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红色画》
- 格式:ppt
- 大小:8.23 MB
- 文档页数:15
小学三年级《红色的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红色的特点和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搭配等。
技能与运用:通过欣赏和创作红色的画,让学生体验红色带来的热烈、活力和激情,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红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兴趣,培养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红色绘画作品,让学生注意细节,提高审美眼光和艺术感知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绘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掌握红色的绘画技巧,还能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为未来的艺术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色的色彩特点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首先向学生们介绍红色的基本属性。
红色是一种鲜艳、醒目、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常与吉祥、繁荣和喜庆联系在一起。
红色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
它不仅可以在风景画里表现夕阳、火焰和热血,还可以在人物画中描绘出激情与活力。
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和教师展示的绘画作品,了解红色与其他颜色的对比和搭配效果。
分析红色如何与其他颜色和谐相融,以及在画面中所起到的突出和点缀作用。
让学生感受红色在绘画中的视觉冲击力及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红色在不同绘画主题中的运用。
在表现节日氛围时,红色如何增添喜庆感;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如何表现夕阳的绚丽和火焰的炽热;在人物画中,如何展现人物的激情和活力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红色在绘画中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练习,例如使用红色进行基本的线条练习和色彩搭配练习,帮助他们感受红色的色彩特性和笔触效果。
介绍基本的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红色的质感,如何混合其他颜色来创造新的红色调等。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色的不同含义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红色的画材,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红色的含义和表现力2. 红色的画材和技巧3. 创作红色的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红色的含义和表现力,掌握红色的画材和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红色的画材,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红色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色画材、画纸、画板、颜料盘、水杯等。
学具:红色画材、画纸、画板、颜料盘、水杯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红色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红色的含义和表现力。
2. 红色画材的认识(5分钟)教师介绍红色画材的种类和特性,如红色颜料、红色水彩等。
3. 红色画法的实践(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红色画材,如如何涂、如何混色等,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 创作红色的画(10分钟)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主题、构图、色彩搭配等,学生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红色的含义和表现力红色的画材和技巧创作红色的画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红色的画。
2. 写一篇关于红色的画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课后反思: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创作红色的画”这一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红色画材和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潮,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创作红色的画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出创作要求,如主题、构图、色彩搭配等。
这些要求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指导性,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构图和色彩搭配的建议等。
但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创作自由,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以免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案教学目的: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认识三原色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
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3、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成四组:红队、蓝队、绿队、黄队。
四个队分别以四种颜色树代表。
获得奖励的在相应的树上贴上一个果子。
二、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生:红、黄、蓝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出示课件)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
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
(课件出示课题)三、新授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课件出示)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生:(自由说)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
(2)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生:······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生:······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学生自由调色、展示(实物投影)(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红色的画》,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
2.赏析农民画《剥玉米》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分析和表现,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介绍三原色,了解红黄蓝是三原色这一概念1.介绍三原色,这三种颜色呀很奇妙,它们是无法被其他颜色所调合出来的,而它们相互调合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2.播放“小红的故事”。
二、环节二:了解生活中的红色,感受红色带来的美感1.出示图片(物品或者场景)红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热情、喜庆、温暖、鲜艳)三、环节三:探究农民画孙佃珍的《剥玉米》,学习领会本课知识重点,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感受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面美感1.自学:①我会想: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②我会找:你能在画面中找出不同的红色吗?请用笔圈出来。
③我会发现:在画面中,除了红色,你发现了哪些其他色彩?2.总结,这幅作品中,有成堆的红橙色玉米,代表喜庆、吉祥的凤凰,驮着谷物的驴子和用红色花朵装饰的兔子。
画面中没有表现热闹的人群,只画了一个妇女坐着掰玉米,她的脸上涂了两块瑰色来装饰,极其引人注目。
最特别之处是整幅画用了大红色平涂作为背景。
作者用浓重的橙红、大红、深红等颜色,以及夸张的人物和动物造型,让欣赏作品的人们感受到玉米大丰收后农民高兴的心情。
3.欣赏大师作品,分析作品。
四、课堂总结认识了三原色,并且了解了三原色中的红色。
欣赏了大师们用红色表现的作品,并学会用不同红色表现作品。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红色的画》教学设计课题红色的画课型造型表现教材位置第6 课第 1 课时设计者美术组教材分析《红色的画》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册第6课的教学内容。
此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的色彩知识课。
与第7课《黄色和蓝色的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植根于生活。
本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和相邻近的其他颜色,感受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地、随意地涂抹色彩,到有意识地去运用色彩。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的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图片。
学生纸,彩笔板书设计1、三原色2、红色的寓意3、了解不同红色流程时间师生活动过程二次修改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欣赏红色的画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生活的关系。
三、讲授新课:1、出示色卡,向学生说明三原色的特性。
2、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问这些红色的画图片给你什么感受?3、小结:红色给人热烈、喜兴、奔放的美感。
4、找出不同的红色的类似色。
学生观察红色的变化——深浅变化5、用这些不同的红色,可以表现怎么样的画面?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五、作业展评六、拓展:课件展示以其他一种主要颜色为主的绘画作品。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将会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的美感,及其在绘画中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研究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画一幅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
积极感受红色在生活中产生的美感,乐于探究红色在画面中产生的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具准备:有关色彩方面的图片、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1、感受色彩美。
孩子们,今天XXX准备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看来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老师就不卖关子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大屏幕,播放色彩艳丽的图片,如风景、居室环境、人物服饰、水果等。
师生谈话:刚才屏幕上播放图片的时候,我听到同学们发出一阵阵“哇!”的声音,我猜想你们发出那样的惊叹声,一定是被图片中美丽的色彩所吸引,我猜的对吗?孩子们,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色彩的作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绚丽多彩。
大自然中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颜色的种类也非常的多,老师这里就有其中的三种颜色,同学们请看!(出示红、黄、蓝)你们一定觉得这三种颜色很普通,对吧?其实这三种颜色是非常奇妙的,不信咱们来做个小实验。
2、认识三原色(色彩小实验)通过色彩小实验,师让学生们发现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基本的颜色,它们互相调和可以调出其它许许多多的颜色,而其它颜色却调配不出它们来,所以,人们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
3、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研究的兴趣。
孩子们,咱们已经领略了色彩的神奇与美丽。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视频,看看从这段视频中你又有什么发现?(播放春节的视频)1)孩子们,欣赏完了这段视频以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过春节)2)那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3)那像这样喜庆、热烈的场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红色在节日以及婚礼上的作用。
第六课红色的画应用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道红色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2认识三原色3感受红色的独特魅力喜庆,吉祥。
了解中国人民非常崇尚红色。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魅力。
难点:能运用红色系列的颜色为主,画出一幅红色的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水粉工具学生工具:水粉工具,图画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介绍三个朋友,他们是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是世界上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
红色是种很有意思的颜色,我们今天就专门来学习红色的画。
(板书《红色的画》)二、教学过程1.熟悉三原色。
2、看课件,红色的其他两个小伙伴,黄与蓝。
3、了解三原色,世界上任何颜色都无法调和出这三种颜色。
(出示三原色图片,让学生熟悉它的样子)过度:在喜庆的场面和节日里,那种颜色用得最多?(抽生回答并给学生看各种节日图片, 感受红色带给人们喜庆的气氛)4、欣赏以红色为主的画,过度:红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讲解图片,中国人是非常的崇尚红色,让同学们对红色产生兴趣。
小结:同学们了解了中国人崇尚红色。
5、现在大家应该对红色有了初步认识,那世界上还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呢?你们在哪还见过红色?(抽生回答后师出示国旗、西红柿、草莓等图片)6、那么红色给你们什么感觉呢?(温暖、喜庆、热闹、欢快、吉祥)板书:红色印象: 喜庆、吉祥小结:同学们对红色有了初步了解6、看课件提问题,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
1、出示红色的画,让学生欣赏。
(课件)过度:那么画面上是不是不能有其他颜色?(不是)可以用其他颜色,但是要以红色为主。
7、所以其他的色彩的比例要比红色的少吗?(是)6、出示问题。
1、红色的画就是完全用红色画的画。
2、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
师小结:以红色为主,画面呈红色调,所以叫红色的画。
8、了解其他红色(让学生小组比赛,看谁最先从水彩笔中找出其它红色,让学生对红色有更清楚的认识)9、用红色与其他颜色调配,会产生不同的红色。
小学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美术《红色的画》教学反思1《红色的画》是人美版三年级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调学问。
色调学问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学问,有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
学生对于色调是不生疏的,但要使其理解色调理论学问,并精确运用色调来表达情感,有肯定难度。
为了避开把此课上成单纯的色调学问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前就要求学生视察生活中红色的运用,收集红色的物品;在课堂中又引导学生以观赏、视察、分析、表现等学习方法去感受和运用红色。
关注学生的参加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共同合作。
体验求知的乐趣。
我启发学生,我们通常在什么样的场面用到红色?为什么呢?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教材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情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祥瑞如意的寓意。
接着又让学生观赏感受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调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
针对“如何利用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有层次,主体突出”这一难点,我利用让学生在油画棒中找寻红色系列的颜色,来启发他们理解深浅、纯度不同的红色,而后又通过让学生观赏自己的范作来体会如何运用的绘画实践中去。
这次的'范画,我打算了两幅。
一幅画了两个大草莓,一个涂了颜色,一个只勾了线。
那个涂了颜色的大草莓特殊惹眼——很大、很艳丽——让人有垂涎欲滴的视觉效果。
范画出现在学生们眼前,他们都惊异地说似乎真的草莓。
我把用来给草莓土色的几种颜色分表找出来,并在别的纸上简洁示范涂色方法,他们好像突然发觉涂色的奇妙效果,都跃跃欲试了。
就连平常不愿勾线、不愿涂色的学生,也满怀热忱地尝试起来。
另一幅画了一瓶花,紫色的花瓶,橘红的花朵。
这幅范画是放在其次节课上出示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饱满的红色的画作,尤其是画面背景颜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绘制这幅画,我花了许多功夫,运用了色调的一些技巧。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魔术激趣,引入课题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出示课题——红色的画二、讲授新课:1、节日——感受红色教师:考考你,在节日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它给人什么感受?生:红色,快乐、红红火火(出示过节日的图片)小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1)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水果生:苹果、草莓……(2)动物有哪些是红色的生:金鱼、红猩猩、火烈鸟……(3)生活中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境给你的印象最深刻?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欣赏农民画《剥玉米》(1)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2)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3)红色的画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4)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里?你感觉到了吗?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