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高三复习卷子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5
光的色散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宾馆的卫生间里一般都安装自动烘手机,我们只需把手伸到烘手机的下方,烘手机就会启动工作.这是利用人体能辐射出哪种射线的特点()A.紫外线B.可见光C.红外线D.以上都不是2.下列不属于三原色的色光是()A.红光B.黄光C.蓝光D.绿光3.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蓝4.属于光的三原色的是()A.白光B.紫光C.黄光D.红光5.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绿光B.黄光C.橙光D.紫光6.如图所示现象中,属光的色散现象是()A.放大镜把字放大 B.钢勺在水面“折断” C.喷泉上方出现彩色光带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7.下列各种单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黄光B.红光C.蓝光D.绿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8.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A.阳光下的树影 B.汽车倒车镜 C.“折断”的铅笔 D.雨后的彩虹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9.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______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门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A处是______ 色光.10.白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分解为______ 七种单色光.11.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如图所示,在棱镜和白纸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纸上呈现______ 色.1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光、绿光和______ 叫做三原色光.13.白光是由红、橙、______ 、绿、蓝、靛、______ .14.如图所示,夏天的下午,游客在城市的中心广场面向东方观看广场上的喷泉时,看到在喷泉的周围出现了一道由各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彩虹,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______ 现象.15.光的色散指的是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______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______ 而成的.16.色光的三原色______ ;颜料的三原色______ .17.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1所示,即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 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受此启发,小秋猜想:不同颜色的平行光,经同一个玻璃凸透镜后的会聚点(焦点)的位置应该不同.于是他选取某一个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分别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实验结果证明他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即同一个凸透镜,______ (选填“红光”或“蓝光”)的焦距大一些18.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______ 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_____ 色;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其实是吊灯的______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 m.19.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 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一束白光斜射入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在三棱镜中七色光的大致传播路径,最上方的是红光,最下方的是紫光),请您根据所学的光知识大致画出绿光的折射光线.光的色散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B3. B4. D5. A6. C7. A8. BD9. 光的色散;紫10. 红、橙、黄、绿、蓝、靛、紫11. 蓝12. 蓝光13. 黄;紫14. 色散15. 多种色光;混合16. 红、绿、蓝;红、黄、蓝17. 折射;红光18. 红;黑;虚;1219. 黑;反射20. 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上面的是红光,最下面的为紫光,则绿光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1.解:由于人体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我们把手伸到烘手机的下方,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被烘手机感应,于是就启动工作.故选C.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此题考查了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解:因为光的三原色包括的是红、绿、蓝,因此黄光不属于这一范围.故选B.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组合出不同的色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青、黄.注意在应用是区分开.3.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选B.根据对于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此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光学基础题.4.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选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两者容易混淆,注意区分.5.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6.解:用放镜看字时,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是由于光的射形成的.故意.喷泉喷出的小水太阳照在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也就光的色散;符合题.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反形成的与意不符;故C.要解决题,需要握光的反射现象知平面镜成像是的反射形成的.要掌光射象,知道水底看来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成像是光的折射.此题考的是散现象的判断,光的色散现象特点形彩色的光带.7.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而黄光不属于三原色之一.故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8.解:A、阳光下的树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汽车倒车镜是凸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要了解,属于基础知识.9.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因图中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A处为紫色,B处为红色.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10.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1.解;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故白屏呈现蓝色光.故答案为:蓝.太阳光透过透明的物体后,只显示这种透明物体的颜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2.解: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故答案为:蓝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蓝,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注意区分.13.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故答案为:黄;紫.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概念和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4.解:夏天的下午,喷泉的周围出现由各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5.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该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答案为:多种色光;混合.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16.解: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能产生各种色彩,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所以各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为白色,红、蓝、黄三色是颜料的三原色,其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各种颜料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故答案为:红、绿、蓝;红、黄、蓝.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7.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由图1可知,紫光的偏折能力大一些,所以紫光的焦距最小,红光的焦距最大.故答案为:折射;红光.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此题考查了根据数据分析影响凸透镜焦距的因素、各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8.解: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12m;故答案为:红;黑;虚;1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19.解:红光照在蓝色毛衣上,蓝色毛衣不能反射红光,只能反射蓝光,没有光线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就是黑色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演员就是因为演员反射照向它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所以我们就看见了演员.故答案为:黑;反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中,引起视觉.解答此题需要知道:①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②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20.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光的色散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光的色散现象是指()A. 光的折射B. 光的反射C. 光的衍射D.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2. 彩虹的形成是由于()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光的色散现象()A. 彩虹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衍射4. 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是()A. 放大镜B. 望远镜C. 光谱分析D. 激光切割5.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光具有()A. 粒子性B. 波动性C. 直线传播性D. 反射性二、填空题6.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________。
7. 光的色散现象可以通过________来观察到。
8. 光的色散现象在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________。
9.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光具有________的特性。
10. 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12. 描述彩虹的形成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彩虹通常呈现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
13. 光的色散现象在科学实验中有哪些应用?14. 为什么说光的色散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四、计算题15. 假设一束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已知三棱镜的折射率为1.5,红光的折射率为1.45,紫光的折射率为1.55。
计算红光和紫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角。
五、实验题16.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并描述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六、论述题17. 论述光的色散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七、判断题18. 光的色散现象只发生在可见光范围内。
()19. 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20. 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实际应用。
()八、综合题21. 根据光的色散原理,解释为什么在观察彩虹时,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外红内紫的圆形光环。
九、创新题22. 假设你是一名光学工程师,设计一种利用光的色散原理的新型光学仪器,并简述其工作原理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光的色散练习题光的色散练习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光来看到周围的世界,也可以通过光来传递信息。
而光的色散现象也是光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那么,让我们来进行一些关于光的色散的练习题吧!练习题一: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什么颜色?解析: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因为折射和反射的作用而发生色散。
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波组成的,每种颜色的光波波长不同。
根据光的波长,我们可以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
练习题二:为什么蓝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解析:光的折射角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蓝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比红光大,所以蓝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练习题三:为什么太阳在日落时会变成红色?解析:太阳在日落时会经过较长的光程,光在大气中的传播会发生散射。
而散射光的波长与光的波长有关,蓝光的波长较短,容易被散射,而红光的波长较长,相对较不容易被散射。
所以在日落时,太阳经过较长的光程,蓝光被散射掉,只有红光能够较好地透过大气层,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会呈现出红色。
练习题四:为什么我们在看彩虹时可以看到七种颜色的光?解析:彩虹是由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然后经过折射、反射和折射等过程形成的。
当太阳光进入雨滴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将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
这些光在雨滴内部发生反射后再次折射出来,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练习题五:如何利用光的色散现象制作一个简易的光谱仪?解析:我们可以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来制作一个简易的光谱仪。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三棱镜。
将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然后观察从三棱镜上射出的光。
我们可以看到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
我们可以将一个白纸放在光谱的位置,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标记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光谱来研究光的性质和组成。
光的色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通过对光的色散的练习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完整版)光的⾊散练习题含答案光的⾊散⼀、笔记:1、光的⾊散概念2、⾊光的混合:⽩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三原⾊:红、绿、蓝颜料的三原⾊:品红、黄、青3、物体的颜⾊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同步练习1、⾬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光的折射现象B、是光的⾊散现象C、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由于空⽓中悬浮有⼤量的⼩⽔珠⽽形成的2、商场⾥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数种的颜⾊拼排⽽成,各种颜⾊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是()A、红橙黄B、红绿蓝C、黄红蓝D、红⽩蓝3、下⾯是⾊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正确的是()A、红⾊和绿⾊混合,得到靛⾊B、蓝⾊和红⾊混合,得到黄⾊C、绿⾊和黄⾊混合,得到橙⾊D、⿊⾊、绿⾊和兰⾊混合,得到⽩⾊4、透过蓝⾊的透光玻璃,进⾏下列观察,结果是()A. 观察黄⾊物体,呈现绿⾊B. 观察⽩⾊物体,呈现蓝⾊C. 观察红⾊物体,呈现红⾊D. 观察任何颜⾊的物体,都呈现蓝⾊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散现象的是()A.⼩孔成像 B.⽔中⽉亮 C.⾬后彩虹 D.海市蜃楼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贞⼦》中记载了著名的“⼈⼯虹”实验:“背⽇喷乎⽔,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上⾐、蓝⾊裙⼦的演员⾝上,观众看到她()A.全⾝呈蓝⾊B.全⾝呈红⾊C.上⾐呈红⾊,裙⼦呈蓝⾊D.上⾐呈红⾊,裙⼦呈⿊⾊8、在各种⾊光中,被称为三原⾊光的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穿过⼤⽓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光都被⼤⽓层吸收掉了B.太阳光穿过⼤⽓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光都被反射回去了C.空中漂浮着⼤量的微⼩物或⼩⽔滴,太阳光通过⼤⽓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物或⼩⽔滴发⽣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光散射较⼩穿过了⼤⽓层,⽽蓝光散射较⼤D.以上说法都正确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纸上写红字,在红⾊的灯光下很难辨认;B. ⽩纸在黄⾊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的;C. 彩⾊电视机的⾊彩是⽤红、绿、蓝三种颜⾊按不同的⽐例混合得到的;D. 颜料的三原⾊是红、黄、青;⼆、填空题11、我们将⽩光通过_ _,看到⽩光并不是单纯的光,⽽是由多种⾊光混合⽽成。
光的色散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 宾馆的卫生间里一般都安装自动烘手机,我们只需把手伸到烘手机的下方,烘手机就会启动工作.这是利用人体能辐射出哪种射线的特点()A. 紫外线B. 可见光C. 红外线D. 以上都不是2. 下列不属于三原色的色光是()A. 红光B. 黄光C. 蓝光D. 绿光3. 在下列各组不同色光中,三原色光为()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4. 属于光的三原色的是()A. 白光B. 紫光C. 黄光D. 红光5. 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 绿光B. 黄光C. 橙光D. 紫光6.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光的色散现象是()A.放大镜把字放大 B.钢勺在水面“折断” C.喷泉上方出现彩色光带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7. 下列各种单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 黄光B. 红光C. 蓝光D. 绿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8. 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A.阳光下的树影 B.汽车倒车镜 C.“折断”的铅笔 D.雨后的彩虹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9. 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______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门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A处是______ 色光.10. 白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分解为______ 七种单色光.11. 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如图所示,在棱镜和白纸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纸上呈现______ 色.12.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光、绿光和______ 叫做三原色光.13. 白光是由红、橙、______ 、绿、蓝、靛、______ .14. 如图所示,夏天的下午,游客在城市的中心广场面向东方观看广场上的喷泉时,看到在喷泉的周围出现了一道由各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彩虹,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______ 现象.15. 光的色散指的是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______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______ 而成的.16. 色光的三原色______ ;颜料的三原色______ .17.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1所示,即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 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受此启发,小秋猜想:不同颜色的平行光,经同一个玻璃凸透镜后的会聚点(焦点)的位置应该不同.于是他选取某一个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分别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实验结果证明他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即同一个凸透镜,______ (选填“红光”或“蓝光”)的焦距大一些18. 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______ 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_____ 色;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其实是吊灯的______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 m.19. 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 色.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 一束白光斜射入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在三棱镜中七色光的大致传播路径,最上方的是红光,最下方的是紫光),请您根据所学的光知识大致画出绿光的折射光线.光的色散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B3. B4. D5. A6. C7. A8. BD9. 光的色散;紫10. 红、橙、黄、绿、蓝、靛、紫11. 蓝12. 蓝光13. 黄;紫14. 色散15. 多种色光;混合16. 红、绿、蓝;红、黄、蓝17. 折射;红光18. 红;黑;虚;1219. 黑;反射20. 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因为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上面的是红光,最下面的为紫光,则绿光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1.解:由于人体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我们把手伸到烘手机的下方,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被烘手机感应,于是就启动工作.故选C.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此题考查了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解:因为光的三原色包括的是红、绿、蓝,因此黄光不属于这一范围.故选B.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组合出不同的色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青、黄.注意在应用是区分开.3.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选B.根据对于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此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光学基础题.4.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选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两者容易混淆,注意区分.5.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6.解:用放镜看字时,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是由于光的射形成的.故意.喷泉喷出的小水太阳照在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也就光的色散;符合题.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反形成的与意不符;故C.要解决题,需要握光的反射现象知平面镜成像是的反射形成的.要掌光射象,知道水底看来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成像是光的折射.此题考的是散现象的判断,光的色散现象特点形彩色的光带.7.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而黄光不属于三原色之一.故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8.解:A、阳光下的树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汽车倒车镜是凸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要了解,属于基础知识.9.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因图中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A处为紫色,B处为红色.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10.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1.解;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故白屏呈现蓝色光.故答案为:蓝.太阳光透过透明的物体后,只显示这种透明物体的颜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2.解: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故答案为:蓝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蓝,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注意区分.13.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故答案为:黄;紫.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概念和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4.解:夏天的下午,喷泉的周围出现由各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5.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该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答案为:多种色光;混合.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16.解: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后能产生各种色彩,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所以各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为白色,红、蓝、黄三色是颜料的三原色,其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各种颜料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故答案为:红、绿、蓝;红、黄、蓝.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7.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由图1可知,紫光的偏折能力大一些,所以紫光的焦距最小,红光的焦距最大.故答案为:折射;红光.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此题考查了根据数据分析影响凸透镜焦距的因素、各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8.解: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12m;故答案为:红;黑;虚;1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19.解:红光照在蓝色毛衣上,蓝色毛衣不能反射红光,只能反射蓝光,没有光线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就是黑色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演员就是因为演员反射照向它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所以我们就看见了演员.故答案为:黑;反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中,引起视觉.解答此题需要知道:①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②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20.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知识概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不同颜色的单色光,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
2.薄膜干涉:(1)楔形薄膜干涉:薄膜在重力作用下厚度不同,在薄膜不同位置,薄膜前后两个面_______________两列光的路程差不同,发生干涉。
若s ∆=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若s ∆=_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
薄膜上出现_______________干涉条纹。
(2)楔形空气膜:空气层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若s ∆=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若s ∆=_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光波的路程差_________,两列光波叠加时加强或减弱。
所以,如果被测表面是平整的,干涉条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发生弯曲,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被检测表面_____________。
若向右弯曲,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顿环:两个玻璃表面之间________薄膜引起的薄膜干涉。
3. (1)同一种透明物质对不同单色光的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越小,折射率__________。
即同一种介质对_________折射率最小,对__________折射率最大。
(2)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__________不变,由λf v =,得==n ,判断光在介质中的速度、波长关系。
同一种透明物质中,_________越短,_________越慢。
7 光的颜色色散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以下哪些属于薄膜干涉现象( )A.雨后美丽的彩虹B.阳光照在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C.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的彩色条纹D.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彩色条纹解析:雨后美丽的彩虹和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彩色条纹,都是光的色散现象,A 、D 两项不对;阳光照在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的彩色条纹,都是光的薄膜干涉,B 、C 选项正确. 答案:BC2.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这说明(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不同B.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C.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光速比紫光大D.每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都会分成几种颜色的光解析:色散现象表明,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由n=vc 可知,红光在棱镜中的速度最大,C 项正确. 答案:C3.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B.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相干涉的结果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解析:形成干涉条纹是有一定条件的,即两列相干光的光程差需要连续变化,Δx=k λ时,形成明条纹,当Δx=(2k+1)2λ时,形成暗条纹,当入射光是白光时,就会形成彩色条纹,对平板玻璃来说,每一块平板玻璃上下表面都是平行的,故不具备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而中间的空气膜,则可能具备这一条件,故应选B 项.答案:B4.以下关于光的干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光屏上波峰与波峰相遇处出现亮纹,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出现暗纹B.在光屏上距离两个狭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纹C.在皂液干涉中,在火焰对侧看到亮暗相间的条纹D.在皂液干涉中,若亮暗相间的条纹互相平行,则此皂液的厚度均匀解析:光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亮纹,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亮纹,A 项错;在皂液干涉中,在反射面一侧看到干涉条纹,C 项错;皂液膜的厚度若是均匀的,不会产生干涉,D 项错.答案:ACD5.等腰三棱镜的顶角是30°,光线垂直于棱镜的一个腰面射入棱镜,从另一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原来光线30°角,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 A.3 B.3/2 C.3/3 D.3/2解析:依题意作图(如右图所示),由题意可知:i=60°,r=30°,由折射定律得n=︒︒sin30sin60=3,A 选项正确.答案:A6.如图13-4-9一个小的光源S发出白光,经三棱镜色散.若人沿着折射光线的反方向观察,通过棱镜可以看到()图13-4-9A.白光点B.光点上部红色,下部紫色C.光点上部紫色,下部红色D.看不到光源的像解析:由于各种单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角也最大,成的像最高,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折角也最小,成的像最低,故C项正确.答案:C7.如图13-4-10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测平凸透镜磨制的是否符合要求的装置.A是被检测的平凸透镜,B是具有一定曲率的标准件.若二者完全吻合,则看不到圆环状干涉条纹,若不完全吻合,即二者间有一层空气膜时,则可观察到圆环状干涉条纹.实验时单色光从正上方入射,那么所观察到的圆环状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产生的()图13-4-10A.平凸透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B.平凸透镜的上表面和空气膜的上表面C.空气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D.标准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解析:这是利用薄膜干涉原理检查平凸透镜磨制的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干涉条纹是空气薄膜C的干涉形成的,即空气薄膜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和空气薄膜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的反射光相叠加而发生干涉,C 项正确.答案:C综合·应用8.如图13-4-11所示,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相距为d,斜射到玻璃砖上.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面射出时()图13-4-11A.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B.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C.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仍为dD.两条出射光线将不再平行解析:如右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两条光线出射后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两条出射光线也平行,由于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故β<α,导致d′<d ,故B 项正确.答案:B9.如图13-4-12所示,等腰棱镜的顶角为30°,光线MO 垂直于AC 边射向棱镜,入射光线MO 和折射光线ON 的反向延长线夹角30°,则光在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图13-4-12解析:如下图所示,过O 点作法线由题意可知,α=30°,故棱镜的折射率为 n=αβsin sin =︒︒sin30sin60=3. 光在这种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v=n c =31038⨯ m/s=1.732×108 m/s. 答案:1.732×10810.(经典回放)如图13-4-13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 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 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图13-4-13解析:肥皂膜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一个上薄下厚的薄膜,入射光在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后,互相干涉,形成水平方向的干涉条纹,D 项正确.答案:D11.(经典回放)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 A.81λ B.41λ C.21λ D.λ 解析: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应使膜的厚度满足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即红外线从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光产生干涉中的暗条纹从而使热效应大大降低,光程差应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膜的厚度最小为41λ,B 项正确. 答案:B12.(2005广东)如图13-4-14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4-14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解析: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从上向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B 项正确,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大,C 项错,由n=vc 可知,紫光的速度最小,D 项正确. 答案:B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光的颜色色散激光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6为单选,7~9为多选)1.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B.干涉条纹中的暗条纹是由于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C.干涉条纹是间距的平行线时,说明膜的厚度处处相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在入射光的另一侧解析:薄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波所走的路程差不同,一些地方,波峰(波谷)与波峰(波谷)相遇,相互,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地方,波峰(波谷)与波谷(波峰)相遇,相互削弱,出现暗条纹.干涉条纹是间距的平行线时,说明膜是理想的劈.人眼观察到的条纹是膜前、膜后反射光波叠加的结果,因此人与入射光在同一侧.2.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装置,P是附有肥皂泡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是图中的( D )解析:酒精灯发出的光在肥皂膜前后两个表面上反射后叠加,形成干涉图样,两列反射光叠加时的路程差与肥皂膜的厚度有关,相同厚度处光程差相同,而同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上路程差也相同,肥皂膜竖起时同一水平线的膜厚度相同.故肥皂膜上的亮(暗)条纹是一些水平的平行直线,即正确答案为D.3.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光通过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C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解析:干涉法的原理是利用单色光的薄膜干涉,这里的薄膜指的是样板与待测玻璃板之间的空气层.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反射的光会发生干涉,观察干涉后形成的条纹是否为平行直线,可以断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4.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则( A )A.光的颜色、频率都不变,波长、波速都变小B.光的频率变小,颜色、波长、波速都不变C.光的频率、速度变小,颜色、波长不变D .频率、颜色、波长都不变解析:光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而颜色由频率决,所以颜色也不变.由v =cn可知,v 变小;由v =λf 可知,λ变小,故A 正确.5.光在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用透明的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解析:用透明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A 错;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彩色图样是利用了光的色散现象,B 错;在光导纤维束中传送图像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C 错;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 正确.6.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 、b 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 是蓝光,则光束a 可能是( D )A .红光B .黄光C .绿光D .紫光解析:由题图可知,光束a 的折射角小,根据n =sin isin r 知,光束a 的折射率大于光束b 的折射率,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且已知光束b 是蓝光,选项中频率大于蓝光频率的只有紫光,故光束a 可能是紫光,D 项正确.7.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 点沿AO 1方向(O 1点在面上,图中O 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 点.图中O 点为A 、B 连线与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O 1点在O 点的右侧B .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 .若沿AO 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下方的C 点D .若沿AO 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红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上方的D 点解析:据折射律,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知O 1点在O 点的左侧,故选项A 错误.光从光疏介质(空气)进入光密介质(水)中时,速度变小,故选项B 正确.紫光的折射率大于蓝光的折射率,所以紫光的折射角要小于蓝光的折射角,则可能通过B 点正下方的C 点,故选项C 正确.若是红光,其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折射角大于蓝光的折射角,则可能通过B 点正上方的D 点,故选项D 正确.8.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 、b 两束,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BC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比b 光的小B .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a 光所用的时间比b 光的长C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 光的临界角比b 光的小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解析:由折射律可知n a >n b ,由v =cn知v a <v b ,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由sin C =1n可知,a 光的临界角比b 光的临界角小,选项C 正确.因n a >n b ,故λa <λb ,由Δx =Ldλ知b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选项D 错误.9.如图所示,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板M 来检查平面N 的上表面的平滑情况,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的条纹中的P 和Q 的情况,这说明( BC )A .N 的上表面A 处向上凸起B .N 的上表面B 处向上凸起C .N 的上表面A 处向下凹陷D .N 的上表面B 处向下凹陷解析:利用光的薄膜干涉来检查平面的平滑情况,就是由样板平面和被检查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在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相干光束.如果被检测的平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的干涉条纹在一条直线上.若是被测平面的某处凹下去了,这时干涉条纹就不在一条直线上,将与膜厚一些位置的干涉条纹形成同一级别的条纹.这是因为凹处的两束反射光的路程差变大,它只能与膜厚一些位置的两反射光的路程差相同而形成同一级的条纹(路程差相同的干涉条纹为同一级,一般路程差大的干涉条纹级别高,路程差小级别低),显然凹处的级别增大,将与膜厚一些位置的干涉条纹形成同一级别的条纹.故选项C 正确.同理,若是被测平面某处凸起来了,则该处的干涉条纹将与膜薄一些位置的干涉条纹形成同一级别的条纹.故选项B 正确.二、非选择题10.一复色光中只含有a 、b 两种单色光,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1)在真空中,a 光的速度于(填“大于”“于”或“小于”)b 光的速度.(2)用该复色光做双缝干涉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则实线表示a (填“a ”或“b ”)光的干涉条纹.11.一种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道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若这种激光器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为1.0×10-11s ,波长为694.3 nm ,发射的功率为1.0×1010W ,则:(1)每个光脉冲的长度是多少?(2)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皮肤上的色斑,每平方厘米色斑吸收能量达到60 J以后,便逐渐消失,一色斑的面积为50 mm 2,则它要吸收多少个红宝石激光脉冲,才能逐渐消失?答案:(1)3.0×10-3m (2)300个 解析:(1)一个光脉冲的长度为: Δl =c Δt =3.0×108×1.0×10-11m =3.0×10-3m.(2)一个光脉冲所携带的能量为: ΔE =P Δt =1.0×1010×1.0×10-11J =0.1 J.消除面积为50 mm 2的色斑需要光脉冲数为:n =S 1·E S ·ΔE =50×60102×0.1=300(个).12.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束光以入射角i 从a 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 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 .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求光从a 到b 所需的时间t .答案:2n 2d c n 2-sin 2i+2hc cos i 解析: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r ,折射律sin i =n sin r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l 1=2d cos r ,传播速度v =c n ,传播时间t 1=l 1v解得t 1=2n 2dc n 2-sin 2i同理,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2=2hc cos i则t =t 1+t 2=2n 2d c n 2-sin 2i +2hc cos i.。
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光的色散一、笔记:1、光的色散概念2、色光的混合: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同步练习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光的折射现象B、是光的色散现象C、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A、红橙黄B、红绿蓝C、黄红蓝D、红白蓝3、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D、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4、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蓝色B.全身呈红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8、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二、填空题11、我们将白光通过_ _,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 B.雨过天晴天空彩虹凌空飞架C.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现五颜六色 D.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
2.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为蓝色,这是因为 ( )
A.白纸反射出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3.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荧光屏,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元素,这些元素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橙、黄B.黄、绿、蓝C.橙、靛、紫D.绿、红、蓝
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5.世博会中国馆的外观是漂亮的中国红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看到红色的柱子,是因为柱子吸收了红光
B.从各个角度能看到红色的柱子是镜面反射现象
C.晚上用绿光照射柱子时,柱子呈现黑色
D.晚上用各种颜色的光照射柱子时,柱子能呈现各种颜色
6. 如图是色光三原色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颜色是()
A.绿色、白色 B.黄色、白色 C.绿色、黑色 D.黄色、黑色
二、填空
7.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的。
8.红色光与绿色光混合的颜色是,红色颜料与黄色颜料混合的颜色是。
9.教室里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盘。
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花、叶、花盘。
10.光谱上,红光之外的是,紫光之外的是,这些光人眼都看不见。
11. 、、叫色光的三基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色光,复色光的亮度比任何一种单色光的亮度要亮。
12.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色光。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
13. 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有一位先生戴着绿色的墨镜在看花展,小明看后说:“××先生装象,根本不是在欣赏花!”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14.李鑫同学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做了以下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人两个相同的奶瓶中,两瓶中都插入温度计以便随时观察瓶中水的温度变化,然后分别用白纸和黑纸将瓶子包起来,再将两个瓶子都放在阳光下,每隔3min观察一次瓶中水的温度,记录两瓶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有(举一个事例):。
15.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
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
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
问题:
(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
A.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由于光的折射,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
(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4)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太阳光先通过一个狭缝再射到棱镜上?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雨过天晴天空彩虹凌空飞架,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现五颜六色,这些现象都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都属于光的色散。
而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中色光合成的。
故ABC错误。
2.【答案】D
【解析】白纸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但是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光,所以戴蓝色眼镜的人,看到的白纸是蓝色的。
3.【答案】D
【解析】彩色电视上多彩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光的三种基本色
光是红、绿、蓝。
4.【答案】D
【解析】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5.【答案】C
【解析】我们看到红色的柱子,是因为柱子只反射红色的光,而把其他颜色的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漫反射能使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而镜面反射只能使我们从某一角度看到物体,故B错误;晚上用绿色的光照射红色的柱子,绿光被吸收了,因而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眼,所以柱子呈现黑色,故C正确;其他颜色的光都被红色柱子吸收了,因而柱子呈现黑色,故选项D错误。
6.【答案】A
【解析】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它颜色光可用红、绿、蓝光适当混合而得到。
故图中区域1和2分别应标上绿色、白色。
二、填空
7.【答案】透过;反射
8.【答案】黄;橙
9.【答案】红;黑;红
【解析】用红光照射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盘,红色的花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绿色的叶子,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白色的花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花盘呈现红色。
10.【答案】红外线,紫外线
11.【答案】红;绿;蓝
12.【答案】色散;蓝
【解析】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的光,故白屏呈现蓝色。
三、实验探究
13.【答案与解析】有道理。
因为,花是五颜六色的,而太阳光照射在花上,只反射与花相同颜色的色光,但绿色的墨镜只能让绿色光透过射入人眼,即眼睛看到的只能是绿色、黑色,这样的花是没有欣赏价值的。
14.【答案】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在冰雪路面上撒煤灰,冰雪化的快;(在户外,冬天人们大多穿深颜色的衣服,夏天大多穿浅颜色的衣服;等等)
【解析】由题知,两瓶内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30min),黑纸瓶水温升高的多,说明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
这一结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在冰雪路面上撒煤灰,冰雪化的快;在户外,冬天人们大多穿深颜色的衣服,夏天大多穿浅颜色的衣服;
15.【答案与解析】(1)白光并不是单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由于这七种颜色的光频率不同,所以当它们发生折射时,它们的偏折程度不同,从而分散开了。
故选A
(2)因为实验中,将太阳光用红色滤光片过滤后,只有红光通过棱镜时,没有得到七色彩带,而是发现红光发生了偏折。
这说明实验一中彩带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棱镜时发生了色散。
(3)由实验图可看出紫光通过棱镜时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由此可知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
(4)先让大阳光通过狭缝再经过棱镜色散,能在光屏上得到依次序列排列的各色光。
如果让太阳光直接射到三棱镜上,会有许多光束发生色散,在光屏上有许多色光会发生重合,色光混合能形成另一种色光,就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依序列排列的各种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