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
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3)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以能最迅速地开展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4)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的无线及移动的计算和通信设备中靠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更是如此,如需要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
嵌入式系统概念: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
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
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
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
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同通用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 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大大增强,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
2.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
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中对处理器的选择更具有竞争力4.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5.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6.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是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的,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
摘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其中8051体系的占有多半。
生产8051单片机的半导体厂家有20多个,共350多种衍生产品,仅Philips就有近100种。
现在几乎每个半导体制造商都生产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自己的处理器设计部门。
嵌入式处理器的寻址空间一般从64KB到16-32MB,处理速度从0.1MIPS到2000MIPS,常用封装从8个引脚到144个引脚。
浅析嵌入式处理器的种类一、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
在应用中,将微处理器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有关的母板功能,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小系统体积和功耗。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虽然在功能上和标准微处理器基本是一样的,但在工作温度、抗电磁干扰、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种增强。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在电路板上必须包括ROM、RAM、总线接口、各种外设等器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技术性也较差。
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存储器、总线、外设等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称为单板计算机。
如STD-BUS、PC104 等。
近年来,德国、日本的一些公司又开发出了类似“火柴盒”式名片大小的嵌入式计算机系列OEM产品。
嵌入式微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二、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
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一种微处理器核为核心,芯片部集成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FlashRAM、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一般一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多种衍生产品,每种衍生产品的处理器核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存储器和外设的配置及封装。
这样可以使单片机最大限度地和应用需求相匹配,功能不多不少,从而减少功耗和成本。
和嵌入式微处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
微控制器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的主流。
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设资源一般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因此称微控制器。
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包括8051、P51XA、MCS-251、MCS-96/196/296、C166/167、MC68HC05/11/12/16、68300等。
另外还有许多半通用系列如:支持USB接口的MCU8XC930/931、C540、C541;支持I2C、CAN-Bus、LCD及众多专用MCU和兼容系列。
目前MCU占嵌入式系统约70%的市场份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提供X86微处理器的著名厂商AMD公司,将Am186CC/CH/CU等嵌入式处理器称之为MICROcontroller, MOTOROLA公司把以Power PC为基础的PPC505和PPC555亦列入单片机行列。
TI公司亦将其TMS320C2XXX系列DSP做为MCU进行推广。
三、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DSP处理器对系统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适合于执行DSP算法,编译效率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高。
在数字滤波、FFT、谱分析等方面DSP算在大量进入嵌入式领域,DSP应用正在从通用单片机中以普通指令实现DSP功能,过渡到采用嵌入式DSP处理器。
嵌入式DSP处理器有两个发展来源,一是DSP处理器经过单片化、EMC改造、增加片上外设成为嵌入式DSP处理器,TI的TMS320C2000/C5000等属于此畴;二是在通用单片机或SOC中增加DSP协处理器,例如INTEL的MCS-296和Siemens的TriCore。
推动嵌入式DSP处理器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例如各种带有智能逻辑的消费类产品,生物信息识别终端,带有加解密算法的键盘,ADSL接入、实时语音压解系统,虚拟现实显示等。
这类智能化算法一般都是运算量较大,特别是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址等较多,而这些正是DSP处理器的长处所在。
嵌入式DSP处理器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exasInstruments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的DSP56000系列。
TMS320系列处理器包括用于控制的C2000系列,移动通信的C5000系列,以及性能更高的C6000和C8000系列。
DSP56000目前已经发展成为DSP56000,DSP56100,DSP56200和DSP56300等几个不同系列的处理器。
另外PHILIPS 公司今年也推出了基于可重置度胧? SP结构低成本、低功耗技术上制造的R. E. A. L DSP 处理器,特点是具备双Harvard结构和双乘/累加单元,应用目标是大批量消费类产品。
四、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随着EDI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化,及半导体工艺的迅速发展,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时代已来临,这就是System On Chip(SOC)。
各种通用处理器核将作为SOC设计公司的标准库,和许多其它嵌入式系统外设一样,成为VLSI设计中一种标准的器件,用标准的VHDL等语言描述,存储在器件库中。
用户只需定义出其整个应用系统,仿真通过后就可以将设计图交给半导体工厂制作样品。
这样除个别无法集成的器件以外,整个嵌入式系统大部分均可集成到一块或几块芯片中去,应用系统电路板将变得很简洁,对于减小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非常有利。
SOC可以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
通用系列包括Siemens的TriCore,MOTOROLA的M-Core,某些ARM系列器件,Echelon和MOTOROLA联合研制的Neuron芯片等。
专用SOC一般专用于某个或某类系统中,不为一般用户所知。
一个有代表性的产品是Philips 的SmartXA,它将XA单片机核和支持超过2048位复杂RSA算法的CCU单元制作在一块硅片上,形成一个可加载JAVA或C语言的专用的SOC,可用于公众互联网如Internet安全方面。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嵌入式Linux风头劲Linux,一种可以运行于个人电脑上的类UNIX的操作系统,问世于1991年。
它在出现之初,就立刻以其自身独特的自由、奔放、免费的形式吸引了世界围的大量优秀计算机技术人员,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对它的开发和不断的完善工作之中去,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软件工程就这样被在全世界的围启动了。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后,今天的Linux操作系统已经在全球围掀起了一股愈演愈烈的Linux 风暴,并逐渐渗透到了几乎所有与IT产业相关的领域,直接威胁到了Windows等商业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
同时,Linux所具备的稳定、高效、易定制、易裁减、硬件支持广泛等特点,结合上其所独具的免费、开放源代码等特征,使得Linux在近两年迅速崛起成为嵌入式领域的一批黑马。
国几大主要的Linux厂商也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其上。
国的嵌入式Linux厂商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开始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市场上的嵌入式Linux厂商主要有中软、红旗、博利思、蓝点、网虎科技和共创软件联盟等等,它们各自均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技术特色。
如:中软股份公司开发的中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具有微秒级的强实时功能,已经在数控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在最近举办的Linux World China 2001的展示会上,受到国外厂家和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