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精华汇萃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8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与知识点一、文化的作用典型主观题: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原因。
知识点: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文化多样性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知识点: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中华文化1、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知识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2、弘扬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弘扬中华文化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能够激发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5、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一、如何做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一、文化与社会二、文化对人的影响三、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五、文化创新六、我们的中华文化七、我们的民族精神八、走进文化生活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010.海南政治卷25)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解答时要从两个层次组织,一是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二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切忌答案组织片面化。
【答案】(1)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2)文化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越丰富、品位越高,就越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凸显旅游的魅力。
2、文化与经济、政治(2010.江苏政治卷37)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
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魅】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从1895年英国伦敦的第一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
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末复习“文化生活”主观题总结1、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和人)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3、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4、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作用、态度、继承与发展)5、文化创新(为什么、怎么办)6、中华文化的特点7、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8、爱国主义的认识(地位、作用、特点、主题)9、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忧”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12、全面认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13、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4、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么办)1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措施”16、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
17、全面认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重在“为什么和怎么办”。
18、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加强文化的交流”常用答题术语★★①“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一、如何做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所确定,又反作用于肯定的经济,赐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化、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政治所确定,又反作用于肯定的政治,赐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沟通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赐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
(3)基本原则: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则。
在文化沟通中,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动社会的发展,腐朽、落后的文化则防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准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要增强文化自身建设,增强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精神武器。
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理解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长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动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准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动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角度内容例题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产品。
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象。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培养出来的。
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主观题汇编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要坚持正确文化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
(2)“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政府的责任。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2分)②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
(3分)(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3分)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
(2分)③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建设各种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分)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集锦一、如何做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生活》主观题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观题
1、运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结合材料解决问题。
2、文化的特点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世界性的关系(区别、内在联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文化差异性)
3、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
(2)文化交流的意义
(3)如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
3、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内容(各自的地位、作用)
(2)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育的特点、功能)
(2)科技如何促进了文化发展?
5、文化创新
(1)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特征
2、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含义、特征、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3)如何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地位、作用
2、文化自信的含义、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党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0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精华汇萃1、"火树烟花不夜天,四宝之乡展魅力".7月12日晚,"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开热情的臂膀,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走进宣城,了解宣城,推介宣城. 作为"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会以展示"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产在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在宣城;"天下四绝"的太极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也在宣城;除此之外,还有绩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在晚会中一一介绍给全国的观众.⑴请说明宣城举办"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和"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的意义.⑴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化旅游节和大型晚会可以让全国人民更加了解宣城的经济,物产,自然风光,历史名胜等,促进宣城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3分)②优秀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3分)③文化是在传播和交流中发展的.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将宣城浓郁的地方文化广为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欣赏优秀的地方文化,促进宣城文化的繁荣.(3分)(2)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答出“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指导思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
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网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七部委于2009年1月5 日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此,有人认为,只要国家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青少年一代就能健康成长.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
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同时要积极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
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③文化塑造人生.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极大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4、某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这一国有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地影响.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 从文化对人影响特点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5、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
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
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7、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
近几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
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他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
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传统的不同?(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⑸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8、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
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
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类似端午节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9.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
悄然兴起的文化市场正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①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推动作用。
②发展文化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的需要。
③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宝贵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会实现其价值。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挖掘文化市场潜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