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护理大专《医学心理学》自考第十一章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医疗招聘考试医学心理学资料: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如今在后“疫”时代,医患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和谐的状态。
因为有媒体做医患沟通的中介,让普通人看见了那些默默付出的和病毒赛跑的医护人员,让普通人听见了那些在抗疫前线医护人员赤诚的内心。
当然,平日的医护人员也一样默默付出值得尊重,却为什么会有令人紧张的医患关系存在呢?这就要提到沟通了,医患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方是帮助者,一方是急需帮助者,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境,但相同的目的是维护患者健康。
究竟该如何沟通,才能真正有效的交流信息和善意,这里面的方法与技巧,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患者的病情有轻重,所以我们有不同模式的医患关系。
第一种模式是主动-被动型。
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比如患者神志不清、休克、痴呆或患有某些精神疾病。
对于此类患者,在医患关系中,我们医护人员属于主动或支配地位,而病人则是完全被动的。
在此类情景中,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将患者安排妥当。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为服务对象做什么。
第二种模式是指导-合作型。
适用于急性和外科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这时,我们医护的形象是一个指导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教会服务对象做什么。
第三种模式是共同参与型。
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
这个时期,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护理过程。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帮助服务对象自我恢复。
了解三种不同模式的医患关系,是为了掌握共性和个性。
针对相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或不同患者的相同病情阶段,我们医护是什么样的角色,该如何帮助患者,这是我们医护人员要明确的。
另外三种模式里,沟通都是交往的主要形式和方法,通过沟通,医患传递信息、交换意见。
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的沟通呢?我们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治疗性会谈,医患围绕与病人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沟通,共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开始-正式-结束。
医学心理学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目 录第一节 医患关系第二节 医患沟通第三节 我国的医患关系掌 握熟 悉了 解重 点 难 点 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等。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问题、成因、改善策略。
不同理论背景下紧张医患关系分析。
医患关系一、医患关系概述(一)医患角色1.医生角色、权利与义务(1)医生角色:医生是指在特定的医患关系中,掌握医疗卫生知识和医疗技能,直接从事疾病诊疗、进行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
(2)医生权利:①病情询问权;②疾病诊断权;③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权利;④对患者进行医学治疗的权利;⑤死亡判定权;⑥参与医学司法活动的权利;⑦从事医学研究和参与学术交流的权利;⑧继续教育的权利;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
(3)医生义务:①依法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义务;②医疗告知的义务;③紧急救治的义务;④为患者保密的义务;⑤健康教育的义务等。
一、医患关系概述(一)医患角色2. 患者角色、权利与义务(1)患者角色:患者是指患有疾病并且具有求医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患病会使个体进入一种患者角色,在心理和行为上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2)患者权利:①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②享受平等医疗服务待遇的权利;③免除或部分免除身体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④要求保守个人隐私的权利;⑤知情同意的权利;⑥自由选择的权利;⑦监督自身医疗护理权益实现的权利等。
(3)患者义务:①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的义务;②寻求有效治疗,认真遵循医嘱的义务;③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④按时、按数缴纳医疗费用的义务;⑤尊重医务人员的义务;⑥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等。
一、医患关系概述(二)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疗卫生活动中,医务人员为保障和促进患者健康而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来的特殊人际关系。
一、医患关系概述 (三)医患关系的重要性1.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2. 医患关系影响就医行为3. 医患关系影响遵医行为4.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手段(四)医患关系的特点一、医患关系概述目的指向性职业性信息不对称性多层次性动态性时限性 特点二、医患关系的类型(一)主动-被动型(active-passive mode)该模式是指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患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人的价值: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判断,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医患关系: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医事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的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人们在医学发展和保护人体健康的实践中各种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调整、确认、保护和发展各种医事法律关系和医药卫生秩序,是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医事法律关系: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依据医事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医事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反医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是护士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患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引起争议并按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
医患沟通是人们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多学科的综合学问,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人对自身的认知和觉醒。
医患沟通学的任务:确立新理念,构建新机制,实现新模式,培养新人才。
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对象:医者和患者及相关因素。
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医患沟通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现代医患关系的状况及成因;研究医患沟通的一般规律;研究医患沟通的分类规律。
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由于个人的需要和利己而产生的社会联系,也就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
医患关系如“人”字结构,互相支撑,形成一体。
医者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患者是医学和医者最好的助手,市场经济下,患者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患者的价值:1、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2、支持医学发展进步;3、帮助医者精业成长医者的价值:1、肩负救死扶伤责任;2、承担医学进步重任;3、厚载人类发展使命。
医学心理学重点: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基本模式
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整个临床工作中重中之重。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实际上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下面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基本模式分为一下三种:
主动-被动型:也可以称为支配-服从模式。
常用于神志不清、休克、痴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
在此类模式中医护人员属于主动或支配地位,而病人完全是被动的,此期特点为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治疗。
此时,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状态。
指导-合作型:此期医护人员常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此期特点为工作人员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主要适用于急性患者和外科手术后恢复期患者。
共同参与型:此期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的护理过程。
其特点为医护人员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
【例题】男性,75岁,老生物学家,有多年糖尿病病史,但目前血糖控制尚好,无并发症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医生应与其建立何种医患关系:
A.主导-合作型
B.指导-合作型
C.主动-被动型
D.医患共同参与型
E.自主-帮助型
【答案】D。
解析: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有一点文化基础,应建立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以上就是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基本模式,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医疗考试研究院王楠。
第十一章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人际沟通最重要的形式是
A、目光沟通
B、言语沟通
C、姿势沟通
D、非言语沟通
2、对于多数慢性疾患的治疗,医患关系模式是
A、“被动—合作”型
B、“主动一被动”型
C、“指导一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3、医患关系的核心是
A、医生之间的关系
B、病人之间的关系
C、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D、患者与医院的关系
4、“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模式中,病人的作用是
A、接受者
B、服从的合作者
C、支配者
D、合作关系的参加者
5、医患关系的核心是
A、医生之间的关
B、病人之间的关系
C、医生和患者的关系
D、患者与医院的关系
6、“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模式中,病人的作用是
A、接受者
B、服从的合作者
C、支配者
D、合作关系的参加者
7、患者的依从性,又被称为
A、助医行为
B、求医行为
C、遵医行为
D、敬医行为
8、对于理疗期间的患者,一般适宜采用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指导—合作型
B、“共同参与”型
C、接近—疏远型
D、主动—被动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群体利益保护原则
B、功利原则
C、情境控制原则
D、交互原则
10、下列选项中,在医患沟通中,属于开放式问题的是( )
A、早饭吃了吗?
B、昨晚休息的好吗?
C、想下楼去散步吗?
D、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吗?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人际沟通的基础和前提的是( )
A.沟通技术
B.沟通手段
C.积极倾听
D.正确的态度
12、对于多数慢性疾患的治疗,应采取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
A.“共同参与”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被动—合作”型
13、在医患沟通中,更真切有效的方式是( )
A、非言语沟通方式
B、言语沟通方式
C、适当身体接触
D、保持目光接触
14、“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模式的原型是( )
A、父母—儿童
B、成人—成人
C、父母—婴儿
D、儿童—儿童
15.下列沟通方式中,属于人际沟通最重要的形式是()
A.目光沟通
B.言语沟通
C.姿势沟通
D.非言语沟通
16.“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模式中,医护人员的作用是()
A.帮助病人自助
B.要求病人自己想办法
C.为病人做某事
D.告诉病人做什么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医患交往
1、(2次)简述人际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简述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
2、(2次)简述人际沟通的作用。
3、简述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与两个水平。
4、简述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形式。
5、简述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6、举例说明当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A
2、C
3、C
4、4、D
5、C
6、D
7、C
8、A
9、A10、D11、D12、A13、A14、C15、B17、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医患交往:P109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人际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答:P202—203
2、简述人际沟通的作用。
答:P203
3、简述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与两个水平。
答:P209
4、简述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形式。
5、简述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答:P212—213
6、举例说明当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