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药业悄然改换口号背后:重广告轻质量:
- 格式:docx
- 大小:14.58 KB
- 文档页数:4
修子雯:与修正同呼吸共命运为修正药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她,深谙营销之道
她,热心公益事业
她,熟悉修正文化
她就是修子雯。
身为集团的副总裁、营销公司常务副经理、四川修正制药公司总经理,她与修正药业同呼吸、共命运,时刻牢记修正药业“修元正本、造福苍生”的宗旨,时刻不忘把“生产世界上最安全、最管用的药”作为唯一的追求,为修正药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色彩。
修正药业“抓准需求、产业布局、市场营销”企业发展模式为业界所推崇,她将市场营销和产品质量做得风生水起,优化配置修正药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品牌、资金、市场等资源,在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积极筹建拉萨市藏药集团,提出了“力争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修正甘露藏药股份公司打造成年销售额达10亿元、国内国际一流的藏药生产企业和开发区纳税大户”远大目标。
在工程项目上,她到现场鼓舞士气,传播修正文化。
为确保重要工程项目按期完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修子雯亲临长沙河西交通枢纽工程现场进行了深入考察。
在修子雯身上,勇于担当是修正药业作为企业公民的最好诠释。
修子雯女士与修崃荣先生共同筹建“关公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对于“中华关圣文化世界弘扬协会”理事长黄国彰先生提出的2017年举办“发扬关公精神文化世界博览会”的倡议,他们积极响应,全程赞助黄国彰先生,此举不仅是修正药业热心公益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展现,也有效推动了海峡两岸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修正药业创始人、董事长修涞贵的带领下,修子雯及其全体修正人将一如既往秉承修正药业“修德正心、开创无限”的企业理念,再造修正药业的辉煌与传奇。
“修正药业之歌”背后:修涞贵其人作者:郭志明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3年第02期日前,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暨第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芳菲苑举行。
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荣获“2012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家奖”,以表彰他带领修正药业在践行社会责任、勇担时代重任方面的杰出成就。
在这杰出成就的光环下,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修涞贵背后的故事。
脱下警服当厂长都说东北人不善经商,修涞贵偏不信邪。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修涞贵与药业结了缘。
1995年5月,时任吉林省通化市交通队大队长的修涞贵遇见了当时的通化市医药局局长,老局长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修涞贵的人生道路。
就这样,当警察的他脱下了制服,走马上任通化市医药研究所制药厂新任厂长。
为了迅速改变企业的被动局面,修涞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三项决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5年当年,固定资产20万元、负债400万元的企业实现了产值66万元、利税12万元,并且补齐了工人工资。
就在这个年底,修涞贵取其要让中国人康健威猛之意,将厂名改为通化市康威制药厂。
在解决生存问题过程中,经过对国内医药市场的调查,修涞贵提出了以中医药为主、高科技含量的品牌发展的战略,并做出相关决策。
1996年,负债400万元的康威制药厂率先研制成功肝病新药“太和圣肝”,轰动了全国医药市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利税568万元。
以此为契机,修涞贵又制定并实施了“以创新创造名牌,以营销推广名牌,以稳健持续经营建树百年名牌”的发展战略。
1996年12月,康威逐步完成了从药厂到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
199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吉林康威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没有文化的企业做不大如同众多创业者的经历一样,修涞贵与他的康威药业走得并不顺畅。
1997年,当修涞贵到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商标注册的时候,发现“康威”商标已经被山东威海的一家药厂注册了。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毒胶囊”重创修正“神话”罪魁祸首:铬■ 本报记者黄烨发自上海“修正药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
”修正药业在电视台播放的广告词在2012年成为了一种讽刺。
据央视报道,包括修正药业、蜀中制药和上市药企通化金马(5.18,-0.02,-0.38%)等在内的9家药企的13款药品,经检测铬含量超标。
【事件回放】4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检报告》曝出猛料,经该台长期跟踪调查,河北、江西、浙江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用来生产药用胶囊。
央视调查称,“在修正药业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产品批号:100901)中,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4.44mg/kg。
这超出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国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胶空心胶囊标准显示,重金属铬的限度在百万分之二,即2mg/kg。
”另外,通化金马清热通淋胶囊的铬含量高达87.57mg/kg。
对此,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媒体回应,“央视记者送检的药品批号显示,其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而此前铬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据了解,此前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的确没有铬检查这一项内容。
但媒体质疑称,据规定,“新药典实施前生产的药品,在新药典执行后只有半年的销售期,半年后不允许销售”。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对策。
卫生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
卫生部称,除了召回不合格药品之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需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购入和使用。
而节目播出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已立即责成相关省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
同时,该局要求,“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
企业“抵赖” 底气何来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2年第5期不法企业能够有恃无恐、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的很大原因在于,在他们看来“后果不会太严重”,或者说,“和收益相比,冒险是值得的”。
文/本刊记者宿希强“毒胶门”中,表现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涉事的各大企业。
从央视节目播出后的那一刻起,大戏就上演了。
涉事9大药企的表现“可圈可点”修正药业第一时间官网上的反应颇为强硬,声明“??如果检验出有任何质量问题,公司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
”同时,修正药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央视报道有所失实”。
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极力否认央视曝光产品是修正药业的产品。
“央视曝光的产品只能说是标识‘修正’的,并不能说就是修正生产的,因为并没有经过厂家的确认。
”修涞贵表示,“企业自检产品的铬含量都符合标准,药监局也来抽样检查了,现在就等检验结果,用数据说话。
”他强调,修正药业从来没有从央视调查中提到的“华星”和“卓康”这两家企业采购胶囊。
结果当晚,修正药业官网就被黑客攻击,一片空白的网页中仅有6句表达不满的话。
耐人寻味的是,一天后,修正药业的声明改成了“羚羊感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来自正规企业,目前正在配合国家相关机构进行复检,并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利。
”将责任推到了供应商身上和“选择不慎”上。
而直至4月19日,修正药业的胶囊样品被药监局检出铬超标,才被迫道歉。
问题胶囊企业中,通化金马是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但同样是在药监局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其对消费者无致歉之心,直到4月19日,通化金马官网上才挂出其4月16日时就发给各销售部、各相关部门的召回通知,召回仅限于批号20111007的产品。
而据媒体报道,通化金马的副总经理曾表示,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播出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或者说没有能力在企业当中自己检测铬的含量。
修德正心,开创无限————回首20年奋斗路,展望德睿新前程!“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二十华诞,桃李芬芳”,“二十载春风秋雨,二十载夏桑秋实”。
初虽势微而不移其志,中虽险阻而不停其步,现虽功著而不骄其心。
智者尽其策,能者尽其力,上下同德,内外齐心,唯望不负重托,造福于民,立德于世。
修正药业集团的二十年,是荣耀辉煌的二十年,修正药业集团的未来,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蓝图伟业。
一个充满传奇与梦想的企业,一个追求辉煌与责任的企业,凝聚着中国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时代缩影。
修正药业集团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壮大的过程,而是二十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精彩写照。
应运而生,因势而兴1992年的春天,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春风,掀起神州大地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
1995年修涞贵先生怀着“为国家减负”的朴素情怀,毅然甩掉众人羡慕的铁饭碗,临危受命接任一个资不抵债,长期停产,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药厂,初生的成长恰遇国家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举步维艰,发展艰难。
修涞贵先生怀揣梦想,凭借执着的性格和明锐的眼光,率领修正人艰苦创业自谋生路,抓枪发展机遇,最终扭亏为盈,企业的命运也由此改变,扬帆起航,逐渐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今日的修正药业集团下辖69个子公司、10万名员工、全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
诚信立足,创新致远“修元正本,造福苍生”是修正发下的宏愿, 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人类健康的使者,我们的初衷始终不变,承诺始终不变。
二十年如一日,我们始终坚持疗效不确切坚决不生产,质量不合格坚决不出厂,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
二十年来,修正药业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业报国,高度关怀员工,奉献社会为宗旨,不断推进企业福利建设,把员工关怀放在企业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化企业人文情怀,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以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提升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实现了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积跬步,以成千里!汇细流,而成江海!修正药业集团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并在沈阳、上海设有分支机构。
关于修正药业胶囊事件——危机公关策划报告“毒胶囊”事件爆发。
面对企业危机,怎么办?怎么办?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办!策划人:许海建学号:********一、前言修正药业集团,是集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
修正药业拥有两个总公司、“修正、通药、斯达舒”三个国家级驰名商标、和十四个销售平台的发展格局。
修正专注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修正药业从2000年起,连续10年在吉林省医药企业综合排序中位居榜首,2004年起在全国中药企业利润排序中第一名,销售额和利润居中国医药行业前十强。
在其巨大的广告投入后,适合各个年龄段客户群、影视歌三栖发展、数量庞大的广告代言团体,加上“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等一系列打动人心的广告语及视频策划,确实虏获了不少客户的芳心。
但是在央视满足质量报告毒胶囊事件的爆发后,多家医药企业被查出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的铬超标的事件,包括修正药业。
“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事件曝光后,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网页被改为以“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由此,引发前所未有信任危机,失去了消费者对其的信赖,由此引发的市场份额的下降所带来极大的利润损失和其在医药市场的发展,为此,特为此研究了一套公关方案,从多方面来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赢得顾客的信任,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二、危机评估(一)遭媒体穷追猛打国内很多的危机案例告诉我们,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的时候,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
在各个网站和许多发帖的申诉下,很多企业在媒体的穷追猛打中声名扫地、一蹶不振。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媒体在企业危机到来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媒体在报道企业事件时有三个特点:1. 媒体作为危机事件它是以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所以媒体没有义务按照企业的理解和希望去确定报道的角度或重点;在此毒胶囊事件中,修正药业作为里面最大的制药厂和广为人知的良心药产品,在消费者心理留下了不良影响,影响到了企业形象。
修正药业悄然改换口号背后:重广告轻质量?
曾经以“良心药,放心药,选修正药,管用的药”为宣传口号,在广告上投下重金的修正药业又一次面临“良心”拷问.
10月9日,成都市食药监局公布一批行政处罚案件,其中修正药
业因为使用不合格药包材遭到处罚.实际上,近年来修正药业质量问
题时有发生.2012年4月,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牵涉到臭名昭著的“毒胶囊”事件中.而在去年11月15日,cfda公布的飞行检查结果显示,修正药业用于生产肺宁颗粒的药材返魂草部分发生霉变变质,且企业存在故意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等行为.
对于此次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问题,修正药业新闻发言人李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关于此事,我们正与成都食药监局沟通了解,有新进展会第一时间告知.
修正药业包材被曝使用不合格包材
10月9日,据四川发布报道,修正药业四川公司等被罚,被查出使用不合格药包材.成都食药监局公布一批行政处罚案例.其中,修正药业集团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锦华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被查出使用不合格药包材.金牛区恒康保健品经营部被查出销售假冒金杜蕾斯系列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事件中,修正药业使用了不合格药包材“低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违反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处以罚款.相关信息显示,2015
年8月28日,成都食药监局做出处罚.2015年9月8日,修正药业已经主动履行相关处罚.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于2004年6月1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
通过.其中第六十五条显示:“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包装
药品的药包材应当立即收回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在接受《21世
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曾表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药行业事关人的健康、人的生命,责任太重.”修涞贵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
也是一心怀着敬畏法律、敬畏规律、敬畏生命三敬畏去经营和管理
企业.
从毒胶囊到药材霉变修正药业问题不断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修正药业第一次被曝质量问题.就在去年11
月15日,cfda公布飞行检查结果,由于修正药业原料库存放的用于
生产肺宁颗粒的药材返魂草部分发生霉变变质,且企业存在故意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等行为,已要求吉林省局依法收回其药品gmp证书.
“药品gmp证书被收回意味着涉事工厂停止生产有关产品,这是相当严重的事情,需要重新申请、认证批准后才能恢复生产.”一位
从事gmp相关工作的人士说.
2014年11月17日上午,深处暴风中心的修正药业作出公开回应,称已成立检查小组,封存原料库并将销毁霉变药材,并对外表示,这批霉变变质原料并未流入生产线进行加工生产.但对于虚假检验报告一事却只字未提.
对于此事,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曾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修正药业将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说成合格的,这一情节较为严重”.
无独有偶,曾经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中,修正药业也卷入其中.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了药企的“毒胶囊”事件,修正药业的羚羊感冒胶囊牵涉其中.4天后,修正药业4月19日宣布召回199
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对公众表示歉意.通告显示,修正药业在央视15日曝光事件后,召回并封存批号为100901的涉事羚羊感冒胶囊.据了解,该批次产品主销往吉林地区,共有199件.
据悉,除遭曝光的羚羊胶囊之外,修正的另外两个品种——芬布芬胶囊和酚咖麻敏胶囊也被国家药监局检出镉超标.其中,广泛为消费
者所熟悉的胃药品牌、修正药业的明星产品“斯达舒”,也一并陷入了“毒胶囊”漩涡.
修正药业悄然改换口号背后:重广告轻质量?
“良心药,放心药,选修正药,管用的药”曾作为修正药业的宣传口号为人熟知.2012年4月中旬“毒胶囊”事件曝光后,这家号称做“良心药”的药企则面临着“良心”的拷问.有媒体报道称,其官网
在“毒胶囊”事件期间频遭受到黑客攻击,恢复之后口号已经从“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改为“修元正本,造福苍生”.
据21世纪网报道称,修正药业在明星代言以及电视广告投放上可谓下了重金,仅2012年3月份,该公司在中央和省级卫视广告投放金额就达3.46亿元.
有媒体统计发现,近年来出现在修正药业产品广告中的明星近10位,其中不乏药品广告“专业户”.包括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
林秒可、徐峥、林永健、张瑜、范明、陈小艺、何琳等明星,代言了斯达舒、肺宁颗粒、六味地黄胶囊、感愈胶囊等多款产品.众明星一致从“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对修正药业进行推广宣传.
在不惜重金的广告投入之外,是修正药业在产品质量上暴露出的问题.
毒胶囊事件后的2012年4月22日,《投资者报》引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称:“正规胶囊壳和不正规胶囊壳的每粒价格相差不是很大,也就几厘钱,但是生产量太大,成本差距就出来了.”
有媒体报道,以1万粒为单位,优质药用明胶价格约为150元,普通的大约100元,而工业明胶的价格只有50~60元,这样折算下来,每粒各级别相差5厘钱.
据这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透露:“修正硬胶囊的生产线有
4条,一条生产线一天生产24万粒,一天就是96万粒.”这样算下来,
修正药业一天可节省大约5000元,一月就能节省15万元.数量越大,节省的成本就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