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人教部编版
- 格式:pdf
- 大小:83.61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园地二授课目的: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述。
2.词句段运用:领悟词句重复的妙处;说说人物说话时“说”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经过理解、感悟、朗诵,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授课要点难点:1.要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述;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领悟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授课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述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理解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要点语句。
(2)能够围绕要点写写标明,或感觉。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述。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述。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述呢?(1)侧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述,这即是“面”的描述。
(2)侧重对某个人物或详尽的事情进行认真地描述,这是“点”的描述。
(3)着要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满的印象,才能够把要点部分写详尽。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场面描述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魄,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搬动 ,上百人 ,不, 上千人 ,还不 ,忧如到位的 ,上万人 , 都一齐歌唱。
歌声委婉 ,朴素 ,像谆谆的教诲 ,又像娓娓的发言 ,素来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 ,洋溢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反响;声浪高出延河 , 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 ,素来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述,也有面的描述,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述出大合唱的气派宏伟,也能够反响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述。
既有俯视式的描述 ,又有特写的镜头 ,点面结合 ,井然有序 ,把一个喧杂非凡的伟大场面 ,写得十分动人 ,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容颜。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在自己的习作中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2、学习写人物对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方法。
3、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4、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难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爱国名言。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有的课文在描写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狼牙山五壮土》《开国大典》。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你们是怎样写场面的呢?二、交流平台1、阅读课本“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内容。
(1)说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如何运用这一写法的。
(2)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呢?举例说说。
(3)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举例说说。
2、学生组内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3、指明学生回答。
三、词句段运用1、读“词句段运用”部分,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词句段运用”)(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两个“只听见”和“是那么”的作用。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两个“只听见”衬托了严肃安静的氯围;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2、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1)引导学生读这四组句子。
(2)组内交流不用“说”来表达的妙处。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4)学生练习写一写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第2课时一、谈话导入有的同学在做作业时,书写不够工整,字迹潦草,甚至还会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这几个内容。
“交流平台”主要写了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同时还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及习作交流描写场面所用的方法, 加深对点面写法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二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结合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就留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
2.体会句子中反复使用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习不用“说”字来描写人物语言。
4•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指导书写,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体会句子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写法,并会交流、会运用。
2•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体会古诗文名句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有了较多的积累,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也比较多,但是对于场面描写中,对点面结合这一写法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平时的习作中使用这一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对于语言描写已经较为熟练,但是如何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说”,积累不够。
学生对于硬笔书法的练习较为扎实,但对于书法作品的行款布局、书写规范等仍要加以注意。
学生借助词义理解诗意,积四句名言,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悟理。
五、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语文园地二一、交流平台读句子,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这段话描写了激烈的______________场面。
在描写时,作者既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情形进行了概括描写,又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详细描写。
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是对场面中的重点人物进行详细描写,“______”是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2.请把具体描写马宝玉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二、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炮声,只听见连用两个“只听见”更能突出全场的____________,表现了人们对国旗的尊重与____________之情。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连用两个“是那么”,更能抒发作者对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2.尝试练一练,试着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写人物说话的句子,谈发现。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2)“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代替了“说”。
我还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
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出示两段文字让学生感知点面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头脑中有场面描写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
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板书:场面描写)(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
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 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一)相同句式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练习画出“点”与“面”的部分,就会使学生真正清楚这种写法的关键点,看出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为实际运用铺路搭桥。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
(板书:相同句式)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
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精到的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相同句式”和“说”的多种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2.优秀作品欣赏。
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4.教师温馨提示:(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4.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
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5.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6-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教师讲解:(板书:积累爱国名言)出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创作的要求与规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
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
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讲解名言警句的出处、背景和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名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板书设计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三、创作书法作品四、积累爱国名言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介绍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开国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感受场面的壮观,懂得描写场面时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相同句式的连用,其二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我都是让学生先感知,再讲解,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
“书写提示”栏目的教学,我注意用网上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懂得行款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科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自我感知阶段进度不一,我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我一定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