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原料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69.00 KB
- 文档页数:28
一、塑胶的种类1. 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胶原料,根据其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因此在包装、建筑、医疗器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塑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居用品、管道等领域。
根据制品的需求,聚丙烯可分为均聚丙烯和共聚丙烯。
3. 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胶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可以通过加入增塑剂、稳定剂等添加剂来改变其性能。
聚氯乙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缆、包装材料等领域。
4. 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透明、坚硬的塑胶材料,根据其分子结构可以分为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聚苯乙烯(PS)。
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加工性,广泛应用于家电、日用品、包装等领域。
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透明性和抗拉强度的塑胶材料,广泛应用于饮料瓶、纤维、食品包装等领域。
6. 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极好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7. 聚甲醛(POM)聚甲醛是一种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都很好的工程塑料,常用于制作齿轮、轴承等零部件。
8. 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具有极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1. 物理性能塑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加工性,可以通过吹塑、注塑、挤出等方法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此外,塑胶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绝缘性、密度小等特点。
2. 化学性能塑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耐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但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劣化,因此需要注意使用温度范围。
3. 力学性能不同种类的塑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一般来说,工程塑料的抗拉强度、耐热性、耐冲击性等性能较好。
塑胶原材料塑胶原材料,是指制造塑胶制品所使用的原料,也是现代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它由合成和天然两种类型的原料构成,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
合成塑胶原材料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而来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石油化学产品。
合成塑胶原材料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
这些塑料材料具有质轻、耐酸碱、隔热、导电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包装、建筑、电子、汽车等领域。
例如,聚乙烯常用于制作塑料袋、塑料瓶等包装材料;聚氯乙烯常用于制作塑料管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聚苯乙烯常用于制作保温材料、电器外壳等。
天然塑胶原材料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而来的,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
常见的天然塑胶原材料有天然橡胶、天然树脂等。
天然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擦、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轮胎、橡胶制品等行业。
天然树脂主要是从树木中提取的,用途较多的是松香。
松香常被用于油漆、胶粘剂的制作,还可以用于制作蜡烛、纸张等产品。
塑胶原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包装行业中,塑胶原材料被大量用于制作各种包装材料,如塑料袋、塑料瓶、泡沫箱等。
在建筑行业中,塑胶原材料被用于制作各种建筑材料,如塑料管材、塑料地板、塑料窗框等。
在电子行业中,塑胶原材料被用于制作电器外壳、电线电缆等。
在汽车行业中,塑胶原材料被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车身主件等。
此外,塑胶原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家居等领域,如医疗器械、农膜、塑料家具等。
塑胶原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然而,塑胶原材料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如塑料垃圾的困扰、塑料制品的燃烧释放有害气体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塑胶原材料的管理和回收利用,发展可降解塑料和环保替代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塑胶材料的相关知识一:塑胶原料的主要成份是树脂1塑胶原料:是由高分子合成树脂(聚合物)为主要成份渗入各种辅助料或添加剂,在特定温度,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2. 聚合物:指聚合过程所产生的纯材料或称聚合材料.无论天然树脂还是合成树脂均属高分子合聚物,简称高聚物.3.塑胶对电,热,声具有良好绝缘性:电绝缘性,耐电弧性,保温,隔声,吸音,吸振,消声性能卓越.4.塑胶原材料大部是从一些油类中提炼出来的,最熟悉的部分PC(聚碳酸酯)料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PC料在烧的时候有一股汽油味;ABS是从煤碳中提炼出来的, ABS在烧完灭掉的时候会呈烟灰状;POM是从天然气提炼出来的, POM(聚甲醛)在烧完的时候会有一股非常臭的瓦斯味.一般塑胶原料的特点a. 塑胶原料受热膨胀,线胀系数比金属大很多;b.一般塑胶原料的刚度比金属低一数量级;c. 塑胶原料的力学性能在长时间受热下会明显下降;d.一般塑胶原料在常温下和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下长期受力,会出现永久形变;e. 塑胶原料对缺口损坏很敏感;f. 塑胶原料的力学性能通常比金属低的多,但有的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于金属,如果制品设计合理,会更能发挥起优越性;g.一般增强塑胶原材料力学性能是各项异性的;h.有些塑胶原料会吸湿,并引起尺寸和性能变化;i.有些塑料是可燃的;j. 塑胶原料的疲劳数据目前还很少,需根据使用要求加以考虑.二:塑胶原料分类1.塑胶原料按照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主要分有热塑性及热固性塑胶之分:(1)对於热塑性塑胶指反复加热仍有可塑性的塑胶,并且能重复使用。
:主要有PE/PP/PVC/PS/ABS/PMMA/POM/PC/PA/PBT/PET/PS等常用原料。
(2)热固性塑胶主要指加热硬化的合成树脂制得的塑胶,不能重复使用。
一般有环氧树脂、硅酮树脂、尿素树脂、聚酯树脂不常用。
2.(1)按照应用范围分主要有通用塑胶如PE/PP/PVC/PS/PMMA等,(2)工程塑胶如POM/PC/PA/PBT/PET/PPO等常用的几种.(3)普通的ABS不是工程塑胶,提高性能后的ABS属工程塑料。
塑胶原料基本知识1.PP塑料.化学名称: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 propylene(简称PP)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特点: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成型特性: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2.PE料.化学名称:聚乙烯英文名称:Poly ethylene(简称PE)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5-3.6% 成型温度:140-220℃特点: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化学交联、辐照交联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成型特性: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3.PVC料.化学名称:聚氯乙烯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比重:1.3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1.5% 成型温度:160-190℃特点:力学性能,电性能优良,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定性好,但软化点低. 适于制作薄板,电线电缆绝缘层,密封件等.成型特性:1.无定形料,吸湿小,流动性差.为了提高流动性,防止发生气泡,塑料可预先干燥.模具浇注系统宜粗短,浇口截面宜大,不得有死角.模具须冷却,表面镀铬.2.由于其腐蚀性和流动性特点,最好采用专用设备和模具。
常用塑料1.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典型应用范围: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
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
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模具温度:25~70℃。
(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
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
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
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
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材料。
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
2.PA6 聚酰胺6或尼龙6典型应用范围: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
由于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
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
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
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塑胶材料知识1. 塑胶材料的基本定义塑胶材料,简称塑料,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或加工制备而成的薄膜、片材、管材、异型材、泡沫材料和纤维等制品。
相较于传统的金属材料,塑胶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难燃、绝缘、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加工性等独特优点,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塑胶材料的分类目前,根据化学结构和加工成型方式等不同分类标准,塑胶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加工方式分类:包括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压延成型等。
(2)按材质分类:包括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酯等等。
(3)按用途分类:包括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建材、塑料电子元器件、塑料汽车零部件、塑料玩具等等。
(4)按加工性质分类:包括耐高温塑料、耐低温塑料、耐腐蚀塑料、阻燃塑料等等。
3. 塑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塑胶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弹性模量等。
(2)耐热性:不同种类的塑料,其耐热性能也是有所区别的。
有些高分子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机械性能不变,而有些则容易发生分解。
(3)耐寒性:低温下塑料的性能表现通常是会下降的。
因此在高寒地区,塑料制品的设计和制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其环境适应性。
(4)化学稳定性:塑料易受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例如有机溶剂、酸、碱等等。
因此,要想提高塑料制品的耐化学性能,加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塑胶材料的应用范围塑胶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包装领域:各种包装材料、塑料瓶、饮料瓶等等。
(2)建筑领域:流水线水泥管道、难点管道、塑钢门窗等等。
(3)电子领域:电子原器件、光学器件、电子元器件等等。
(4)汽车零部件:汽车内饰、车身件、发动机部件等等。
(5)医疗器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手术器械等等。
5. 塑胶材料的环保性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材料,塑料在生产、使用和处理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请问何谓「工程塑胶」?有何特性?工程塑胶就是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胶,其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胶。
日本业界的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之高性能塑胶,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其性能包括:1.热性质: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高、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2.机械性质:高强度、高机械模数、潜变性低、耐磨损、耐疲劳性。
3.其他: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的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被当做通用性塑胶者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酰胺(尼龙, Polyamide, PA、聚缩醛(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 POM、变性聚苯醚(Poly Phenylene Oxide, 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芳基酯,而热硬化性塑胶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胶、环氧塑胶等。
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2以上,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2,负载挠曲温度超过100℃,其硬度、老化性优。
聚丙烯若改善硬度及耐寒性,则亦可列入工程塑胶的范围。
此外,较特殊者为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胶,耐热性优的矽溶融化合物、聚醯胺醯亚胺、聚醯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胶、变性蜜胺塑胶、BT Resin、PEEK、PEI、液晶塑胶等。
因为化学构造不同,故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也有若干差异。
且因成形性的不同,故有适用於任何成形方式者,亦有只能以某种成形方式加工者,造成应用上的受限。
热硬化型的工程塑胶,其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
工程塑胶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者外,通常具有延伸率小、硬、脆的性质,但若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可有所改善。
塑胶原料的认识、注塑成型工艺一、塑料的概念树脂:最早是指树木分泌出来脂物。
例如:松香;后来发现,从热带昆虫的分泌物中也可以提取树脂。
例如:虫胶;有的树脂还可从石油中得到。
例如:沥青;这些都属于天然树脂。
其特点:(1)、无明显的熔点;(2)、受热后逐渐软化;(3)、可溶解于有机溶剂;(4)、不溶于水。
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是应用人工方法制造合成树脂,这比天然树脂的质量好。
如: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E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塑料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就是由合成树脂赋予的。
因此塑料是以高分子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有些合成树脂可以直接作塑料用(如聚乙烯、聚笨乙烯、尼龙等),但有些合成树脂必须在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才能作为塑料(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聚氯乙烯)。
二、塑料的特性:1、重量轻;2、优越的化学稳定性;3、优良的电绝缘性能;4、比强度高;5、优良的耐磨、自润滑和吸震性能;6、粘接能力强;7、卓越的成型性能;8、着色范围宽,可染成各种颜色;塑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机械强度和硬度远不及金属材料高;2、耐热性低于金属;3、导热性差;4、吸湿性大;5、易老化。
三、塑料的成分:塑料按其成分来分:简单组分塑料、多组分塑料;简单组分的塑料基本上以树脂为主,有时加入少量的助剂、着色剂、润滑剂。
例如:有机玻璃、聚笨乙烯;多组分的塑料除树脂外,还要加入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着色剂、润滑剂等。
例如:酚醛压塑粉、聚氯乙烯;如果在酚醛压塑粉中若无填充剂,聚氯乙烯中若无稳定剂,硝化纤维素中若无增塑剂,就不能作为塑料,而且也就不能进行成型加工。
多组分塑料成分如下:1、树脂;2、填充剂;3、增塑剂;4、着色剂;5、稳定剂;6、润滑剂;另外特殊要求时,还有更多的成分需加入。
例如:发泡剂、阻然剂、防静电剂、驱避剂、增强剂、偶联剂、交联剂、硬化剂等。
塑胶原料的概念1. 塑胶原料的主要成份是树脂2塑胶原料:是由高分子合成树脂(聚合物)为主要成份渗入各种辅助料或添加剂在特定温度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3. 聚合物:指聚合过程产生的纯材料或称聚合材料.无论天然树脂还是合成树脂均属高分子合聚物简称高聚物.4.塑胶对电热声具有良好绝缘性:电绝缘性耐电弧性保温隔声吸音吸振消声性能卓越.塑胶原材料大部是从一些油类中提炼出来的最熟悉的部分PC料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PC料在烧的时候有一股汽油味;ABS是从煤炭中提炼出来的ABS在烧完灭掉的时候会呈烟灰状;POM是从天然气提炼出来的POM在烧完的时候会有一股非常臭的瓦斯味.一般塑胶原料的特点a. 塑胶原料受热膨胀线胀系数比金属大很多。
b.一般塑胶原料的刚度比金属低一数量级。
c. 塑胶原料的力学性能在长时间受热下会明显下降。
d.一般塑胶原料在常温下和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下长期受力会出现永久形变。
e. 塑胶原料对缺口损坏很敏感。
f. 塑胶原料的力学性能通常比金属低的多但有的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于金属如果制品设计合理会更能发挥起优越性。
g.一般增强塑胶原材料力学性能是各项异性的。
h.有些塑胶原料会吸湿并引起尺寸和性能变化。
i.有些塑料是可燃的。
j. 塑胶原料的疲劳数据目前还很少需根据使用要求加以考虑.塑胶原料分类塑胶原料按照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分主要有热塑性及热固性塑胶之分:对於热塑性塑胶指反复加热仍有可塑性的塑胶:主要有PE/PP/PVC/PS/ABS/PMMA/POM/PC/PA等常用原料.热固性塑胶主要指加热硬化的合成树脂制得的得塑胶像一些酚醛塑胶及氨基塑胶不常用.按照应用范围分主要有通用塑胶如PE/PP/PVC/PS等工程塑胶如ABS/POM/PC/PA等常用的几种.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塑胶如耐高温高湿及耐腐蚀及其他一些为专门用途而改性制得的塑胶.材料利用及颜色处理1. 塑胶原料大部分可循环使用但由于翻用塑料(水口料)比一般原料要脆所以只可混合新料(原料)一起使用比例最大不可超过25%为合适应以顾客要求标准为原则.各种类型的塑料料因所需的熔点不同所受的注塑压力不同生产中一定不可相混淆.2. 由于塑料产品要与颜色配合因此塑胶原材料可分为:抽粒料色粉料色种料还有近期出现的加液体在塑胶原材料中着色.抽粒原料是已经把颜料混合进原料中每一粒塑料料均已着色所以形成产品颜色稳定均匀.色粉料及色种料是把色种或色粉混合原料使用成本低而且不用储存大量的有色原料.但是颜色不稳定较难在生产中控制统一性.标题:塑胶产品出现缩水的几种原因及改善方法塑料由于本身分子结构在冷热变化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在型腔形状尺寸与工件最冷形状尺寸之间的差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