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泸州港的发展有极其重大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内陆开放背景下泸州市区域功能角色再认识发布时间:2021-05-19T16:02:27.07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作者:黄缘罡王钰张敏[导读] 泸州市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是川滇黔结合地区中心城市,在内陆开放战略下,需要对泸州在区域中功能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认识。
黄缘罡王钰张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401120摘要:泸州市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是川滇黔结合地区中心城市,在内陆开放战略下,需要对泸州在区域中功能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认识。
通过分析泸州现状发展基础和呈现的特征,进而明确泸州市的区域功能。
分析发现:泸州市产业发展在生态文明下并不适宜港口工业的大发展方向;现有口岸的产业配套功能高于对外贸易功能,开放性不足;在区域中航运地位不够突出,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而,泸州的功能定位更适合作为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市的补充角色,同时重点向南发展,辐射乌蒙山区广大腹地,作为省际服务中心角色。
关键词:内陆开放;区域功能;泸州市1 引言80年代初,我国在东部沿海率先确立了开放政策,使得东部沿海省市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与内陆各省份,尤其是与西部各省间的差异不断拉大[1]。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内陆地区振兴,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中部等战略部署。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国内有关内陆开放的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内陆开放模式[2-5],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探究与内陆地区发展途径[6-10],或是以某一省市实例分析其内陆开放建设[11-15]:例如学者王骏提出应立足于内陆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进行内陆开放模式创新,并从调整经济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整合全球要素等方面进行分析[2];学者张婷等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开放新模式面临的诸多困境,并提出应该从内陆贸易方式、引资方式、政府职能、区域合作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6]。
四川泸州调研报告一、背景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泸州市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成都平原东部,长江上游地区的交通要冲,是四川最早建立的工业城市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泸州的发展潜力、产业结构、旅游资源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二、发展潜力1. 地理位置优势泸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江经济带上,交通便利,可以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资源,发展水运产业。
同时,泸州还紧邻川南丘陵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利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2. 工业基础泸州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化工、机械、电力等行业。
以泸州老窖和泸州石化为代表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旅游资源泸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江口石窟、龙马潭、武陵山等。
这些景点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产业结构1. 主导产业泸州市的主导产业是酒业和石化工业。
泸州老窖是中国最大的白酒企业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泸州石化是中国石化化工产业的重要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2. 产业互补除了酒业和石化工业,泸州市还发展了机械制造、农业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与主导产业形成了产业互补效应。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泸州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旅游业发展泸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举办旅游节、推广旅游景点等方式,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问题与建议1. 产业结构单一泸州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酒业和石化工业来支撑经济发展。
为了降低风险,泸州市应加大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
2. 旅游业发展不均衡虽然旅游业发展迅猛,但景点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有些景点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待提升,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泸州市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旅游业的品质和竞争力。
根据泸州市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末,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这就需要泸州市在财政、土地、社会保障上向四大产业倾斜,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四大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尽快完成重大结构性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市现阶段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完善的对外交通,导致出现泸州经济被边缘化的危机。
如何依托泸州港,以水道、公路、铁路、航空四大通道为重点,完善交通网络,是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泸州港的升级、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等3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泸州进港铁路专用线、叙(永)大(村)铁路和隆(昌)黄(桶)铁路叙(永)织(金)段的完善、泸州航空港的扩容是关系泸州川南经济地位的重大交通规划。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全国普遍缺电的情况下,古蔺煤矸石电厂、叙永煤矸石电厂和泸州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应电网的组建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抓紧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促进重要能源项目的建设。
(三)放开新兴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现阶段,受制于财力和劳动力素质,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不具有优势,几乎没有特别明显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并且因为紧邻产业吸铁石重庆,其新兴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发展新兴产业显然是不明智的,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政策,以市场为主体,在税收和土地政策上适当的放开对新兴产业的束缚,让新兴产业自由发展。
在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再合适的时机介入,配合市场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中选取新的支柱产业。
在泸州十二五规划中,泸州市提出了成套工程施工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内坚决实行放开的政策,等待其成熟之后再介入。
(四)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我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影响之下,地方社会结构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工作探索G ONG ZOUTAN S UO为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部署,四川将加大水运发展和港口建设,建成“长江上游内河港口大省”、“中国西部水运强省”。
为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一大举措就是从过去的单港建设转变为港口群建设。
目前已列入规划建设的两大港口群,一是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以下简称泸宜乐港口群),二是广元南充港口群。
其中,泸宜乐港口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开发潜力巨大,许多岸段仍处于天然状态,是重点规划建设的港口群。
在泸宜乐港口群建设中,泸州港优势十分明显,其最大的优势是先行优势,在港口群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
要保持在整个四川省水运发展和港口建设中的先导地位,泸州必须抓住机遇,把握先机,超前发展,将先行优势转变为先发优势,将先发优势转变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同时,在积极建设好泸州内河港口、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的过程中,大力促进泸宜乐港口群的建设。
泸州港自古就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及连接长江中下游水上运输的重要口岸。
目前,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同时还是全省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拥有川江段2/3的航道。
境内拥有长江、沱江、赤水河等河流航道18条,总通航里程1000多公里,其中长江泸州段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的53%。
泸州港拥有大小泊位6多个,其中,可停靠千吨级以上船舶的泊位33个,货运一、认真认识泸州港在泸宜乐港口群建设中的先行优势(一)岸线开发的先行优势。
(二)港口及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先行优势。
充分发挥泸州港先行优势积极推进泸宜乐港口群建设□邓玲1019码头100多座,已建成一期年吞吐2.5万标箱、20万吨重件的直立式多用途国际集装箱码头一个,拥有超长途客运中心和四川省唯一的出海口岸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泸州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以来,有力地拉动了泸州经济发展。
据统计,200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017万吨,泸州港集装箱码头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吨大关,2003~2007年吞吐量由1655TEU 增长到52407TEU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发[2016]4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已经市第七届人民政府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29日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工业为快”要求,进一步厘清泸州制造业创新增效扩容路径,支撑实现全面小康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本行动方案期限为2016—2025年。
一、泸州制造业现状泸州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经过“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央属企业的内迁带动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集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加工、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一体的综合型制造业体系。
2015年,泸州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6.3亿元,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3.9%,成为支撑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部分行业在全国产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白酒产业方面,泸州是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拥有泸州老窖、四川郎酒两大中国白酒名酒品牌之花,全市规上白酒企业146户, 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0.1%、12.86%。
化工产业方面,泸州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城市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拥有泸天化等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级大型化工骨干企业。
江南新区未来泸州新的经济增长极2012年5月8日,泸州举行《江南新区概念规划》编制工作会。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江南新区概念规划》,响亮地提出了“五彩笔墨绘江南,再造一个新泸州”规划构想,在空间发展上形成产城一体、多城多园、景城辉映、城乡交融的现实图景。
而在产业构想上将构建世界级白酒产业,国家级油气化工、机械加工、休闲旅游产业,地区级仓储物流、商贸办公、服装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
泸州作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按照“…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的要求,在“把城市做大、把产业做强”思路的引领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创新思路,选取紧靠主城区、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规划建设江南新区。
泸州力争通过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组团的打造,辐射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发展,努力把江南新区打造成为全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1 泸州江南新区一带五园六组团长江穿境而过,江北岸为中心城区,江南岸一条经济带串起5个园区。
江南新区东起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西至纳溪泸州化工园区,北衔长江黄金水道,南以宜泸渝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为界,将纳溪、江阳区、合江整个江南沿岸连成一片。
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60万人。
区域内长江黄金水道蜿蜒而下,岸线总长约100公里,现有码头6处;有两条铁路线、两处铁路货运站、三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共同构筑了区域对外交通骨架;区内汇集了5大产业园区,建成面积已达17平方公里,有规模以上企业180户;汇集了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统筹城乡发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汇集了5处风景旅游点,自然生态风光良好。
“五彩笔墨绘江南,再造一个新泸州”,这其中的“五彩”即五个彩带:一是长江,二是产城大道,三是产业,四是城市建设,五是文化。
“五彩”间有机衔接,才能实现产城互动,“三化”联动,成为具有创新性的新区。
突出“产城一体”特色,江南新区将通过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组团的打造,辐射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示范区。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2•【字号】泸市府办发[2017]38号•【施行日期】2017.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泸市府办发[2017]3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市第八届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2日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泸州市旅游概述 (4)一、旅游综合区位概况 (4)二、旅游资源概况...................................................................... .. (5)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8)一、旅游业发展成就 (8)二、存在问题...................................................................... .. (11)第三章“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4)一、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14)二、新常态下的新挑战 (16)第四章总体思路...................................................................... .. (19)一、指导思想...................................................................... .. (19)二、发展战略...................................................................... .. (19)三、空间格局...................................................................... .. (21)四、发展目标...................................................................... .. (24)五、发展步骤...................................................................... .. (24)第五章重大任务...................................................................... . (31)一、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 (31)二、加速旅游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34)三、推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40)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46)五、加强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 (48)六、加强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5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54)一、环境现状...................................................................... .. (54)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4)三、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 (56)四、综合评述...................................................................... .. (58)第七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59)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59二、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61)附件:1. 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景区品牌创建计划表2. 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旅游交通项目实施计划表3. 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施计划表第一章泸州市旅游概述一、旅游综合区位概况泸州市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交界区域,是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泸州港的发展
有极其重大作用
纳溪民建赵中华
地处长江上游的“天府航运首港”泸州港,是四川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
自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泸州港将迎来弥足珍贵的战略发展机遇。
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重要形势、抓住这一机遇,主动融入到长江经济带建设,才能实现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带来一个“更快的泸州”发展。
泸州港位于泸州市,区位优势极其明显。
泸州市在四川的东南角上,地处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川滇黔渝四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是成渝经济区南部重要城市。
泸州港独特的区位条件和长江水运优势集合了现代航运中心的要素。
只有建立高效互连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才能将泸州港真正打造成为川滇黔航运中心。
2014年9月,国家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在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
2014年11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提出,将投资555亿元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四川境内功能,投资7407亿元推进铁路、公路、民航等综合立体交通。
实施意见提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建设成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泸州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一批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加快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快速通达。
泸州3条高速公路到重庆,2条高速公路到成都,1条高速公路到贵阳。
泸州的高速公路“一环七射”初步建成,预计到2020年左右,泸州将形成“两纵两横两联”的高速公路网布局。
已建内自宜铁路、内泸铁路川南城际铁路,成资泸城际铁路、泸遵铁路、渝昆高铁已规划,云龙机场将建成四川第三大机场。
2014年12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了《泸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泸州港发展战略研究》,把泸州港发展放在全国交通体系构建的战略地位。
泸州港进港大件路、泸州港铁路专用线全面延伸,泸州港将和"铁、公、水、空"综合交通枢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
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四川境内功能,加快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
重点实施长江宜宾至重庆川境段228公里航道整治工程,航道等级将由三级提升至二级,通航的1000吨级船舶也随之提高为3000吨级,与长江中下游通航级别相同。
泸州拥有长江岸线136公里,约占全省长江航道总里程的60%。
规划利用各类岸线约44.89公里,规划宜港岸线39.485公里,港口陆域地势平坦,是长江四川境内最适宜建设大型港口的区域,并具备布局建设大型临港产业的良好条件,在整个四川无可比拟,是四川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基础。
2014
年已建成的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2万标箱,占全省水运集装箱吞吐量的70%。
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已经全面竣工,现在,泸州港集装箱运输吞吐能力可达100万标箱/年。
以集装箱码头为龙头的泸州港还进一步通过纳福产城大道、泸合产城大道整合纳溪港、合江港,以港的发展带动沿江经济走廊带建设。
借助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泸州正在成为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的集聚地。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以泸州港为依托,突出“港城一体”特色,打造西部物资贸易集散基地和西南临港产业基地,实现以物流业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
截至目前,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功能齐全的航运物流中心和铁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物流中心、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泸州临港物流园等,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现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争取2016年创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在这珍贵的机遇下,首先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临港产业,稳定和支撑着泸州港货源;其次要加大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水陆交通枢纽,扩大辐射功能;其三加快泸州大件港建设,充分发挥泸州港功能;其四应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化泸州港发展的政策环境;其五泸州港通过一些大手笔合纵连横,优惠政策和完善的服务,扩大开放格局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