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嗨,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物理中的运动。
别急,听我慢慢说,保证让你轻松搞懂。
运动,说白了,就是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
你坐在教室里,发现窗外的树在动,那是因为你在动,树却在原地,这就叫做相对运动。
1.1 运动与静止首先,运动和静止这两个概念很有趣。
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静止就是位置没变。
就像你坐在车里,车在路上跑,你感觉外面的风景在飞快地变化,而你自己坐在车里不动,这就是静止和运动的相对关系。
1.2 参考系说到运动,就不得不提参考系。
啥是参考系呢?就是你用来观察物体运动的那个背景。
如果你在火车上,看外面的风景,感觉一切在移动;但如果你站在站台上,看火车上的风景,感觉火车在动,站台上的风景没变。
其实,两种情况都是对的,只是参考系不同罢了。
2. 速度和加速度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还包括速度和加速度。
别急,我们一项一项地讲。
2.1 速度速度就像是你跑步时的快慢。
简单来说,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比如,你在操场上跑步,如果你跑得快,那速度就大;跑得慢,速度就小。
速度可以有快慢之分,还可以有方向,比如你向东跑,速度就是向东的速度。
2.2 加速度加速度呢,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举个例子,当你骑自行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骑行时,你的速度会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快慢就叫做加速度。
如果你骑得越来越快,说明你有加速度;反之,如果你骑得越来越慢,就是负加速度,简单来说就是减速了。
3. 描述运动的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描述这些运动。
其实,我们可以用图像、公式和文字三种方式来描述。
3.1 用图像描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图像。
想象一下,绘制一条线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比如,你画了一条曲线,表示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
这个图像告诉我们,小明的移动路径,以及他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
3.2 用公式描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用公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多种形式的运动,如微小粒子的运动等等。
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即:事先假设为静止的物体]。
2、参照物选择标准[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在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以方便研究为标准,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当同时研究多个物体运动时,应当选择同一个参照物,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引起混乱。
3、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1]、首先选择参照物;[2]、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来讲是否发生变化;[3]、作出判断: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相对参照物位置改变静止相对参照物位置不变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某物体选择参照物A是运动的,选择参照物B可能就是静止的,而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
这就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第二讲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 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判断标准: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五四运动B .太阳升上天空C.一杯开水变凉D.铁生锈了)例2. 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蜡烛燃烧B .电梯上升C.飞机的飞行D.正在下沉的潜艇)例3.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D.霜叶红于二月花知识点二参照物1.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右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呢?这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的参照物作为标准。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标准,认为汽车、乘客、司机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说运动得真快;司机以汽车为标准,认为乘客、自己和汽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没有做机械运动。
可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任意性原则:参照物的选定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为了方便地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而且可以不必说明。
若选取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来研究机械运动时,则必须作出说明。
例4.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应该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C 、一定要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例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名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例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边有小东西在游动着,飞行员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件事发生的条件是()A 、子弹静止在空中B 、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C 、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航向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快慢与飞机差不多D 、不能判定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右图,我们乘坐列车时,往往会用地面上的其他物体做标准,感觉我们的运动。
人教版物理教学辅导精品文档运动的描述—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重点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教法学法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
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
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总结)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
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好多种形式,例如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等.
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他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小练习: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座椅,房屋,树木为参照物,请说一说坐在
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初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概括物理学一直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自然科学,它的核心章节之一就是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改变位置或者运动方向而产生的现象。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初二物理教科书中第二节《运动》的知识,包括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坐标与向量、外力对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定义以及描述运动的方法。
首先,对于任何物体而言,运动是改变其位置或者运动方向的行为,所以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一种现象。
从更加细节的角度来看,运动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式:一种是直线运动,即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条直线轨道运动;另一种是曲线运动,即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条曲线轨道运动。
直线运动主要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则细分为匀加速曲线运动、变加速曲线运动以及匀减速曲线运动等。
其次,坐标是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的绝对参数,以其表达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坐标系有很多种,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随机坐标系等,而坐标变换则是将一种坐标系中的运动量向另一种坐标系中进行数学变换的过程,这种变换能够让我们更加精确地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此外,向量是表达物体在空间中运动方向的绝对参数。
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必然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方向,而向量就是表达这些方向的数学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动量等基本物理量,在运动学中,向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
此外,外力对物体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重力、气流、热力以及磁力等,外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如,受到气流的作用,机翼会发生偏航;受到磁力的作用,磁体会发生运动。
而有了外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物体的总体运动状态。
再次,运动也是一个概念性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物体在空间内不同时刻之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变化,也可以定义为物体不断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位置和运动方向的状态。
无论是什么样的定义,运动都是一种物质空间状态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1.1 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断地运动。
那么,什么是运动呢?简单来说,运动就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种位置的改变可以是沿着直线的,也可以是绕着某个点的。
当我们说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就是指它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当我们说一个物体在做曲线运动时,就是指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在发生改变。
二、1.2 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运动分为两类: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等。
这类运动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即速度始终保持恒定。
2.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例如,自行车在上坡时速度会变慢,下坡时速度会变快;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类运动的特点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三、2.1 牛顿第一定律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只要物体不受力,它就会一直处于原来的状态。
这个定律的意义非常深远。
它不仅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规律,还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这个定律也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施加外力。
只有这样,物体才会发生位移或者速度的变化。
四、2.2 牛顿第二定律除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而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小。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重要定律之一。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要点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二、重点解读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二、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例题2】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机械运动★ 2 2二参照物★★ 5 522三运动的相对性★★★ 4 4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
特点:①距离发生变化;或者②方向发生变化。
2.相对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叫。
特点:①速度大小(或距离);②运动的方向。
【例题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变式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面的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雪花纷飞B.冬去春来C.万物生长D.鸟语花香【例题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机械运动的是()A.列车奔驰 B.微小的灰尘满天飞扬C.在影剧院观看银幕上的画面 D.春风拂面【变式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二、参照物: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1)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运动或静止)可能不同;(4)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参照物的确定:(1)A相对于B:参照物是,研究的是的运动情况;(2)A看B:参照物是,研究的是的运动情况;4.知识拓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假设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将参照物的速度沿反方向减至0,同时被研究的物体的速度也同向减少一样多。
(1)A以5m/s的速度向东运动,B以8m/s的速度向东运动,则A相对于B以m/s向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鸟在空中飞翔、河水在流动、汽车在奔驰等。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方法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注意: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物体间距离或方位的变化)3、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看似不动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同时绕太阳公转。
例:1、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3、天上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判断的?4、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知识点2 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注意: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3、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_的。
例2、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a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b、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c、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定义: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描述——现象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1)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2)一旦被选定为参照物,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3)研究物体本身不能作参照物。
(4)不特别说明,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得对?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例1:在静止的公交车上,竖直向上跳,是可以________
例2:在匀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竖直向上跳,也是可以________
例3:小明和小红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红静止,小明向右匀速运动,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4:小明和小红沿着同一条直线匀速向右行驶,小明比小红速度快,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5:小明和小红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红静止,小明向左匀速运动,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6:小明和小红沿着同一条直线匀速向左驶,小明比小红速度快,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小明在奥运圣火传递的活动现场,拍到如图甲、乙、丙三张照片,其中甲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五星红旗,乙、丙是拍摄的火炬的图片.已知风为东风,则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乙火炬可能向西运动
B: 丙火炬不可能向东运动
C: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火炬可能是静止的
D:乙丙两火炬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赶月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比赛中,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竹排“游”是
以为参照物,青山的“走”是以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