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备考“最后30天”大冲刺生物专题四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学生版
- 格式:pdf
- 大小:870.15 KB
- 文档页数: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构成反射弧,但构成反射弧的细胞不只有神经元B.气温骤降不会改变机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因此耗氧量不变C.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D.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诱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症状答案:A2.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生理功能B.大量出汗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长时间奔跑消耗糖原较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足球运动员的高效运动是神经和肌肉协调的结果;大脑皮层是控制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答案:B3.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后神经细胞不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蛋白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与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可构成突触,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错误;兴奋的传导与神经细胞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有关,B正确;在反射弧内,神经冲动单向传导,C错误;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错误。
答案:B4.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a、b、c代表激素)。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结构乙表示垂体B.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D.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甲分泌激素a解析:读图知结构乙表示垂体,A正确;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答案:B5.机体稳态的调节离不开物质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为生物大分子都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密切相关C.性激素在载体协助下进入靶细胞D.淋巴因子、激素等信息分子在机体内的运输都是定向的答案:B6.如图所示,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
专题0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由五年考频可看出,本专题着重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过程、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及其作用特点等。
2.在命题形式上,常以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的过程模式图、神经递质或激素与靶细胞的作用机理模式图呈现,多以非选择题为主。
3.备考时要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
通过列表比较识记动物和人体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及生理作用。
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等。
【知识网络】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静息电位的形成:①电位:内负外正。
②机理:K+外流。
(2)动作电位的形成:①电位:内正外负。
②机理:Na+内流。
(3)兴奋的传导:①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类型:①轴突——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2)突触的结构:(3)传递过程:(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重点突破】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2)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为单向,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分析 (1)兴奋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2)局部电流方向⎩⎪⎨⎪⎧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3.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1)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2)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3)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4)种类: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5)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特点: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如果因药物或酶活性降低,递质不能失活,则会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
二、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和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功能2.激素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2)反馈调节:(3)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2.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如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5.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8.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9.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10.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e的局部放大图像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11.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答案:A2.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③ab段为静息电位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3.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C.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D.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答案:D4.(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答案:D5.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答案:C6.(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答案:A7.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B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D.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9.(河北衡水模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的平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2)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科学家发现,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这一系统中,_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这种物质由________细胞产生.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答案:(1)下丘脑抗利尿促性腺激素释放(2)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受生物钟基因调控(3)胰岛素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10.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Ⅰ、Ⅱ、Ⅲ表示三种模式,乙图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_______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________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甲图中模式Ⅲ调节________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乙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4)乙图中离子X是________,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神经—体液甲状腺(或性)(2)Ⅱ下丘脑(3)胰岛素a→b→c(4)Na+相同11.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c是________,其分泌受________(填器官名称)分泌的激素a直接调节.(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激素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某单位组织体检,小王的体检结果出现异常,下图为其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由验血报告单可知小王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其可能病变的器官是________.项目名称英文缩写结果参考值促甲状腺激素TSH 227 0.2~7.0甲状腺激素T4 2.8 5.5~12答案:(1)(2)a、b c(3)通过体液运输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甲状腺1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则b表示________,兴奋在b 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在b处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兴奋会刺激图2中[ ]________所含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作用于[ ]________([ ]中填图中数字).(2)若图1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________激素,c代表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1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同种抗原再次入侵,a表示记忆细胞,则b表示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c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则c表示________.(4)若图1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________细胞,则b表示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答案:(1)神经中枢单向的 1 突触小泡胞吐 3 突触后膜(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几乎全身细胞(3)浆抗体(4)B13.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__(填“K+”或“Na +”)通道.(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 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组织液Na+(2)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3)化学信号→电信号负电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
2019生物高考二轮练习练习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广东卷,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2.(2017·浙江卷,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那么说明其处于兴奋状态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整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5.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目的:1.知道H+、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是体液调节方式2.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重要生理作用及激素分泌的调节3.理解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4.识记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络5.理解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6.知道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关系,以及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此过程中的联络考点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注: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激素,可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考点2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激素分泌的调节〔以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的调节过程为例〕: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响调节。
通过反响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程度。
1.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到达增强效应的结果。
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2.相关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来说明。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进步血糖含量的调节中是协同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在体温调节中是协同作用考点3兴奋的传导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电位变化: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细胞内K2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局部电流方向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流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流动。
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回路。
3.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双向性只要相邻部位存在浓度差就会产生局部电流,所以假设神经纤维上的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二、细胞间的传递1.突触的构造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屡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者者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2019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1)、立足课本,巩固双基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
(2)、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
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
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3)、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
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
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构成反射弧,但构成反射弧的细胞不只有神经元B.气温骤降不会改变机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因此耗氧量不变C.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D.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诱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症状答案:A2.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中考冲刺生物专题卷专题05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
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A.动力作用B.杠杆作用C.调节作用D.支点作用2.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处于的状态是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二者都收缩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二者都舒张3.如图是关节模式图,对关节起润滑作用的关节液存在于图中A.①B.①C.①D.①4.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那么其病变部位应是A.关节面B.关节软骨C.关节囊D.关节腔5.人在狂笑时若用力过猛,会出现上下颌不能合拢的现象,这是由于A.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D.关节腔内有滑液6.下列关于骨、关节、肌肉的结构模式图中,表达正确的是A.B.C.D.7.下列各项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A.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B.公鸡尝试绕道取食C.蚯蚓学走迷宫D.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8.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即“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B.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9.关于骨在运动中所起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C.骨在肌肉收缩牵引下围绕关节运动D.骨本身是可以运动的10.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等B.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越强C.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发达D.低等动物只有先天性行为,高等动物只有后天学习行为11.下列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动物生殖发育无关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2.“旺财”是小明给他的爱犬起的名字,每当小明放学回到家,“旺财”总会到门口迎着他,并把他的拖鞋叼到门口。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训练9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间:40分钟)1.(2012·浙江温州十校期中联考)如图表示神经细胞细胞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极化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①侧到②侧B.反极化状态时,钠离子浓度②比①高C.复极化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②侧到①侧D.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2.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3.(2012·浙大附中模拟)下列有关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4.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5.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6.(创新预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是 ( )。
A.Na+和K+的运输B.胞吐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受体的分解7. (创新预测)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1血糖平衡及调节
回答下列问题:(9分/12min)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
(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答案】(1)高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降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2水盐平衡及调节
例题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6分/3min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答案】B
3体温平衡及调节节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6分/3min )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解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是呼气、排尿、排便等,所以A 错误,B 、C 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能感受到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的变化,D 正确。
【答案】A 例题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