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共读阅读指导课
- 格式:docx
- 大小:26.1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1.1 讲解民间故事的定义:民间故事是民间口头传承的故事,具有民间性、口头性、传承性等特点。
1.2 分析民间故事的特点:口头传承、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富含寓意等。
1.3 介绍民间故事的分类: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传统节日故事、民间笑话等。
第二章:民间故事的起源与发展2.1 讲解民间故事的起源:民间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现象、生产活动、社会制度等,创造了各种故事。
2.2 介绍民间故事的发展:民间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故事体系。
2.3 分析民间故事与历史、文化、民俗的关系:民间故事反映了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民间故事的重要价值3.1 讲解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民间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3.2 分析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3.3 介绍民间故事的娱乐价值:民间故事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第四章:民间故事的阅读方法4.1 讲解整体阅读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故事的内容、结构、风格等。
4.2 介绍细节阅读法: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故事中的细节,体会故事的魅力。
4.3 分析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民间故事之间的异同,提高阅读效果。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教学设计5.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5.2 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进行讲解、分析、讨论等。
5.3 制定教学策略:采用讲述、讨论、表演、创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民间故事的选择与处理6.1 讲解选择民间故事的标准:选择具有代表性、文化价值、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民间故事。
6.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适合阅读的民间故事类型。
6.3 介绍如何处理民间故事文本:对文本进行梳理、简化、改编等,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民间故事》,产生阅读图书的兴趣。
2.阅读精彩篇章,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读懂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懂得道理,了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阅读精彩篇章,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读懂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懂得道理,了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猜人物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听故事,猜人物。
她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田螺精,心地善良,见孤儿谢端在田里辛苦劳作,便悄悄帮他烧火做饭。
后来,她与谢端成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田螺姑娘) 他为人老实厚道,但有些木讷,在临别时,没能听出祝英台的多次暗示。
由于错过去祝家庄提亲的时间,他得知祝英台将要嫁人的消息后,抑郁而死。
(梁山伯)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经常用智慧惩治那些有钱有势,却为人刻薄的大老爷。
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是一头小毛驴。
(阿凡提)2.这些人物都非常有特色,他们都来自同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二、读目录,聊故事1.这本《中国民间故事》总共收录了34篇。
阅读目录,有哪些篇目,你很熟悉?有哪些篇目,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哪些是我们你没想到的?2.对照目录,出示文中插图2-3幅,说说熟悉的人物、故事、篇目名称。
请同学们翻开《中国民间故事》目录页。
老师出示插图,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能迅速猜出人物、故事、篇名。
(1)出示“九色鹿”插图,看图,猜篇名。
(学生联结单元学习、目录提示,预设:《九色鹿》)(2)出示“花木兰”插图,观察画面,猜故事。
(学生根据画面提示、联结熟悉的“花木兰”故事,预设:《花木兰》)(3)出示“哪吒闹海”插图,观察画面,猜故事。
(预设:《哪吒脑海》)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民间故事,还有许多生动、迷人的民间故事,比如《老虎怕漏》,你读过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教案《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帕斯卡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指名读,齐读)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2.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新书:(出示:《中国民间故事》)。
二、指导阅读1.读封面。
(出示《中国民间故事》)从封面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这本书是教育部推荐读物,是众多知名作家、教育专家联袂推荐的读本。
2.读封二。
在封二上,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这本书的息,比如书的出版社、责任编辑、印刷版次、整本书的字数等等。
这本书有250千字,也就是说,大家读完这本书就有了25万字的阅读量,离我们五六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阅读量又进了一步。
3.阅读封底。
封底摘录了著名作家和教育专家推荐的文字。
孩子们,自己读吧。
4.阅读彩页。
这本书的前几页有几幅彩色插图。
你看到了哪些故事?5.读目录。
这本《中国民间故事》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慢慢的品读。
先来看看目录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民间故事的题目都是“谁干什么”看到题目就大概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有些是传说中的神仙,还有是动物。
)6.阅读内容。
共同阅读:目录中那么多的故事一定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你,快告诉大家吧!(师把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故事名字书写在黑板上)我们这节课就挑选多数人想阅读的故事一起读。
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书中相应位置勾画批注、写下感受。
三、鼓励读书。
你知道怎么通过刚才的阅读来读《书名好123》这本书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对于好的单词和句子,不仅可以好好读,还可以——摘抄,做读书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加入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思考。
这些故事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纯朴情感。
它们歌颂了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争斗;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讴歌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憎恨。
中国民间故事塑造出一批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XXX,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追求自由爱情的祝英台,不贪图富贵,聪明的XXX等等。
这些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节猜测人物,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2.试读故事,初步感知其中神奇的想象;3.通过阅读单个故事进行故事阅读对比,归纳阅读整本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猜人物1.引导学生进行猜人物游戏,听故事后猜测人物身份。
例如:田螺姑娘、XXX、XXX等。
2.这些人物都来自同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
二、揭示题目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题目,发现故事通常不长,分为多个故事。
2.学生发现故事多以人物名字来命名。
三、分享故事1.阅读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2.学生分享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学生评价故事中人物的正反面。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神奇想象和丰富内涵,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议论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比如长城怎么可能被哭倒呢?在阅读民间故事时,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神奇的情节和故事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自己制作阅读框架,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开始整本书的阅读。
最后,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个故事,激发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走进民间故事。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个故事,激发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故事1.我们的祖国,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悠悠长河中击打了无数的文化浪花。
中国的民间故事就是这一朵朵的美丽的浪花。
它们来自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一些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
有的学者就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合成了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
(出示该书,放大封面)2.《中国民间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本社),作者是李建树、孙侃。
就是这两位作者收集整理了这些故事。
你看过哪些民间故事?3.通过孩子们说到的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里面的人物却多是真有其人,是由人民群众创作出来的,这些故事中都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祈愿和对英雄的崇敬。
在这本书中有我们熟悉的《牛郎与织女》、《白蛇传》等故事,也有讲述少数民族英雄的《猎人海力布》、《火把英雄扎卡》等表达对英雄崇敬的故事,更有讲述哲理的小故事,如《老虎和青蛙》、《布谷鸟和金色雀》等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中去吧!4.阅读故事前言。
5.了解书籍目录。
(二)阅读故事《仓颉造字》,观看动画《仓颉造字》,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三)分享故事1.初次阅读,了解梗概(1)动画片是怎样演的仓颉造字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2)故事中又是怎么描绘这一个过程的呢?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3)分享自己的发现(发现故事情节与动画片的不同)书中的描绘更加细致,更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中国民间故事》共读阅读指导课
内容简析: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想象丰富、趣味盎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深厚的民族情感。
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分级课外阅读青少版精选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公案故事编辑成书。
阅读此书可以从中学到勤劳、善良、勇敢、自信、乐观等优秀品质,也能看到贪婪、残忍、凶恶等丑陋现象。
学生阅读时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学会无
私和坚强。
阅读内容:《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类型。
2.向学生推荐《中国民间故事》,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明白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制定共读计划。
课前准备:
1.学生回顾读过的民间故事。
2.学生准备一本《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乐读民间故事:
1.识图片人物,忆“民间故事”。
出示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图片:嫦娥奔月、狼外婆、董永和七仙女、刘三姐。
2.介绍民间故事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
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
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
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下
来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想象丰富、趣味盎
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深厚的民族情感。
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荐读《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整本书特点。
1.明确共读任务,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2.读封面、腰封,了解到哪些信息?
(出版社,编者,名家的推荐,本书的可读之处)
3.翻开书,读序言、看目录。
(1)读序言,交流收获:圈点其中有价值的语句。
4.读目录,试填表格:“民间故事分类”
(1)PPT提供资料,了解民间故事的类型。
(PPT出示:民间故事可分五类: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公案故事)(2)学生初读目录,凭借阅读经验试分类,填表。
(3)交流表格,出示典型故事概要,简读故事,梳理民间故事的类故事型。
《梁山伯与祝英台》、《桃园三结义》、《花木兰》
《鲁班造伞》、《董永和七仙女》《包公审石头》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如:《白蛇传说》、《九色鹿》、《天书奇谭》
传奇故事:传奇故事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
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如:《苏武牧羊》、《桃园三结义》、《西门豹赠驴》生活故事: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花木兰》、《董永和七仙女》、《鲁班造伞》、才子佳人: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
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更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公案故事:公案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
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刘墉请客》《包公审石头》
三、共读一篇故事,指导阅读方法。
让我们打开书先来浏览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呢?咱们一起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读读好吗?《九色鹿》
1.读懂得故事内容。
填写阅读记录卡,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故事中人物评价。
交流人物性格特点,举例点评。
3.这个民间故事属于哪一个类型?为什么会在民间流传至今?
(《九色鹿》是神话传说类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高洁、善良,知恩图报的九色鹿,
也有贪婪、残忍、凶恶的人物形象。
老百姓中流传这样的故事,是有惩恶扬善的意
愿,教育人们知恩图报、不可贪婪。
)。
4.梳理阅读民间故事特点:梳理本故事中呈现出的民间故事的特点。
学生交流,PPT出示: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
而经久不衰。
(2)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达了人
们的美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的形式,内容既具有现实性,又充满幻想的色彩。
四、回顾整本书阅读方法、步骤,制定阅读计划
1.回顾阅读方法、步骤。
(步骤:把握内容,了解人物,感悟道理。
)
2.制定阅读计划:完成时间,两周。
3.阅读时间:每日阅读时间安排。
4.阅读形式:个人阅读+亲子共读+小组共读+阅读与影视作品对比。
5.按故事类型分阅读小组。
6.设计个人故事阅读卡。
五、课后延伸:
1.按自己的阅读计划进行整本书阅读。
2.两周后时行,阅读成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