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赖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读《英雄少年-----赖宁》
有感作文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英雄少年-----赖宁》的故事,非常感动。
赖宁和他的同学周伟、王海为了扑灭海子山的森林大火,光荣牺牲了。
他牺牲时,一只手抱住一棵小树,另一只手摸在大地上。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赖宁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会失去,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可是,这一年,赖宁也不过只有14岁。
我一定要向赖宁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扑灭森林大火。
想想我自己,比起赖宁,我做得很少。
在家里,我帮妈妈拖过地,晾了衣服。
但是,这根本不算什么,他为了保护森林而牺牲自己少年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他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向赖宁学习,他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读《英雄少年—赖宁》有
感
今天我读了《英雄少年—赖宁》这个故事,当我读完时,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那是1988年3月13日,八级狂风呼啸着,电线杆被吹倒了,引起了一场森林大火,赖宁和他的朋友英勇顽强地去扑灭森林大火。
后来,大火是扑灭了,赖宁却英勇地牺牲了……读到这里,我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当时。
小赖宁才十四岁,他为了保护森林牺牲了自己年少的生命,为了一片森林,为了一座青山,他牺牲了。
我非常佩服他的毅力和他的英勇顽强。
我虽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这件事却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以后一定会做出努力的。
我相信小赖宁的牺牲不会白白的牺牲的。
现在人们已经制定出了《森林保护法》。
希望人人都能严格遵守这法律。
自从森林保护法颁布以后,就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保护树木了。
一本书上曾记载过,一年要做一万三千五十亿双一次性筷子,这就意味着一万三千五十棵成年的大树被砍伐,现在人类需要氧气,需要氧气呀!。
赖宁英雄少年赖宁,英雄少年,1974--1988。
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向赖宁学习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
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
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
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
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
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
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赖宁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远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
他求知若渴的进行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
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
3次上山灭火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
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
1988年3月13日是个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
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
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敕宁英雄故事有座广场因一名14岁少年的名字而得名。
赖宁,这是在当地家喻户晓的救火少年的名字。
31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一直保留着对他的深切怀念。
赖宁XX年出生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从小就充满着一股子山里孩子那种冒险劲,山上的石头、野花、小动物,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对象。
在他的背包里,永远都会放进一把榔头,遇到奇异的石头,就会敲敲打打。
他曾说:“将来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上学后,赖宁和几个玩伴组成了“金龙探险队”,经常去山上探险寻宝,赖宁就是他们的“头儿”。
赖宁儿时的伙伴李林洲说:“赖宁课余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地质、生物、无线电、化学等都在看。
所以山上很多石头,他都认识,还带回来给同学看。
”由于石棉是火险区,每当发生山火,他们“金龙探险队”的队员都会主动上山去帮助大人灭火。
XX年XX月XX日,是石棉人不会忘记的日子。
当天下午3时左右,山上突然起火,县城周边的森林、卫星接收站和油库都面临巨大危险。
赖宁得知火情后,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就和生病在家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
”一下楼,赖宁就飞快地直奔火场,伙伴们也随后赶到。
大家在现场找了一些松枝灭火,但火势非常凶猛,赖宁和他的伙伴们只能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在众人的努力下,火被扑灭了,但当人们第二天上午发现赖宁时,赖宁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赖宁为保护国家财产勇敢救火英勇牺牲的事迹被广泛传扬。
XX年XX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赖宁为革命烈士;XX年XX月,共青X中央、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
水火无情,面对危险,内心都会有恐惧。
人们呼唤英雄,是因为希望在危机时刻,能有人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每逢节假日,来石棉县赖宁纪念馆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
馆内陈列着赖宁的照片,照片中赖宁的脸孔虽带着稚气,但神情坚毅,让人肃然起敬。
“赖宁身上有一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这种品德永不过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赖宁,我心中的榜样
赖宁,我心中的榜样当我看了《少年英雄赖宁》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赖宁那动人的事迹打动了。
赖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真令人敬佩和怜惜,十四岁是少年的黄金时间,可他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
1988年8月13日,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在四川省石林县海子,发生了一起大山火。
山火扑灭了,然而,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却倒下了,在他的遗体四周,冉冉的飘生着袅袅青烟,一向咆哮的大渡河,这时候也在低声呜咽,好像在哀悼这位少年英雄。
赖宁的牺牲,是祖国少了一位人才,妈妈少了一个好孩子,老师少了一位好学生,少年少了一位好朋友,天空却多了一颗耀眼的星星,教室里却多了一套空空的桌椅。
赖宁,安息吧,我们一定完成你的未完壮志,沿着你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青年榜样一一雷锋、赖宁、张海迪1963 年3 月5 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并把每年的3 月5 日定为“学雷锋日”。
一时间,“雷锋”成了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学习雷锋好榜样”唱遍大街小巷,有关雷锋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在雷锋22 年的青春岁月里,他对自己很吝啬,从不乱花一分钱;对别人却很慷慨,自己日积月累的200 元钱一部分支援了抚顺人民公社建设,一部分捐给了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为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他还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
在《雷锋日记》里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他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
1962 年8 月,雷锋因公殉职,留下了一张永远年轻的面孔和一种代代流传的奉献精神。
当于80 年代的孩子背着书包,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他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另一个烈火中的英雄形象,他就是赖宁。
1988 年3 月13 日,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初中学生赖宁,在石棉县海子山发生山林火灾时,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林,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14 岁。
1989 年5 月31 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在《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中,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
赖宁的同学曾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虽然你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和品质却如那不灭的火炬将永远燃烧如果说雷锋和赖宁是无畏地牺牲,那么张海迪就是顽强的活着,她是“活的”榜样。
张海迪5 岁时因患脊椎管瘤而高位截瘫,身体的2/3 失去知觉和功能。
就在这样状况下,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学英雄赖宁做“四好”少年小英雄赖宁从小就品学兼优,别看他只有十几岁,却有着远大的志向,希望长大后能当一个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他喜欢钻研,凡是遇到不懂或不会的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底,积极探索。
有一天,离他学校不远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山林火灾。
为了使国家财产不受到严重损失,赖宁和几个小伙伴很快冲到了山上去救火。
大人们都说:“你们太小了,这儿太危险了,赶快回去吧。
”可赖宁却不顾个人安危,仍旧坚持救火。
后来,他和几个小伙伴被人拉走后,又偷偷跑了回来,再次投入了救火中去,这一次,赖宁却再也没有走出来。
后来,赖宁被国家授予“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赖宁虽然死了,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和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英雄赖宁,做四好少年。
一、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同学们,我们有幸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年代,我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气魄、革命先烈的壮志、父母的渴望。
祖国的科学大地,要我们去耕耘。
沉睡在地的矿藏,要我们去开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我们去建设。
同学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远大理想。
望同学们,不要辜负祖国的希望、人民的重托。
现在立爱国壮志、学报国知识、练建国本领,将来去对祖国尽忠、对人民尽力,做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二、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勤,就是十分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做到天天到校,晴天雨天一个样;自觉学习,有人无人一个样;手不释卷,校内校外一个样。
争分夺秒读书。
奋,就是多动脑,勤思考。
做到:预习时,质疑问难;听讲时,聚精会神;作业时,独立思考,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望同志学,在老师的辅导下,做一名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三、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1.在家孝敬父母,做个好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做子女孝敬父母,是对父母回报养育之恩,应该又应该!2.在学校尊敬老师,做个好学生。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的成长,常年身居斗室,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业务,精心批改作业,确保你们在思想方面不出危险品,知识方面不出次品,体质方面不出废品。
赖宁英雄事迹篇一:(崇尚品德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_少年英雄赖宁滚滚的大渡河畔,巍巍的横断山下,安葬着一位为扑灭山林大火而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他就是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学生赖宁。
1988年3月13日,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大片国有森林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他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
高达二三十米的火苗,狂烧猛跃。
然而,赖宁被强行拉上车送下山。
在车上,有个同学遗憾地说:“咳,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了。
”赖宁却风趣地说:“那我们再向火山行!”一车人都笑了。
赖宁看到山问的火势越来越猛。
“我要下去,我要下去!”赖宁跳下了车,手拿松枝,又一次迎战烈火。
大山上的狂风左一股,右一股,撩拨得火团东奔西突。
赖宁被大火截住了退路。
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国有森林保住了。
14日上午,人们在昨晚火势最凶猛的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他,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搁在山坡上,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赖宁虽然牺牲了,但是赖宁精神,像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永不熄灭。
小赖宁为扑灭山林大火而英勇牺牲了。
他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烈火夺走了他含苞待放的生命,而在于烈火映照出他高尚而真诚的心灵,他实践了少先队队礼的象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要学习他,就要像他一样,永不服输,磨炼坚强的意志;像他一样,关心社会,关心人民,关心集体;像他一样,当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勇敢维护人民的利益。
篇二:赖宁的故事)赖宁的故事赖宁(1973-1988)英雄少年,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缔造者”、“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1978-1988),中国少年先锋队小缔造者,中国少工委小主任。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少先队小主席和优秀少先队员。
读《少年英雄赖宁》有感 (2)
《少年英雄赖宁》是一本充满励志意义的书,读来令人感到鼓舞。
赖宁是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他凭着自己的勤奋精进和勇气,从一个普通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英雄。
他把他的努力都用在了追求理想的路上,他为自己未来的夙愿走好了一步一步的路。
读了这本书,我对赖宁的故事受到很大的鼓舞。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怀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前行,直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从未上当受骗,他只想着如何打败敌人,而不是逃避。
他遇到挫折时,也没有放弃自己,反而更加拼尽全力去挑战困难,最终达成了他的目标。
读到赖宁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
我们也应该努力奋斗,坚持自己的目标,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把最大的努力都投入到追求理想的路上。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成就,实现梦想。
总之,《少年英雄赖宁》是一本充满励志意义的书,我深深受到了赖宁的精神的鼓舞,让我懂得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不轻易放弃,勇敢面对挫折,不断探索,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理想。
英雄少年赖宁事迹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赖宁,英雄少年,1974--1988。
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
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赖宁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小学毕业后,赖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赖宁事迹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
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
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
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
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
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
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赖宁壮烈牺牲大火终于扑灭了。
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
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
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小英雄赖宁事迹赖宁3次上山灭火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
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
1988年3月13日是个星期天。
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
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
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写完作业,和有病卧床休息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
"妈妈特意嘱咐:"外面风大,别走远了!" 下了楼,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
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少年英雄赖宁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三(3)班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和大家一起怀念我们的少年英雄赖宁。
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在用自己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激励自己,用纯真对祖国母亲的忠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着耀眼的光彩,40多年来涌现出来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英雄。
少年英雄赖宁就是这其中的一名。
赖宁是四川省石棉县中学的一名初中学生。
石棉县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几十年来流传下的动人故事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深深地影响着赖宁的成长,他决心踏着红军的足迹,继承前辈的精神,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他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和读着潘冬子的故事,黄继光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李四光的故事,渴望象他们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深入开展的学习雷锋活动,又使这个有志少年决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向着光辉的顶点攀登。
他与几个同学一道组成学雷锋小组,除了做好人好事为别人排忧解难,还作了一条规定: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在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的时候,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参加抢救。
就是在这样的一片沃土之中,一名优秀的少年英雄成长起来!
1988年3月13日,一个星期日的下午,赖宁写完作业向楼下走去,一眼望见冲天的火焰正在山林里蔓延,那是县城附近的一家工厂的信号线被大风吹到了高压线上,由于电线断路的火花引起了山林大火。
“火光就是命令。
”想到国家财产就要受到损失,赖宁毫不迟疑地向火场冲去,赖宁与他的小伙伴们随着扑火的人群,从一个火场赶向另一个火场,山火被他们一块块地扑灭了。
在大伙的齐心合力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可是次日上午,人们在火焰滚过的海子山南坡上却找到了赖宁被烧焦的遗体:他右手抓住一棵小树,左手撑地,右脚登着山岩,分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向上攀登。
赖宁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途程,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是他的光辉精神却永垂不朽,他不仅成为少年学习的楷模,也是成年人学习的榜样。
我的献词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