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五版开篇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4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五版习题及解答目录第一章气体pVT性质 (2)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5)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7)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30)第五章化学平衡 (40)第六章相平衡 (46)第七章电化学 (54)第八章量子力学根底 (67)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69)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 (74)第一章气体pVT性质物质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与压力、温度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两个容积均为V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空气。
假设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那么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一样。
标准状态:因此,1.9 如下图,一带隔板容器内,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压力。
〔2〕隔板抽取前后,H2及N2摩尔体积是否一样?〔3〕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分体积各为假设干?解:〔1〕等温混合后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系统压力认为。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摩尔体积怎样定义?〔3〕根据分体积定义对于分压1.11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空气,为进展实验时确保平安,采用同样温度纯氮进展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气直到4倍于空气压力,此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重复三次。
求釜内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摩尔分数。
解:分析: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p,混合气体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系统中氧摩尔分数为,充氮气后,系统中氧摩尔分数为,那么,。
重复上面过程,第n次充氮气后,系统摩尔分数为因此1.13 今有0 °C,40.530 kPa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解(天津大学第五版)第一章 气体的 pVT 关系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 V与等温压缩系数 T 的定义如下:1 V 1 VV TV T p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T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V p T1 V VT V 1 V Tp VpT1 (nRT / p)V T1 ( nRT / p) Vp1 nR 1 V T 1 p V p V T 1 nRT 1 V p 1T V p 2 V p1-2 气柜内有 3 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121.6kPa 、27℃的氯乙烯( C2H3Cl )气体 300m ,若以每小时 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pV121.6 103300n 8.314 14618.623molRT 300.15 3 3 每小时 90kg 的流量折合 p 摩尔数为 v90 10 90 10 1441.153mol h 1M C 2H3Cl 62.45 n/v= ( 14618.623 ÷1441.153 ) =10.144 小时1-3 0 ℃、 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CH 4 n M CH 4 p M CH 4 101325 16 103 0.714kg m 3V RT 8.314 273.15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 25.0000g 。
充以 4℃水之后,总质量为 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 25℃、 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V125.0000 25.000 100.0000 cm 3 100.0000cm 3H 2 O(l ) 1n=m/M=pV/RTM RTm 8.314 298.15 (25.0163 25.0000) mol pV 13330 10 430.31g1-5 两个体积均为 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的pVT 关系” P31-34习题参考解答:1-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nRTV p=得 p V nR T p ∂⎛⎫=⎪∂⎝⎭, 2TV nRT p p ⎛⎫∂=- ⎪∂⎝⎭ 111V p V nR V T V p T α∂⎛⎫==⋅= ⎪∂⎝⎭ 2111T T V nRTV p V p pκ⎛⎫∂=-=⋅= ⎪∂⎝⎭1-2.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pV nRT RT M==得 33121.61030062.5010914 kg 8.3145300.15pV m M RT -⨯⨯=⋅=⨯⨯=⨯ 91410.16 h 90t ==1-3.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pV nRT RT M==得 33-3101.3251016.043100.71576 kg m 8.3145273.15m pM V RT ρ-⨯⨯⨯====⋅⨯1-4.容器体积 3125.000025.0000100.0000 cm 1m V ρ-===水水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pV nRT RT M== 得 ()-13625.016325.00008.3145298.1530.31 g mol 13.3310100.000010mRT M pV --⨯⨯===⋅⨯⨯⨯1-5.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 RT= 加热前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101.3252273.15373.15273.15V pV pVR R R ⨯=+⨯⨯⨯ 得 117.00kPa p =1-6.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pV nRT RT M== 得m M ppV RTρ== 对实际气体,则有 0p Mp RT ρ→⎛⎫=⎪⎝⎭ 题给数据整理列表如下:用Excel 作 ( ρ / p ) — p 图如下:由图得 00.022236p Mp RTρ→⎛⎫==⎪⎝⎭ 得 -10.0222360.0222368.3145273.1550.500g mol M RT ==⨯⨯=⋅1-7.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内容简介《物理化学解题指南(第2版)》是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五版)的配套学习参考书,针对性强,内容丰富。
章节安排与教材同步,每章包括三部分内容: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列举重要知识点,强调公式应用范围及条件);概念题(包括填空和选择题,帮助读者熟悉公式,辨析概念,掌握要领);教材习题全解(巩固知识,拓展思路)。
《物理化学解题指南(第2版)》可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物理化学问题的能力;也可供相关学科教师参考。
目录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2 概念题1.3 习题解答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2.2 概念题2.3 习题解答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3.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3.2 概念题3.3 习题解答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4.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4.2 概念题4.3 习题解答第五章化学平衡5.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5.2 概念题5.3 习题解答第六章相平衡6.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6.2 概念题6.3 习题解答第七章电化学7.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7.2 概念题7.3 习题解答第八章量子力学基础8.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8.2 概念题8.3 习题解答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步9.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9.2 概念题9.3 习题解答第十章界面现象10.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0.2 概念题10.3 习题解答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11.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1.2 概念题11.3 习题解答第十二章胶体化学12.1 概念、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2.2 概念题12.3 习题解答参考书目前言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的配套学习参考书。
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英文名称:Physical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672学时数:80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0适用专业:能源化工一、课程简介物理化学课程是能源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热力学、化学平衡热力学、界面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其基础理论包括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研究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速率和机理;为后续能源化工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掌握物理化学中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化学平衡系统,相平衡系统,界面层以及电化学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理解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在能源化工中的实际应用,获得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能源化工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1、教学内容:物理化学发展历史,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物理化学发展历史,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4、难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其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及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两个途径函数(W、Q)、五个状态函数(U、H、S、A、G)的性质、物理意义及增量值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状态方程式的导出及应用,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及化学势作为判据在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2、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术语。
第1讲气体的pVT 性质《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天津大学第五版)主讲人:张彩丽网学天地《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四、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二、气体常数《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1)指定状态下计算系统中各宏观性质。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状态变化时,计算系统各宏观性质。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例:某空气《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质量分数《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5. 理想气体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道尔顿分压定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三、阿马格分体积定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意义:《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四、两者关系《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1. 指定状态下的计算《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状态变化时的计算《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A,0200kPap=《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性质《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二、临界参数c《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三、真实气体的《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1. T< T c,反映出液体的不《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T = T c《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波义尔温度《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二、范德华方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2. 体积修正《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三、维里方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考点精讲教程二、压缩因子图任何Tr ,pr→0,Z→1(理想气体);T r较小时,p r↑,Z先↓,后↑,反映出气体低压易压缩,高压难压缩;T r 较大时,Z ≈1。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7章 电化学第8章 量子力学基础第9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第10章 界面现象第11章 化学动力学第12章 胶体化学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7章 电化学第8章 量子力学基础第9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第10章 界面现象第11章 化学动力学第12章 胶体化学答:分散相粒子直径d介于1~1000nm范围内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体系统。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高分散性、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答:在暗室中,将一束经过聚集的光线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称为丁泽尔效应。
丁泽尔效应的实质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60nm的范围内,而一般胶体粒子的尺寸为1~1000nm。
当可见光投射到胶体系统时,如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现象,产生丁泽尔效应。
答:胶体粒子带电、溶剂化作用和布朗运动是溶胶稳定存在的三个重要原因。
(1)胶体粒子表面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而带电:①固体表面从溶液中有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②固体表面上的某些分子、原子在溶液中发生解离,使固体表面带电。
各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彼此之间相互排斥,有利于溶胶稳定存在。
(2)溶剂化作用:对于水为分散介质的胶体系统,胶粒周围存在一个弹性的水化外壳,增加了溶胶聚合的机械阻力,有利于溶胶稳定。
(3)布朗运动: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足够强时,能够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下沉,这种性质称为溶胶的动力稳定性。
答:胶体粒子带电、溶剂化作用及布朗运动是溶胶稳定的三个重要原因。
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降低溶剂化作用皆可使溶胶聚沉。
其中,加入过量的电解质(尤其是含高价反离子的电解质)是最有效的方法。
原因:增加电解质的浓度和价数,可以使扩散层变薄,斥力势能下降。
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势垒的高度相应降低。
当引力势能占优势时,胶体粒子一旦相碰即可聚沉。
答:乳化剂分子具有一端亲水而另一端亲油的特性,其两端的横截面通常大小不等。
第一章气体的pVT 关系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 n=m/M=pV/RT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
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n =+= 终态(f )时⎪⎪⎭⎫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
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终态(f )时 ⎪⎪⎭⎫⎝⎛+=⎪⎪⎭⎫ ⎝⎛+=+=f f f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kPaT T T T T p T T T T VR n p f f f f i i ff ff f 00.117)15.27315.373(15.27315.27315.373325.1012 2,2,1,2,1,2,1,2,1=+⨯⨯⨯=⎪⎪⎭⎫ ⎝⎛+=⎪⎪⎭⎫ ⎝⎛+=1-10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
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这种步骤共重复三次。
求釜内最后排气至年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设空气中氧、氮摩尔分数之比为1∶4。
解: 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的压力为p 常,氧的分压为常p p O 2.02=每次通氮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即总压为p=4p 常,第一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及分压为常常常常p y p p p p pp y O O O O ⨯=⨯=====05.005.042.042.01,1,1,2222 第二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及分压为常常常常p y p p p p pp y O O O O ⨯=⨯====405.0405.0405.02,2,1,2,2222所以第三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313.000313.01605.04)4/05.0(2,3,22=====常常p p pp y O O 1-11 25℃时饱和了水蒸汽的乙炔气体(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汽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总压力为138.7kPa ,于恒定总压下泠却到10℃,使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32.双光气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将一定量双光气迅速引入一个280 ºC的容器中,751 s后测得系统的压力为2.710 kPa;经过长时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4.008 kPa。
305 ºC时重复试验,经 320 s系统压力为2.838 kPa;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3.554 kPa。
求活化能。
解:根据反应计量式,设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33.乙醛(A)蒸气的热分解反应如下518 ºC下在一定容积中的压力变化有如下两组数据:纯乙醛的初压100 s后系统总压53.329 66.66126.664 30.531(1)求反应级数,速率常数;(2)若活化能为,问在什么温度下其速率常数为518 ºC下的2倍:解:(1)在反应过程中乙醛的压力为,设为n级反应,并令m = n -1,由于在两组实验中kt相同,故有该方程有解(用MatLab fzero函数求解)m = 0.972,。
反应为2级。
速率常数(3)根据Arrhenius公式34.反应中,在25 ºC时分别为和,在35 ºC时二者皆增为2倍。
试求:(1)25 ºC时的平衡常数。
(2)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3)反应热。
解:(1)(2)(3)35.在80 % 的乙醇溶液中,1-chloro-1-methylcycloheptane的水解为一级反应。
测得不同温度t下列于下表,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A。
0 25 35 45解:由Arrhenius公式,,处理数据如下3.6610 3.3540 3.2452 3.1432-11.4547 -8.0503 -6.9118 -5.836236. 在气相中,异丙烯基稀丙基醚(A)异构化为稀丙基丙酮(B)是一级反应。
其速率常数k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为150 ºC时,由101.325 kPa的A开始,到B的分压达到40.023 kPa,需多长时间。
物理化学上册第五版天津大学出版社第1章气体的pVT 关系习题答案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1TT p V pV V T V V⎪⎪⎭⎫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天津⼤学⾼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定组成的溶液。
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
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B的摩尔分数x B表⽰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的定义4.2D-果糖溶于⽔(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时的密度。
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4.3在25℃,1 kg⽔(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求:(1)把⽔(A )和醋酸(B )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成b B 的函数关系。
(2)时⽔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当时4.460℃时甲醇的饱和蒸⽓压是84.4 kPa ,⼄醇的饱和蒸⽓压是47.0 kPa 。
⼆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若混合物的组成为⼆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组成,以摩尔分数表⽰。
解:甲醇的摩尔分数为58980049465004232500423250....x B =+=4.580℃时纯苯的蒸⽓压为100 kPa ,纯甲苯的蒸⽓压为38.7 kPa 。
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若有苯-甲苯的⽓-液平衡混合物,80℃时⽓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4.6在18℃,⽓体压⼒101.352 kPa下,1 dm3的⽔中能溶解O2 0.045 g,能溶解N2 0.02 g。
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所饱和了的⽔溶液加热⾄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燥之,求此⼲燥⽓体在101.325 kPa,18℃下的体积及其组成。
设空⽓为理想⽓体混合物。
其组成体积分数为:,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亨利常数。
4.7 20℃下HCl 溶于苯中达平衡,⽓相中HCl 的分压为101.325 kPa 时,溶液中HCl 的摩尔分数为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