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49.56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第一单元基础练习与检测(1)共计20套姓名 得分xi ǎo p én ɡ you xi à mi ɑn de y ùn m ǔ n ǐ hu ì d ú m ɑ d ú ɡěi t ón ɡ w èi 一、 小 朋 友, 下 面 的 韵 母 你 会 读 吗? 读 给 同 位t īn ɡ tin ɡ 听 听。
(6分)ɑ u o ü e ixi à mi ɑn de t ú zh ōn ɡ c án ɡ zhe z ǐ xi k àn k ɑn y òn ɡ 二、 下 面 的 图 中 藏 着 “ɑ、o 、e ”,仔 细 看 看, 用n ǐ zu ì x ǐ hu ān de y án s è b àn ɡ mi áo ch ū l ɑi 你 最 喜 欢 的 颜 色 棒 描 出 来。
(15分)k àn yi k àn xi à mi ɑn de t ú li y ǒu xu é ɡu ò de y ùn m ǔ m ɑ sh ì zhe 三、 看 一 看, 下 面 的 图 里 有 学 过 的 韵 母 吗?试 着z ài s ì xi àn ɡé li xi ě xi à l ɑi ( m ěi ɡè z ì m ǔ xi ě s ān ɡè)在 四 线 格 里 写 下 来。
( 每 个 字 母 写 3 个)(15分)xi ān shu ō shuo xi à mi ɑn de z ì m ǔ zh ù z ài n ǎ y ì ɡé li z ài xi ě yi 四、 先 说 说 下 面 的 字 母 住 在 哪 一 格 里,再 写 一xi ě 写。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4课《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4课《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看图列式,另一部分是数的组成。
看图列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数的组成则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看图列式和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和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2.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会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图片、实物、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例如,出示一幅图片,上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拿出3个苹果和2个香蕉,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找出数量关系,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题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练习试第一单元比一比【例1】最高的画“√”,最矮的画“O”。
解析:4个格,中间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高和矮的认识,通过看图可知道左边的树占3个格,所以左边的树最高,中间的树最矮。
左边的树树占2个格,右边的树占下画“√”,中间的树下画“O”。
解答:【例2】在最长的后面画“O”,在最短的后面画“”。
解析:齐,观察右边,即可得对这是一道比较物体长短的题目。
图中三条线的左端已经出最短的;如果右边的端点到达同一点,就观察那条线弯曲,弯曲的越多就越长,据此解答。
解答:【例3】在最重的下面画“√”,在最轻的下面画“O”。
解析:鹅的重量,这是一道比较轻重的题目,解题关键是确定一个参照物。
先比较鸭和两只鸭子的重量相当一只鹅相当于两只鸭子的重量,说明一只鹅比一只鸭子重;于三只鸡的重量,说明一只鸭子比一只鸡重,由此可知,鹅最重,鸡最轻。
解答:【例4】水池中的哪个球最重?哪个球最轻?分别给它们涂上红色和黄色。
解析:断。
同样大小这是一道比较轻重的题目,一年级的学生就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判。
论的球放入水中,沉入水底的最重,漂在水面的最轻,由此得出结解答:10 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例1】数一数,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1、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2、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比多()个,()比少2 个。
4、再添上()个就和同样多。
5、再拿走()个就和同样多。
解析:此题考查数数的知识和数的比较。
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按照顺序数。
或者从上到相下数,或者从左到右数,以免漏掉数错。
要求谁比谁多或少的个数,首先找出比较的图形的个数,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用减法列式计算解决。
解答:1、4 3 2 52、3、34、15、3【例2】按顺序写出上的数。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整数的排列顺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认识1、2 小题数的排列规律是由小到大每次增加1,3 小题数的排列规律是由大到小,每次减少1。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1课时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
教学目标: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会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会用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景创设问题导入:教材79页例题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摆积木,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问题导入:教材79页例题。
鱼缸里一共有14条鱼,黑金鱼有3条。
鱼缸里有多少条红金鱼?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并解答。
列式:14-3=11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交流、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实践与应用完成练习中的1、2、3、4题(采用多种形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不退位减法10+3=13 13+2=1515-3=12 12-2=1014-3=11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人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自主地整理加法表,让他们经历了一个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2课时11减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教学目标:在动手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经历探究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二、给画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12分)大脑(n=o lao )劳动(nDo Do )才能(cDi chai ) 瓶子(pin ping )喝着水(zhe zhao )怎么(zKn zhen )三逸能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的音!分)1. 乌鸦到处(ch8 chU )找水喝。
2. 这件事事自己去处(ch8 chU )理。
3. 瓶子里的水很少,乌鸦到不不(zhe zhao )%4. 他目不不睛地看着(zhe zhDo )黑板。
四、我会给字宝宝分家!分)双 手 工 才 切 里 办 三三的字: 四四的字: 五逸会按正确笔顺写字(9分)水: ,共( )的%处: ,共( )的。
手: ,共( )的。
六、 选词填空(10分)怎么 什么 1. 大海的有( )? 2. 你( )迟到了? 3. 遇到不认识的字( )办? #这里边都有( )? 5. 为( )天空是蓝色的? 七、 照样子说一说(6分)例句: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 1. 把 接过来% 2. 把 % 八、 比一比,再组词(12分).仙I 第四部分评估检测;吊。
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3■叫 IS —iIII'第九单元评估检测题(A 卷)(时间:60分钟 总分"00分)班级:姓名:一逸会听写词语(教师选本单元%个词语听写)(16分)shuang shougong zuoyi qiexue huidao chu zhao sh$ban fashi z$自( ) 乌( ) 外( ) 找( )鸟()处()语文一年级九、读一读,连一连(16分)聪明的 明亮的 勤劳的 机灵的双手 耳朵 眼睛大大 会观察 会会听 会思考 会写字十、读一读,填一填! 分) 我会一 奶奶,您别说我小, 奶奶,您别说我小, 我比太阳起得早。
奶奶,您别说我小, 奶奶,您别说我小,我会会牙和洗澡, 还会整理小小包。
一年级数学九、十单元练习(2013.12)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得数。
(10分)6+6= 8-6= 10-5= 8+8= 5+8= 14-10= 7+5= 10+6= 12-2= 9+9= 3+8= 9+10= 15-5-3= 4+9-10= 3+2+6= 6+8-0= 4+7-10= 16-10+6= 8+5-3= 17-10+7= 二、看图写数。
(3分)( ) ( ) ( ) 三、填空。
(57分) 1.2.(1)19里有( )个一和( )个十。
(2)2个十是( ),13里有( )个一。
(3)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4)大于13,小于17的数有( 、 、 )。
(5)12和18两个数,( )接近10,( )接近20。
(6)19比( )大1,( )比19大1。
(7)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最接近它的是( )和( )。
(8)数字11左边的“1”在( )位上,表示( )个( )。
右边的“1”在( )位上,表示( )个( )。
3.在4、6、14、10四个数中,选三个数写四道算式。
=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 =11 6+4=8+ 7+6= +3 +8=4+ +8=15 9+4= + 9+ <14 4+ >5+75.(1)2个2个地数,一共有( )个.(2)5个5个地数,一共有( )个.6.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个十是12.( )(2)和10相邻的数是9和20.( ) (3)4个一和1个十组成14.( ) (4)比15多1的数是16.( ) (5)18里面有18个一.( )7.填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得10。
8.(1)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要锯( )次,锯2次的话可以锯成 ( )段。
(2)照下图这样把6根绳子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
9.10.19 15 14 120 2 8 12 62 4 13有( )个, 有( )个,有( )个, 有( )个。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二、练习应用(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口答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2.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应用总复习的第1、2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三、反思总结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20以内的数课后反思: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7、108页内容。
2022-2023学年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检测卷一、填一填。
(30分)1.看图写数。
2.小熊写门牌号。
3.上面的小棒表示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再添1根小棒就是________个十,表示的数是________。
4.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________,比这个数多1的数是________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 和________。
5.20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11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
6.下面一共有________个数,其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7.这里共有________颗珠子,从右往左数第________颗珠子是。
二、连一连。
(8分)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面各点连起来。
9.打电话。
三、请你选择合适的答案(4分)10.小明有两盒一样的蜡笔,一共20支。
下面哪一种是其中的盒?A. B. C.11.把下面的香蕉分给12个小朋友,每人1根,结果怎么样?A.正好分完B.不够分C.还有剩余四、我会做。
(24分)(共3题;共24分)12.比较大小。
16________19 15________13 14________1810+7________20 18-8________10 12________12-101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3+________=10 4+________=7 ________+5=910+________=15 ________+10=16 8+________=10 14.算一算。
14-4= 6+3= 10+2= 4+6+3=10+8= 7+10= 11-1= 15-5+2=19-10= 16-6= 3+10= 13-10-1=五、分一分。
(8分)15.六、看数画珠子。
(4分)16.看数画珠子七、看图列算式。
(共13分)17.18.19.20.八、解决问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练习题全套及答案(部编版)本文是一份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试题全套及答案,适用于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
第一单元考察范围为天地人,主要包含选择题、文本填空题、猜谜语和综合阅读题。
在选择题中,第一题要求选择几号小鱼头上读的是二声,正确答案为B。
文本填空题要求选出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为A。
接下来是一些笔画和笔顺的练,包括禾、土、田和火等。
在猜谜语中,要猜出一位老公公的谜底是太阳,而XXX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的谜底则是耳朵。
还有一些组词和连笔的练。
最后是一道综合阅读题,要求回答问题和填空。
文章描述了我们和他们同在蓝天下,是一家人,需要相互帮助和相处。
在问题中,需要选出“我们是一家”中的“我们”的指代,正确答案为①你我他。
在填空中,需要画出“我帮你,你帮我,分不开的你我他,你我他”的相关句子。
总的来说,这份试题涵盖了识字、笔画、猜谜语和阅读等多个方面,适合一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练。
12.(1)填空:ai、ao、ie、an、en、eng、ang、ong。
2)互相帮助是件好事。
改写:1.按照顺序填写汉语拼音:ai、ao、ie、an、en、eng、ang、ong。
2.互相帮助是一件好事。
2.根据图画写出相应的声母。
改写:根据图片写出对应的声母。
3.在果园里,秋天时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水果?请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上它们。
改写:在果园里,秋天时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水果?请用你喜欢的颜色给它们涂上色彩。
4.选择正确的组词。
改写:选择正确的词组。
5.根据图片拼读音节。
改写:根据图片拼读相应的音节。
6.根据图片用拼音写出句子。
改写:根据图片用汉语拼音写出句子。
7.读儿歌,回答问题。
改写:朗读儿歌,回答问题。
8.按照样子写出相应的汉语拼音。
改写:按照样子写出相应的拼音。
9.正确书写下列字母:b、p、m、f。
改写:正确书写以下字母:b、p、m、f。
10.选择占格完全相同的一项。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 8、7、6加几练习(教案)北京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在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8、7、6加几练习时,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九单元中8、7、6加几的练习题目。
通过这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7、6加几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位数数的加法运算,如8+7、7+6、6+8等,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价格等,引出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例题:以8+7为例,讲解加法运算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8+7、7+6、6+8等加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运算规律8 + 7 = 157 + 6 = 136 + 8 = 14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8+7、7+6、6+8等。
2. 请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签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运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应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运算,如7+8、8+6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