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组图画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18
用漫画形式介绍你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目录】一、引言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三、漫画形式的优势四、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1.事件名称2.事件概述3.事件背景4.事件进程5.事件影响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六、总结【引言】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和演变离不开历史事件的铺垫和启发。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文字的描述和阅读可能无法完全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魅力。
本文将通过漫画的形式介绍一些我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以期更生动地向读者展现历史的魅力。
【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一段历史的发展必然会留下一系列的事件。
这些事件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它们不仅是解开过去之谜的关键,更是我们洞察现在和指引未来的重要线索。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我们能够审视历史进程中的盛衰兴替,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面貌和命运。
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漫画形式的优势】漫画是一种融合了图像和文字的艺术形式,它将故事情节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与单一文字描述相比,漫画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漫画图像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历史事件在他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这种视觉与情感上的互动将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
【印象深刻的历史事件】1.事件名称:《二战的起源》事件概述:二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影响深远。
通过漫画形式描绘二战的起源,可以更好地让读者理解战争的发展脉络和背后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事件背景:20世纪上半叶,欧洲和亚洲的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主要由于政治、经济和民族冲突等问题。
这种紧张局势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强权崛起的背景下变得更为复杂。
3.事件进程:漫画中可以呈现具体的事件进程,如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计划、盟军的反击等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二战的战斗过程和各国之间的争斗。
秦汉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其门类比商周大大丰富,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另外兼有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将另行介绍。
秦:时间短,且许多重要绘画、建筑实物经项羽等起义军破坏,留存较少。
宫殿寺观壁画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
秦宫四马仪仗壁画遗迹70年代中后期,在今咸阳市东郊窑店镇牛羊村北塬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
其中,画面保存较多的是第三号秦宫遗址一处联结宫殿的长廊,在长32.4米、残高0.2—1.08米的廊道坎墙残垣上,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图象;七组车马,皆作四马驾一车的组合形式,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之别,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当属封建贵族礼仪活动的写照。
壁画人物形象稍嫌粗犷拙稚,但总体气势颇为煊赫壮观。
此外,第一号秦宫遗址则发现彩绘流云纹及菱格几何纹壁画残块,当是古代宫殿“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
墓室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估计其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代的工艺装饰画,如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人物纹漆梳箅,在柄部两面,绘有歌舞、宴饮、角抵、送别等场景,虽然画面很小,但气象雄大,体现了秦代绘画水准。
汉代的绘画遗存就丰富得多了。
汉代宫殿壁画西汉统治者提倡绘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比如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极为丰富。
根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媱妃乱主。
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可见绘画起着相当巨大的教育功能,为当时统治服务。
二次影响巨大的功臣图绘制: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是如何作出的?它为什么被分为两半《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和全真教道士黄公望。
黄公望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作画,因为在当小吏的时候,被人诬告下狱,出狱之后看破红尘,此后游历名山大川,专注于绘画山水,那个时候他刚好五十岁。
黄公望大概七十九岁的时候与无用禅师一起来到富春,顿时被富春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
一生游离四方,见惯了名山大川的黄公望,最后被富春的山水之景留住了脚步,此后决定定居此地。
无用禅师见黄公望选择落脚富春,于是自己一个人离开。
而黄公望为了让无用禅师了解富春的景致,于是为他绘就了这幅《富春山居图》。
为了更好的描绘富春的山水,已经年迈的黄公望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辛苦的奔波并没有白费,真切的观察和体验,加上晚年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最终早就了黄公望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富春山居图》。
至正七年,黄公望开始动笔的时候已经八十三岁,期间断断续续,一直到至正十年,黄公望为此图题名《富春山居图》的时候,还没有完成。
《富春山居图》历时大约七年时间,一直到黄公望去世不久前才最终完成。
既然是为自己的道友无用禅师所绘的画卷,那么《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收藏者,自然就是无用禅师了。
无用禅师在拿到这幅画的第一刻,就已经为画中展现的秀丽山光和黄公望精妙绝伦的笔墨技巧所折服惊叹。
如此精品,让他不得不考虑是否会被人给“强取豪夺”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失去这幅画卷,无用禅师在第一时间,在画卷还没有彻底完成之时,就让黄公望“先书无用本号”,明确归属。
无用禅师是十分机智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完全不需要质疑。
一直到明朝成化年间的画家沈周收藏之前,这幅画藏在何人家中情况不明。
这幅画后来被沈周收藏,也是很短的时间,随后被人借走。
沈周后来虽然有心想要赎回,但是因为家贫,最终只能遗憾离世,凭记忆背临以慰怀。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五):壁画2011-12-09 农业社人壁画是指绘在墙壁上画,主要可分为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两大类。
其中建筑类主要是宫殿、寺观墙壁上,又称宫殿寺观壁画。
壁画从西周到明清历代皆有,最兴盛则是在汉唐。
(一)先秦壁画现存最早的墓葬壁画是西周时代,发现于山西扶风县法门镇杨家堡4号墓,但只见一些残存痕迹。
秦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常常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
秦代的墓室壁画。
据史料所载,秦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其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据陕西社科院考古所《秦都咸阳遗址的调查和试掘》(《文物》1976年,11期)一文,已记述发掘出壁画“残块四百四十多块”,颜色多种。
其中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秦都咸阳宫遗址3号殿长廊上的秦代壁画残部,为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二)两汉壁画两汉的宫殿、府署、寺观,普遍绘制壁画,或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宣扬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
这在当时无疑的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后世皆产生出重大影响。
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文帝三年(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藉以激励吏治清明,此是两汉宫殿壁画之始。
汉初不少同姓诸侯王亦绘制宫殿壁画,其中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
武帝时,在甘泉宫诏画教子有方的金日殚母肖像壁画。
汉宣帝刘询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东汉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
明帝刘庄“雅好图画,别立画官”,永平三年(公元60年),下诏在云台进行了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后又增加四人,合三十二人”。
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寺院壁画的肇始。
中国壁画发展史——石器☆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时期石器时代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
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
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
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
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
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
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
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
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
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
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孔子讲学
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且影响最深远。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是一次著名截击战。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立木为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全国。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斩木为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戍卒起义,以大楚为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破釜成舟
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
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鸿门宴
鸿门宴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甲骨文十二生肖
甲骨文时我国早期比较成熟的文字,始于商朝。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北京人靠采集野果和狩猎生活,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他们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已经步入早期的原始社会。
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荆轲刺秦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