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五脏相对五行_大杂烩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一、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二.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取定穴位时,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喘咳病等。
此穴位为人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三、天柱天柱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主治病征: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五十肩、、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
该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类疾病的中药首选穴之一。
指压法列举: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
操作:首先趴着,将肌肉放松。
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找到天柱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次,可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
四、足三里主治:急慢性胃肠炎、、、痢疾、、肠梗阻、肝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休克、等。
操作:(1)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
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
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
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五、天柱骨穴是指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七颈椎,以食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800次以上。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很好的止吐作用。
六、脾俞穴【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上按揉。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归类及动作要领(详尽版)中医推拿按摩手法的分类和动作要领,包括六种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
保健按摩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和有力,以达到深入的效果。
摩擦类手法主要包括五种手法:推法、抹法、摩法、擦法和搓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
要注意着力部位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法又分为拇指推、多指推、掌推和肘推。
抹法是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
要注意用力均匀、连续不断,缓和、灵活,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摩法是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
要注意肩、臂、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作环形的抚摩动作。
指摩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掌摩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摩法又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擦法是用手掌紧贴体表,稍用力下压作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
要注意直线往返,连续不断,压力均匀,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距离宜长。
擦法又分为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侧擦法)和掌擦法。
搓法是用双手捧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要注意用力对称,快搓慢移,灵活连贯,不宜用力过大。
挤压类手法包括七种手法:按、点、拨、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
要注意垂直按压,由轻到重,不宜用暴力,不宜突然放松,应慢慢减力。
点法是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
点法同按法,由按法演化而来,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
拨法是用指端、掌根或肘尖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拨动。
要注意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作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应带动肌腱、肌纤维一起滑动,力量仍然是由轻到重,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捏法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一定部位做对称性挤压。
按摩大全宝典(珍藏中医)准确找穴位的方法推拿的作用及特点推拿按摩常识保健按摩二十九法中医推拿让痛经走开常捶背能健身晚上捶背睡个好觉夫妻“性”福房事要按摩天热按揉两穴消除头昏随意按摩可致瘫痪呃逆的足部按摩牙痛的足部按摩法高血压的自我按摩治疗自我按摩治疗头痛按摩治疗女性常见疾病自我按摩治疗便秘自我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叩击类手法耳聋耳鸣每天给宝宝按摩20分钟让你的肠子做做操按摩防治冠心病腿足按摩七法延缓衰老按摩肾俞穴保护肾功能按摩赶跑“偏头疼”久坐伤腰按摩有方“揉走”落枕的偏方推拿按摩常识双腿无力的足部按摩脚部按摩治疗胆绞痛按摩治疗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中医按摩神奇指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按摩治疗按摩治疗痤疮中医的推拿按摩哪些人不宜做按摩“六”字按摩降压法腿抽筋的足部按摩法脚部运动按摩有利长寿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按摩的功效及禁忌如何掌握腹部按摩减肥法常做保健按摩有助老人长寿教您两招护肠保胃脚心按摩能够美容手臂酸麻的足部按摩法去除额纹按摩术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妙方女性常见病症的按摩疗法按摩足部治闭经按摩手部反射点可止痛推背法可治胃肠痉挛按压天枢穴治疗腹泻捏指疗法按摩手背治目眩敲打足三里腿脚不衰老补肾壮腰按摩法摩擦心窝止恶心按摩头皮治白发提动耳角治喉痛促进微循环的按摩手法除皱的按摩手法足底按摩巧治颈椎病肾虚阳痿自我按摩保健怎样迅速美足?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通过按摩可收紧小腹按摩的作用及原理按摩“三脖”健身防病按摩手足防治扁桃体炎摩擦尾骨可治痔疮按摩心俞穴治疗心肌炎按摩腋窝可健身捏拽十指可调节五脏六腑捏小拇指关节可通尿鼻部按摩防肺病咽喉炎的自我按摩疗法头皮按摩可保持健康按摩手掌防咳喘揉腹治溏便有奇效按摩胸腹有助消化揉腹按摩疗百疾家庭按摩治醉酒自我按摩治瘙痒自我按摩八法按摩缓解精神紧张按摩——治慢性肝炎的新途径自我按摩防腰痛自我按摩能健身消除大脑疲劳的自我按摩风湿腰痛的自我按摩法经穴按摩让你永葆青春经常摩脚心,健脑通神明推拿也要讲究手法头要多梳,面要常摩颈椎病的按摩效果如何女性保健功—揉腹揉腹有讲究按摩治胃痛按摩可治飞蚊症按摩法治疗美尼尔氏症按摩防治高血压简便有效的按摩进补“容光焕发”按摩法食膳摩腹保健法内关穴位通心经,止呕安神有奇功按揉拇指甲降低高血压搓法如何操作才正确?没事就多多按按头皮按摩治病不花钱,不用参桂与黄连坚持按摩保健操,到老神清眼不花按摩治疗中旋转复位“闪腰”简易疗法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足按摩程序经穴的名称并不是无意义的,古人定穴名时颇费苦心的,有的从它们的解剖部位来命名。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通过按摩手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多样,掌握基础的按摩手法很重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按摩手法。
——按摩的13种手法——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按压时逐渐用力。
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操作方法: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操作方法: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操作方法: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中医推拿如何通过推拿疗法缓解身体疲劳中医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按摩和揉捏身体特定穴位,以调整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疲劳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
推拿疗法作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身体疲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推拿如何通过推拿疗法缓解身体疲劳。
一、背穴推拿缓解肩颈疲劳肩颈疲劳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长时间的办公、学习或者长途驾车都可能导致肩颈酸胀疼痛。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按摩背部的特定穴位,缓解肩颈疲劳。
首先,坐于椅子上,双手自然垂放,用大拇指指腹从颈部开始,沿着脊柱两侧的腰窝下至骨盆处,以推拿手法轻力按摩。
可以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推拿,舒缓肩颈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二、足底推拿缓解全身疲劳中医强调足部是全身经络的反射区,足底推拿可以通过刺激足底穴位,调理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有效缓解全身疲劳。
可以使用按摩球或者滚轴进行足底按摩,重点按摩足底的太冲穴、涌泉穴、阴陵泉穴等。
每天坚持按摩15-20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脚部疲劳,缓解全身疲劳感。
三、头部推拿缓解头昏脑胀长时间用眼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的思考会导致头昏脑胀的感觉,中医推拿可以通过头部推拿缓解这种疲劳感。
首先,双手掌心自然放在太阳穴位置,用指腹旋转按摩太阳穴两侧约20次。
然后,双手十指交替用指腹按压头部后部15-20次。
可以每天进行几分钟的头部推拿,有助于舒缓头部疲劳,提神醒脑。
四、颈椎推拿缓解颈椎疲劳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用电子产品过度等都可能导致颈椎疲劳。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穴位,缓解颈椎疲劳。
可以使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由颈椎上侧起,顺着颈椎两侧骨线按摩至背部。
重点按摩风池穴、天柱穴和大椎穴等穴位。
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疲劳,减少颈部不适感。
总结:中医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通过按摩和揉捏身体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
在缓解身体疲劳方面,背穴推拿可以缓解肩颈疲劳,足底推拿可以缓解全身疲劳,头部推拿可以缓解头昏脑胀,颈椎推拿可以缓解颈椎疲劳。
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很多人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不惜花费重金买什么冬虫夏草,其实最简单的养生只需通过日常按摩就可达到。
那么推拿的手法有哪些?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一、手法总论(原文)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
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
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二、手法释义(原文)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
先摸其或为跌仆,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歧而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
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
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
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
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
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
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
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
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
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搓揉的动作。
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体经络⽳位按摩⼤全及图解!!!⼈体经络⼆千五百年前,中国诞⽣了第⼀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发现⼈体上有⼀些纵贯全⾝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发现这些⼤⼲线上有⼀些分枝,在分枝上⼜有更细⼩的分枝,古⼈称这些分枝为络脉, “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简和绵阳⽊⼈经络模型等出⼟⽂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的医疗⼿段:⼀个是灸法,⼀个是砭术(即⽤⽯头治病的⼀种医术),另⼀个就是导引术(⼀种古⽼的⽓功),⽽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们制成了⾦属针,称为微针,并⽤微针对经脉进⾏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中⼈体最重要的⽣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平衡阴阳、濡养筋⾻、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千多年前的,给现代⼈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的困难。
因此,从⽂献和实验等多个⽅⾯揭⽰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经络系统组成经络作为运⾏⽓⾎的通道,是以⼗⼆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个有机的整体。
⼗⼆经别,是⼗⼆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脉,沟通脏腑,加强表⾥经的联系。
⼗五络脉,是⼗⼆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前、后、侧三部的重要⽀脉,起沟通表⾥和渗灌⽓⾎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