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38.07 KB
- 文档页数:6
秀屿区丙仑初级中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根据莆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莆教[2004]中52号)和《2006年莆田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具体实践经验,形成本实施方案,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一、评定的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根本,全面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品德素养、知识技能、过程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推动课改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评定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定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和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评定使学生了解自己,发现潜能,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2、多元性原则对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式要多元化。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个性差异。
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公平有效原则要保证评定质量,做到公平有效。
加强对评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完善评价办法,增强评定工作的实效性。
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评定工作水平。
4、可操作性原则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和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出符合评价要求,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的评定方式方法。
三、评定的组织管理1.为保证评定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和评定委员会具体名单如下:(1)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组长:唐国良副组长:黄国熊成员:曾荣宗、李敏、翁晶石(2)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长:曾荣宗副组长:李敏成员:林建炜、陈建清、黄建星、肖征宇、林福山、翁金瑞、郑建成、吴银磷、张天木、郑永星、潘文楼、潘清水2.各班应相应成立班级评定小组和班委会评小组。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和全面素质三个方面。
学科知识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各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学科素养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学科思维方式、学科方法和学科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运用;全面素质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身心素养等。
2. 评价方式: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测试、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和项目实践等形式。
其中,重要的是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与填鸭式教学。
3.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为每个学生个体,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评价和个体化发展指导。
同时,评价对象也可以是学生群体或整个学校,以促进共同发展和集体进步。
4.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学科要求,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情况。
标准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5. 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应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反馈,以便于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规划。
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6. 评价周期和频率:评价应该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局限于一次考试或测试。
评价可以分为小周期评价和大周期评价,小周期评价可以每个学期或每个月进行一次,大周期评价可以每学年或每几年进行一次。
7. 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需要保证,评价者应具有丰富的评价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评价过程应严格按照评价细则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应根据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落实,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目录
1.1 评价方案的重要性
1.2 评价方案的设计原则
1.3 评价方案的具体内容
1.4 评价方案的实施步骤
1.5 评价方案的效果评估
1.6 评价方案的优化和改进
1.7 评价方案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评价方案是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提升的重要工具。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评价方案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客观公正、全面全面、量化标准、连续性等。
评价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各方面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应该能够全面反映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实施评价方案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周期、组织评价活动、收集评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等。
评价方案的效果评估是评价体系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评价方案的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案。
最后,评价方案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够激励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稿)为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舟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舟教基〔20155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舟山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从2015年初一新生始,全面实施新的初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18年起,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升学的前置条件,并折算为相应分值计入升学总分,逐步与高中段招生建立更紧密的挂钩。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客观。
学校应全面、全程、客观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道德品行、学业修习、文化素养、行为表现、活动实践、才能展示等方面的成长发展状况并进行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二)公开公正。
评价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相关材料要按要求公示,评价结果须告知学生并由学生确认。
(三)注重过程。
运用写实方法全面、客观并细化过程记录,采用分项测评、民主评议、认定等办法,确定每位学生每个学期每项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初中三年的总体评价结果。
(四)简明可操作。
在遵循规则、程序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操作办法,减轻师生负担。
三、评价实施(一)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四大类,分别是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
具体详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项目分类评价办法》(附件1)(二)评价方式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要求,一般采用民主评议、测试评定和直接认定等方式。
1.民主评议。
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议,学生自评由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同学互评可以分组或全班进行,对组(班)内每一位同学作出评价;教师评议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对全班每一位学生作出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并实施评价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应该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以下是本文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探讨:
一、评价目的: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评价工作应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发展指导和个性化培养。
二、评价内容: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
评价内容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发展状况。
三、评价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应该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评价标准应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能够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考试评价、测评评价、实践评价等。
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要求,灵活运用,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应该明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是指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下面是一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示例:评价内容:1. 学业水平:包括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2. 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社会实践:评价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服务社区和社会的能力等;4. 身心健康:评价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5. 品德素养:评价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团队合作精神等。
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学科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4. 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果;5.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并配合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1. 设定评价指标: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2. 量化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转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以便进行评价;3. 成绩等级划分:依据评价指标和量化指标,制定相应的成绩等级划分;4. 及格标准确定:确定达到成绩等级及格标准以及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的具体要求。
评价过程:1. 评价准备:确定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并通知学生和家长相关信息;2. 评价实施:按照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3. 评价结果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导;4. 评价总结: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结果的使用:1. 教学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学生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3. 综合测评:综合评价结果准确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参考;4. 教育管理:评价结果可作为学校管理和调整教育资源的参考依据。
寿光市田柳镇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根据潍坊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潍教办字〔2014〕1号)、寿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寿教字[2014]32号)、《关于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5〕5号)、《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通知》(潍教字【2015】7号)和《关于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现制定田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1.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学生、家委会成员和社会人士组成。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见附件1。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总体决策与监督者,其职责包括: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组织专家对初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进行论证、审批,加强对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过程性监督,接受并办理各类咨询、申诉事项,查处违规行为等,确保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平稳顺利。
2.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等组成。
评价小组成员不少于9人,名单提前向评价班级的学生公布。
其职责包括:对本班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组织开展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有关评价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组织学生标志性成果的展示、交流及认定,解答学生与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1.激励性原则。
坚持以正向评价为主,通过评价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
推动学校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实施,积极构建多元育人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2.客观公正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重事实、重依据。
民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根据市教育局有关精神,为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既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三、评价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省市县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制定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四、评定机构: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成立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评定的有关工作。
具体如下:1、学校评定领导小组:组长:柯德玉副组长:何克安张建兵姚得录成员:各班班主任工作职责:①制定学校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程序;②认定学校评定工作细则并上报;③对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审定评定结果;2、教师评定小组:按班级设定,每班各设一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等5人组成,成员必须任教该班一年以上。
工作职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
3、学生评定工作组:由同班全体学生组成,班委牵头负责组织。
工作职责:每位学生对班级参加评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方面表现进行公正评定。
五、评定具体内容:1、综合表现评定: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范本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业、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评价,是培养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
为了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制定以下办法:一、评价内容和指标1.学业表现: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科能力发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
2.品德表现:包括道德品质、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
3.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
二、评价方式1.定期考核:学生根据学科知识点进行笔试、口试等评价形式,考察他们的学科掌握和能力发展。
2.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实验课程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学术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三、评价标准1.学业表现评价标准: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科能力发展情况等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和指标。
2.品德表现评价标准:根据德育教育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3.身心健康评价标准:根据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四、评价结果使用1.学业表现: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学科能力评价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辅导和引导。
2.品德表现:通过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身心健康:根据评价结果,提供身心健康教育指导,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五、评价结果反馈1.学生:将评价结果以个人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改进。
2.家长:将评价结果以家长会、家校沟通等方式反馈给家长,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育教学的参考依据,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六、评价程序1.设立评价小组: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制定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2.评价实施:根据评价内容和指标,通过考核、实践活动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结果汇总:评价小组将各项评价结果汇总,并进行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