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下拔萝卜樊白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萝卜》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会整十数的加减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退位的情况,并会用竖式计算,为后面的进退位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教材中设计的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和计数器通常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本课中,第一次出现竖式,教师要做适当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了两位数相加(其中有一个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知道拆数和利用计数器帮助进行计算的方法,可在本课中运用。
但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还是第一次接触,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竖式的格式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拔萝卜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拔萝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33页至第34页,其中涵盖了认识两位数、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难点是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故事《拔萝卜》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两位数: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字,认识两位数,并学会读写。
3. 一位数加两位数:通过拔萝卜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4. 一位数减两位数:同样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一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故事中的实际问题,如:拔萝卜的总数、分给小动物的数目等。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拔萝卜1. 认识两位数20 + 10 = 3030 10 = 202. 一位数加两位数1 + 20 = 215 + 30 = 353. 一位数减两位数30 1 = 2940 2 = 384. 解决实际问题拔萝卜总数:21个分给小动物:15个还剩:21 15 = 6个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帮妈妈计算一下家里水果的数量。
答案:例如:苹果3个,香蕉2个,一共5个。
2. 故事《拔萝卜》中,拔萝卜的总数是多少?分给小动物后还剩几个?答案:拔萝卜的总数是21个,分给小动物后还剩6个。
《拔萝卜》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和“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根萝卜?”这三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材将加减法合起来安排,用“主题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接近于实际。
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第一次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拔萝卜)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会整十数的加减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退位的情况,并会用竖式计算,为后面的进退位的计算教学打下根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根底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教材中设计的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和计数器通常可以援助学生探究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同时还能援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商量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本课中,第—次出现竖式,教师要做适当介绍,援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了两位数相加〔其中有一个是整十数的特别情况〕,了解拆数和利用计数器援助进行计算的方法,可在本课中运用。
但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还是第—次接触,有一小局部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竖式的格式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一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开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根底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我一直以两只小兔拔萝卜的生活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课我便激情导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
谜语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内容给予感情。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拔萝卜北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章第四节——拔萝卜。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后,我会让学生再次将自己的萝卜卡片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换,然后再数一数自己手中的萝卜有多少个。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通过交换,他们手中的萝卜数量减少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理解数量的关系,通过交换,他们的萝卜数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加法和减法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拔萝卜”的主题,并用图标表示出萝卜的数量变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比如画图或者写下来,表达出拔萝卜的过程和数量的变化。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量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将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以便更好地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是学生对数量概念的理解。
在第一步中,我让学生数一数手中的萝卜有多少个,并将结果告诉同学。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数量。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抽象,所以我会在这个环节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含义。
是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萝卜卡片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换,然后再数一数自己手中的萝卜有多少个。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加法和减法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会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理解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拔萝卜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课题是“拔萝卜”,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教材中的第五单元第三节,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减法。
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故事《拔萝卜》引入课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 讲解减法概念:讲解减法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跟随讲解,一起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道实际问题题目,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0以内的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实际问题解决,例如:“家里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家长参与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巩固学生的减法能力,并通过更加深入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5.4《拔萝卜》(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并结合实践情景,为我的学生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课——《拔萝卜》。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五章第四节《拔萝卜》。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图形的分类和排序展开。
学生们将学会如何根据形状、大小和颜色对图形进行分类,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分类和排序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和排序。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他们理解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包括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图形。
我还准备了一些小萝卜的模型,用来作为分类和排序的对象。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小兔子,需要把各种各样的萝卜按照大小、颜色和形状分类。
2. 观察与实践: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组图形卡片和一个萝卜模型。
让他们观察卡片上的图形,然后根据我的指令,把萝卜模型按照大小、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
3. 讲解与示范:在学生们实践的过程中,我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示范,教他们如何根据不同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我强调了分类和排序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这一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练习与讨论:我出了几道关于图形分类和排序的题目,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解答。
通过这一环节,他们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图形的大小、颜色和形状。
这样,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图形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请用你今天学到的方法,把家里的水果和蔬菜按照大小、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写一篇关于你如何分类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