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9讲 乙醇和乙酸教师提升版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0
《乙醇和乙酸》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知道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4)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了解酯化反应实验的装置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该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乙醇、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来学习“(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程序和方法;(2)通过学习乙酸的性质,使学生体会利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4)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2.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3.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1.白日放歌须纵,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问青天。
3.借问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
(把酒相关的词语空出,由学生填写)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多媒体】杜康酒的由来多媒体录音: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泥土封住后,形成的。
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师:此时此刻你想起了哪些美妙的诗句?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乙醇和乙酸》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知道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4)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了解酯化反应实验的装置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该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建立乙醇、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来学习“(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程序和方法;(2)通过学习乙酸的性质,使学生体会利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4)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2.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3.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1.白日放歌须纵,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问青天。
3.借问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
(把酒相关的词语空出,由学生填写)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多媒体】杜康酒的由来多媒体录音: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泥土封住后,形成的。
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师:此时此刻你想起了哪些美妙的诗句?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难点: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而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易挥发,乙醇的官能团-OH是亲水基团,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本身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正是由于乙醇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水中溶解的碘或溴不能用乙2.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强弱预测乙酸是否具有酸性,并设计实验证明预测:方案一:向乙酸溶液中加石蕊方案二:镁片中加入乙酸溶液方案三:向乙酸溶液中加入CaCO3颗粒,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其是否浑浊。
方案四:向滴有石蕊的NaOH溶液中滴加乙酸方案五:向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乙酸提示:向乙酸溶液中加入CaCO3颗粒,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为CO2,这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0.5mL浓硫酸和2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示把装置连接好。
用小火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cm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
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
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的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
现象:结论:三、问题和讨论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提示:反复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乙醛更多,更易感知实验现象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Tanygugu—精彩日文晨读
有关身体部位惯用句大全二
◆腹:はら
◆腹が黒い「はらがくろい」:心眼儿坏
◆腹が太い「はらがふとい」:度量大
◆腹に一物「はらにいちもつ」:心怀叵测
◆腹を読む「はらをよむ」:猜测对方的心理
◆腹を抱える「はらをかかえる」:捧腹大笑
◆腹を切る/腹が痛む「はらをきる/はらがいたむ」:自掏腰包、切腹
◆腹にこしらえる「はらにこしらえる」:吃饱饭
◆腹を据える「はらをすえる」:下定决心、沉下心去
◆腹を召す「はらをめす」:有身份的人
◆腹を割る「はらをわる」:剖腹、推心置腹
◆腹が減る/腹が空く「はらがへる/はらがすく」:肚子饿
◆腹が張る「はらがはる」:肚子发胀
◆腹を下す/腹が下る「はらをくだす/はらがくだる」:拉肚子
◆腹を決める/腹を固める「はらをきめる/はらをかためる」:下决心、拿定主意◆腹が立つ「はらがたつ」:生气、发怒
◆腹に落ちる「はらにおちる」:领会、理解
◆腹がいっぱい「はらがいっぱい」:吃得饱饱的
◆腹がペコペコだ「はらがぺこぺこだ」:肚子饿瘪了
◆腹が見え透く「はらがみえすく」:看穿心计
◆腹が癒える「はらがいえる」:消气、解恨、息怒
◆腹ができる「はらができる」:吃饱;遇事不慌、有主见
◆腹の虫が治まらない「はらのむしがおさまらない」:恼怒、怒不可歇
◆腹が来た「はらがきた」:肚子饿
◆腹を括る「はらをくくる」:横下一条心
- 1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与乙酸》说课稿一、教材解析1. 教材内容概述《乙醇与乙酸》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的一章,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乙醇的结构、性质及制取方法;乙醇的酸碱性和乙酸的理论基础;乙酸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乙酸酸度和酸碱指示剂间的关系等。
2. 教学目标•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制取方法;•掌握乙醇的酸碱性及乙酸的理论基础;•了解乙酸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理解乙酸酸度与酸碱指示剂间的关系。
3.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制取方法;•乙醇的酸碱性和乙酸的理论基础;•乙酸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4. 教学难点•乙酸的应用;•乙酸酸度与酸碱指示剂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乙醇1.1 乙醇的结构和制取方法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糖类的发酵过程可以制得乙醇。
1.2 乙醇的性质乙醇是一种醇类有机化合物,具有醇的特性,如醇反应、酸碱性等。
在某些条件下,乙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或乙酸。
2. 乙酸2.1 乙酸的性质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是一种有机酸,是一种无色液体。
乙酸具有特殊的味道和刺激性气味。
乙酸在常温下易溶于水,呈酸性溶液。
2.2 乙酸的制取方法乙酸可以通过乙醇的氧化反应或部分氧化反应制得。
常见的制酸方法有乙醇脱水制酸法和乙醇氧化制酸法。
2.3 乙酸的应用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食品、医药、溶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乙酸及其盐类还是制备橡胶、合成染料、杀菌剂等的原料。
3. 乙酸酸度与酸碱指示剂间的关系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度可以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表示。
不同酸碱指示剂的酸度显示范围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了解乙酸酸度与酸碱指示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探究引导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乙醇与乙酸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乙醇与乙酸知识集结知识元乙醇知识讲解一、烃的衍生物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所含官能团—Cl—OH—NO2官能团的名称氯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二、乙醇1.物理性质注意:(1)除去乙醇中的水需加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
(2)饮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是工业乙醇不能用来配制饮用酒,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是有毒物质。
2.分子结构3.化学性质(1)与钠的反应①实验装置:②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③实验现象:钠粒开始沉于无水乙醇底部,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④检验产物: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⑤结论:有碱性物质及氢气生成,无CO2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①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灼烧过的铜丝表面由黑变红,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与强氧化剂反应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注意: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要把铜丝制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接触受热面积,增强实验效果。
9乙醇与乙酸【知识导图】【重难点精讲】一、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烃的衍生物(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常见烃的衍生物:如CH3Cl、CH3CH2OH、、CH3COOH等。
烃的衍生物并不一定是由烃经取代反应而成,如CH3CH2Cl可以由乙烯与HCl加成而得。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烯烃乙烯H2C===CH2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4.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1)认识一种有机物,可先从结构入手,分析其碳骨架和官能团,了解它所属的有机物类别;再结合这类有机物的一般性质,推测该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该有机物的用途。
(2)还可以根据有机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其在有机物转化(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3)与认识无机物类似,认识有机物也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各类有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的明显规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二、乙醇1、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
其分子式为C2H6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 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羟基(-OH)氢氧根(OH-)电子式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稳定性不稳定稳定相同点组成元素相同2、乙醇的性质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注:①通过生活中酒类的浓度可以证明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生活中酒类的浓度酒类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医用酒精工业酒精无水酒精浓度3-5%6-20%8-15%50-70%75%95%99.5%②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的方法:先在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制得无水酒精。
③通常用无水CuSO4(白色)检验是否含有水。
CuSO4+5H2O=CuSO4·5H2O(白色)(蓝色)2)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2C2H5OH+2Na→2C2H5ONa+H2↑实验现象:金属钠沉于无水乙醇底部,在钠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钠粒消失,溶液为无色透明。
收集产生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有爆鸣声。
反应原理:该反应中,金属钠置换了羟基上的氢(即断氧氢键),说明-OH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
注:a.钠的密度(0.97g/cm3)小于水而大于乙醇,所以钠浮于水面而沉于乙醇底部。
b.钠与乙醇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说明乙醇羟基中的H不如水中的H活泼,乙醇比水更难电离,所以乙醇无酸性,是非电解质。
c.产物C2H5ONa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强碱NaOH。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e.乙醇与活泼金属(K、Mg、Al、Ca等)也能发生类似反应,置换出H2,如:2C2H5OH+Mg→(C2H5O)2Mg+H2↑。
f.实验室中,常用乙醇销毁散落的钠的小颗粒,不用水。
g.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0.5mol H2,该关系可延伸为1mol羟基(—OH)跟足量钠反应产生0.5mol H2。
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钠与水的反应钠与乙醇的反应钠的现象钠粒熔为闪亮的小球,快速浮游于水面,并迅速消失钠粒未熔化,沉于乙醇液体底部,并慢慢消失声的现象有嘶嘶的声音无任何声音气的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实验结论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低。
钠与水剧烈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反应生成氢气。
2Na+2H2O=2NaOH+H2↑,水分子中氢原子相对较活泼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
钠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2C2H5OH+2Na→2C2H5ONa+H2↑,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相对不活泼反应实质置换反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置换置换反应,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C2H6O+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A.实验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反应的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如下图)。
B.实验现象:灼烧至红热的铜丝离开火焰时变为黑色,插入无水乙醇中后又变为红色。
几次实验重复之后,试管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反应原理:以上两个方程式合并得:2C2H5OH+O22CH3CHO+2H2OC.实验结论:①铜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②乙醇被氧化成乙醛。
D.注事项:该反应进行时羟基上去一个氢,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去一个氢,脱下的两个氢与CuO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即反应断裂的是O-H键和C-H键。
③乙醇被KMnO4或者K2Cr2O7氧化A.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CH3CH2OH+4KMnO4+6H2SO4=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B.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就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仪器,当其遇到乙醇时橙色变为绿色,由此反应可以判定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2Cr2O7+3CH3CH2OH+8H2SO4=2Cr2(SO4)3+3CH3COOH+2K2SO4+11H2O橙色绿色3、乙醇的用途和安全问题A.乙醇的用途:作燃料、有机溶剂、消毒剂(医用75%的酒精)、酿酒、化工原料等。
B.酒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危害,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酒精的溶解性制造假酒;由于饮酒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化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利或弊,关键是正确看待,科学合理利用。
4、乙醇的制法三、乙酸1、乙酸的结构注意:a.是一个整体,具备特有的性质;b.羧酸的结构特征:烃基直接和羧基相连接的化合物。
2、乙酸的性质1)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普通的食醋中含3%~5%(质量分数)的乙酸。
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117.9℃,熔点为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因此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乙醇、四氯化碳等溶剂。
2)乙酸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乙酸在水中可以电离:CH3COOH CH3COO-+H+,为弱酸,酸性比HCl、H2SO4、HNO3等弱,比H2CO3、HClO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2CH3COOH→(CH3COO)2Ca+H2O④与碱反应:2CH3COOH+Cu(OH)2→(CH3COO)2Cu+2H2O(CH3COO)2Cu易溶于水⑤与盐反应:2CH3COOH+CO32-→2CH3COO-+CO2↑+H2O(2)酯化反应①酯化反应的定义: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②酯化反应的特点:③反应原理(以乙酸乙酯的生成为例):注意: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乙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二者结合成水,其他部分结合生成乙酸乙酯,所以酯化反应实质上也是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
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③实验:在大试管中加入2mL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mL浓硫酸和3mL 冰醋酸,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产生的蒸气通入到小试管内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实验现象】液面上有无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注意事项: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浓硫酸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以及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②注意配制混合溶液时试剂的加入顺序,化学药品加入试管中时一定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以防止液体飞溅。
通常做法是:乙醇→浓硫酸→乙酸(当然有时会先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浓硫酸)。
③弯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导气管在小试管内的位置(与碳酸钠溶液的关系):液面上,防止倒吸事故的发生。
④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和挥发出的乙酸,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二是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三是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
⑤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发生暴沸。
⑥实验中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3~5min,目的是:防止乙醇、乙酸过度挥发;提高反应速率;并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⑦闻乙酸乙酯的气味前,要先振荡试管,让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被Na2CO3饱和溶液吸收,防止乙醇、乙酸的气味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⑧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溶液。
3、羧酸羟基、水羟基、醇羟基的性质比较羟基类型CH3CO-O-H H-O-H CH3CH2-O-H跟钾、钙、钠反应状况特快速反应快速反应缓慢反应跟锌、铁反应状况较快反应常温下不反应不反应跟氢氧化钠反应状况快速反应不反应不反应跟碳酸氢钠反应状况快速反应不反应不反应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状况快速反应不反应不反应结论:羟基的活泼性关系:羧酸(-OH)>水(-OH)>醇(-OH)4、乙酸以及其酯的重要用途乙酸是重要的调味品,工业生产中用来合成大量的酯类物质和其他重要化工产品。
主要用于醋酸乙酯、醋酐、醋酸纤维、醋酸酯和金属醋酸盐等,也用作农药、医药和染料等工业的溶剂和原料,在药品制造、织物印染和橡胶工业中都有广泛用途。
食用冰醋酸可作酸味剂、增香剂,用于调饮料、罐头等。
乙酸乙酯主要用来做油漆、指甲油的溶剂,生活中也将其作为香精加入到食品和饮料中。
5.酯类1)酯的定义: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COOR′,其结构简式为,其中R′为烃基,官能团为。
2)物理性质:酯类物质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比水小。
3)酯的命名:酯的命名主要看形成酯的羧酸和醇。
由于酯化反应的原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酯基左侧连接脱了羟基的羧酸的剩余部分,酯基右侧连接脱了氢的醇的剩余部分,然后依据形成的物质可以命名为某酸某酯。
例如:甲酸和乙醇生成的酯叫做甲酸乙酯。
4)酯的用途:(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等。
5)酯的代表物——乙酸乙酯(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C 4H8O2 CH3COOCH2CH3或CH3COOC2H5酯基()(2)物理性质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