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5.44 KB
- 文档页数:8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前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核心软件,安全性一直是任何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使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策略是在系统保护和用户信息安全之间维持平衡的一个关键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安装最新补丁第一步是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保证系统可以充分获取预防和或针对漏洞攻击的最新修复程序。
如果不能保持操作系统的最新状态,恶意软件就有可能通过使用已知的系统漏洞来入侵系统。
一般来说,操作系统供应商将为其发布的操作系统版本提供免费升级和更新程序,以便能够及时利用最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操作系统安全。
限制用户权限限制用户权限是减少系统异类、恶意软件以及其他潜在攻击源的一个关键点。
将用户的权限分配为最高的“管理员”权限或较高级别的用户将增加用户的操作风险。
应将用户权限分配为仅能访问必需的资源和数据。
这可以通过评估用户的工作角色和相关任务,以决定用户所需要的访问权限,并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实现。
加强密码策略有一个坚实的密码策略可以减少密码泄露,从而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通过要求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多因素身份验证,并确保管理员可以访问密码文件等方法,可以加强密码策略。
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入侵者通过猜测或使用密码破解软件的方法来获取用户密码。
执行定期备份和还原生产环境中,定期备份和还原对于恢复数据和系统至上一个良好状态至关重要。
在实施安全措施的同时,也要同样定期计划好备份,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还原,恢复数据和系统。
收紧访问控制控制敏感的资源和数据的访问是保护操作系统的重要措施。
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系统或用户数据的未经授权访问并防止重要数据泄露。
可以在权限配置文件中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制访问。
加密文件加密数据是另一个重要安全措施,它可以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和泄露数据。
可以使用基于密码的加密技术对文件进行加密。
了解加密的主要类型、加密用途和相关产品是减少系统安全漏洞和保护数据的关键。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与防御技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不断进化和普及,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与防御技巧,旨在帮助用户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减少受到攻击和恶意软件威胁的风险。
一、使用强密码作为操作系统安全的首要步骤,用户应该使用强密码来保护其系统。
强密码通常由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并且长度较长。
使用复杂的密码可以大大增加破解密码的难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二、及时更新和升级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供应商通常会发布修补程序和安全更新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及时更新和升级操作系统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用户应该定期检查操作系统的更新,并安装最新的修补程序,以确保系统能够抵御最新的威胁。
三、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防火墙是一种软件或硬件设备,可监控网络流量,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用户可以配置和使用防火墙来过滤网络流量,并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此外,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和恶意软件清除工具,可以帮助检测和清除潜在的威胁。
四、限制用户权限给予用户最低权限原则是操作系统安全的一项基本原则。
用户的权限应根据其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以限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这样做可以减少恶意软件和攻击者对系统的潜在影响,并增加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五、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操作系统和重要数据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备份可以帮助恢复因系统损坏、病毒感染或其他安全事件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用户可以使用外部存储设备或云服务来进行备份,并确保备份的数据是可靠和完整的。
六、监控和日志记录实施系统监控和日志记录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
用户可以使用安全监控工具来监视系统活动,并记录关键事件。
此外,保留和定期审查这些日志记录可以协助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七、教育和培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技术手段,也离不开用户的教育和培训。
第一章1、信息在存储、共享和传输中,可能会被非法窃听、截取、篡改和破坏,这些危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活动称为安全攻击2、安全攻击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3、被动攻击的特征是对传输进行窃听和监测,目的是获得传输的信息,不对信息做任何改动,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系统的保密性。
常见的被动攻击包括消息内容的泄漏和流量分析等。
4、主动攻击目的在于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
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常见的主动攻击包括:伪装、篡改、重放和拒绝服务等。
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安全”的定义:是指为信息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上的和管理上的安全保护措施,保护系统中硬件、软件及数据,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受破坏、更改或泄漏。
6、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安全概念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展和延伸,它的目标是保证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免遭破坏、更改和泄漏。
7、安全目标(Security Goal)是指能够满足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的所有安全需求,通常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8、保密性(Confidentiality):防止非授权访问信息。
完整性(Integrity):防止非法篡改和破坏信息。
可用性(Availability):防止系统拒绝服务。
8、信息系统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法规。
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是一个层次结构,如图1-2所示7 6 5 4 3 2 1安全技术安全法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9、阻止安全攻击及恢复系统的机制称为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是一种技术,一些软件或实施一个或更多安全服务的过程。
10、安全服务:是加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一种服务。
是指信息系统为其应用提供的某些功能或辅助业务。
11、安全服务是利用一种或者多种安全机制阻止安全攻击,保证系统或数据传输有足够的安全性。
12、安全体系的一组安全服务包括: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不可否认性服务、13、认证:用于识别对象或者身份证实。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 (4)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1.1.1 国家信息安全 (4)1.1.2 企业利益 (4)1.1.3 用户隐私 (4)1.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风险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攻击 (4)1.2.3 数据泄露 (5)1.2.4 内部威胁 (5)1.3 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5)1.3.1 安全管理 (5)1.3.2 防护措施 (5)1.3.3 安全审计 (5)1.3.4 数据加密 (5)1.3.5 安全培训 (5)1.3.6 安全备份 (5)第2章账户与权限管理 (5)2.1 账户安全策略 (5)2.1.1 账户创建与维护 (5)2.1.2 账户认证与授权 (6)2.2 用户权限分配 (6)2.2.1 权限分配原则 (6)2.2.2 权限管理流程 (6)2.3 账户审计与监控 (6)2.3.1 账户审计 (6)2.3.2 账户监控 (7)第3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3.1 备份策略与计划 (7)3.1.1 备份策略制定 (7)3.1.2 备份计划实施 (7)3.2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8)3.2.1 全量备份操作流程 (8)3.2.2 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操作流程 (8)3.3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8)3.3.1 数据恢复准备工作 (8)3.3.2 数据恢复操作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 (9)4.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4.1.1 防火墙概述 (9)4.1.2 防火墙类型 (9)4.1.4 防火墙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护 (9)4.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4.2.2 入侵检测技术 (9)4.2.3 入侵防护系统(IPS) (9)4.2.4 入侵检测与防护配置 (9)4.3 VPN应用与安全 (9)4.3.1 VPN概述 (9)4.3.2 VPN技术 (10)4.3.3 VPN配置与应用 (10)4.3.4 VPN安全 (10)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 (10)5.1 恶意代码的类型与特点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特点分析 (10)5.2 防病毒软件的部署与更新 (10)5.2.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 (10)5.2.2 部署与配置 (11)5.2.3 病毒库更新 (11)5.3 恶意代码查杀与清理 (11)5.3.1 查杀策略 (11)5.3.2 清理方法 (11)5.3.3 预防措施 (11)第6章系统安全加固 (11)6.1 系统补丁管理 (11)6.1.1 补丁更新策略 (11)6.1.2 补丁来源与验证 (11)6.1.3 补丁安装与测试 (12)6.1.4 补丁管理与记录 (12)6.2 系统安全配置检查 (12)6.2.1 安全配置基线 (12)6.2.2 安全配置检查方法 (12)6.2.3 安全配置不符合项整改 (12)6.2.4 安全配置变更管理 (12)6.3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2)6.3.1 安全审计策略 (12)6.3.2 日志配置与管理 (12)6.3.3 日志分析方法 (12)6.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12)第7章应用安全 (13)7.1 应用程序安全策略 (13)7.1.1 策略概述 (13)7.1.2 安全编码规范 (13)7.2 应用层防火墙设置 (13)7.2.1 防火墙概述 (13)7.2.2 防火墙配置策略 (13)7.2.3 防火墙功能优化 (13)7.3 Web安全防护 (14)7.3.1 Web安全概述 (14)7.3.2 Web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4)7.3.3 加密通信 (14)第8章移动设备安全 (14)8.1 移动设备管理策略 (14)8.1.1 设备注册与认证 (14)8.1.2 设备使用规范 (14)8.1.3 设备监控与追踪 (14)8.1.4 设备更新与维护 (14)8.2 移动设备安全配置 (15)8.2.1 设备锁屏与密码策略 (15)8.2.2 数据加密 (15)8.2.3 网络安全配置 (15)8.2.4 应用权限管理 (15)8.3 移动应用安全审查 (15)8.3.1 应用来源审查 (15)8.3.2 应用安全测试 (15)8.3.3 应用更新审查 (15)8.3.4 应用权限监控 (15)第9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5)9.1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5)9.1.1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16)9.1.2 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16)9.1.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6)9.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6)9.2.1 培训内容 (16)9.2.2 培训方式 (16)9.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6)9.3.1 培训计划 (16)9.3.2 培训对象 (16)9.3.3 培训评估 (17)9.3.4 持续改进 (17)第10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7)10.1 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17)10.1.1 目的与原则 (17)10.1.2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7)10.1.3 应急预案与流程 (17)10.1.4 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17)10.2.1 安全识别 (18)10.2.2 安全报告 (18)10.3 安全的处理与恢复 (18)10.3.1 处理流程 (18)10.3.2 恢复 (18)10.3.3 后评估 (19)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系统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企业利益、保护用户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系统安全管理规范1、目的根据国家分级保护要求,制定信息系统中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对信息系统内重要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的操作系统采取安全加强措施。
通过安全性检测和安全策略配置保障系统中不存在弱口令、开放多余服务与端口、存在高风险漏洞等安全隐患;规范系统补丁升级操作,避免系统升级过程中泄密。
2、适用范围所属单位信息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包括服务器安全管理、安全策略设置等,其中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
3、引用文件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4、概述本管理办法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安全:包括安全策略设置,如打补丁、关闭端口等。
其中含服务器设备标识规定;配置更改操作流程、配置更改登记表;系统日志查看、分析、保存规程;服务器用户名鉴别方式/重鉴别次数/鉴别失败处理/口令管理规定;服务操作系统自带安全措施使用、设置规定;服务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漏洞检测修补规定等。
5、服务器标识管理5.1 目的用于对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器设备进行标识,以便于方便地识别和管理。
识别可分为设备标签和设备计算机名标识两类。
5.2 标识规则5.2.1 服务器设备标签服务器设备标签一般为纸质不干胶标签,贴于服务器设备右上角,常用于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其中设备编号为项目名称+设备顺序号组成。
5.2.2 服务器设备计算机名标识服务器设备计算机标识为电子标识,在系统设备管理中可查看和修改。
一般用于网络信息系统中设备的方便管理和查询。
****-********-***-**-****启用时间操作系统类型(01:windows 02:unix 03:linux)服务器类型:(001:活动目录 002:OA 003:邮件…)设备编号单位名称6、服务器配置管理6.1 目的对服务器中的配置进行管理,以规范服务器配置管理过程,每一次配置管理过程受控可回溯。
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为了保护涉密计算机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物理安全防护1.安装防盗铁门;2.安装红外报警器;3.放置密码文件柜;4.实行物理隔离。
二、硬件相关设置1.禁止使用无线设备(无线键盘、鼠标、网卡、红外、蓝牙、modem等);2.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视频、音频输入设备、读卡器设备、刻录设备;3.接入红黑电源隔离插座;4.与非密设备间隔一米以上。
三、主板BIOS相关设置1.设置BIOS系统密码,该密码由安全保密管理员掌握;2.设置BIOS开机密码,该密码由用户掌握;3.BIOS最优先启动设置为硬盘启动,其余优先启动全部关闭。
四、操作系统1.禁止安装经处理的操作系统,禁止安装Ghost版操作系统;2.更改Administrator用户名并设置密码,禁用Guest帐户,删除多余帐户;3.关闭操作系统的默认共享,同时禁止设置其它共享;4.设置屏保时间10分钟,屏保恢复需用密码;5.不得安装《软件白名单》外的软件;6.对操作系统与数据库进行补丁升级(每季度一次);7.定期输出安全审计记录报告(每月一次);8.清理一切私人信息:私人照片、mp3、电影等等;9.根据规定设置系统策略,关闭非必要服务。
五、安全保密防护软件的部署1.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涉密计算机(瑞星杀毒软件),涉密中间机、非涉密中间机(瑞星杀毒软件);杀毒软件每半个月更新一次病毒库并全盘扫描;2.安装主机监控审计软件与介质绑定系统。
六、关闭计算机不必要的应用服务原则: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当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如果有特殊需求,应当主动申请提出。
另外,需要禁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如CD刻录服务、打印后台处理等。
保密U盘属于USB端口支持,经批准为开启项,但需要禁止使用其他USB存储设备。
指纹安全登录采集需要使用支持USB端口的设备,且需要使用经过批准的保密U盘作为开启项。
以下设备应禁用:软驱、串行口、并行口、调制解调器、1394控制器、红外设备、蓝牙设备、普通网卡、无线网卡、PCMCIA卡、智能阅读器和磁带机。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一、系统需求概述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
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
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 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
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
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
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
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⑴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⑵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WebLogicll。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263-70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 (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 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
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2000的Terminal 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 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能够在远程方便的管理服务器,很多机器的终端服务都是开着的,如果开了,要确认已经正确的配置了终端服务.
有些恶意的程序也能以服务方式悄悄的运行服务器上的终端服务.要留意服务器上开启的所有服务并每天检查.Windows2000可禁用的服务服务名说明Computer Browser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最新列表以及提供这个列表Task scheduler允许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路由服务Removable storage管理可移动媒体,驱动程序和库Remote Registry Service允许远程注册表操作Print Spooler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以后打印.要用打印机的用户不能禁用这项服务IPSEC Policy Agent管
理IP安全策略以及启动ISAKMP/Oakley(IKE)和IP安全驱动程序Distributed Link Tracking Client当文件在网络域的NTFS卷中移动时发送通知Com+ Event System提供事件的自动发布到订阅COM组件。
3 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关闭端口意味着减少功能,如果服务器安装在防火墙的后面,被入侵的机会就会少一些,但是不可以认为高枕无忧了.用端口扫描器扫描系统所开放的端口,在Winnt\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文件中有知名端口和服务的对照表可供参考.该文件用记事本打开.
设置本机开放的端口
设置本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在IP地址设置窗口中点击按钮"高级"。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选项卡"选项",选中"TCP/IP筛选",点击按钮"属性".
设置端口界面.
一台Web服务器只允许TCP的80端口通过就可
以了.TCP/IP筛选器是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功能比较强大,可以替代防火墙的部分功能.
4 开启审核策略
安全审核是Windows 2000最基本的入侵检测方法.当有人尝试对系统进行某种方式(如尝试用户密码,改变帐户策略和未经许可的文件访问等等)入侵的时候,都会被安全审核记录下来.必须开启的审核如下表: 策略设置
审核系统登陆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帐户管理成功,失败
审核登陆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对象访问成功
审核策略更改成功,失败
审核特权使用成功,失败
审核系统事件成功,失败
审核策略默认设置
审核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都是没有开启的.
设置审核策略
双击审核列表的某一项,出现设置对话框,将复选框"成功"和"失败"都选中.
5 开启密码策略
密码对系统安全非常重要.本地安全设置中的密码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都没有开启.需要开启的密码策略如表所示
策略设置
密码复杂性要求启用
密码长度最小值6位
密码最长存留期15天
强制密码历史5个
设置密码策略
设置选项.
6 开启帐户策略
开启帐户策略可以有效的防止字典式攻击.
策略设置
复位帐户锁定计数器30分钟
帐户锁定时间30分钟
帐户锁定阈值5次
设置帐户策略
7 备份敏感文件
把敏感文件存放在另外的文件服务器中;把一些重要的用户数据(文件,数据表和项目文件等)存放在另外一个安全的服务器中,并且经常备份它们.
8 不显示上次登录名
默认情况下,终端服务接入服务器时,登陆对话框中会显示上次登陆的帐户名,本地的登陆对话框也是一样.黑客们可以得到系统的一些用户名,进而做密码猜测.修改注册表禁止显示上次登录名,在HKEY_LOCAL_MACHINE主键
下修改子键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 nlogon\Dont
DisplayLastUserName,将键值改成1.
9 禁止建立空连接
默认情况下,任何用户通过空连接连上服务器,进
而可以枚举出帐号,猜测密码. 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禁止建立空连接.在HKEY_LOCAL_MACHINE主键下修改子键:
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RestrictA non ymous,将键值改成"1"即可.
10 下载最新的补丁
很多网络管理员没有访问安全站点的习惯,以至于一些漏洞都出了很久了,还放着服务器的漏洞不补给人家当靶子用.经常访问微软和一些安全站点,下载最新的Service Pack和漏洞补丁,是保障服务器长久安全的唯一方法.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