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21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三年级上册朗读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1、“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
2、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体现自豪感情的语句,比如,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也出现了“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句子,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3、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索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教学这一段,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自豪之情;通过思考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体会难忘和怀念之情。
《金色的草地》1、“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jiǎ、cháo。
2、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爬天都峰》1、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我” 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
《灰雀》1、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
2、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的分类和选择。
3. 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4. 经典诵读的评价和展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文本。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经典诵读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经典诵读的经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分类讲解经典诵读的不同类型,如诗歌、散文、名著等,并给出一些经典作品的例子。
3. 介绍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节奏感的培养、情感表达的提升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发经典诵读的文本,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诵读。
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重点关注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2. 强调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经典诵读的实践和探索。
五、课堂延伸(5分钟)1. 提供更多经典诵读的资源和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阅读和诵读。
2. 鼓励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诵读作品,评价其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三年级学生适合的古诗,分别为《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难点: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解:对古诗的作者、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5.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6.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下周进行诵读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要求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够简要描述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
3. 开展古诗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2. 相关图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等图片。
3. 教学音频:古诗的诵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进行,共计5课时。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1. 《春晓》孟浩然2. 《静夜思》李白3. 《望庐山瀑布》李白第二单元:友情亲情1. 《赠汪伦》李白2. 《悯农》李绅3. 《登鹳雀楼》王之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诵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古诗:讲解古诗的意境、寓意和哲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背诵。
2. 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学PPT:展示古诗内容、解析和讨论问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节古诗诵读课,每节课学习一首或两首古诗。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读和分享。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诵读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品味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字词意思,理解诗意。
3.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诗美。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惑。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正确朗读、背诵。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是否能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是否能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图片、音乐、动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诵读课。
2.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共需五周完成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周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下周分享。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朗诵的基本要领,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要领。
2. 朗诵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
2. 如何在朗诵中保持自然、流畅。
教学准备:1. 课文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课文。
2. 朗诵材料:准备一篇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或散文。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朗诵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要领,如:呼吸、发音、语调、节奏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诵技巧的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问题。
3.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朗诵心得。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挑选一首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诵。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
3. 学生进行分组朗诵,教师评价。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朗诵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3.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4. 学生的朗诵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诵时的发音、语调、节奏是否正确。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情感。
3. 学生对朗诵的理解是否深刻。
4.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并录制成视频,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弟子规》的相关课文和注释,以便讲解和学生阅读。
2.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初识《弟子规》。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弟子规》产生兴趣。
2.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3. 理解《弟子规》。
教师通过讲解《弟子规》的每一条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些规范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弟子规》中的某一条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比赛。
教师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准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