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传染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迁移的增多,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卫生问题。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的学科,它通过调查和分析流行病学数据,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传染病分布、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广泛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通过研究人群和个体的特征,揭示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二、全球传染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1. 传染病种类和分布传染病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最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疟疾、肺结核、艾滋病和登革热等,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2. 传染病流行趋势全球传染病流行趋势呈现多样化特点。
有些传染病在疫苗和控制措施的推广下逐渐受控,例如天花;而另一些传染病则呈现出新的流行趋势,如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
此外,传染病的流行还受到环境、人口密度和卫生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3.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疫情调查、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案例对照研究等。
疫情调查通过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则通过追踪感染个体的流行病学信息,评估疾病的暴露因素和发病风险。
三、中国传染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1. 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目前,中国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感、肺结核、肠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
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南方地区更易爆发登革热,而北方地区则更容易出现流感疫情。
2. 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控制策略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的流行呈现出新的趋势。
政府部门加强了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实施了多项控制策略,包括提高疫苗接种率、改善卫生设施并加强公共卫生宣传等。
中国乡村医药一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辅海平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在学生群体中极易出现结核杆菌的传播,暴发学校聚集性疫情。
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问题是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均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造成较大风波舆论事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
2019年桐乡市某寄宿制学校的高三年级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现分析如下:1 疫情概况2019年2月3日,首例患者为310班某女生,18岁,因“咳嗽7天,发热3天”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肺结核(痰检阴性)。
两天后报告学校309班某男生,18岁,因“胸闷、胸腔积液”就诊于某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这两个班级相邻,位于同一教学楼,同一楼层。
市疾控中心与学校联系后,组织对接触者进行集中筛查,结果新发现3例,分别为310班1例(男,17岁,活动性肺结核),310班1例(女,18岁,菌阴肺结核),309班1例(女,18岁,结核性胸膜炎)。
学校共发生结核病5例,班级罹患率5.4%(5/92)。
2 处理2.1 病例处置 肺结核诊断按卫生行业标准(WS 288-2017),筛查及处置按《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2017年版)》要求,肺结核患者按规范休学。
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规范治疗后,出具休复学诊断证明,学校凭证明为学生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10105001)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艾科通信作者:辅海平,办理复学手续。
患者由所在辖区社区医生一对一进行肺结核个性化督导管理。
2.2 接触者筛查和处置 筛查方法:分批对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人型,TB-PPD)试验、X线胸片和痰检查(痰涂片、痰培养、基因检测Gene-Xpert)。
筛查范围:对306~310班全体师生(同一楼层)同时进行TB-PPD和X线(DR)筛查,其中310班全体师生、309班可疑症状者加做痰涂片及Gene-Xpert检测;对病例所在宿舍同一楼层的同学进行X线和PPD筛查。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病人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 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2.10血压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3. 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9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 临床资料3.1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 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口4.1.3.4 同住(1)有(2)无口4.1.3.5 护理(1)有(2)无口4.1.3.6 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范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7病人隔离(1)是(2)否口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10病人粪检情况时间结果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1.基本信息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地区编码:户籍:常住(01)、暂住(02)□□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门诊号:病案号:卡片号:患者姓名: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户口地址:(详填):省县(市)现住址:(详填):省县(市)区(乡镇)患者单位:联系电话: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腹泻天,每天次,有呕吐(1)、无呕吐(2)□发热:有(1)、无(2)□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临床分型:重(1)、中(2)、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参加聚餐:有(1)、无(2)□聚餐人数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人,带菌者人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报告单位:报告科室: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写作战一、调查表的获取与理解我确保获取了最新的、官方发布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此调查表是为了收集和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信息,以帮助卫生部门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我详细阅读并理解了调查表的每一项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疾病史、暴露史、接触者等信息。
二、准备工作1. 笔和记录本:用于记录重要信息;2. 相关疾病资料: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潜伏期等信息;3. 联系人列表:包括患者家属、医疗机构、社区负责人等;4.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确保在调查过程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三、调查过程1. 基本信息收集:我收集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流行病学分析非常重要。
2. 疾病史和症状:我详细询问了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史、疫苗接种情况以及目前的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暴露史和接触者:我询问了患者最近是否去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是否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
同时,我还记录了患者的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接触者信息。
4. 采样和检测: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后,我协助卫生部门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相关检测,以确定疾病的病原体。
5.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所有信息后,我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以帮助卫生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四、调查表的填写在调查过程中,我严格按照调查表的格式和要求,逐一填写各项内容。
我确保每一项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并且对于不确定的信息,我会进行核实。
在填写完毕后,我进行了两次审查,以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五、提交与跟进在填写完毕并审查无误后,我及时将调查表提交给卫生部门。
同时,我还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疾病的后续发展和防控情况,以便及时更新调查表中的信息。
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写过程中,我深知其重要性和严谨性,这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因此,我采取了细致入微的策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
1姓名:1。
2身份证号码:□□□□□□□□□□□□□□□□□□1.3性别:⑴男⑵女□1。
4年龄(岁):□□1。
5职业:1。
5。
1医院工作人员:□⑴医生⑵护士⑶护工⑷检验⑸行政管理人员⑹其他1.5。
2非医院工作者:□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离退人员⒂家务待业⒃其他1.6现居住地(详填): 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6。
1联系电话1。
7工作单位:1。
8户口所在地(详填):省市县(区) 乡(街道)村1。
9发病时间:年月日□□□□□□□□1。
10发病地点:省市县(区)1。
11初诊时间:年月日□□□□□□□□1.12初诊单位:1。
13初次诊断:⑴疑似非典⑵确诊非典⑶其它□1.14入院时间:年月日□□□□□□□□1.15所住医院名称:1.16住院号: □□□□□□□□1.17入院诊断:⑴疑似非典⑵确诊非典⑶其它□2。
临床表现:2。
1发热⑴有⑵无□2。
1.1体温(入院时)2.2咳嗽⑴有⑵无□2.3上呼吸道卡他症状⑴有⑵无□2.4胸闷⑴有⑵无□2.5呼吸困难⑴有⑵无□2。
6腹泻⑴有⑵无□3.临床及实验室检查: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mm33。
1。
1淋巴细胞计数:/mm33。
2胸部X线检查(最近一次检查结果)是否有阴影或网状改变:⑴是⑵否□3。
3血清学检测结果:3.3。
1第一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
3.2第二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
3。
3第三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
4病原学检测结果:⑴阴性⑵阳性□4.流行病学史调查:4。
1发病前2周有无外地旅行史:⑴有⑵无□4.2如果两周内无外出史,则是否到过医院⑴是⑵否□4.2。
1是否到过农贸市场⑴是⑵否□4。
2.2是否到过超市或商场⑴是⑵否□4.2.3有无外地人到家中⑴是⑵否□4。
3发病前2周是否与确诊非典病例或疑似非典病例接触:⑴是⑵否□注:1。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现场工作准备(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易感人群,并导致感染和发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可帮助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以及推断疫情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一、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疾病发生、传播和演变等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
该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来获取相关数据和样本。
下面我们以某地区流感的调查为例,介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1. 调查目的和背景流感作为一种常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开展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严重程度和高危人群,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2. 研究设计在某地区,我们拟对流感疫情进行调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
3. 样本选择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该地区的4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社区人口分布情况,我们在各个社区设立了调查点,方便居民进行调查。
4. 数据收集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基本信息、医疗史、流感症状等问题的问卷,并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进行调查。
调查员录入数据时,要确保准确无误,避免误码和漏码。
5. 数据分析收集完数据后,我们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流感的发病率和感染率、构建流感的流行曲线等,进而揭示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高危人群特征。
二、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是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可以揭示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疫情的发展趋势。
1. 流行病学指标计算在流行病学分析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指标来描述疫情的情况。
例如,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特定疾病的发病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感染率表示总感染人数与总暴露人数的比例等。
通过计算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能力。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1、一般情况:1.1姓名:年龄:性别:职业:1.2家庭住址及电话:单位住址及电话:2、临床症状2.1神志清楚:(1)是(2)否2.2发热:(1)有(2)无2.3皮肤粘膜:(1)出疹(2)黄染(3)结痂(4)出血(5)完好2.4淋巴结:2.5呼吸系统症状:2.5.1咳嗽:(1)有(2)无2.5.2咳痰:(1)有(2)无2.5.3咯血:(1)有(2)无2.5.4流涕:(1)有(2)无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2.6.1.1腹痛部位: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2.6.2腹泻:(1)是(2)否2.6.2.1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2.6.2.2一天大便次数:2.6.3呕吐:(1)有(2)无2.6.3.1呕吐内容物: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2.7泌尿系统症状:2.7.1肉眼血尿:(1)有(2)无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2.7.3肾区疼痛:(1)有(2)无2.7.4全身浮肿:(1)有(2)无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8.1头痛:(1)有(2)无2.8.2体征:2.9临床医生诊断:3、实验室检测:3.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淋巴;血小板3.2尿常规:3.3血生化:肝功;肾功3.4 X线检查:3.5血清学检测:4、流行病学调查: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下班→回家→看电视→睡觉):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2)无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1)有(2)无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2)无5、小结: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5.3开始隔离的时间: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
举例饮食状况个案调查表1。
姓名性别年龄(岁)患病:是、否2。
在下列的食谱中,您吃过或未吃过哪种食品?(吃过者在下列的食品中打“√",未吃过者,打“×”)食品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 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最喜欢吃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4. 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吃的最多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5. 就餐时,您是否发现有异味或变质的食品?有、无。
如发现有异味或变质食品,请列出该食品的名称①②③6。
对有异味的食品您是吃、未吃还是咀嚼时发现有异味而吐掉?(上述三种情况,您属于哪一种,请在上面打“√”来表示)一般情况资料收集表1.暴发点名称(地区或单位)2.暴发点总人口数,男人,女人3.人口构成(根据需要分年龄组)4.首例病人出现时间年月日,报告时间年月日,开始调查处理时间年月日5.截止到本次调查时已发生病例数人,死亡人6.发病升高时间月日,发病人数人7.本次暴发疫情分布情况7。
1 男人,女人7。
2 发病年龄(岁):成人人,儿童人7.3 病人的职业分布(根据本次暴发疫情情况而定)7。
4 疫情在本地区(或单位)的分布情况(哪些单位多?哪些单位少或没有?)7。
5 周围临近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疫情8.该地区(或单位)过去有无类似病例发生?有、无。
时间及发病人数食源性暴发疫情资料收集表1。
一般情况1。
1暴发地点1.2 宴请者(或户主)姓名1。
3 办席桌数1.4设宴起止时间1。
5设宴地点:露天、室内(餐馆) 1。
6 聚餐人数1。
7 来客波及范围个省个市(县)乡(镇或街道)个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或单位)1.8 聚餐者追踪调查人数,发病人数,其中病原确诊人数,临床确诊人数,死亡人数1.9 聚餐者中病原携带人数1。
10 密切接触人数,做相关病原或血清学检查人数,结果2。
食谱调查2。
1第一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2.2第二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2.3第三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3. 现场卫生状况3.1食品采购时间及种类3。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一、引言在当今世界上,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为题,探讨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染病调查,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述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受感染人群的研究,分析其人群特征及传播路径,以揭示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调查的重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感染源、易感人群以及传播动力学等。
三、调查设计与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查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计划制定,明确调查目标和范围。
调查方法包括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主要的调查方法之一,可以获取受访者的个人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病史相关信息。
四、调查数据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需要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以揭示流行病的传播模式和特征。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通过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患病比例等指标,描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而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则通过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推断传染病的传播规律。
五、调查结果应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可用于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传染病预防宣传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此外,调查结果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用于研究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和潜在风险。
六、案例分析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是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应用。
以某地传染病爆发为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感染源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毒,并确定了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
调查结果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的开发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七、结论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传染病传播规律、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
科学的调查设计、准确的数据分析以及合理的结果应用是确保调查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1、一般情况:1.1姓名:年龄:性别:职业:1.2家庭住址及电话:单位住址及电话:2、临床症状2.1神志清楚:(1)是(2)否2.2发热:(1)有(2)无2.3皮肤粘膜:(1)出疹(2)黄染(3)结痂(4)出血(5)完好2.4淋巴结:2.5呼吸系统症状:2.5.1咳嗽:(1)有(2)无2.5.2咳痰:(1)有(2)无2.5.3咯血:(1)有(2)无2.5.4流涕:(1)有(2)无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2.6.1.1腹痛部位: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2.6.2腹泻:(1)是(2)否2.6.2.1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2.6.2.2一天大便次数:2.6.3呕吐:(1)有(2)无2.6.3.1呕吐内容物: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2.7泌尿系统症状:2.7.1肉眼血尿:(1)有(2)无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2.7.3肾区疼痛:(1)有(2)无2.7.4全身浮肿:(1)有(2)无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8.1头痛:(1)有(2)无2.8.2体征:2.9临床医生诊断:3、实验室检测:3.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淋巴;血小板3.2尿常规:3.3血生化:肝功;肾功3.4 X线检查:3.5血清学检测:4、流行病学调查: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下班→回家→看电视→睡觉):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2)无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1)有(2)无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2)无5、小结: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5.3开始隔离的时间: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年龄:性别:职业:1.2家庭住址及电话:
单位住址及电话: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楚:(1)是(2)否
2.2发热:(1)有(2)无
2.3皮肤粘膜:(1)出疹(2)黄染(3)结
痂
(4)出血(5)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咳嗽:(1)有(2)无
2.5.2咳痰:(1)有(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流涕:(1)有(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
2.6消化系统症状:
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
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
2.6.2腹泻:(1)是(2)否
2.6.2.1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
2.6.2.2一天大便次数:
2.6.3呕吐:(1)有(2)无
2.6.
3.1呕吐内容物:
2.6.
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体征:
2.9临床医生诊断: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淋巴;
血小板
3.2尿常规:
3.3血生化:肝功;肾功
3.4 X线检查:
3.5血清学检测: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2)无
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下班→回家→看电视→睡觉):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
(2)无
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