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主题: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2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3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学习时间:2016年6月13日-6月19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四章,第2-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掌握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二、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马原第五章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点拨:本节与本学科第四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结合一起复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
考点40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1.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它包括对内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这也是概念为什么不加框)(回,这是判断)与奴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
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考点4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1.构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1)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和自由。
(2)法制: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3)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4)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电气0811 黄俊勇2008125018列宁在苏联建国伊始,依据马恩对资本主义制度罪恶根源的分析和对为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取消了商品、货币——这两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行其道的经济细胞,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战时共产主义使苏联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列宁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发掘并利用了其中的合理因素。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货币和交换,部分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他主张:在落后的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地摒弃资本主义,而应善于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用的东西。
新政策的实施,无疑是对对资本主义合理因素和进步因素的充分肯定,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这同样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一、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因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列宁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统治。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或国王、皇帝、天皇等)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000字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结合,强调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障。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私有制和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价格来调节资源和产出的分配。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普选和代议制,通过选举和议会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这种政治制度的主张是价值相对独立、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追求经济效益和政治自由的最大化。
其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是经济利益至上、竞争压倒一切,市场规则和价值观念成为主导。
这种意识形态认为,市场是自我调节的、效率最高的分配机制,具有最大的创造力和自由度,应该以此为基础来规划社会发展。
同时,竞争和利益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模式,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成为社会行为的普遍特征。
这种意识形态对大众文化、媒体和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形成了一种以商业为中心的文化和审美。
然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首先是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
其次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
此外,市场机制存在失灵和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和监管,但政府的权威和效率也面临困境和批评。
因此,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需要客观、分析和全面的视角,既要看到它的优点和成就,也要看到它的局限和挑战,探索未来社会的新型治理和理念。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和福祉服务。
马克思关于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来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运用国家政权控制和剥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思想上层建筑。
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上层建筑,它不仅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定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发展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然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矛盾在于其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解放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制度将不再是少数人利益的工具,而是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坚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服务。
2013544039 建筑学1班于沛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而推行的种种统治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官吏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决策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核心。
我们只能在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剖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解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才能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而建立起来的。
它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的日益加剧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
这首先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说“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也决定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无一例外地是资产阶级专政,但是,由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小史条件和同情的差异性,使得资产阶级的政体.即资产阶级政权的构成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法西斯制等。
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复杂性。
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政体,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体也能一再发生变化。
然而,“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是一个: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思想、道德现、哲学世界观相宗教世界观等各种理论形式,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
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不仅要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分析研究资产;阶缎的意识形态。
通过本周的学习,我对资本主义及其特点和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在其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受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保护,资本主义既受到其上层建筑经济层次的保护,也受到政治层次的保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工具。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支柱,政治制度的制定、权力的运用,都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利用手中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对外进行谈判、交易乃至战争,使社会生活被管控在统治阶级要求的范围内,而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这说明了其在运用各种政治手段和权力进行统治时,主要任务必然是使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受破坏和伤害。
因而,其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方面的进步性,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工具性质,纵然有民主选举之名,国家权力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无法摆脱其阶级、历史局限性,只是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形势而已。
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反映统治阶级要求的思想观念总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大多数人文社科理论学说,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思想贯彻其中。
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如今,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共同为巩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它也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一样局限于阶级性、历史性。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应该辩证看待。
资本主义不仅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了大量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了丰富的、以意识形态作为存在形式的精神成果,这些精神成果中,有许多文明进步的成分在,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理论观念,其对于推翻封建社会、反对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伪存真,加以借鉴参考并发扬为社会主义特色的思想观念。
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西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去对待它们,应该用"一分为二","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中XX取社会主义也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的,我们对资本主义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认识。
资本主义最开始的资本积累是用暴力的手段,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产生的,以“圈地运动”最为著名。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
但同时,资本主义鼓励私有制的产生,它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现在搞得市场经济,就是一种鼓励私有制存在的措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但总体上,中国还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中国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所以存在私有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种社会制度也有他不好的一面。
必然会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
因为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还只是国家机器里的“雇佣兵”,即使工人的工资挣得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高,即使向公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会得到高额的奖金,但是资本家还是会用“特斯拉”的方式榨取凝结在工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中的剩余价值。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的内在罪恶是不平等地分配上帝的赐福,社会主义的内在优越之处在于平等地分配困苦。
资本主义的罪恶根源并非是某个人或资本的本身,而恰恰是个人主义和私人掌握了资本。
只有回归公有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压迫和剥削才有可能被彻底地根治。
第七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它集中反映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 并在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1.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 阶级矛盾和冲突, 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政治设计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以及不同国家的民族性等, 都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
2.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是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
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阶级对抗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剥削阶级国家。
它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奴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 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剥削制度服务的, 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是资本家的国家。
恩格斯指出, 资本主义国家, “不管它的形式如何, 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 资本家的国家, 理想的总资本家。
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 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 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
”3.基本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国家的基本职能和活动方向。
资本主义国家同其他任何剥削阶级国家一样, 也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首先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 巩固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不受侵犯, 这是它主要的基本的政治职能。
其次, 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表现在: 一是保卫本国领土完整, 防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 以保证本国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七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等等。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等各种观念形式,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及政治特点,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要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必须进一步剖析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新变化。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1)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阶级矛盾和冲突,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政治设计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以及不同国家的民族性等,都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西方,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民主制堪称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猛烈抨击封建特权、天主教神学和神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等思想政治主张。
以托马斯、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代议制理论、分权理论、法制理论等等,基本上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框架。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王朝,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的天赋人权、有限政府、权力分立的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18世纪的法国,通过大革命以及后来的共和和帝制、复辟和反复辟的多次反复,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度,既吸收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也是美国工业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相妥协的结果。
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成为以后许多西方国家仿效的典型。
(2)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阶级对抗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剥削阶级国家。
它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奴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剥削制度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是资本家的国家。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
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
”(3)基本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国家的基本职能和活动方向。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镇压被剥削阶级,维护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对外职能则主要是保卫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并尽可能的对外实行侵略,以扩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还包括了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活动。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在手段上表现出多样化,例如,推行“国有化”,颁布“经济计划”调节国民经济,通过各种途径干预经济等。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镇压职能更多地披上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外衣,资产阶级通过思想影响和政治欺骗,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巩固自身的垄断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则由赤裸裸的军事力的争夺世界霸权,逐步转向了采用“新殖民主义”方式,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经济兼并”。
(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正规形式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民主制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国家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政体。
民主属于上层建筑,是一个政治范畴。
它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
列宁说,民主制也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也是一种国家。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既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国体又是政体,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这也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是一个,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
问题只是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机会主义者,常常混淆国体与政体,用议会民主制的形式掩盖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把资产阶级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是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自由民主国家,把资本主义世界美化为“自由世界”,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谎言和欺骗而已。
资产阶级民主制形式,就最高权力归属而论,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征是,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宪法,来限制国家元首即君主的权力。
国家元首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一个按血统原则世袭的君主。
君主立宪制又可以分为两种,即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元首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并且一般都明确规定元首职位有一定的任期。
民主共和制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总统制和议会制。
除民主制之外,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形式还出现过法西斯政治统治的形式。
(2)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实行议会制、分权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普选制等。
实行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首要特征。
资本主义议会制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公民(或国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若干议员所组成的、在形式上是一个具有公民(或国民)代表会议性质的会议体,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立法职能的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机关。
资产阶级议会表面上是“全民代表机关”、“全民代议机关”,似乎代表全民意志,但实际上,议会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不同利益的角斗场。
因为资产阶级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1)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公开地集中表达本阶级意志的权力机关;(2)通过分配代表和代议制的形式,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派别之间的利害关系;(3)用综合表达本阶级意志的立法机关与直接执行本阶级意志的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分工配合,相互制约;(4)用表面的民主的形式欺骗民众,或者调节、缓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可以从大多数议员的出身、历史、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得到说明,也可以从整个议会幕前幕后的活动得到说明。
通过选举,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般都采取分权制。
即资产阶级按照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组织国家机关,划分和行使国家权力。
所谓权力制衡,就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平衡。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分权制对于保证国家能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保证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有效的全面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它使资产阶级政府行动迟缓,权力分散,威望不高。
因此,当内外危机发生时,资产阶级就会抛弃这种形式,转而采取“内阁专权”或行政首脑独裁的形式,使资产阶级国家权力能够迅速而集中地采取行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政党政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政党往往围绕着政权开展活动,形成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这就是所谓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采取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各种不同形式,其中以两党制影响较大。
两党制是由阶级本质相同的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它表现为一党执政时,另一个党就成为反对党,自由地对执政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攻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党起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但是,无论两个党之间进行怎样的斗争,维护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的制度,它们“不是靠把政权经常保存在同样一些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
”[②它们都是以资产阶级作后台,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普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所谓普遍、平等和秘密的原则,选举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选举制度。
普选制名义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参政中的公民选举权的体现,似乎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谓公民参政的一种形式,但是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保持自己政权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所规定的选民和候选人资格,选区的划分与选票计算制度,以及竞选运动的过程,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特别是竞选运动,资产阶级各政党为了能够达到自己上台执政的政治目的,都会全力以赴,采取游说、利益诱导、暴力胁迫、宣传等方式拉选票,力求赢得选举胜利。
选举实际上是少数人包办,多数人观望;有钱人的游戏,“美元的民主”;往往是闹剧,又是丑剧。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竞选运动吹捧为“民主的橱窗”,但是我们透过这个窗口看到的却是西方国家选举闹剧中的金钱政治、政党操纵以及政治道德的堕落。
(3)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评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种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否定;是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最好的形式;它给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限的民主权利;在客观上和一定范围内,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操作层面上,其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说,也还是有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另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法律化方面比较完善,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资本主义民主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如果从内容和形式、原则和实践的关系来看,它又是非常虚伪的和狭隘的。
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来说,不论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说得多么娓娓动听,标榜是什么“全民的民主”、“一般民主”,但是实质上,是多数人的民主甚少,少数人的民主甚多。
资本主义民主是专供资产阶级剥削者少数人享有的民主。
资产阶级国家不论采用什么政体形式,其阶级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当资产阶级感到无产阶级的斗争危及到自己的统治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④](三)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二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民权利逐步扩大的趋势。
战后以来,西方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纷纷出现,公众和社会集团对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