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传承发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4
武术研究2020年10月第5卷 第10期峨眉盘破门武术特点及发展研究范 净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峨眉盘破门武术进行界定。
并且从峨眉盘破门武术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自身技术、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峨眉盘破门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加以了阐述。
从而对以后峨眉盘破门武术的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保护及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峨眉盘破门武术 特点 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0)10—0060—03峨眉盘破门武术始于清代,在当时,该武术的拳种被人们称为“资内小手”,作为峨眉武术的重要支脉,它最早形成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罗泉镇。
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峨眉盘破门武术的介绍、保护与传承等方面。
例如陈建国,代慧玲[1]的《四川资中峨嵋盘破门介绍》中就写到了峨嵋盘破门是发源于四川资中县罗泉井,后由刘赣下河南学得福建少林拳法和岳门脱化功夫,与流传于巴蜀大地的峨嵋派武术融会贯通,独创了齐步云脚高桩盘破拳法,创建了峨嵋盘破门。
陈建国[2]还在《峨眉盘破门武术的文化特征》中提到峨眉盘破门武术集聚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 、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
文烨[3]在《“非遗”视角下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历程与传承变迁研究》中主要是从时间历史的维度上梳理和研究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影响传承与变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
最后,吴保占[4]在《峨眉盘破门武术研究》中考证分析了散落在官修地方史志、民间私人著述、现存石刻与木刻中的峨眉盘破门武术史料,对峨眉盘破门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峨眉盘破门武术的研究其实是比较少的,文献资料也较少,主要是研究峨眉盘破门武术的介绍、保护与传承等方面。
因此本研究从峨眉盘破门武术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其发展,为以后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38卷第3期军事体育学报Vol.38㊀No.3㊀2019年7月JournalofMilitary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Jul.2019㊀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巴蜀身体图符研究(17BTY013)收稿日期:2019-03-27作者简介:范净(1995-)ꎬ女ꎬ四川宜宾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ꎮ峨眉武术文化价值流变研究范净ꎬ孙德朝(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ꎬ四川成都610101)摘㊀要:峨眉武术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它是一种社会产物ꎬ并且会伴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改变ꎮ它还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ꎬ是一种独特的巴蜀地域文化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㊁逻辑分析法ꎬ试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对峨眉武术文化的价值流变进行探讨与分析ꎬ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峨眉武术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审视ꎬ希望给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这一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ꎮ从人类学的大视野来看峨眉武术的起源㊁生存和发展的宏观意义ꎬ去探索峨眉武术文化ꎬ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峨眉武术的本质ꎬ使峨眉武术深入到与之相关的人类与社会研究领域ꎬ并为中国传统武术在人类社会里寻找到准确的定位ꎬ为其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ꎬ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ꎮ关键词:峨眉武术ꎻ文化符号ꎻ人类学中图分类号:G8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300(2019)03-0099-03前言峨眉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巴蜀地域武术ꎬ具有一定的历史地域特征ꎬ并具有历史文化符号ꎮ我国学者对峨眉武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区域:其一ꎬ对峨眉武术起源的研究ꎮ程大力[1]认为明清两代的峨眉武术都与少林武术有着一定的渊源ꎮ王亚慧ꎬ代凌江[2]对峨眉武术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并且还质疑了 白猿起源说 ꎮ王亚慧ꎬ辜伟[3]在 峨眉武术与道教文化的渊源考论 一文中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道家ꎬ而且是在道教吐纳养身术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为了今天的峨眉武术流派ꎮ其二ꎬ对当今峨眉武术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ꎮ胡波[4]以 生态场理论 为立足点ꎬ多角度㊁多层次㊁多维度地探讨了峨眉武术的生态环境ꎬ从而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ꎮ宋天华ꎬ罗萍[5]对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研究ꎬ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ꎮ其三㊁对峨眉武术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ꎬ赵斌ꎬ代凌江[6]就对峨眉武术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ꎬ并从中探究其发展的路径ꎬ从而繁荣峨眉武术文化ꎮ其四ꎬ对峨眉武术的传承人及传承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ꎬ林霞[7]就对峨眉武术的传承人进行了现状调查并研究传承对策ꎮ因此ꎬ综上所述ꎬ峨眉武术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ꎬ经历了很多的变化ꎬ其价值功能也在不断变化ꎬ而本文也主要从人类学方面探讨其流变价值ꎮ1㊀引入文化人类学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瞻性价值㊀㊀文化人类学就是一种专门研究文化的人类学ꎬ是一种对各民族文化的现状及其演进的研究ꎮ这种研究的开始是探讨一个原始民族ꎬ终点则是从合众民族的状况中归纳出一些通则或者原理来让我们借以推测文化的起源ꎬ并能解释历史上的事件及其现代社会的状况ꎬ以促进现代的文化[8]ꎮ引入文化人类学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价值在于:(1)峨眉武术具有宗教性㊁地域性和健身娱乐性的特点ꎮ(2)峨眉武术文化作为巴蜀地域武术ꎬ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ꎬ因此需要用人类学去阐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ꎮ(3)峨眉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其表达的武术文化内涵是得到社会认可的ꎬ具有与时俱进和与时代相融合的特点ꎮ(4)文化人类学99㊀第38卷军事体育学报第3期㊀主要就是对人类的社会组织㊁伦理观念㊁生活状况㊁宗教㊁语言㊁艺术等制度的起源㊁演进和传播进行探讨[8]ꎮ用这一学科知识研究峨眉武术文化是一条重要的路径ꎮ(5)为了保护峨眉武术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ꎬ需要的是传承与发展ꎬ而深入挖掘其价值就是一条重要路径ꎮ2㊀峨眉武术文化价值流变考释基于观念史的研究方法ꎬ利用峨眉武术文化历史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期ꎬ深入研究其具体价值ꎮ观念史追踪人类各种观念的起源㊁发展㊁衍变和相互影响ꎬ它的任务是描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假说ꎬ说明它们在相继时代的变异ꎮ并且将观念看成是一种社会化的思想ꎬ与人类的社会行动是紧密相关的ꎮ其中还非常关注观念出现的时期所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ꎬ然而正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中ꎬ观念往往参与了历史建构ꎬ而历史建构所带来的结果就必然要通过观念才能得以体现[9]ꎮ2 1㊀峨眉武术的形成关于峨眉武术的起源有几种说法ꎬ并且说法不一ꎬ不过谈论最多的是一种 白猿起源说 ꎮ«四川武术大全»曾称 通臂拳为战国时期由白猿公所创ꎬ在峨眉山授徒甚众[10]ꎮ «峨眉山志»里曾载: 在战国时期ꎬ 白猿公 司徒玄空创峨眉通臂拳ꎬ猿公剑法传世[11]ꎮ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㊁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也有 袁公飞身上树ꎬ变为白猿 的记载[12]ꎮ明代爱国将领唐顺之在观看峨眉道人练拳之后ꎬ写下了著名的«峨眉道人拳哥»(收录于«荆川先生文集»)ꎬ在文中曾曰: 道人更自出新奇ꎬ乃是山中白猿授 [2]ꎮ以上所记载的都为峨眉武术的渊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ꎬ 白猿 之名在史志中和很多文献中也被泛泛提及ꎮ不过也有很多人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和否认ꎬ因此至今对峨眉武术的起源都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ꎮ不过峨眉武术的逐渐形成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武术ꎬ也让当今的峨眉武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ꎬ为峨眉武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ꎮ2 2㊀峨眉武术的成熟峨眉武术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并成熟ꎬ例如南宋建炎元年金顶高僧白云禅师创编了«峨眉十二庄»ꎬ其中较完整地体现了实战与养生并重的峨眉武术ꎮ«峨眉十二庄»里面所提到的擒拿封闭㊁背锁刁揉㊁钩弹针踢㊁吞吐浮沉等要诀ꎬ发展到今天也成为了峨眉武术拳系中各流派的武功秘诀[13]ꎮ例如其中所写的 粑粘联钩搭ꎬ套托随绷挤 八种技击诀法ꎬ是峨眉武术中重要的指导准则ꎮ在当时«峨眉十二庄»的出现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ꎬ都为峨眉武术的内修外练㊁刚柔并济㊁庄技一体㊁形神合一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ꎮ在理论上巩固了历史地位ꎬ也成为了峨眉武术走向成熟的标志ꎮ在冷兵器时代ꎬ峨眉武术主要是满足一种技击价值ꎬ满足军事战争㊁人类生存需求ꎬ主要用来杀敌自卫ꎬ防守进攻ꎬ因此这时的武术特点在于实用ꎮ2 3㊀峨眉武术的盛世峨眉武术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ꎬ经历了不同文化的洗礼和冲击ꎬ并从中发展得更为成熟ꎬ例如在唐代的武则天武举制和明清武举制ꎬ还有民间的一些打擂台比武和民间各武术门派的影响ꎮ明代爱国将领唐顺之写下的«峨眉道人拳歌»就是迄今为止颂扬峨眉武术较为完整的诗篇ꎬ例如 忽然竖发一顿足ꎬ岩石迸裂惊沙走ꎮ来去星女掷灵梭ꎬ夭矫天魔翻翠袖 ꎮ虽然只有寥寥的30句ꎬ但是却也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人精湛的武艺ꎬ把峨眉武术的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ꎮ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ꎬ峨眉武术有了更大的发展ꎬ例如晚清湛然法师所著的«峨眉拳谱»开篇有: 一树开五花ꎬ五花八叶扶ꎬ皎皎峨眉月ꎬ光辉满江湖 的记述ꎮ 一树 指的就是峨眉山ꎬ 五花 分别指的是灌县的青城㊁丰都县的青牛㊁通江县的铁佛㊁以及开县的黄陵和涪陵县的点易ꎬ 八叶 是指 僧㊁岳㊁赵㊁杜㊁洪㊁会㊁字㊁化 八大峨眉武术门派[14]ꎮ从明清时期峨眉武术的门派林立就足以看出峨眉武术在当时的发展是空前的ꎬ并且峨眉武术也成为了巴蜀地域武术的代名词ꎮ不过在明清以后直至民国这一时期的峨眉武术主要表现出一种教育价值ꎬ由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ꎬ需要激发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ꎬ于是在学校体育中受到重视ꎬ向学生传授武艺ꎬ也让武术在这一时期多了一些艺术化的表现ꎮ2 4㊀峨眉武术文化在当代的弘扬峨眉武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受到了一定的抵制ꎬ导致峨眉武术的发展陷入低谷ꎬ造成了很多宝贵资源的流失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ꎬ为了能够抢救㊁挖掘和弘扬峨眉派武术ꎬ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征集到了很多峨眉武术史料ꎬ通过采访巴蜀境内001㊀第38卷范净等:峨眉武术文化价值流变研究第3期㊀60岁以上的老拳师ꎬ并且对他们的技法进行了录像ꎬ收集到了多个门派的徒手㊁器械㊁对练套路㊁练功方法和技击项目ꎮ并且在2007年开始举办国际峨眉武术节ꎬ每两年举办一次ꎬ为世界各地武林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ꎬ也向世人展示峨眉武术的博大精深ꎬ弘扬中华武术文化ꎮ2008年6月又正式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让峨眉武术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ꎮ峨眉武术在这时步入了正式的轨道ꎬ2010年还成立了 峨眉武术联合总会 ꎬ为众多喜爱峨眉武术的人提供了一个了解㊁研究和习练峨眉武术的平台ꎮ峨眉武术在当今的蓬勃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提供了很大的价值ꎬ是历史文化㊁武术文化的需要ꎮ发展至今的现代峨眉武术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竞技观赏价值ꎬ以竞赛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ꎬ由最初的技击追求转向了动作美的追求ꎬ不过也是以传承和弘扬为主ꎬ并创新和发展其自身的武术文化ꎮ3㊀结语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ꎬ更是研究人类社会 原生形态 的一门科学ꎮ因此在峨眉武术发展的几千年过程中ꎬ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不同文化的冲击ꎬ其中的价值功能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ꎮ在古代以技击为主ꎬ在近代以教育㊁健身养生为主ꎬ在当代以竞技健身为主ꎮ在社会的不断发展ꎬ价值的流变过程中ꎬ应该更能领悟出传承和弘扬峨眉武术文化的重要性ꎮ并且在价值流变的过程中ꎬ峨眉武术的国际化㊁现代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ꎬ也将会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ꎮ在现代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ꎬ峨眉武术的传承人和传承方式变得至关重要ꎬ然而竞赛也成为了推动峨眉武术发展的有力杠杆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ꎬ峨眉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要再提高竞技健身娱乐价值ꎬ才能更好地发展ꎮ参考文献:[1]程大力.峨眉派渊源考论[J].搏击 武术科学ꎬ2009ꎬ6(4):1-3.[2]王亚慧ꎬ代凌江.试论峨眉武术的起源及对 白猿起源说 的质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ꎬ2010ꎬ36(5):51-54. [3]王亚慧ꎬ辜伟.峨眉武术与道教文化的渊源考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ꎬ2011ꎬ37(7):17-20.[4]胡波.生态场视阈下峨眉武术生存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ꎬ2012ꎬ38(12):38-41.[5]宋天华ꎬ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ꎬ2011ꎬ37(2):63-66. [6]赵斌ꎬ代凌江.峨眉武术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ꎬ2015ꎬ31(4):41-45.[7]林霞.非遗视角下峨眉武术传承人现状调查及传承对策研究 以峨眉山市为例[D].四川:成都体育学院ꎬ2014. [8]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16:19. [9]金观涛ꎬ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ꎬ2009.[10]四川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四川武术大全[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ꎬ1989:1533.[11]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峨眉山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7:38.[12]周伟良.史学视野中的峨眉武术史研究[J].搏击 武术科学ꎬ2012ꎬ9(1):1.[13]王如镇.峨眉十二庄功法特征研究[J].搏击 武术科学ꎬ2013ꎬ10(11):31-32.[14]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委员会.中国武术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ꎬ2006.ResearchontheChangeoftheValueofEmeimartialartsCultureFANjingꎬSUNDe ̄zhao(PhysicalEducation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ꎬChengdu610101ꎬChina)Abstract:Emeimartialartsisavaluabl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Chinaꎬitisasocialproductꎬandwillbechangedwiththeneedsofsociety.ItisalsoatraditionalsportsoftheChinesenationꎬisauniqueBashuregionalculture.Byusingthemethodoflitera ̄tureandlogicalanalysisꎬthispapertriestoexploreandanalyzethevalueevolutionofEmeimartialartsculturefromtheangleofan ̄thropologyꎬandmakesanomnidirectionalexaminationofEmeimartialartsbyusingmultidisciplinaryknowledgeandmethodsꎬhopingtoinjectnewvitalityintotheresearchinthefieldoftraditionalmartialartsoftheChinesen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Anthropolo ̄gyꎬthispaperlooksattheoriginofEmeimartialartsꎬthemacrosignificanceofitssurvivalanddevelopmentꎬandthemacrosignifi ̄canceofitssurvivalanddevelopment.ToexploreEmeimartialartscultureꎬsoastograsptheessenceofEmeimartialartsmoreaccu ̄ratelyꎬmakeEmeimartialartsgodeepintotherelatedfieldsofhumanandsocialresearchꎬandfindanaccuratepositionforChinesetraditionalmartialartsinhumansocietyꎬlayacertainfoundationforitsdevelopmentꎬandprovidecertaintheoreticalvalue.Keywords:emeimartialartsꎻculturalsymbolsꎻanthropology101。
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传承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峨眉武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支,起源于四川省峨眉山。
其历史悠久,传承数百年,被誉为“中国武术之母”,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峨眉武术以传统的拳法、器械和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注重气、形、意的结合,既培养身体素质,又注重道德修养,被认为是一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运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而混合现实(MR)技术作为VR与AR技术的结合体,为博物馆展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峨眉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急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升武术传承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扩大武术的传播范围,推动峨眉武术的发展与传承。
1.2 研究意义峨眉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传承发展进行研究,可以实现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数字化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峨眉武术,推广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基于MR技术的数字博物馆展示形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增强展示效果的同时也提升参观者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通过研究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为数字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因此,本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峨眉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数字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峨眉武术历史传承、数字博物馆理念、MR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数字化传承对峨眉武术的影响。
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传承发展研究近年来,基于MR(Mixed Reality)技术的数字博物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数字博物馆是将藏品数字化展示,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虚拟游览、虚拟展览的博物馆。
MR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博物馆的展示效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武术一绝”,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技击表演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
本文通过对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MR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峨眉武术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一、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是以峨眉武术为主题,通过数字技术展示武术文化、传播武术知识的虚拟博物馆。
博物馆包括数字化展品、虚拟展示厅和交互式操作平台等部分。
其中,数字化展品包括峨眉武术各项技术的展示、历代名家传略等,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对峨眉武术历史、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承。
虚拟展示厅以全景环视为特点,借助VR(Virtual Reality)技术实现用户身临其境的感受。
交互式操作平台则通过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实现对展品的交互式操作,让用户可以与数字展品互动起来。
二、MR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运用MR技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展示的虚拟化和真实化,还可以加强数字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中,MR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MR技术可以在展品数字化方面实现真实的展示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数字化展品可以呈现出真实的模型和纹理,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中,利用MR技术可以实现武术招式的数字化展示,包括招式的姿势、力度和匹配度等方面,用户可以通过VR技术亲身体验武术招式。
这种虚拟的体验能够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峨眉武术。
其次,MR技术可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游戏感。
数字博物馆一般都是静态展示,用户的参与感和趣味性较低。
峨眉派武术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峨眉派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武术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旨在对峨眉派武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和技术特点,同时对其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峨眉派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报告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报告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报告的内容并阐明目的,引导读者对峨眉派武术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正文部分将系统梳理峨眉派武术的历史背景、基本理论和技术特点,以便读者深入了解峨眉派武术的内涵和特色。
结论部分将总结峨眉派武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对峨眉派武术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报告的整体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报告的内容安排,便于对峨眉派武术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峨眉派武术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基本理论、技术特点以及发展现状。
通过对峨眉派武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武术流派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该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通过对峨眉派武术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分析,为该武术流派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展望和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峨眉派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其在当今武术界的持续发展。
2.正文2.1 峨眉派武术的历史背景:峨眉派武术起源于中国峨眉山,是中国武术的一支重要流派之一。
据史料记载,峨眉派武术可追溯至唐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峨眉派武术融合了本土武术、道教文化和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峨眉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即是武术与武学的重要传播地。
峨眉派武术在历史上曾受到多个朝代的皇室和武术家的推崇,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相关的实物遗产、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在当地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中,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峨眉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峨眉武术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峨眉武术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峨眉武术的历史与特点峨眉武术作为我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峨眉山,具有独特的宗教修炼气质。
其表演动作刚健有力,注重内在功力修炼和自然的体态表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峨眉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传承体系和表演风格,被誉为我国武术的瑰宝。
三、峨眉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问题尽管峨眉武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但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传承人数减少,传统技艺面临断层。
峨眉武术的传承体系不够完善,许多传统技艺和知识无法有效传承。
如何将峨眉武术融入现代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其文化价值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峨眉武术传承与保护的思考1. 加强非遗保护意识对于峨眉武术的保护,首先需要加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峨眉武术传承的支持力度,并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峨眉武术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 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在保护峨眉武术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
通过设立专业的武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更多的武术传承人才,将其技艺和知识传承下去。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保护,记录并保存传统技艺。
3. 结合旅游与文化推广峨眉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可结合旅游资源与文化推广,将峨眉武术融入旅游体验项目中,使更多的游客和民众了解并参与到峨眉武术的保护工作中。
五、结论峨眉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张银行;李成银
【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蛾眉武术的历史、内涵的界定,峨眉武术的自然环境和川人身体条件特点、自身技术特点、峨眉武术的发扬光大等几个方面对峨嵋武术的特点及前景加以阐述.认为峨眉武术是一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内外兼修、健身与养生俱佳、表演与技击并重的功夫,发展潜力雄厚、前景美好.以期为峨眉武术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早日赶超少林、武当走向世界,恩泽大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总页数】4页(P103-105,131)
【作者】张银行;李成银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杂技艺术的创作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J],
2.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前景研究 [J], 郭华
3.我国有机农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研究 [J], 徐菲
4.杂技艺术的创作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J], 陆辉
5.新媒体漫画的传播特点和发展前景研究 [J], 孙盈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4体育风尚SPORT & STYLE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峨眉武术文化发展路径研究》(ZFJD-2019001)阶段成果作者简介:王梦粤(1998—),女,四川资阳人,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战略下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梦粤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摘要: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我国人民的体质健康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1995年国务院颁布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此之后,全民健身活动开始得以正式开展。
武术是全民健身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党和国家重点发展传承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峨眉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增强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培养练习者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基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峨眉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寻找出峨眉武术传承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为峨眉武术的有效传承与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进而助力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峨眉武术;传承与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对国民的健康发展予充分的重视,并强调要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同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与理论指导。
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于全民健身与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
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对于全民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也纷纷加入全民健身运动中。
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峨眉武术,具有显著的健身、健心与养生等方面的功能。
因此,在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峨眉武术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国家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对自身发展体系的完善,为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做积极的努力并贡献出一份力量。
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0T03:16:11.313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4期作者:陈佳佳张晨雨刘三洪[导读] 因为一些发展政策的支持,开展了峨眉武术节、峨眉武术文化旅游等活动。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习武能够强健身体。
因为佛教和道教的熏染,峨眉山显然以不仅仅是一处山脉,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每当我们提起峨眉山都会想起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峨眉武术在这种文化中发展出来。
关键词:峨眉武术;发展前景;特点引言少林、武当、峨眉是我国著名的三大传统武术流派,峨眉的起源要早于其他门派,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最近这些年,因为一些发展政策的支持,开展了峨眉武术节、峨眉武术文化旅游等活动。
一、特点少林武术是以外家功夫著名,武当是以内家功夫著名,但是峨眉武术融合少林和武当,并且经历数代道人和高僧的研究,形成了现如今的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的特点就是动作小但是动作的变化比较大,借力打力,能够以柔克刚。
峨眉武术不倡导主动出击,但是会做到后发制人,这也充分体现了峨眉武术中传递出的善与德。
二、价值峨眉武术在发展时一直与佛教、道教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使得其在训练中也融合了禅宗和道法。
因此,峨眉武术即宣传了武术文化,也间接的宣传了佛、道文化。
练习峨眉武术的内功可以有健身和医学价值。
例如,著名的十二桩功法就结合了中医学中的阴阳虚实等观点编制的。
现在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峨眉武术的审美价值和娱乐表演价值。
特别是峨眉象形拳,利用动物的不同特点来描述不同的武术动作,可以让观看的人心情愉悦。
峨眉武术的招式中可以展示出传统的东方美学。
许多峨眉武术的传承人在世界各地开设武馆,教授各国的学徒,这也对我国的海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贡献,让各国人民都能够感到中国传统文化。
三、发展前景(一)发展组织机构武术的发展需要发展好组织机构,武术协会承担着各种武术活动的组织任务,对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
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传承发展研究
作者:郑轶范塑罗振中
来源:《商情》2020年第05期
【摘要】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是川渝地区特色文化的代表,它以中国名山——峨眉为发祥地。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新兴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峨眉武术也面临这样的状况。
本文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峨眉武术传统的传承方式为基础,结合MR技术分析其新的传承方式,制定具体的策略,建设数字博物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寻求发展策略。
【关键词】MR技术; 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 传承发展研究
一、数字时代下峨眉武术的传承现状
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先秦时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的武术活动,历时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它包括了世间流传的“五花八叶”,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
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
峨眉武术的传承目前主要靠口授心传、师徒传承,在数字化手段上也主要依靠传统的图片、视频记录。
随着时代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峨眉武术的传承与传播正面临新的挑战,亟待在数字时代下形成自己的传播形式,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获得新生的力量。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既包含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包含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簡称 AR),MR是站在前两者肩膀上发展出来的混合技术形式,相当取巧,是一种既继承了两者的优点,同时也摒除了两者大部分缺点的新兴技术。
MR可以构建一个合并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并在新的可视化环境里使物理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伴随5G时代的来临,以MR技术为代表的虚拟仿真技术更是被赋予了保护国家文化、强化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等使命。
这种新潮的技术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带了了新鲜刺激的沉浸体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二、数字时代下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的传播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文化增殖现象,即表现为量的增放和质的扩充。
其中,量的增放集中表现在时间维度的缩短以及传播效率的提升上,运用MR等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零距离接触,給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质的扩充则集中表现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上。
峨眉武术在基于MR技术的创作后传递给受众,创作后的峨眉武术也就具备了大众文化的属性,同样,受众也可以对它进行二次创作。
例如,很多游戏开发者由于对武侠的喜爱,通过对原汁原味的峨眉武术动作进行观看学习,将其加入游戏动作中,也就形成了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也就形成了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从而实现了对峨眉武术的质的扩充。
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MR传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峨眉武术本文的单向流动性质,同时也让峨眉武术克服时间的限制,打破区域的困扰,实现峨眉武术文化传播的倍数增加。
现代的移动端媒介发展迅速,引导着受众去看什么、想看什么,网络等媒介中重点内容便是受众的关注焦点。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青年人对网络媒介的接受程度更高,特别是在时下火热的快手、抖音等网络短视频流行的时代,年轻一代对潮流信息的敏锐度跟高。
因此,利用MR技术等新潮的艺术科技形式传播峨眉武术对于发挥对青年人议程设置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更容易让青年人产生群体关注以及群体讨论现象,让峨眉武术成为受众群体的想看内容,将峨眉武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程转变成为受众的议程。
三、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建设
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构架,是通过将峨眉武术文创产业中的创意流动以及创意表达方式进行不断的累计与增加,强化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不断增值的过程,是保证峨眉武术能够获得社会关注度并持续推广的保证。
我们可以将其抽象地构架为“基于
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文创设计路径”,如图1峨眉武术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
其中创意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是有效将文化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变成数字产品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后续产品开发的重要动力。
数字作品则是对峨眉武术的基本呈现,也是构成产业链的最初状态,更是衍生品开发的前提与基础。
衍生视觉产品是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以观看与体验等方式产品为主,如文创明信片。
衍生实物产品则指的是以峨眉武术内容作为主体的旅游产品等。
正如我国学者李昕所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归根结底,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性,即其符号性增加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研究组把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建设内容放在数字作品收集整理与表现上。
建设路径如图2。
首先,进行峨眉武术原始素材采集整理。
通过360全景拍摄采集图片、视频资料,运用动态拼接技术进行二维、三维空间数据信息收集整理,通过静态扫描技术获取非空间数据信息并进行数字化深度处理。
其次,进行数字信息构建。
使用AUTODESK3DMAX软件进行数字化三维实体重构。
对采集的数字化二维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校对,并匹配数字三维重构载体,进一步对三维重构模型的UV贴图坐标进行适配,最终初步完成基础三维搭建工作。
通过实时光能传递和全局光照模拟系统,完成整体视觉效果输出,通过烘焙技术,将三维重构载体再次进行解构,为交互工作效果提供基础素材,完成烘焙贴图和模型贴图坐标的最终适配及效果展示工作。
最后,进行交互内容与输出方式设计。
通过UNITY3D等交互软件,将之前得到的素材导入到工程中进行交互工作设计,实现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的交互漫游工作。
通过弹出式窗口等手段可以完成文字解说,语音导览,单体展示等交互动能。
四、结语
数字时代背景下,基于MR技术的峨眉武术数字博物馆建设研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寻求了新的应用策略。
利用MR技术,能够提供新的观看方法,进一步解除现实场景中的空间限制,为大众用户构建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实现沉浸式的沟通交流。
此类虚拟仿真展示技术将伴随着5G时代的带来,更加深刻地融入到大众生活中,服务大众传播,为峨眉武术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轶. MR数字化可视艺术与文物保护[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10-20.
[2]李听.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的可能性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谈起[J].贵州民族研究,2008,(2).
项目来源:2019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项目编号TY2019218。
作者简介:郑轶(1984-),男,汉族,四川泸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范塑(1987-),男,汉族,四川泸州,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罗振中(1995-),男,土家族,湖北恩施,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符号学与体育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