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8
《船舶管系》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船舶管系是造船行业中的五大工种之一,主要工作是负责各个系统管路的制造,固定,安装,对接,装配,维修等工作,因此需要掌握零件图,装配图及各种图表的识读,管件的加工,加工设备及连接方法的使用与操作,它是造船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各个科目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刚体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船舶管系工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图,管系施工图,管系装配图的识读,掌握管系加工,安装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训,掌握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使用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掌握管系工得安全常识。
三.本章主要内容
基础知识、管子材料及管路附件、管系识图、船舶管系、管系液货船专用管系简介、管子加工、管子安装、管系密性和冲洗、HSE管理共十章组成,着重介绍了管子材料的规格、性能;船舶管系各种图表的识图知识;船舶管系的加工、安装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HSE管理的要求等。
四.教学重点
1.管系零件图的绘制,识读
2.管系的加工,安装的基本方法
3.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
五.本章难点
1.管系零件图的绘制,识读
2.各种图形符号的掌握
3.管系的加工,安装
六.课时分配
1.学校学生管理与管系工安全教育4学时
2.《机械制图》相关知识28学时
3.《船舶管系工识图》64学时
4.《船舶管系工工艺》56学时
5.焊接制造工艺及实训56学时
6.实训——船舶公司416学时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船舶管系工工艺》
《船舶管系工识图》
《船舶管系工常用的制造工艺》《安全常识》。
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言:船舶管系工作是船舶维修与保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船舶管系工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船舶管系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可以设置各种船舶管系工作任务,如绳索的拆解与组装、绳结的打法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问题导向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船舶管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使用真实的船舶管系工具和设备进行展示,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操作。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船舶管系工作的具体过程和操作要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船舶管系工作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船舶管系工作的细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船舶管系工作场景。
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熟悉各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船舶管系工作的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在线讨论,拓宽知识面和交流经验。
结论: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和合作学习法的综合运用,结合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和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船舶管系工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船舶管系工人才。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包括船舶管路系统的概念、设计和生产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管路系统的基础知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和生产设计,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等内容。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船厂比较先进的管系设计和生产的方法、使用的设计软件和生产过程。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和船舶舾装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船舶设计、生产及航运系统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参考。
前言本书是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要求编写出版的。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船舶管路系统的生产约占造船总工时的12~15%,过去没有一本关于“船舶管路系统”的系统教材,各个高等职业学院都是采用内部教材和讲义来讲授的,市场上这样内容的参考书极少,给教学和设计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这次几所学校联合公开出版了“船舶管路系统”教材。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兼顾内河船舶和海洋运输船舶管路系统的特点,参照了新出版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系统地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和生产的相关知识,结合目前造船的新工艺和新手段编写的。
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第二章:船舶管路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船用管子的代号、管材、规格、特性和选用的一般原则,管径、壁厚的计算与质量检验,管路附件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介绍了船舶动力管系、船舶管系的功用、类型、原理、组成及管系的布置设计等。
第四章:船舶管系的生产设计,介绍了管系放样的基本知识,弯管参数的计算、机装生产设计、船装生产设计及管系放样的设计软件等;第五章: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介绍了管子弯制的方法、设备,管子的校对、管子的强度试验、管子的化学清洗与表面处理,船舶管路的安装与质量检验,管路的绝缘与油漆等。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武汉船院付锦云副教授编写,第三章由武汉船院彭维高级工程师编写,第四章由武汉船院王鸿舰讲师编写,第五章由南通交院徐向荣讲师编写。
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1. 简介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危险情况,导致人员伤亡和船舶损失的发生。
因此,在船舶运营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安全管理涉及安全思想、安全组织、安全监测、安全纪律、安全基础措施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和实践来完成,以实现对船员的安全教育和提升整艘船舶运营的安全水平。
本文主要是为船舶管理人员、船员提供一份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的参考。
同时,本文的设计将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和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课程设计目标为了帮助船员从根本上提高海上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船舶安全管理中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船员的安全参与度;3.学习有效的安全组织和管理措施;4.掌握应急处置的技能和方法;5.对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3.1 船舶安全管理的概述•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3.2 安全组织和管理•紧急救援组织和职责•船舶航海安全值班管理规定•船舶安全营运规范和管理要求•船舶维护计划和例行检查•船舶安全演习和培训3.3 安全监测和纪律•安全监测的方法和程序•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纪律•员工安全培训的安排和实施3.4 应急处置•船舶突发事故的应对措施•紧急情况下的船舶操纵和维护技能•现场指挥和调度的应急流程3.5 国际法规和标准•SOLAS公约规定和标准•《国际航行安全规则》(COLREGS)的相关内容•各种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4.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为主,学员在课程中需要完成相关的任务,实践操作,以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适应情况,因此,通过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船舶管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船舶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各类船舶的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船舶管理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3. 帮助学生了解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船舶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船舶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船舶管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管理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船舶管理工作中与团队成员有效配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船舶管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结合船舶管理学科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船舶基本知识:讲解船舶的结构、功能、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使学生了解船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学习船舶的构造、航海原理等基础知识。
2. 船舶管理法规与原则:介绍船舶管理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船舶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要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中关于船舶安全管理、海事法规等章节。
3. 船舶管理与环保:探讨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船舶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技术以及船舶环保法规等。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培养学生关注船舶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船舶基本知识(第1-2课时)- 船舶结构、功能与分类- 船舶主要性能参数2. 船舶管理法规与原则(第3-4课时)- 船舶安全管理国际公约、法律法规- 船舶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3. 船舶管理与环保(第5-6课时)- 船舶污染防治- 船舶节能减排技术- 船舶环保法规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船舶管理相关知识。
船舶专业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船舶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船舶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能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船舶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公式。
3. 学生能了解船舶动力系统、导航系统及安全设备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船舶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船舶设计。
2.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船舶三视图,并进行简要的尺寸标注。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船舶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船舶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树立投身于我国船舶事业的理想。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船舶设计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遵循工程伦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船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船舶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船舶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为未来从事船舶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船舶基本结构及功能:讲解船舶的船体结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使学生了解船舶的整体构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概述- 内容:船体结构、船用设备、船舶分类及特点2. 船舶设计原理:介绍船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浮力、稳性、阻力、推进等,使学生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设计基础- 内容:浮力原理、稳性计算、阻力与推进、船型设计3. 船舶动力系统与导航系统:讲解船舶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船舶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