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除”-字的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1▲八字打开△bāzìdǎkāi △典故: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
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
也形容门路很宽。
△出处: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例子:这事已~,请大家多提建议。
2▲八字没一撇△bāzìmãiyīpiě△典故: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
’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
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例子: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延安就能放弃?(杜鹏程《保卫延安》)3▲白纸黑字△báizhǐhēizì△典故:白纸上写下了黑字。
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
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
”4▲不立文字△bùlìwãnzì△典故: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5▲不易一字△bùyìyīzì△典故:不更动一个字。
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6▲拆白道字△chāibáidàozì△典故: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7▲待字闺中△dàizìguīzhōng △典故:字:许配;闺:女子卧室。
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
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处:《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例子: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包含-”暴”-字的成语.txt我是天使,回不去天堂是因为体重的原因。
别人装处,我只好装经验丰富。
泡妞就像挂QQ,每天哄她2个小时,很快就可以太阳了。
1▲安良除暴△ünliángchúbào △典故: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例子:《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2▲暴风骤雨△bàofýngzhîuyǔ△典故:暴、骤:急速,突然。
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例子: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惊散。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3▲暴虎冯河△bàohǔpínghã△典故: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例子: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4▲暴戾恣睢△bàolìzìsuī△典故: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
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例子: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5▲暴露无遗△bàolùwúyí△典故: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
全都暴露出来。
△例子: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已原形毕露,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外交亦~。
1▲安内攘外△ān nâirǎngwài △典故:原就药的疗效而言。
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例子:~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2▲昂首天外△ángshǒutiānwài △典故:抬起头望着天边。
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清·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例子: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
3▲八荒之外△bāhuāngzhīwài △典故: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
形容极其旷远。
△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4▲不足为外人道△bùzúwãiwàirãndào △典故:不必跟外面的人说。
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例子:这些情况~,自然亦不宜让她们与外宾见面,免得露了马脚。
(高阳《胭脂井》)5▲超然物外△chāoránwùwài △典故: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
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例子: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说风凉话了。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6▲超然象外△chāoránxiàngwài △典故: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
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1▲安眉帶眼△ānméidàiyǎn△典故:長了眉毛,有了眼睛。
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例子:你也是~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八回)2▲褒衣博帶△bāoyībódài△典故:褒、博:形容寬大。
著寬袍,系闊帶。
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出處:《漢書·雋不疑傳》:“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例子:~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看。
(清·黃遵憲《續懷人》詩)3▲被山帶河△pīshāndàihé△典故:靠著山,環著河。
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例子:秦地最勝,無如咸陽,~,金城千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4▲布衣韋帶△bùyīwéidài△典故: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例子:相府開筵,常聚些~。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5▲帶金佩紫△dàijīnpèizǐ△典故:金:金印。
紫:紫綬。
帶著金印,佩著紫綬。
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
”6▲帶礪山河△dàilìshānhé△典故: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
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
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盪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7▲帶牛佩犢△dàiniúpèidú△典故: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
四字成语比划猜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说明:每组两人参加一人比划一人猜,限时两分钟,只有比划者会看到一个词,然后比划者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口述语言表达的形式来向猜词者传达信息,但是不得说出词语中带有的字。
猜不到可以喊过,期间可以过四个,观众不得提醒。
开拓资料:以下是游戏中可以用到的题目:成语类:鸡犬不宁、鸡飞狗跳、三长二短、--分成二、虎头蛇尾、纸上谈兵、张牙舞爪、金鸡独立、嚎嚎痛哭、抓耳挠腮、挥汗如雨、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五体投地、心口如一、牛头马面大摇大摆、一手遮天、一无所有动物类:狐狸、老虎、大象、海豚、恐龙、老鼠蟑螂、蝴蝶、北极熊、熊猫、长颈鹿、蝎子、鸭子,金鱼、蜈蚣、狮子、孔雀、猩猩、大灰狼、猴子、小鸡、老鹰,白马、螃蟹食品日用品类:剪刀、雨伞、雨衣、菜刀、灭火器、床、香皂、帽子、牙膏、纽扣、皮鞋、红领巾、袜子、雨鞋、水笼头、水杯、门、杯子、碗、筷子、日光灯、勺子、茶叶、牙刷、围巾、毛巾、脸盆、打印机、电脑、日历、青蛙、蜻蜓,鸵鸟、山羊、蜗牛、萤火虫动作类:慢跑登山跳远爬山吃饭喝茶唱歌跳舞跑步游泳高瞻远瞩拍皮球踢毽子打乒乓踢足球去徒步看电视做饭炒菜逛街读书看报纸做手工走路,跑步,单脚跳,跳舞,拥抱,握手食物:馒头,矿泉水,面条,苹果,牛奶,瓜子,冰淇淋,玉米家电: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电脑,电风扇,吹风机,电脑,电筒“谁就是卧底”游戏人数:最出色7个游戏者,1个卧底,若干未明所以围观者,。
游戏规则:在场7个人中6个人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剩下的1个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
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不能直接说出来那个词语),与不能让卧底发现,也要给同胞以暗示。
每轮叙述完,7人投票挑选出猜测就是卧底的那个人,得票数最少的人出局,俩个人一样多的话,未定(就是留存)。
若存有卧底牵至剩最后三人,则卧底获得胜利,反之,则小部队获得胜利。
选择词语的话要选择有关的词语好,比如胡子和眉毛,猪肉和牛肉等等a.心有灵犀游戏规则:1、八个代表队依次上场,每队两人。
天知成语四个字
- 天知地知:意思是除了天地,没有人知道。
通常用来表示事情非常隐秘,只有自己和天地知道。
- 人天知晓:意思是人们都知道,表示某件事情或某个消息已经广为流传。
- 天知我知:意思是只有天和我知道,表示非常隐秘,不为外人所知。
- 天知地见:意思是天地都知道,表示某件事情非常明显或众所周知。
这些成语都包含了“天知”这个词汇,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合适的成语,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1▲安良除暴△ānliángchúbào △典故: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例子:《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2▲除暴安良△chúbàoānliáng △典故: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例子: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3▲除残去秽△chúcánqùhuì△典故:残:残暴。
秽:污秽,比喻恶势力。
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4▲除恶务尽△chúâwùjìn △典故:恶:邪恶;务:必须。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例子:消息何殊马牛风,~不相容。
(李木庵《一九四九年元旦献词》诗)5▲除奸革弊△chújiāngãbì△典故: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6▲除旧布新△chújiùbùxīn △典故:布:安排,开展。
清除旧的,建立新的。
以新的代替旧的。
△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例子:~识君意,烂烂一星光射人。
(清·黄遵宪《西乡星歌》)7▲除旧更新△chújiùgēngxīn △典故:清除旧的,建立新的。
好词四字成语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成语大全小学四字成语大全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定义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采用、磨练而构成的固定短语。
它就是比词的含义更多样而语法功能又相等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于深刻的思想内涵,意味深长独到易记功能强大。
并常常附带存有感情色彩,包含贬意和褒义.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存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就是分为两部分,中间存有逗号分隔。
编辑本段成语的来源成语就是长期以来构成的形式简约而意思独到的紧固词组或短语。
成语多由四个字共同组成,但也存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
成语的来源存有五个方面:一就是神话传说,例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就是寓言故事,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就是历史故事,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就是文人作品,例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就是外来文化,例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编辑本段形式结构成语一共存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存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
例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语通常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难上口。
例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存有一些。
后来初学念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为全系列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就是四言。
这虽然就是训蒙书,也不足以表明四字句之为人所钟爱、所乐偈。
包含-”除”-字的成语.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
才能活力如初。
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
下去。
1▲安良除暴△ānliángchúbào △典故: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
△例子:《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除暴安良△chúbàoānliáng △典故: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
△例子: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
3▲除残去秽△chúcánqùhuì
△典故:残:残暴。
秽:污秽,比喻恶势力。
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
4▲除恶务尽△chúâwùjìn △典故:恶:邪恶;务:必须。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
△例子:消息何殊马牛风,~不相容。
(李木庵《一九四九年元旦献词》诗)
5▲除奸革弊△chújiāngãbì
△典故: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
6▲除旧布新△chújiùbùxīn △典故:布:安排,开展。
清除旧的,建立新的。
以新的代替旧的。
△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
△例子:~识君意,烂烂一星光射人。
(清·黄遵宪《西乡星歌》)
7▲除旧更新△chújiùgēngxīn △典故:清除旧的,建立新的。
以新的代替旧的。
△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
△例子:新陈代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8▲除邪惩恶△chúxiãchãngâ
△典故:惩:处罚。
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例子: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碰了种种钉子。
(鲁迅《集个
集·编校后记》)
9▲剪草除根△jiǎncǎochúgēn △典故: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
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
勿使能殖。
”
△例子:当局为了~,下令解散学校,把学生和教职员一律轰出来。
(梁斌《红旗谱》四十九)
10▲剪恶除奸△jiǎnâchújiān △典故:剪、除:扫除。
扫除恶人与奸人。
△例子: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
(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六十回)
11▲蔓草难除△màncǎonánchú
△典故:蔓草:蔓延生长的草。
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
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
12▲排除万难△páichúwànnán △典故: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例子: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目的。
(毛泽东《关
于重庆谈判》)
13▲排除异己△páichúyìjǐ
△典故: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14▲破除迷信△pîchúmíxìn △典故: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
说、敢干的新风格。
△例子: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
15▲清宫除道△qīnggōngchúdào △典故: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
打扫房屋和道路。
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
三十里。
”
△例子: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以迎之。
(《后汉书·邳彤传》)
1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ruîyàorãnbùzhī,chúfēijǐmîwãi △典故: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17▲三下五除二△sānxiàwǔchúâr △典故:珠算口诀。
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18▲扫除天下△sǎochútiānxià
△典故:扫除:消除,肃清。
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出处:《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19▲手到病除△shǒudàobìngchú
△典故: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
形容医术高明。
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
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
20▲为民除害△wâimínchúhài △典故: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例子:自然以~为主。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21▲兴利除弊△xīnglìchúbì
△典故:弊:害处,坏处。
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处:《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
22▲与民除害△yǔhǔchúhài △典故: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23▲斩草除根△zhǎncǎochúgēn △典故: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
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
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例子:~,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