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备课】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电子备课完整版可下载
- 格式:pdf
- 大小:23.80 KB
- 文档页数:5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部编版免费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部编版免费下载篇1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
(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2、讨论分析: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
(板书:大海沙滩)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识字与写字2.课文学习3.词语学习4.习作与口语交际5.课外阅读【教学重难点】1.识字与写字:生字的识别和书写,形近字的区分。
2.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3.词语学习:词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4.习作与口语交际:写作技巧的培养,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教学课时】共30课时,每周2课时。
【具体教学计划】第一周:1.第一课时:识字与写字学习生字,掌握字形、字义和书写方法。
练习形近字的区分。
2.第二课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秋天的雨》。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周:1.第三课时: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语含义。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2.第四课时:习作与口语交际讲解作文《我最喜欢的季节》。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三周:1.第五课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小石潭记》。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情感。
2.第六课时: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语含义。
进行词语连线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第四周:1.第七课时:习作与口语交际讲解作文《我的家乡》。
第五周:1.第八课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山行》。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情感。
2.第九课时: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语含义。
进行词语猜谜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第六周:1.第十课时:习作与口语交际讲解作文《我的老师》。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七周:1.第十一课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江南春》。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情感。
2.第十二课时: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语含义。
进行词语拼图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第八周:1.第十三课时:习作与口语交际讲解作文《我的朋友》。
第九周:1.第十四课时:课文学习讲解课文《静夜思》。
01教案背景与教学目标Chapter部编版教材特点01020304三年级上册语文内容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策略02单元教学计划与重难点突破Chapter第二单元主题为“金秋时节”,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等篇目,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一单元主题为“校园生活”,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等篇目,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主题为“童话世界”,包括《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篇目,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单元主题及篇目安排重点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汉字书写与识记词语理解与运用句子积累与仿写阅读方法与技巧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难点一生字词掌握不牢固。
解决方法:通过反复读写、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难点二阅读理解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提问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三写作表达能力欠缺。
解决方法: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加强写作指导和评价。
创意活动和作业设计活动一举办“校园朗读者”比赛,鼓励学生朗读优美文章,培养朗读兴趣和语感。
活动二开展“金秋诗会”活动,引导学生创作和朗诵与秋天有关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三组织“童话创作大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业设计结合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如生字词抄写、阅读理解题、仿写练习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03课文解读与课堂实施建议Chapter精选经典篇目,如《秋思》、《山行》等,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领略文学魅力。
分析篇目的文学特色、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探讨篇目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意蕴。
经典篇目深入解读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指导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稿)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词,读懂内容一、导入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傃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强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迪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適。
学生试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晨、线、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情况。
【提前备课】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电子备课完整版| 可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版 | 可下载
01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大青树下的小学热爱团结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