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7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化学有机物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化学有机物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硫等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机物的分类:1. 烃:只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碳原子间只有单键相连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如乙烯;芳香烃是由苯环结构组成的化合物,如苯。
2. 卤代烃:烃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氟、氯、溴、碘)取代的化合物,如氯代甲烷。
3. 醇: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醇、乙醇。
4. 醛: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
5. 酮: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如丙酮。
6. 酸:具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酸。
7. 酯:由醇和酸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酯。
8. 脂肪酸:由长链碳酸组成的有机酸,如油酸。
9. 胺:含有氨基(-NH2)的有机化合物,如甲胺、乙胺。
10. 酰胺:酸和胺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酰胺。
有机物的性质和特点:1. 可燃性: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和二氧化碳。
2. 不溶于水:由于有机物的分子中通常含有非极性的碳碳键,使其与水分子难以形成氢键,因此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
3. 挥发性:由于有机物分子中通常含有较少的分子间力,使得有机物易挥发。
4. 氧化性:有机物中碳与氢的共价键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5. 缺乏导电性:由于有机物中大多数化合物的分子中电子云对称性较好,导致有机物为绝缘体,不导电。
有机物在人类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 燃料: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有机物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是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
2. 药物:许多药物都是有机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塑料:塑料是由有机物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电子产品等领域。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除了选择题,还有一道有机专题的填空题,所以要准确记忆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还要重视实验哦~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1. 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2. 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3. 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 密度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 升华性:萘、蒽7. 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什么叫有机和无机区别什么叫有机和无机区别?我认为:所谓有机物,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存在并且不断地进行着碳循环的物质。
也可以说,凡是参与到生物圈内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之中,能被人们感官所感知的一切物质,都称为有机物;同样,对于在细菌、真菌等非生命体内生活的有机物质来说,它们虽没有生命特征但仍属有机物。
至于无机物则通常是指天然矿石、岩石、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也许你会问,那生长在海底或湖泊里面的大量贝壳和珊瑚礁又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他们分布很广泛,人类已发现它们数十亿年了,它们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尽管如此,作为生物学家还是应该对它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毕竟要知道大海深处和五彩缤纷的陆地世界究竟有多少差异!“有机”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命的,事实上是不是只有植物才算得上有机的呢?事情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那要从两方面看起:首先,对于植物的种子而言,不论其是否经受住风吹雨打日晒火烤,它必须要有胚芽和胚根才算正式完成整个繁殖任务;除了前者外,后者更为重要,即使前者没有发育好,若具备强大的根系吸收养料,则同样也能形成新的个体。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仅仅由根、茎、叶构成的植株并不能算做真正的有机物。
那么按照我的理解,那些由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蛋白质就应该属于有机物范畴,它的定义应当是:在营养结构和代谢功能上与自然界中已存在的有机物具有共性的,就可归入这一类。
而“无机”则相反,像水、空气等,只需维持一般的平衡状态即可,它的生命力极弱,是最容易被替换掉的。
人类从小就在教室接触到的氧气也是“无机物”(氧气不包括氮气),医院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也是“无机物”……再举例来说明吧!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便属于无机物,它可以借助其他化学物质转化成另一种无机物。
有些工厂排放出的废气也属于无机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分解成另一种无机物。
食物中的有机物知识总结1.有机物:人们把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2.但是CO、CO2、H2CO3、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是无机物。
3.所以有机物一定含碳,但是含碳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4.有机物种类的繁多的原因是:因为碳的连接方式比较多。
碳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还可以与其他原子连接起来。
5.常见的有机物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CH4甲醇(工业酒精中的成分,有毒):CH3OH甲醛(新装修的房子或者新家具会散发出来的气味、水溶液是防腐剂):CH2O甲酸:CH2O2乙醇(酒精。
):C2H6O乙醛:C2H4O乙酸(醋酸):C2H4O2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我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能燃烧,大多数不溶于水。
8.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纤维素)、羊毛(蛋白质)、蚕丝(蛋白质)、天然橡胶、淀粉(糖类)。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9.人体的六大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10.人们获取有机物的方式。
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油脂:食用油、冰激凌、牛奶。
蛋白质:肉、蛋、奶、豆。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11.糖类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
(1)包括葡萄糖、淀粉、纤维素。
(2)葡萄糖:C6H12O6,,白色粉末,有甜味,能溶于水。
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单糖。
葡萄糖的生成(植物的光和作用,方程式):检验方法:向新制取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如果出现砖红色的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葡萄糖。
葡萄糖的作用: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的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写出方程式:(3)淀粉特点:一种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
烃复习一、有机物1、有机物的特点:①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我们知道,许多无机物是易溶于水的。
)②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而绝大多数无机物是不易燃烧的。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低。
④有机物所起的化学瓜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有的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还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2、有机物的分类:(按中学所学内容)饱和链烃(烷烃)链烃烯有饱和链烃炔烃环烷烃环烃芳香烃卤代烃羟基化合物(醇、酚) 有机物 烃的衍生物 醚羰化合物(醛、酮) 羧酸 酯单糖 糖类 二糖 多糖蛋白质 二、甲烷的性质和制法:1、 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 4电子式:H H :C :H H⋅⋅⋅⋅ 结构式:H|H C H |H --正四面体(二氯甲烷无同分异构体)2、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
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千焦气气点燃气气890O H CO O 2CH 2224++−−→−+(2)取代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 4光2Cl CH 3Cl 光2Cl CH 2Cl 2光2Cl CHCl 3光2Cl CCl 4均不溶于水常温下 气体 液体 液体 液体(3)高温裂解:2C150010004H 2)(C CH +−−−−→−︒-炭黑 222C 160015004H 3H C CH 2+−−−−→−︒-3、用途: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并可用来制取H2、炭黑、乙炔、氯仿、四氯化碳等。
4、甲烷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和加热:(2)反应原理: ↑+∆+4323CH CO Na CaONaOH COONa CH碱石灰中CaO 的作用:①吸收水分②使混和物疏松,利于甲烷逸出③稀释NaOH,防止高温下腐蚀玻璃。
生物高考知识点有机物检测:有机物检测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机物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有机物是由碳和氢所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通过对有机物进行检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
一、有机物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有机物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色素法、显色反应法、碘反应和气体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基于对有机物特定性质或化学反应进行观察。
1. 色素法:这是一种根据有机物的特定颜色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许多有机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有色的化合物,如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通过观察特定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有机物的存在。
2. 显色反应法:这是一种通过有机物与特定试剂发生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比如,蛋白质与尿素试剂发生反应后可以呈现紫色。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酶的检测。
3. 碘反应:碘反应是通过有机物与碘溶液发生反应而产生颜色变化,从而进行检测的方法。
淀粉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在碘溶液存在下呈现蓝色。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淀粉质。
4. 气体检测法:气体检测法是通过有机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气体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例如,呼吸过程中,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酚酞溶液变色来进行检测。
二、有机物检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有机物检测在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应用:1. 代谢研究: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有机物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有机物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比如,通过测量细胞内的葡萄糖含量,可以了解细胞中糖代谢的情况。
2. 蛋白质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之一,有机物检测在蛋白质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含量,可以了解蛋白质参与的生物过程和功能。
3. 植物学研究:有机物检测在植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和种类,可以了解植物的新陈代谢状态和环境适应能力。
4. 病理学研究:有机物检测在病理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有机物的四种主要类别是烷烃、烯烃、芳烃和醇。
烷烃是由仅含有碳和氢的直链或支链化合物组成的类别,比如甲烷(CH4)、乙烷(C2H6)等。
烯烃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比如乙烯(C2H4)、丙烯(C3H6)等。
芳烃是由苯环结构组成的化合物,比如苯(C6H6)、苯乙烯(C8H8)等。
醇是由羟基(-OH)官能团组成的化合物,比如甲醇(CH3OH)、乙醇(C2H5OH)等。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燃烧性、溶解性、挥发性、稳定性等。
燃烧性是指有机物可以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溶解性是指有机物可以在特定溶剂中溶解,比如乙醇可以在水中溶解。
挥发性是指有机物可以在室温下挥发,比如酒精。
稳定性是指有机物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保持其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比如烷烃比烯烃和芳烃更加稳定。
有机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烷烃的蒸馏、烯烃的裂解、芳烃的加氢和醇的酯化等。
烷烃的蒸馏是通过在高温下将石油馏分分离出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
烯烃的裂解是通过在高温下将烷烃分子打破成烯烃分子。
芳烃的加氢是通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芳烃中的双键饱和成烷烃。
醇的酯化是通过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醇与酸反应生成酯。
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作为燃料、溶剂、化学原料、药物、塑料等。
燃料是有机物的主要应用之一,比如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燃料来源。
溶剂是有机物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比如乙醇可以作为溶剂用于清洁和消毒。
化学原料是有机物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比如乙烯可以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
药物是有机物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比如阿司匹林和吗啉是常见的药物成分。
塑料是有机物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比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常见的塑料原料。
总的来说,有机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过特定的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出来,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和应用。
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
一、本讲主要围绕烷烃的性质和有机物“四同”的概念来讲解,现归纳如下:“(3)有机物结构和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CH2Cl2+Cl2CHCl3+HCl四氯甲烷(四氯化碳)3 烷烃: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通式、性质、命名(习惯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和是同一种物质,而不是同分异构体。
高考热点:烷烃这部分知识,考查重点是烃类物质的综合判断、有机物的相关计算;同分异构体这部分知识,考查重点是四同概念的分析判断。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根据测得的气体密度,计算该气态有机物的摩尔质量。
此类推。
现以C6H14为例,基本书写步骤如下:①将分子中全部碳原子连成直链作为母链C—C—C—C—C—C②从母链一端取下一个碳原子作为支链(即甲基),依次连在主链中心对称线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此时碳架有两种:不能连在①位和⑤位上,否则会使碳链变长,②位和④位等效,只能用一个,否则重复。
③从母链上取下两个碳原子作为一个支链(即乙基)或两个支链(即两个甲基)依次连在主链中心对称线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此时碳架结构有两种:②位或③位上不能连乙基,否则会使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使主链变长。
所以C 6H 14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
二、烷烃的要点点拨核心:烷烃的重点性质 1. 甲烷性质的分析:(1)燃烧反应: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纯度。
点燃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积)范围内时,遇火花发生爆炸。
(2)取代反应:CH 4与Cl 2反应共有哪几种产物?哪些是有机物?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共5种产物,其中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四种是有机物,HCl 是无机物。
虽然反应物的比例、反应的时间长短等因素会造成各种产物的比例不同,但很难出现全部生成某一种产物的现象。
中学常见有机物熔沸点及状态规律【熔沸点变化规律】:1.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时,醇或酸>卤代烃>烃。
原因:醇、羧酸是极性分子且分子间存在氢键,卤代烃是极性分子,烃是非极性分子。
2.同类物质之间,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多,熔沸点升高,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力增大。
3.当同类烃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少,熔沸点越高,原因是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间力增大。
4.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侧链距离越近,熔沸点越高,原因是距离越临近相当于支链越少。
5.同分异构体间,若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若形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降低。
【常温状态规律】:1.烃类:分子中碳原子数≤4时,常温下呈气态。
碳原子数≥5 均为液态或固态。
特殊情况只有新戊烷常温下是气态,但标况时为液态。
烷烃、烯烃、炔烃沸点、状态规律相似,因为:它们都是非极性分子,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所以规律相似。
2.卤代烃: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对沸点影响有限,其规律与烃类沸点对比,只要把F、Cl、Br、I原子分别看成1、2、3、4个C原子即可。
如:(1)一个F相当于1个C原子,即CH3F、C2H5F、C3H7F常温时为气态;C4H9F、C3H6F2常温时为液态。
思考:CH2=CHCH2F常温时为气态。
(2)一个Cl相当于2个C原子,即CH3Cl 、C2H5Cl 、CH2=CHCl 常温时为气态;C3H7Cl、C4H9Cl常温时为液态。
思考:CH2Cl2常温时为液态。
(3)一个Br相当于3个C原子,即CH3Br常温时为气态;C2H5Br、C3H7Br常温时为液态。
3.醚类和酯类:分子极性很弱,分子中1个O相当于1个C原子,即CH3OCH3(甲醚)、CH3OC2H5(甲乙醚)常温时为气态;C2H5OC2H5(乙醚)常温时为液态。
4.醇和羧酸类:分子极性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很大,熔沸点较高,均为液、固态。
5.醛类:分子极性较强,但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比醇、羧酸低,其中甲醛常温时气态,其余醛类为液或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