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毒品知识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260.48 KB
- 文档页数:1
引言概述:化学与是一个关乎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中,化学在的合成、分析和毒性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探讨的定义、分类和合成过程,详细解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一、的定义和分类1.1的定义1.2的分类1.2.1合法药物类1.2.2非法药物类1.2.3溶剂类1.2.4天然二、的合成过程2.1非法合成的制造2.1.1合成大麻素类的合成过程2.1.2合成冰毒类的合成过程2.1.3合成安非他命类的合成过程2.2合法药物的滥用与制造非法药品2.2.1合法药物的滥用问题2.2.2制造非法药品的漏洞与管控2.2.3化学品的滥用与合成三、对人体的影响3.1神经系统的影响3.1.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1.2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3.2身体健康的影响3.2.1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2.2呼吸系统的影响3.2.3消化系统的影响3.3心理健康的影响3.3.1成瘾的心理机制3.3.2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四、相关法律和社会问题4.1相关法律4.1.1国际反公约4.1.2国家和地区的法律4.2的社会问题4.2.1滥用的社会影响4.2.2的经济问题4.2.3对家庭和社会安全的威胁五、预防和治疗5.1预防滥用5.1.1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5.1.2家庭和社区参与的作用5.2成瘾的治疗5.2.1戒毒治疗的方法和原理5.2.2药物替代治疗的应用5.2.3心理和行为疗法的效果总结:化学与的关系密切,的合成和滥用问题是社会中的一大隐患。
通过深入探讨的定义和分类、合成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和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预防滥用和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各方的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无的健康社会。
关于毒的知识一、毒的定义和分类毒,是指一种能够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危害或死亡的物质或物质组合。
毒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毒素:包括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酒精等。
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或功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2. 动植物毒素:由动植物体内分泌的具有毒性的物质,如毒蛇的毒液、毒蕈的毒素等。
这些毒素通常是动植物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能够直接攻击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引发严重的生理反应。
3. 放射性毒素:由放射性物质辐射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废弃物等。
这些物质能够直接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基因结构,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二、毒的危害和预防1. 毒的危害: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常见的毒的危害包括呼吸困难、昏迷、出血、器官衰竭等。
此外,长期接触毒物还可能导致慢性病、免疫功能下降、生殖系统损害等问题。
2. 毒的预防:为了防止毒的危害,我们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和污染;(2) 确保食品安全,避免食用含有农药残留或有毒物质的食物;(3)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等,保护自身免受化学物质的侵害;(4) 合理使用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三、毒品的危害和预防毒品是一种具有成瘾性和危害性的物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毒品的危害,我们需了解以下内容:1. 毒品的危害:毒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成瘾、心理问题、生理健康下降等。
同时,毒品的滥用还会导致犯罪行为、家庭破裂、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2. 毒品的预防:为了杜绝毒品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毒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2) 增加执法力度,打击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的行为;(3) 加强社会福利和心理治疗,为毒品成瘾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4)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毒品管控体系。
毒品基础知识(二)合成毒品种类和危害(一)引言概述:合成毒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造出来的具有致幻、兴奋或镇静效果的毒品。
这些合成毒品种类繁多,每种毒品都带来了不同的危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合成毒品的种类和其带来的危害,并希望通过对毒品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能够提高人们对合成毒品的认知,从而远离毒品的危害。
正文:一、合成毒品的种类:1. 兴奋类合成毒品- 摇头丸(MDMA)- 冰毒(甲基苯丙胺)- K粉(氯胺酮)- 安非他命(苯丙胺)2. 致幻类合成毒品- LSD(麦角酸二乙胺)- 迷幻蘑菇(含有致幻成分的蘑菇)3. 镇痛类合成毒品- 麻古(芬太尼)4. 合成大麻- 合成大麻素5. 低浓度药品- 合成大麻香料二、合成毒品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 呼吸系统的损害- 神经系统的损害- 免疫系统的削弱- 肝脏和肾脏的受损2. 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引发严重的心理依赖- 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焦虑- 产生幻觉和妄想- 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力- 导致抑郁和自杀倾向3. 合成毒品与犯罪的关联- 增加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组织和参与非法毒品交易- 合成毒品制造过程中的危险因素4. 对社会的危害- 破坏家庭关系- 增加犯罪率和社会不安全感- 威胁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5. 对个人未来的影响- 影响教育和就业机会- 损害个人形象和声誉- 丧失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阻碍个人成长和发展总结:合成毒品的种类繁多,包括兴奋类、致幻类、镇痛类、合成大麻和低浓度药品。
而合成毒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犯罪关联、社会影响以及对个人未来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因此,加强对合成毒品的认知,远离毒品的危害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任建新1997年在全国禁毒会议上所讲:“毒品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治安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安定、民族兴衰、国家安危的重大政治问题……禁毒宣传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我们的子孙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
二、吗啡类麻醉药品1.罂粟、鸦片、“白粉”和杜冷丁罂粟是罂粟科植物,割破其未熟蒴果,即渗出乳状汁液,经日光照射干燥后所形成的黑褐色膏状物就是鸦片(Opium)。
罂粟是一种严禁非法种植的植物。
中国本来没有鸦片,《本草纲目》中记有:“鸦片前代罕见,近方有之者”。
但很早以前古希腊等地已把罂粟作为观赏花卉栽培。
公元前1世纪,土耳其医生开始用鸦片作为镇痛剂。
鸦片中虽然已知含有25种左右生物碱,但其中除吗啡碱含量为2%~23%,那可汀(Narcotine)为2%~9%外,其他生物碱含量均小于0.5%,故鸦片的毒性主要来自吗啡。
1805年前后,SerturnerA.首先从鸦片中提取出吗啡粗结晶,1817年又得到精制品,并成为化学史上最早被纯化的生物碱。
1847年确定了分子式,但到1952年才由GateM.通过全合成肯定了1925年由RobinsonG.R所拟定的结构式。
不含结晶水的吗啡为斜方晶系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熔点254℃(分解)。
能与无机、有机酸成盐,供药用的是其盐酸盐,与强碱作用时生成可溶于水的酚盐。
吗啡用乙酰化剂处理时生成二乙酰基吗啡,并称为海洛因(Heroine),它的盐酸盐为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230℃,是称为“白粉”或“白面”的主要成分。
人们发现,吗啡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在于它分子中含有γ-苯基-N-甲基哌啶基,即所谓镇痛活性基团。
并据此先后合成了结构更简单,且与吗啡作用类似的合成镇痛剂。
其中如杜冷丁(Dolantin);美散痛(Methadone)以及芬他尼(Fontanyl)等。
它们虽然也和吗啡一样,用于术后疼痛及麻醉前强化麻醉的药物,但仍属于禁止滥用的成瘾性(麻痹性)镇痛药。
2.毒性吗啡急性中毒者,开始为兴奋期,这时表现为眩晕、心悸亢进和性感增盛,随后则出现熟睡、失神、呼吸缓慢与不规则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直至最后体温下降,停止呼吸。
毒品的化学知识之一:吗啡罂粟是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红、紫、白等色,果实为球形,未成熟果实中有白浆,是制鸦片的原料。
罂粟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罂粟及其制品传入中国始于唐代。
阿片一词来自希腊文OPium,是"浆汁"之意,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切开口后流出的液汁干燥而成,又称鸦片、乌烟、大烟土、阿芙蓉、大烟。
小剂量的阿片具有镇痛、镇咳、止泻等药用功能。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是鸦片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
它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苦味,遇光易变质,溶于水,略溶于乙醇。
具有强大的止痛作用,对各种疼痛都有镇痛效果。
临床上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和外伤性剧痛、晚期癌症剧痛等,也用于心绞痛发作时止痛和镇静作用。
并有抑制呼吸作用,可以减轻病人呼吸困难的痛苦。
如果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少至2~4次/分,甚至出现呼吸麻痹,是吗啡中毒致死的直接原因。
分娩止痛禁用吗啡,是为了避免新生儿呼吸被抑制。
吗啡会引起恶心、呕吐,还可以使瞳孔缩小。
中毒时瞳孔极度缩小,被称为针尖样瞳孔,是诊断吗啡中毒的重要体征。
吗啡一般副反应有头晕、嗜睡、恶心、便秘、排尿困难等。
吗啡中毒主要特征为意识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深度抑制、紫绀及血压下降。
吗啡有强大的止痛作用,但它却比阿片更易使人上瘾,因而成为毒品。
通常连续用药一周以上即可上瘾。
有的人仅用药几天就可成瘾。
吗啡成瘾者常用针剂皮下或静脉注射,寻求快感,或避免断药后的痛苦。
从静脉注射吗啡,初始感觉为"一阵快感"或"激动"的心境体验,此种状态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不等。
它有一种强烈的欣快,这种药理学特性,是产生滥用和上瘾的主要根源。
毒品的化学知识之二:海洛因吗啡与乙酐加热化合后得到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学名二乙酰基吗啡,海洛因被作为其商标名使用。
海洛因具有极强的成瘾性,目前国内外只有吸毒者滥用(称其为白粉),临床治疗并不使用,被列为非医疗用毒品。
高中化学教案禁毒
主题:禁毒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常见毒品的危害和成瘾机理;
3. 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拒绝毒品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己健康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2. 一般毒品的危害和成瘾机理;
3. 毒品对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4. 如何拒绝毒品,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毒品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
1. 讲解毒品的定义及种类;
2. 分类介绍各类毒品,如鸦片类、大麻类、冰毒等。
二、毒品的危害和成瘾机理(20分钟)
1. 讲解毒品的危害,如对身体的伤害和精神上的侵害;
2. 探讨毒品成瘾的机理及危害。
三、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20分钟)
1. 分析毒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影响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2. 探讨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如导致犯罪、破坏家庭等。
四、如何拒绝毒品,保护自己(20分钟)
1. 分析拒绝毒品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提醒学生要远离毒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五、总结和评价(15分钟)
1.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2. 老师和同学互评,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毒品的警惕性和拒绝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拒绝接触毒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传播禁毒的理念,一起抵制毒品,健康成长。
关于毒品的化学知识
毒品是指能够让人上瘾并产生依赖性的药物,通常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以下是一些关于毒品的化学知识:
1. 传统毒品:传统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它们都来自于罂粟植物。
鸦片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吗啡具有强烈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成瘾。
海洛因则是吗啡的衍生物,它的成瘾性和毒性更强。
2. 新型毒品:新型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K 粉等,它们通常是合成的化学物质。
冰毒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它是一种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够产生兴奋、幻觉和焦虑等效果。
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是MDMA,它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
K 粉的主要成分是氯胺酮,它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也被用作娱乐性药物。
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它们都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毒品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幻觉、焦虑、抑郁、心肺功能衰竭、免疫系统受损等。
需要强调的是,毒品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安全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远离毒品,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
同时,加强对毒品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也是预防毒品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毒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毒品是指能够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并具有成瘾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被广泛用于娱乐、药物治疗或药物误用。
毒品的化学成分各有不同,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毒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包括各类毒品的化学物质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 大麻大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毒品,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大麻素(Cannabinoids)。
大麻素是一种神经活性化合物,它们能够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大麻素受体结合而产生影响。
1.1 Δ-9-四氢大麻酚(THC)THC是大麻中最为活性的成分,它是一种具有精神活性的物质。
THC的作用是通过与大脑中的CB1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神经传递。
这使得THC具有产生欣快感、幻觉、抑制疼痛感知、改变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作用。
1.2 大麻二酚(CBD)CBD是大麻中另一个主要的化学成分,与THC不同,CBD 没有明显的精神活性。
相反,CBD具有抗焦虑、镇静和抗炎的作用。
近年来,CBD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用于治疗癫痫、焦虑和慢性疼痛等疾病。
2. 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刺激性毒品,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可卡因(Cocaine)。
可卡因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通过影响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来产生作用。
可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自信、充满能量的感觉。
然而,长期使用可卡因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脑中风、精神分裂症等。
3. 海洛因海洛因是一种强烈成瘾性的鸦片类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乙酰吗啡酸酯(Heroin)。
海洛因通过与人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止痛和欣快感。
海洛因的滥用会导致身体和社会问题,如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和肝炎),药物依赖和药物过量等。
4. 冰毒冰毒是一种合成类毒品,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冰毒是一种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能够提高警觉性和产生兴奋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鸦片鸦片是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加工而成的褐色膏状物又称生鸦片。
生鸦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矿物质、树脂和水分外,还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生物碱。
这些生物碱可分为吗啡类生物碱、罂粟碱类生物碱、盐酸那可汀类生物碱三大类。
吸食鸦片,可造成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即成瘾)。
长期吸食,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免疫力丧失,尤其是破坏人的胃功能和肝功能以及生育功能,超剂量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摇头丸“摇头丸”在国外被称为“迪斯科毒品”或“狂欢丸”。
是一种新的毒品——“冰”毒衍生物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 )和亚甲氧基苯丙胺(MDA )的俗称。
此毒品呈粒状药片,根据幻觉种类、幻觉发生时间及幻觉持续时效的不同,有198种产品,有白色、粉红色、桔黄色、蓝绿色等,有的上面分别有蝴蝶、鳄鱼等图案和M 、RN 、UPT 等字母。
“摇头丸”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作用时间可达4—6小时,食用后引起颈部运动神经兴奋,使头颈摇摆不停,对中枢神经的破坏相当严重。
正像警世句所说:摇头九,摇断头。
化学中的毒品知识介绍
发表时间:2010-06-22T14:36:51.92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傅文峰
[导读] 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衍生物。
海洛因的毒性和成瘾性更大。
傅文峰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据统计(《人民公安报》 1996年 4月 8日)1995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案件 57524起,缴获鸦片 1110kg、大麻 466kg、海洛因2376kg。
截至 1995年底,全国开办强制戒毒所 500多个,登记在册吸毒人员 52万。
通过调查表明,吸毒者中青少年占有一定的比例。
吸毒的品种则由传统的鸦片向精制品海洛因或混合毒品发展。
因此戒毒的形势依然严峻,宣传毒品的危害及禁毒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广大的教师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禁毒的宣传与教育也至关重要。
一、毒品的种类
根据联合国公约规定,国际上管制使用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有 200多种。
如鸦片、海洛因、大麻、美沙酮、杜冷丁、苯丙胺、可卡因、安定、三唑安定、巴比妥类催眠药及苯环已哌啶等麻醉镇静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镇静催眠药及致幻剂等。
目前国际国内作为毒品严厉禁止的主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大麻等。
1.鸦片
鸦片是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
罂粟果汁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是罂粟碱,它的分子式是 C20H21NO4。
它是从罂粟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
罂粟碱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熔点 147~148℃,易溶于苯、丙酮、热乙醇、冰醋酸,稍溶于乙醚、氯仿,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加热到 110℃变为玖瑰红色,至 200℃则变为紫色,它与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结合生成结晶盐。
2.吗啡与海洛因
吗啡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是 C17H19NO3。
吗啡存在于鸦片中,含量含为 10%。
吗啡为无色棱柱状晶体,熔点 254~256℃,味苦,在多数溶剂中均难溶解,在碱性水溶液中较易溶解。
它可与多种酸(如盐酸、硫酸等)和多种有机酸(如酒石酸等)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吗啡盐的 PH平均值为 4.68,吗啡对人的致死量为 0.2~0.3g。
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衍生物。
海洛因的毒性和成瘾性更大。
3.可卡因
从古柯树叶提取的一种药物,又叫古柯碱。
可卡因是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为 C17H21NO4。
古柯碱是无色无臭的单斜形晶体,味先苦而后麻,熔点 98℃,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其盐酸盐易溶于水。
古柯碱为酯类,用酸或碱水解时,生成苯甲酸、甲醇等。
4.大麻
从大麻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叫大麻酚,它的分子式为 C21H26O2。
大麻叶中含有多种大麻酚类衍生物,目前已能分离出 15种以上,较重要的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四氢大麻酚酸。
大麻酚及它的衍生物都属麻醉药品,并且毒性较强。
二、毒品的危害
吸毒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是社会的一大公害。
关于毒品的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科学研究表明,毒品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生理变化,产生一种新的机能。
吸毒一次以上者,随着毒品在其体内代谢速度的加快而降低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使之作用减弱,有效时间缩短,从而被迫增加吸毒次数和毒品数量,以求得欣快感,同时,神经细胞已适应吸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毒品在体内浓度不高时,会出现精神、身体上的不适,这就是会造成人体对毒品的依赖性,而且越吸越多,越吸需要量越大。
经实验证明,人体内存在内源性阿片(吗啡)样活性物质即脑啡肽,毒物进入机体,与体内脑啡肽结合,模拟脑啡肽发挥作用。
毒品可引起镇痛作用,可引起欣快作用,引起适应性和成瘾性。
吸毒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吸毒造成血压降低、造血功能受损,新陈代谢减退,体内循环和呼吸减弱,引发肺炎等肺部疾病。
如用注射方式吸毒者会使皮肤感染,形成脓肿、糜烂等疾病。
长期吸毒者普遍都会出现反应迟钝、思维记忆功能减退、眼神痴呆、视力下降等症状。
吸毒还会引发身体其他器官的许多疾病,如心脏、生殖、免疫等系统的疾病,使吸毒者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吸毒者体质极差。
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极强,如果中止毒源,马上便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从而出现过敏、震颤、周身无力、精神恍惚、打哈欠、涕流泪淌、恶心、呕吐、周身发凉、骨头发痒。
严重者有痉孪性腹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瞳孔放大、白细胞增多、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
此时吸毒者往往无法自拔,或抱头乱窜,或发狂自杀等。
吸毒者成瘾后对毒品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渴求,为了满足毒瘾,会不择手段,诈骗、偷盗、卖淫,伤天害理地去获取毒品,严重地扰乱社会治安,造成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我们对毒品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性,坚决制止吸毒、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