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概念和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 格式:pptx
- 大小:422.32 KB
- 文档页数:33
1急救:指为防止人或生物因急症造成死亡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急症:指针对人或生物急性发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各种创伤造成机体不适甚至生命威胁的急症。
3、急诊: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对急症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
4、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现场急救、转送病人、院内急诊等的独立5、急诊医学范畴:宏观上:或者说大体上包括现场急救,急症患者的输送、院内急救,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性毒物学和灾害医学。
微观上:或者说具体范围有复苏术、抗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等。
(1)各种急性病、上和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2)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3)灾害医学(4)急性毒物学和(5)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
四定:定品种、定位置、定数量、定专人管理。
掌握: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徒手心肺复苏。
6、心肺复苏(CPR):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代替自主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7、现场心肺复苏ABCD顺序:首先要准确判断呼吸、心跳、意识。
A、B、Breathing呼吸支持: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
注意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垫一层薄纱布、捏住鼻子、持续吹气一秒以上、吹气量500-600mlC、Circulation循环支持:持续不间断高质量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程度:成人4-5cm、儿童与婴儿胸廓的1/3-1/2,部位乳头连线正中水平,中断按压不超过10秒:按压通气比:单人救助30:2,双人救助:成人30:2、儿童15:2、新生儿:3:1.五个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患者呼吸颈静脉搏动。
D、Defibrillation电除颤:双相:120J-200J,单相:360J,不熟悉:200j。
位置:前电极:胸骨上部右侧锁骨下2-3肋间;侧电极:左下胸乳头左侧(左侧肋弓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8、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可摸到大动脉搏动(摸股动脉,不要摸颈动脉);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末梢循环改善,皮肤、口唇转红;可以测到血压;自主呼吸与神志恢复;导尿可见尿液不断滴出;心电图改善。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
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是自主心脏和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
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国内外急诊医学比较分析1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
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
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
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
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
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
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
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
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
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国内外急诊医学的比对及状况急诊医学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医学学科,在医疗体系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急诊医学的概念是通过接收急性突发疾病或创伤的患者,为他们提供及时、规范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以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本文将对国内外急诊医学的比对及状况进行分析。
一、国内急诊医学的概况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
2010年发布的中国急诊医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急诊科以及全球急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国家。
立足于我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医疗需求,中国把急诊医学服务作为国家战略,建立起完备的急诊医学体系和服务网络。
由此,国内急诊医学已经发展至全科医学范畴内,并所涉及的学科日益扩展。
在急诊医学体系中,急诊科不但承担了最广泛的急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也是急性中毒、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的救治中心,关键时刻为决策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急诊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提高急诊救治质量,提高急救速度,同时更好地和国际接轨等。
二、国外急诊医学的概况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急诊医学服务的发展,比中国发展要早得多。
作为急诊医学研究新兴领域的美国,它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和先进的急诊医学体系和庞大的急诊医学队伍。
在美国,医生在获得医学学位后,必须进行4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其中包括一年的急诊医学专业培训,同时美国的急诊医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也相当完善。
急诊医学在欧洲的发展也相当迅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有更为完备,更为高效的急诊医学服务,于是欧洲各国开始大力投入于急诊医学的发展。
欧洲的急诊医学系统是相当成熟的,同时,欧洲也是急诊医学领域前沿的科研机构的聚集地。
三、国内外急诊医学的比较1. 医疗资源的分配:急诊诊疗设备如心肺复苏、电除颤器、急诊内窥镜等,以及急诊药物等应急救治物资的配置标准和能力是两个地区最为耀眼的不同。
国内一些综合医院建设大力度较大,急诊内镜、药物使用、床位配置在逐年改善,但是缺少专科急诊与战略意义上的急救中心,导致效率低下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急诊医学科学科概况摘要:1.急诊医学科简介2.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历程3.急诊医学科的医疗服务体系4.急诊医学科的抢救设备与技术5.急诊医学科的荣誉与成就6.急诊医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急诊医学科是我国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主要负责处理紧急、危重的病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急救技能过硬的专业队伍。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医学科的概况、发展历程、医疗服务体系、抢救设备与技术、荣誉与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急诊医学科简介:急诊医学科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属于临床二级学科,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等功能于一体。
科室拥有留观病区与急诊ICU,年门诊量超过20 万人次。
医护人员队伍稳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历程:急诊医学科经过1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的管理能力、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以及科研水平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016 年成为无锡市临床重点专科。
同时,科室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抢救通道建立方面也成为区域中心。
急诊医学科的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科拥有健全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普通病房、卒中病房、创伤病房、急诊监护病房等。
科室的医疗服务覆盖了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需求。
急诊医学科的抢救设备与技术:急诊医学科拥有中央监护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持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RRT)、电子胃镜、电子支气管镜等多种抢救设备。
科室在心肺复苏、中毒救治、创伤救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急诊医学科的荣誉与成就:急诊医学科现为急诊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职业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江苏省急性中毒救治基地。
是南京医科大学急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作为江苏省急诊医学中心,科室年急诊患者就诊总量超过25 万人次。
绪论1.急诊医学概念: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3.院前急救技术指标:(1)院前急救时间:a.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救求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国际目标5-10分钟。
b. 现场抢救时间: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c. 转运时间: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2)院前急救效果: 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是评价急诊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会改善急救效果.(3)院前急救需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是衡量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
4.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5.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 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分秒必争立即抢救II 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 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 类: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1小时内给予急诊治疗V 类:非急诊患者: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6.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3)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4)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7.急诊“救人治病”原则:将抢救着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救人”,病情危重时,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
“治病”,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8.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1)危重复杂性: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F(多器官功能衰竭)2)时限紧迫性:在时间窗内早期实现目标治疗3)病机可逆性:早期有效4)综合相关性:有别于单一器官,跨多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5)处置简捷性:处理原则,及时、简洁、有效。
依照循证医学另一个版本:a.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b.侧重功能: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c.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d.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心肺脑复苏1、心脏骤停的概念: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2、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