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综合题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封建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最易错选D项,错选的原因在于忽略“新”。
只有①②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新因素。
答案:A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解析:题干意指圣人(之所以)不按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是因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很明显,这句话与自称异端的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是一致的,他将斗争矛头指向将孔子作为千古圣人的道学家,向传统儒学发出了挑战。
答案:B3.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做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亦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李贽是一位“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很容易判定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4.黄宗羲指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他主张( )A.工商皆本B.反对礼教C.反对君主专制D.注重实学解析: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这明显是一种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
答案:C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黄宗羲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将其著作列为禁书,是出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社会背景。
(1)明代晚期,以①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②________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
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要观点。
(1)批判孔孟权威。
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③________是万世之至论。
(2)反对儒家伦理。
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3)否定天理存在。
提出④____________,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答案:①程朱理学②拜金逐利③孔孟学说④万物皆生于两♨温馨提示李贽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追求个性发展,他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应用提升】1.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
(1)思想特色: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主要观点。
A.强调“①________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B.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重要概念:经世致用指研究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学法指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总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是新思想产生的根本因素,同时又伴随着与旧的社会因素的斗争。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人民起义频繁发生。
(3)思想:宋明理学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4)外因: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思想主张: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抨击封建礼教,强调个性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2、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战斗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资本主义萌芽)。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理在气中”;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①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害。
②倡导言论自由,提倡“法治”取代“人治”。
③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3、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4、三人思想的相同点: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③思想上批判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1、积极:(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进步思潮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的进步思潮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载:李贽的著作不容于当时而屡被官方禁止。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李贽()A.强调人正当的私欲B.主张君主专制C.承认了“天理”的存在D.彻底否定孔孟之道【解析】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故其著作屡被官方禁止.但李贽的思想并未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故B、C、D三项错误,选A项。
【答案】A2.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这表明李贽( )【导学号:11140030】A.主张个性解放B.反对封建礼教C.提倡人人平等D.反对理学空谈【解析】“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表明李贽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答案】C3。
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
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由材料可知戴震主张理与欲是共存的,与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截然对立的,其与李贽对“存天理,灭人欲”进行批判,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相吻合,故A项正确;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主要思想是经世致用,故C 项错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称赞汉代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赞扬寡妇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解析】李贽赞扬的人或事,都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相悖。
【答案】 B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X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解析】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答案】 B3.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C.王夫之 D.李贽【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黄宗羲思想主X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这是黄宗羲的观点。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X“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X废除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
D项是错误的;顾炎武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他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X畴。
所以选D。
【答案】 D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选择题1.《焚书·何心隐论》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A.遵循学以致用B.倡导婚姻自主C.挑战正统思想D.鼓吹专制集权解析:选C。
此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此话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解析:选B。
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专业性的新兴市镇。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A、C、D显然与经济现象相关性不大,且题目要求回答“从本质上体现时代要求”的主张,经济决定政治,故应从经济方面寻找答案,选B。
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由此可见黄宗羲( )A.主张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封建制度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法制解析:选A。
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会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C项与D项;在黄宗羲看来,“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也就是说,他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由“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来看,他主张建立法治,而不是由君主一人说了算。
黄宗羲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君主专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排除B。
4.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解析:选B。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黄宗羲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这与唐甄的主张十分相似。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异端”思想家李贽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C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出现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解析:明清时期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
A、B、D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2.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X是一致的( A ) A.李贽B.董仲舒C.朱熹D.孔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
贾宝玉的话抨击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实际上强调男女平等。
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3.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因为他( A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 B.否定儒家思想C.否定孔孟学说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解析:根据教材所学可知,李贽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据此本题选A项。
B、C两项中“否定”一说错误,D项观念不符合李贽的学说。
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B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全面理解李贽思想的能力。
题干中材料的设计有多层意思,A、C、D三项只反映了题干材料中的某层含义。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作业(08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均是当时的社会原因,②在明清之际并不存在,当时还没有欧美民主思想的传入,故选B项。
【答案】 B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解析】“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的意思是不必迷信圣人、权威。
朱熹、陆九渊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他们都极力维护封建纲常礼教,故不可能诋毁先贤圣人,A、C两项可排除。
黄宗羲主要抨击君主专制,D项也可排除。
李贽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评论孔子,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解析】解答本题时应将李贽的主张与材料所给信息紧密结合,注意全面性。
【答案】 C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封建私有制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解析】“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意即天下不是皇帝一家的,明确表达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
【答案】 B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具有民主思想色彩,“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 A.朱熹B.李贽C.王夫之D.黄宗羲【解析】本题可用分析法和直接联系法。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时代背景(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主张(1)对_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__________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______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王夫之①强调“___________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__________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颠覆程朱理学“___________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___________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①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___________。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___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________,应关乎国计民生。
③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3.影响(1)____________思潮影响深远。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2.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 )A.“四书五经” 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 D.“三教合一”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知识点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4.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5.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是( )A.否定君主制 B.实行君主立宪C.推行三权分立 D.倡导言论自由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君主批判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C.重农抑商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7.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 B.整顿吏治C.司法制度改革 D.工商皆本8.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强烈冲击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9.当代著名学者刘述先先生认为,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
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A.结束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C.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10.王夫之说:“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
”这里反映了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 )A.主张工商皆本B.主张以战争促生产C.主张进行社会变革D.主张发展国际贸易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请回答:(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知识清单一、1.(1)程朱理学(2)商品经济 2.(1)程朱理学(3)天理二、1.经世致用批判 2.(1)①理在气中②客观事物③道在气先④情感欲望(2)①伦理纲常②言论自由(3)②务实 3.(1)经世致用(3)君主专制统治对点训练1.C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不能将其作为教条随便套用,不然会有“东施效颦”的恶果。
]2.B [李贽主张个性解放与“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3.C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不能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事事都师从于孔子。
这是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的具体表现。
]4.C [两者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具有继承关系。
黄宗羲将孟子善待人民以维持长久统治的观点上升至君主应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理念,是对孟子思想的极大发展。
] 5.D [为保证各级机关的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的安定,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的限制君权的最主要设想就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6.B [三位思想家,特别是顾炎武,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反对空谈误国,主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7.D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工商皆本思想沉重打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8.B [清初政治改革主要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无直接关系。
]9.C [以黄宗羲的思想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思想界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后世的启迪和启蒙、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冲击,还没有达到彻底颠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的高度,同时这种进步思想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10.D [“通市”意为进行商业贸易,“敌国之财皆吾财”意为与别国进行贸易往来。
材料只是提到与别国进行商业贸易,没有强调“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这里的“敌国”指其他的国家,不是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战争的意思。
]综合运用11.(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把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材料和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
12.(1)黄宗羲的君臣平等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2)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历史条件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第(1)问注意从“《明夷待访录》”的书名和“亭林学案”的名号判断作者并结合材料归纳基本主张。
第(2)问注意根据材料比较共同点和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分析历史条件。
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和平等色彩。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解析与探究同:都关心人民疾苦。
异:一是目的不同。
古代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统治;明清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二是主张方面不同。
明清民主思想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自我测评1.(1)内容: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关注国计民生;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2)意义: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1)变化:由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主张“工商皆本”。
(2)原因: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
(3)意义:①“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
②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